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
《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的风险及其对策随着科技在金融业务应用中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电子汇划、储蓄信用卡通存通兑、会计通存通兑和会计储蓄一柜通等业务处理方式,对各行提高竞争力、促进自身业务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着相应的运行风险。笔者就通存通兑业务现存的风险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存通兑业务的基本情况通存通兑业务包含会计、储蓄、信用卡等业务的通存通兑,分市辖、省辖和全国三种不同的业务范围。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已开通市辖会计通存通兑,省辖储蓄、信用卡通存通兑和全国龙卡通存通兑,一些银行的信用卡还实行了国际间的通存通兑。随着通存通兑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
2、业务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对相关行处间的账务核对、账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仍按目前每旬互签对账单、每月互发副本账页的对账模式,对实时清算的通存通兑账务将很难起到及时有效地防范、扼制风险和补救作用。二、现存问题(一)会计印鉴卡的不统一扼制了会计通存通兑业务的发展并且容易造成资金风险1、会计通存通兑业务至今无法全面推广,印鉴卡的不统一是主要原因。比如就建行而言,绝大多数网点只使用总行统一的纸式印鉴卡,在本系统内跨行通存通兑。虽然这在会计核算操作系统中是可行的,但需手工传递纸式印鉴卡,校验费时费力,且靠肉眼识别,准确率难以保证。2、电子验印系统和编码验印系统是推广会计通存通兑业务的两种载体。
3、从实际来看,编码验印系统对客户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目前难以推广。丽电子验印系统客户较容易接受,但对其辨别可人为调整,主观性过大,在业务处理时,识别伪造印鉴有一定难度,容易造成资金损失。(二)操作程序不稳定造成相关账务入账不一致1、由于电脑线路原因,代理方记通存账时,同一笔账连续记录数次方能成功或根本不能成功而委托方却记录数笔。2、代理网点发现错账进行冲正时,会计清算账上误反映成蓝宇,造成清算金额虚增双倍。(三)操作员不熟悉记账程序造成人为错账1、操作员在记账时不注意及时复核,误将已成功账目当成未成功账目,造成人为重复入账。2、操作员在记账时遇线路故障,重复录入同一笔账,从而造成前后台入账数据不一
4、致,甚至直接影响相关行处的资金清算数据。三、对策(一)尽快确定会计印鉴卡的统一使用方式,完善会计通存通兑业务会计通存通兑业务的推广和完善有利于银行对公业务的开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金清算速度,增强资金安全管理。各相关行处校验印鉴卡的方式要尽快统一,目前除了电子验印和编码验印两种方式外,还没有更先进的方法。就中小城市而言,笔者认为前一种方式比较容易推广。编码印鉴对客户的要求偏高。中小城市特别是以小商品市场、个体户经营为主的城市,客户对应用麻烦、连续三次出错后需到开户行更改编码印鉴的做法存在抵触心理,应用及推广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编码印鉴目前不适用于中小城市。电子验印系统对客户自身并没有附加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通存通兑 业务 风险 及其 对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