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外部性与激励性管制政策.doc
《垃圾外部性与激励性管制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外部性与激励性管制政策.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垃圾外部性:本质特征、经济解释和管制政策王建明 【摘要】垃圾问题本质上是外部性问题。垃圾外部性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公共性、交互性,时空分离性,同时兼有消费外部性和生产外部性、代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的特征。由此可见,垃圾外部性较其它外部性更为复杂,涉及面更广,后果也更为严重。通过庇古税可以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这是垃圾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但这也只是一般原理。对于垃圾外部性,直接的庇古税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必须针对各责任主体采取独特化、具体化、精细化、针对性的管制政策。由此,垃圾管制政策的选择维度很广。但任一政策的有效性又都是相对的。因此,整合使用管制政策,形成一体化政策组合必将成为垃圾外部性管制的趋势
2、。 【关键词】垃圾外部性;本质特征;经济解释;管制政策外部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长盛不衰的问题。以至于有学者认为,“经济学的全部问题都是外部性问题,有的是已经解决的外部性问题,有的是正在解决的外部性问题”(盛洪,1993)。垃圾问题本质上也是外部性问题。本文从先对外部性范畴进行维度化拓展,然后讨论垃圾外部性的本质特征,并对垃圾外部性进行经济学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垃圾管制的政策维度。一、垃圾外部性的本质特征(一)外部性的维度化外部性的概念是西季威克(Henry Sidgwick)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率先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庇古(A. C. Pigou)系统研究了外部性问题。
3、从此,外部性得到了经济学家的普遍关注。萨谬尔森(P. A. Samuelson)和诺德豪斯(W. D. Nordhaus)认为(1999),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在Baumol和Oates(1988)看来,外部性出现于这样的情况:(1) 某个经济主体(设为A)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包括了一些实际(即非货币)变量,其取值由忽略对A的福利影响的其他主体决定。换句话说,某个经济主体A的福利直接受到B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中介而施加的 如果通过价格机制,那么任何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都会受到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4、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传递的“外部性“是“非直接强加的”,有时被称为“货币外部性”(Baumol和Oates,1988)。“货币外部性”适用于一般均衡模型,我们对此不做研究。作者简介:王建明(1979.2-),男,汉族,江苏靖江人,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政府管制、垃圾管制、环境营销。;(2) 其活动影响他人效用水平或进入他人生产函数的经济主体,如果没有以补偿的形式为其活动获得(支付)等于对他人造成的效益(或成本)的价值量。从外部性概念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学者定义的角度不同(有的从主体角度,有的从客体角度),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实质是一样的。简单地讲,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
5、接影响另一经济主体的效用时,我们就说存在外部性。界定外部性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由于行为或其后果存在“直接强加”效应;二是这种“直接强加”效应没有得到价值补偿。外部性概念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述为: (1)在式1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主体,代表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生产或消费行为),代表经济主体强加给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代表经济主体的效用。这个函数表明,只要某个经济主体的福利除了受到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外,还同时受到另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的直接影响,就存在外部性。Baumol和Oates(1988)区分了公共外部性(Public externalities)和私人外部性(Private ext
6、ernalities),从而拓展了外部性的范畴。如果城市空气受到某个企业废气排放的污染,整个地区的所有居民(而不仅仅某个人或某几个人)都将受到损害,这种外部性属于公共外部性。A将垃圾倒在B的私人院子里,这种外部性属于私人外部性 这里假设垃圾污染并未扩散开来,如垃圾还没有污染本地区的地下水从而影响其他居民。在短期静态的条件下,这一假设是合理的。在笔者看来,这种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两分法过于简单化。例如,有的公共外部性可能只有一个制造者(Maker),如某地区所有居民都受到同一个企业废气污染的影响;有的公共外部性可能有很多制造者,如某地区所有居民都受到很多企业废气污染的影响。这里,后者属于纯粹的
7、公共外部性,无论从制造者还是从接受者(Taker)角度看均是这样;对前者来说,从接受者角度看,有一定的公共性,但从制造者角度看,又有一定的私人性。而鲍莫尔和奥茨并未区分外部性的制造者和接受者各自的公共性与私人性,也就是说,他们未考察制造者和接受者各自的数目情况(是少数还是大量)。显然,有的外部性只有少数制造者,但却有很多接受者,如钢铁厂废气污染整个城市空气;有的外部性既有很多制造者,也有很多接受者,如大量农户施用农药化肥影响其他大量农户(农药化肥随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影响其他农户的生产);有的外部性只有少数制造者,也只有少数接受者,如远离其他居民和厂商的一家钢铁厂废气污染另一家洗衣房;还有的外
8、部性有很多制造者,但只有少数接受者,如大量农民施用农药化肥污染附近的一个养鱼场。这里,根据外部性的制造者和接受者各自的数目情况,我们将外部性分为四个维度,如图1所示。接受者数目()少数大量制造者数目()少数()钢铁厂废气污染洗衣房()钢铁厂废气污染城市居民大量()农户施用农药影响养鱼场()农户施用农药影响其他农户图1 外部性的维度化矩阵注:这里用1代表少数,用代表大量,这只是为了便利说明而采取的一种简化表述。在图1中,第象限是纯粹的私人外部性,第象限是纯粹的公共外部性,第、象限是介于私人外部性和公共外部性之间的中间外部性。根据外部性维度化矩阵,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外部性概念的一般表达式,如式2所示
9、。 (2) 在这里,经济主体()的效用受到多个外部经济主体的同一类经济行为的直接影响。、分别取1、的不同组合时,外部性就处于图1中不同的象限。(二)垃圾外部性的本质特征垃圾问题也是外部性问题。垃圾外部性是指每个消费者抛扔垃圾都对其他消费者或居民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无需补偿的成本。这里的成本包括环境污染成本(污染土壤和农田、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视觉污染等),资源耗竭成本(个人物质消费和垃圾抛扔导致社会资源耗竭问题)和健康威胁成本(垃圾污染威胁人体健康,导致人类疾病等)。而且,垃圾外部性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性,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垃圾外部性属于公共外部性。垃圾外部性发生时,往往既有很多制造者
10、,也有很多接受者(即),位于图1中的第四象限。当然,有时受垃圾污染影响的也许就是少数人(如居住在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居民),此时垃圾外部性位于第象限。但从长期来说,大量居民都会受到垃圾外部性的实质性影响。2垃圾外部性属于交互外部性。当时,制造者与接受者关系明确,一方制造外部性,另一方承受外部性,双方发生单向的直接影响关系。如钢铁厂排放的烟尘直接影响洗衣房。然而,当时,这种外部性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的。在垃圾外部性中,每个消费者都受到其他消费者施加的垃圾污染影响,同时每个消费者又生产垃圾污染,并施加给其他消费者。3垃圾外部性兼有消费外部性和生产外部性的特征。从庇古到科斯,人们在讨论外部性的时候,
11、主要关注生产外部性,且主要是厂商生产过程(而非生产结果)的外部性,即厂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而非主要产品)的外部性。如钢铁厂产生的烟尘直接影响洗衣房洗净衣服。实际上,除了厂商生产者的外部性(生产外部性)外,还存在消费者的外部性(消费外部性),即可以是消费行为。一个消费者的效用直接受到另一个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这就是消费外部性。对于垃圾外部性来说,垃圾既是消费者在消费(包括购买、使用、处理)中产生的,同时垃圾(如各类包装材料、塑料袋、玻璃、金属瓶罐等)又是由厂商生产的,而且往往消费行为也是厂商引导的,是厂商营销行为的结果。因此,垃圾外部性既不是纯粹的消费外部性,也并非纯粹的生产外部性,而是
12、兼而有之。准确地说,垃圾外部性既是厂商生产结果(而非生产过程)的外部性,又是消费者消费结果(而非消费过程)的外部性 消费过程的外部性在现实中也普遍存在。例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污染和交通阻塞。4垃圾外部性具有时空分离的特征。一般来说,生产的外部性具有时空即时的特征,如厂商生产过程中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外部性是时间上即时的、空间上直接的。而垃圾外部性不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而是在产品生产出来被消费者消费后显露。因此,从时间上说,垃圾外部性具有时间上非即时的特征;从空间上说,垃圾外部性有空间上分离的特征,即垃圾外部性不一定在厂商生产地点附近显露,而是在产品消费地点(可能在其它地区、其它城市甚至
13、其它国家)显露出来。5垃圾外部性兼有代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的特征。在扩展的外部性范畴中,制造者、接受者不仅是个体概念(如代表厂商或消费者),而且还是整体概念(如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代人)。当代表地区时,垃圾外部性就体现为地区间外部性。例如,郊区和农村成为城市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当代表国家时,就体现为国家间外部性。例如,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地区间或国家间外部性属于代内外部性。当代表一代人时,垃圾外部性就体现为代际外部性。例如,当代人的垃圾抛扔行为影响了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垃圾污染属于存积性污染(Stock pollutant),而不是流动性污染(Fl
14、ow pollutant)。从时间维度上看,垃圾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是逐渐累积、逐渐显露、甚至逐渐增强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往往持续时间较长。由此,后代人往往承受了更多的垃圾污染影响 当然,这里说后代人承受了更多的垃圾污染影响,这只是一种简化表述,并非确切地指下一代人必然受当代垃圾污染影响更大。事实上,垃圾污染的负面效应有时几个月后就显露出来,有时几年、几十年后显露出来,有时可能几代人后才显露出来,有时甚至几百年后继续显露出来。这就产生了垃圾污染的代际公平问题。二、垃圾外部性的经济解释我们借鉴张维迎(1996)的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模型以从经济学上解释垃
15、圾外部性。我们用代表第个居民抛扔的垃圾量,代表个居民抛扔的垃圾总量,代表居民抛扔单位垃圾的效用 这里的效用既包括消费者抛扔垃圾获得个人整洁环境的效用,也包括消费者消费相应产品获得的效用。这里,是的函数,即。鉴于存在一个社会最大垃圾承受量,当时,;当时,。假设:。在这个博弈中,每个居民选择以最大化其个人效用,假设抛扔垃圾对居民的单位成本为 这里的成本既包括抛扔垃圾的直接时间、精力、物质(如垃圾袋)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如产品消费成本)。,则居民的效用函数为: (3)最优化一阶条件是: (4)上述个一阶条件定义了个反应函数:。由于,所以, (5)这就是说,第个居民的最优垃圾抛扔量随其他居民垃圾抛扔
16、量的增加而递减。个反应函数的交点就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总垃圾量为:。将个一阶条件相加,得到: (6)社会最优的目标是最大化社会总福利:,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7)其中,为社会最优的垃圾抛扔量。比较式6和7可知,。由此可见,尽管每个居民决定垃圾抛扔量时考虑了对现有垃圾抛扔效用的负效应,但他考虑的只是对个人效用的影响,而不是对社会效用的影响。因此,最优点上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纳什均衡的总垃圾量超过社会最优垃圾量,社会产生了过多的垃圾,垃圾外部性导致了可怕的“公用地悲剧”后果。这就是垃圾外部性(产生及其后果)的经济解释。 三、垃圾外部性管制的庇古传统及其缺憾 (一) 垃圾外部性管制的庇
17、古传统庇古认为,外部性发生时,依靠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消除损害,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通过对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实施征税(税收等于边际损害,即社会边际成本与个人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就可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这种税收后来被称为“庇古税”(Baumol和Oates, 1988)。JEDOQFMCKMSCMSR/MPRP NPQSTtt图2 庇古税矫正外部性的经济原理如图2所示,横轴Q代表经济主体A的行为水平,A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与该行为水平相关。曲线CD是A的个人边际收益(不考虑正外部性情况下,个人边际收益MPR等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曲线JK是A行为的社会边际成本M
18、SC。这里暂不考虑A行为的个人边际成本 在个人不用按垃圾抛扔量付费的现实情况下,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没有其它外部约束的情况下,A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其行为水平为OD,此时个人边际收益等于个人边际成本(等于零)。曲线CD与JK相交于F点,此时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因此,A的行为水平为OE时,实现社会帕累托最优产出。产出ED是社会过量产出。现在,假设一个公共部门对A行为的外部性进行管制。一个可行的管制政策是对A的行为征收相当于社会边际成本的税收。其效果等价于使A的边际收益变动为曲线MN,MN就是交纳庇古税后的个人边际收益 由于庇古税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因此征收庇古税后的个人边际收益等于原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 外部 激励 管制 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