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doc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信用风险管理是贷后管理的核心。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为案例,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商业银行自身分析了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过程种存在主要问题。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在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为基础,解读了巴塞尔新本协议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所提供的管理建议,分别从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国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哪些因素被列入管控;第二层面为哪些因素可能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第三个层面则是各个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程度的大小。本文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提出的内部评级
2、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适用性研究和拓展,从而作为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内部评级法的应用需要商业银行的内部系统具备三个条件:(1)内部评级应保证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两个指标的可测性和准确性;(2)科学划分信贷资产的风险级别;(3)保证内部评级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部评级法适用的关键问题在于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度量,两个指标都有多种度量方法可供选择,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法。本文从制度和文化、技术两个层面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给出管理建议。制度层面上的主要建议为:(1)构筑健全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2)培养风险管理文化,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3、(3)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激励效率;(4)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大力引进风险管理人才。技术层面的则主要从信贷资产分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和贷后业务外包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信用风险Abstract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post-loan management. The paper takes S bank as example to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causes for the credit risk of post-loan of S commercial bank fr
4、om several aspects a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bank itself,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by the Basel new capital agreement based on the problems that appeared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post-loan of S bank,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
5、on measures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post-loa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ree aspects as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pos-loa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edit risk of post-loan will solve the problems at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w
6、hich factors are included i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second level is which factors may eventually lead to credit risk; and the third level is the risk results caused by various risk factors. We engage to 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es (IRB) of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s reference as
7、the main method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post-loan afte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bility for IRB. The application of IRB requires the internal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 must be with three conditions: (1) 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 and Loss Given Default (LGD) two indicators ca
8、n be measured and accuracy; (2) the levels of credit risk must be classified scientifically; (3)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l assessment must be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The key problem of IRB is the measurement of Probability of Default and Loss Given Default. Though 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two i
9、ndicators can be chosen, commercial banks can select the proper method according with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level of the risk management by itself. The paper analysi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gives the management advices from two levels of system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echnology. Th
10、e main advices of system and culture aspect are (1)to build a sound legal system and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2)to develop risk management culture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3)to improve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incentives; and (4) to strength
11、en risk management training, to introduce risk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The main advice of technology aspect i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rating credit asse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the outsourcing business of post-loan.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Post-loan Management; Credi
12、t Risk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V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1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121 导论1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3 研究框架151.4 可能贡献之处162 理论综述172.1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172.2信用风险产生原因182.3信用风险的识别202.4信用风险计量212.4.1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212.4.2 Credit Metrics模型222.4.3 Credit Risk+模型222.4.4 KMV模型222.4.5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232.5信用风险控制243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
13、问题分析253.1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部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253.2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风险分类283.3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303.3.1 政府方面的原因303.3.2银行自身的原因313.3.3企业方面的原因323.4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323.4.1 风险意识淡薄323.4.2 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333.4.3 激励机制不到位343.4.4 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343.4.5 风险管理人才缺乏35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之解读364.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产生背景364.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创新之处374.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用
14、风险管理的建议384.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的运行现状405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415.1 对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415.2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的计量425.2.1 内部评级法的应用条件425.2.2 内部评级法关键指标的计算435.3内部评级法在S银行某支行的应用465.3.1 违约定义及违约率的规定465.3.2 广州分行A企业信用级别评价485.4贷后信用风险的控制505.4.1 制度和文化层面515.4.2 技术层面536 结论55参考文献57致谢60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张某于2004年进入S银行广州分行从事信贷业务工作,当初并没有专门的贷后管理部,张某在分行信贷中心工作做贷后管
15、理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对客户进行贷后检查:一是对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事项进行非现场检查;二是直接到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贷款用途进行现场检查。时间很快,一晃六年就过去了,这期间,S银行及广州分行经历了高速发展,张某本人的职位也得到提升。2006年S银行引进了美国花旗集团、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IBM信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组成的投资者团队,构建了全新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资本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之后的几年,S银行虽然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但无论是业绩还是管理方面其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张某所在的广州分行在此期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的职位于2010年得到再次提升,成为信贷管理部部门主管,负责全行
16、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然而,在欣喜的同时,他倍感压力,信贷管理部是2009年才成立的新的部门,他深知信贷管理部所肩负的责任和对分行的发展的重要性,工作千头万绪,但“贷后管理年”的号角已经吹响,他必须要马上出发。发展历程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张某首先要对分行的历史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分行近期发展情况,从而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S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S银行广州分行)于1994年8月12日成立,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初始阶段(1994年至1995年)、整合阶段(1996年-2002年)和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1997年至2000年为配合总行“统一法人、强化管理”的需要,先后三次承接了比自
17、身还要多的42个基层网点、749个一线员工、上千笔数十亿的不良资产,从此S银行广州分行成为系统内网点最多(69个)、人员最多(1400多人)、管理难度最大(储蓄点、分理处、支行三级网点)、不良资产包袱最重的亏损分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要求,对广州市区机构网点、资产和人员几次进行收编整合,从而形成分行网点多、人员多、不良资产多的“三多”状况,并且长期困扰着分行的发展。2003年分行领导班子决定大力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门成立资产管理中心,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清收,千方百计处置不良资产。自2003年至2007年,S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清收处置、拍卖转让,共清收置不良资产17.8亿元,重组打包转让粤财公司
18、61亿元。2006年S银行广州分行重组成功后,S银行广州分行经营效益扭亏为盈,而且持续大幅增长(详见图1)。图1 S银行广州分行近年信贷资产质量变化趋势 S银行广州分行近四年来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行重视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详见表1)。表1 S银行广州分行近四年不良贷款率情况表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不良贷款率3.42%1.85%1.72%1.55%0.76%变动幅度-45.90%-7.05%-9.68%-50.97%S银行广州分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最近三年每年都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详见表2)。表2 2008年至2010年S
19、银行广州分行不良清收情况表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清收额0.71亿1.31亿1.76亿完成比例142.26%230%147%近年来,S银行广州分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逐年优化,不良率逐年稳步降低,同时,自2007年至2010年,S银行广州分行信贷资产质量位于系统内同序列分行的前列,2010年新发生不良率更位列全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分行,风险管理工作成绩明显(详见表3、表4)。表3 近年S银行广州分行不良率在系统排名情况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行名称排名不良率(%)排名不良率(%)排名不良率(%)排名不良率(%)排名不良率(%)北京分行20.8752.8410.9
20、910.3910.21上海分行31910.2873.9982.7920.27广州分行63.4241.8531.7241.5530.76郑州分行85.8774.1552.471.2540.82东莞分行41.531.7921.3921.0850.92佛山分行52.3621.4362.6551.5661南京分行75.6663.6942.2761.5871.06深圳分行910.6788.0394.7272.2482.41杭州分行10.2810.2684.1394.4693.45表4 2010年S银行广州分行新发生不良率系统排名单位同类行排名年末新发生不良率北京分行10.000%广州分行20.040%上
21、海分行30.042%郑州分行40.195%佛山分行50.379%东莞分行60.398%杭州分行70.448%南京分行80.711%深圳分行91.249%在这期间,张某本人也参与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但张某在激动兴奋之余,开始冷静思考出现不良贷款的原因。最初,他认为不良贷款的出现就是因为前台和中台的工作没有做好,贷前的工作不够扎实,贷前调查不细致,信贷人员为了完成业绩,玩忽职守,制造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但经过冷静的考虑之后,他开始更客观的认识这个问题,假如自己是一个信贷人员,难道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的客户都是资质优良的,即使在贷前被认定为资质优良的客户难道在贷后就不会发生
22、违约吗?张某对多笔不良借款的违约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后,他发现,无论贷前工作做的再细致,都不可能完全防止客户违约,从贷前到贷后的任一个时间节点的松懈都会导致客户违约,而直接导致客户违约的都发生在贷后阶段,分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佐证了这个观点。因此,贷后管理对于保证信贷的资产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张某作为分行的信贷管理部的主管以来,开始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认真思考并总结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并希望与同事分享,以期能够获得同事的认同,推进贷后工作的进展。他将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S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为信贷利差,而保障信贷利润的关键为贷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
23、改造后,其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比例逐年提高,传统的信贷业务比例有所下降,但从各主要国有银行及S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信贷业务所贡献的利润仍占到较高比例,而信贷资产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贷后阶段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加强贷后管理是保证银行获得利润的关键因素。其次,贷前和贷中主要为防风险,而贷后管理为控风险,风险集中出现在贷后阶段。一个成熟的商业银行,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贷前和贷中是决定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好贷前和贷中工作至关重要,但这两个环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贷后管理与贷前、贷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说,做好贷前、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管理 问题 探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