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doc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 欧俊豪马逢时姬孟祥 摘自“数理统计与管理”摘要欧俊豪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对全国19个大城市的1993、1995二年数据进行了主成份分析,提出用第一主成份作为城市综 合经济实力的度量,给出了这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关键词: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主成份分析,第一主成份Us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RankThe Citys Synthetic Economi
2、cs PowerOu Junhao,Ma FengshiJi Mengxiang(Tianjin University,300072)(Statistics Bureau of Tianjin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raise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can be the m 
3、;easure of the citys synthetic economic power.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nineteen largest cities of China in 1993 and in 1995,the orders of citys synthetic ec onomic p
4、ower are given.Key words:Citys synthetic economic power,Principal compone nt analysis,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个体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主导功能愈加显著。当今世界已步入了全球性经济大协作、资源市场大竞争、经济循环一 体化时代,城市作为国家(区域)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教育文化发展中
5、心,它已成为经济循 环的主角,而决定每个城市在激烈市场搏击中的地位、作用、未来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是它 们各自拥有的综合经济实力。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些学者对构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们在学习参考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 成份分析法,使用SAS统计计算软件包,对我国19个城市的1993和1995二年的一些指标进行 了分析,提出使用第一主成份来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整理成此文, 供大家参考。一、成果发展前沿黎永林和林燕华在1及2中,提出要科学地反映中
6、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仅用几个指 标是不够的,必须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准确地反映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整体 功能。他们建立的评价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由5个指标群,15个领域35个指标构成。 如在第一指标群经济发展下包括三个领域:1)综合经济实力2)经济结构3)宏观经济调控 ,共包含六个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三次产业之比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 者比重4)第三产业中四个层次之比5)投资率6)物价上升幅度。在具体计算指标值时,首先列 出本城市的战略目标(数值),再求出目前已实现数值占战略目标的比值,最后再将所得这些&
7、nbsp;值加权求和而得到总得分(100分为满分)。在计算中所使用的各指标的权系数是事先给定的 。我们认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选定的指标涉及城市社会的诸多方面,考虑问题较全面、细致 ,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城市综合实力的方法。但有其缺点:一是选用指标过多,计算太繁;二 是各城市间不能比较;三是得分值依赖远景规划目标,会出现“城市规划远景目标越高则目 前得分越少”这种现象,这显得不够合理。近日,在未署名文章3中称:“国内有关人士”用层次分析法,使用了八个指标对九个 城市进行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比较,结果广州名列第一。此文利用1993年的数据4,
8、使用的是八项人均指标(详见表1说明)。它所选用的综合评分Y是由八个指标加权平均而来的 (权系数用层次分析法事先确定,文中未予列出)。我们认为,这八项指标对于涵盖城市综合 实力确实具有代表性,选之进行计算简洁实用。但是,该文对各项指标都使用人均指标 ,它对总体概括描述功能显然减弱了,因而不尽完全合理。如果对于深圳进行同样的计算, 由于深圳的各项人均数值,除了个别项外,其余各项数值均高于广州。按照此文方法,势必 得出深圳综合经济实力为全国之首的结论,而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1、定义依据及方法原理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9、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 二十一世纪议程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我们采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城市综合 经济实力的概念: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 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此定义可以看出,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应使用城市经济总量(而 不是人均量),应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状况、拥有的交通运输能力、现代通讯设 施状况、商贸市场水平、对外交流水平、人才状况及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等统计指标。为此, 我们选用下列八个指标,使用了各城市的总量数值(详见表1)。表1相关系数矩阵
10、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1 1.0000 0.9615 0.7869 0.9549 0.6354 0.9271 0.20 14 0.3976 Z2 1.0000 0.7216 0.9625 0.5875 0.9371 0.1727 0.42 08 Z3 &n
11、bsp; 1.0000 0.8411 0.3914 0.8090 0.3664 0.6238 Z4 1.0000 0.5112 0.9811 0.2219 0.5258 Z5 1.0000 0.5608 -.1956 -.0435 Z6 1.0000 0.
12、1182 0.4973 Z7 1.0000 0.5207 我们使用的主成份分析就是要从较多的指标中找出较少的几个综合的指标,而这些指标能较 好地反映原来资料的信息。第一主成份Y是原来各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具有最大的方差。将主 成份分析用于反映城市经济状况的数据上,则第一主成份很自然的就是最能反映城市总体状 况的综合经济实力。而第一主成份在各变量上的系数就是求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准化了的加权 系数。所以,我们可以用第一主成份的数值作为评价城市综
13、合经济实力的标准。至于第二主 成份,它将能反映城市经济状况的另一些特点,具体含义见下面论述。为了使主成份分析更加有效,城市个数要大于指标个数,且越大越好。但实际计算中也不可 能取太多城市。我们选出19个特大城市(1995年选了18个),资料全部取自4-8。选 用的八个指标Z1-Z8含义如下:Z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Z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Z3:货运总量(万吨)Z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Z5:外贸出口额(亿美元)Z6:拥有电话机数(万门)Z7: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指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数Z8: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用统计软件包SAS进行了主
14、成份分析,得到下述结果。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数值依次为5.25450,1.57995,0.50441,0.35134,0.23049, ,累积比率依次为0.65681,0.85431,0.91736,0.96127,。第一主成份PRIN1的计算公式为(这里zi是标准化后的Zi数值,下同) PRIN1=0.420z1+0.415z2+0.384z3+0.429z4+0.254z5+0.421z6+0.123z7+0.251z8( 1)第二主成份PRIN2的计算公式为PRIN2=0.119z1+0.115z2-0.164z3+0.024z4+0.501z5+0.09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综合 经济实力 成份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