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毕业论文.doc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摘要金融自由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潮流。从全球眼光来看,金融自由化显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看起来,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难免被卷入这一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增加了金融结构的内在脆弱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而且大大增强了国际金融的传递机制。金融危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抑制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就不能不对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递渠道和机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对金融危机在国际间传递给一个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一点正是传统的维护国家安全理论所缺乏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金融危机
2、传递机制的探索。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Abstract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the trend of the world since the 90s 20th century,. From a global point of view,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s clearly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it seems,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every country will inevitably be draw
3、n into the world trend.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ot only increases the inherent vulner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increase volat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but also greatly enhanc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inancial crisis is a war of no smoke, to
4、 suppress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defuse financial risks, protect the economic security,It will have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mechanisms f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assed to a country harms econo
5、mic security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is a new problem we face. This also led to our explora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ransmission mechanism.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e; financial crisis;transmission mechanism目录摘
6、要IAbstractII前言1一、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形成2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金融传递机制的影响2三、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3(一)国际贸易方面的传递.3(二)金融渠道的传递4(三)心理预期传递渠道5(四)背景相似传递渠道6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对策分析7(一)建立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7(二)利用各种金融创新手段防范国际金融风险8(三)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系,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侵袭9(四)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施有重点的市场多元化战略9五、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策略建议10(一)保持国内经济健康运行,积极推进经济改革10(二)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微观组织制度建设10(三)审慎放开资本项
7、目,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11(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11结论14参考文献14致谢15 前言金融自由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潮流。从全球眼光来看,金融自由化显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看起来,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难免被卷入这一世界潮流。但是,金融自由化带给各国的结果并不相同:在有些国家,自由化刺激了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另外一些国家,自由化则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动荡。国际清算银行在1998年公布的对世界性的48个外汇市场持续三年的考察报告显示,货币项目下的外汇交易1992年1995年增长了45%,1995年1998年增长了26%,每天达到1.5万亿美元的水平。而1997年全球
8、商品和劳务的年交易量不过6.6万亿美元,日均交易量仅为250亿美元,这意味着外汇市场交易量是商品和劳务交易量的60倍。在国际清算银行的权威报告中,外汇现期交易量只占整个外汇市场交易量的40%,各种金融衍生物交易远远超过了现期交易,1998年底场外交易的衍生合同总价值达80万亿美元,外汇的期货和期权合同总价值为13.5万亿美元。这些数字说明,一个真正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各个国家的金融联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并且会随着经济虚拟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危机更加频繁并出现了一个显著特点, 即金融危机在多国间同时或相继爆发的群发性和传染性特征明显。特别是2008年初以来,由
9、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股市跳水、房价下跌、财富缩水、商业萧条,紧接着裁员、失业、丢订单铺天盖地的负面经济信息,给全球的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又一层的阴影,金融危机不但影响经济发展,还会引发战争,实际上,金融危机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一、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形成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是指某种金融现象在国际间传递的渠道、规律及其特征的总和。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动也日益国际化,不同国家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也日益明显1。20世纪80年代之间金融
10、国际化尚未达到全球化的程度,金融现象由一国传递至其他国家并没有频繁的发生,国际金融传递机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国际间金融相互影响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金融政策层面和金融结构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影响效应上。不过,关于金融传递机制的内容也有所涉及,对于学者而言,当时主要考虑和分析的是通货膨胀在国际间的传递,至于金融结构的传递,更多是研究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向发展中国家的传递2。从总体上看,金融传递并没有成为金融相关研究和金融相关影响的主要内容。金融政策效果的相互影响是国际金融相互依存的主要表现形式。金融危机的传递有几种不同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正常的相互依赖而
11、引起的外溢。例如,由于国家间存在不动产和金融联系,相互依赖意味着冲击会在国家间传播。这种传播被卡诺和瑞恩哈特称为“以基本面为基础的传染”。在正常时期,这些国家经济因素的共同运动反映了各国间正常的相互依赖性,但在金融危机期间,则构成了危机传递的基础。第二类是没有基本面的联系,而只是依赖于投资者和其他金融机构行为而引起的外溢3。例如,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会导致投资者在无法分清各国经济基本面有所不同的情况下,撤回在许多市场上的投资。这种传递可以引起“非理性”现象,如金融恐慌、羊群行为、信心丧失、风险增长。这些现象是个体的理性行为,但却导致金融危机的传递。从80年代开始,金融国际化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国与
12、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高,金融现象由一国传递至另一国愈发频繁,金融的国际传递机制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金融传递机制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会使国与国之间的金融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和显著,金融现象在国际间的传递渠道也必然会进一步增多。从人们关注的传统金融相关性角度分析,首先,一国货币金融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在增大,尤其是大国的政策,常常会迅速通过一体化的市场传递到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其次,金融市场价格的广泛联系性和一致性,尤其是股票市场波动呈现出的一致性,已成为市场参与者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再次,由于国际资本流动量和其他金融交易量的扩大,不同市场上交易主体相互影
13、响,从而使交易规则和交易习惯也越来越趋于一致,各国的金融管理手段和措施也逐渐趋于相似化、一致化,金融监管标准也开始走向一致;最后,不同国家间金融机构的差异正在缩小,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模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金融市场走向一体化之前,金融危机爆发通常是一两个国家的个别现象,一般与这个国家基本经济活动的失衡密切相关4,危机不具有国际传递效应。以六七十年代多次发生的国际货币危机为例,美元和英镑曾多次大幅度下跌,但这种危机并未引起连锁反应,美元危机和英镑危机也不属于相互传递引起的连锁反应。真正具有传递效应的连锁性危机是8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最多表现出这种迹象的是80
14、年代拉美的债务危机,影响了国际资本对该地区的投资信心,国际资本便开始流出该地区,于是债务危机便开始在整个地区蔓延,并越来越重,最终使整个拉美地区都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自从那时起,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国际金融传递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三、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金融危机的传递机制是:金融自由化过渡和政府放松金融系统风险的监管,导致一种金融产品的损失传递到其他金融产品上,从而造成一国金融体系的混乱,它不仅由一国传递到另一国,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递,造成世界各国多产业、多领域内更大的
15、损失和破坏。总结分析90年代以来发生的欧洲、亚洲和墨西哥金融危机,我们发现其震荡及破坏作用主要是循着以下传递机制扩散出去的。(一)国际贸易方面的传递贸易传递渠道是指一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本币贬值,恶化了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过节的经济基础5,从而可能导致另一个国家遭受发生金融危机的压力,传播金融危机,即所谓的“贸易溢出效应”。从经济学上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价格效应方面,美元的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出口市场上同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另一个是收入效应方面,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将会直接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
16、,导致其他国家出口放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这种影响对那些依靠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尤为显著。如,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加拿大等。以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为例。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居民消费支出因此而减少,通过收入效应作用于有直接贸易关系的国家,进口需求直接减少,由此造成出口国企业利润下降,经济受到冲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长期以来保持贸易逆差,主要依靠进口来维持国内消费。中国作为美国主要进口国之一,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7.5%。事实上,撇除价格影响,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至7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由2007年的
17、超过20%放缓至12%,这种进口需求的减少短期内是无法让国内需求弥补的。一些出口企业因此而遭受亏损,例如主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玩具业出口增长率大幅回落,全球最大玩具厂商之一合俊集团已经宣布停牌,其东莞的两家主力工厂已经倒闭。这说明中国实体经济所受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通过这种作用机制, 美国将危机传递到其他贸易国。此外,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相对于主要国家大幅贬值,根据购买力平价机制6,以美元标价的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进一步增加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贸易对方国市场与第三国市场的产品价格相对提高,竞争力下降,同时为这些国家注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其宏观经济的增长受到严重拖累。(二)金融渠道的传递
18、金融渠道传递以汇率和利率作为传递的媒介,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传递的途径。金融危机还会通过金融机构间复杂的资金联系在国家间进行传递。金融机构间的联系渠道主要包括相互持股、同业存款、跨国金融机构母子公司等。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迅速和金融机构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的今天,这一传递途径相比以往更加重要。这也被称为“金融溢出效应传递机制”。在此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这一传递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危机在美国和欧洲国家间的传递。在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提出破产申请以后,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工业银行以及瑞联银行等许多一向以稳健经营著称的欧洲著名银行都宣布由于参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投资而遭
19、到巨大财务损失。英国北岩银行遭到的挤兑冲击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以后,与美国金融联系最为紧密的欧洲更是首当其冲。英国、荷兰、瑞士等国的大型金融机构频频告急。这其中,除了次贷衍生产品本身带来的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联系,近年来欧元区金融机构对美国贷款的强劲增长,也增大了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机构传递的几率。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7,在过去的两年中,欧元区五大国家对美国贷款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7%,是对其他地区贷款增速的两倍以上。伴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资本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也日渐频繁,这也导致金融危机通过国际资本流动的途径在各国间进行传递。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机
20、构投资者调整其资产组合实现。根据J.Tobin和H.Markowitz的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多样化可以降低同等收益率下的总体风险。因此,投资者一般都会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证券组合。由于新兴市场的金融资产属于风险和收益基本相近的同一类别,相关度很高,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有价证券收益率的显著变化就将导致跨国机构投资者对其证券组合中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至少是与该国相邻近及贸易联系紧密国家的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引发危机在不同国家之间传递。另外,一国的危机将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迫使投资者重新安排他们的资产组合,以满足利润、监管和流动性方面的要求。如果流动性冲击过大,一国发生的危机将令投资者在未受到初始危机影
21、响的国家出售他们持有的资产,从而引发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一过程也将导致金融危机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传递。 在此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资本流动这一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途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主要是国际市场上投资者结构变化的结果。以新近崛起的主权基金为例。我国政府于2007年9月成立了中投公司实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战略,但由于中投公司最初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金融资产,而这些资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导致美国信贷危机的风险也借此渠道传入我国。(三)心理预期传递渠道心理预期传递渠道是指由于投资者对突发的金融危机产生的心理恐慌, 这种心理恐慌在类似经济体内进行传递,能起到进一步恶化金
22、融危机的作用。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美国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中,心理传递是真正的加速器。由以上二种实际关联(直接的贸易或金融联系)无法解释的危机传递机制,可统一归为净传染机制,亦可称作危机传递的预期途径8。具体说来,预期途径产生的原因是当一个国家发生危机时,投资者对其他一些类似国家的市场预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风险的传递和危机的产生。预期传递机制又可从羊群效应和示范效应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市场上常常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决定自己的选择;而示范效应则是指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投资者会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重估所投资国家的风险,并据此改变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 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 危机 传递 机制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