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研究金融学毕业论文.doc
《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研究金融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研究金融学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研究(初稿)2绪论3一、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基本理论3(一)商业银行表外项目定义3(二) 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主要特点31. 充分利用非资金资源32. 形式多样发展迅速33. 金融杠杆性高盈亏数目巨大34. 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3(三)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分类与风险31. 信用证业务的主要风险4(1)市场风险4(2)信用风险4(3)经营风险42.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4(1)信用风险4(2)结算风险4(3)经营风险43. 备用信用证和保函业务的风险4(1)备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4(2)保函业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44. 票据发行便利业务的风险4(1)信用风险4(2)流动性风险5
2、(3)国家风险55. 金融衍生业务及其风险5(1)市场风险5(2)信用风险5(3)流动性风险5(4)操作风险5(5)法律风险5二、商业银行表外项目产生的原因分析5(一)金融环境动荡5(二)脱媒和证券化使金融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6(三)金融市场竞争加剧6(四)银行业监管的加强6(五)技术进步的推动6三、表外项目对商业隐含的影响7(一)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71. 积极影响7(1)降低成本、增加收入7(2)有效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7(3)对表内业务产生拉动作用82. 消极影响8四、对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监管8(一)会计制度标准化8(二)建立国际衍生产品的信息监管制度8(三)资本充足规定9(四)加
3、强清算、结算和支付系统9(五)高级管理层要重视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9(六)建立银行内部有关表外业务的规章制度91.坚持信用评估制度92.定价要合理93.加强成本管理,重视规模经济效益94.制定保护性条款95.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两手抓,将前台交易和后台结算适当分离9【参考文献】11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研究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动荡之中,市场利率汇率起伏不定,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为了应付这种不利的市场条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资本与资产的比率,银行开始大规模的从事表外业务活动。有些银行表外业务是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随后
4、发生的巴林银行事件和次级贷款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风险和对其实施监管的必要性。本文着手于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基本定义,通过对比、归纳得出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试图从中找出对其进行监管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项目 利弊分析 绪论近二、三十年,整个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利率和汇率波动频繁,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更多的规避风险手段,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众多国外商业银行走上了综合化、电子化、证券化和业
5、务表外化的道路,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表外业务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表外业务成为了一种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紧密联系又迥然不同的业务,并与资产负债业务一起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表外业务作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拓展的一个重点,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远非表内业务可比,在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和显著。新兴的市场金融服务,已不是单纯的资金供给问题,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我国金融发展高级化的要求,是金融深化的必然,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一、商
6、业银行表外项目的基本理论(一)商业银行表外项目定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是指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这里的可能意味着并非所有的表外业务活动都需要在银行财务报表的脚注中列明。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涉及资产负债表内金额的变动,但构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交易活动。这类交易活动虽然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但与表内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业务,因此需要在资产负债表的脚注中加以记载反映,以便于银行和有关管理当局对这类
7、交易进行必要的监管。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活动,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银行从事的无需列入资产负债表脚注中的,在传统意义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不仅对表内业务的数量没有影响而且不构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从而对表内业务的质量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二) 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主要特点与银行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充分利用非资金资源商业银行在从事表外业务活动时,通过运用自身的信誉机构设备及人员不动用自身资金,而是依靠其特有的场地、人力、金融技术、经营诀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服务、给予承诺、提供保证等,并收取一定
8、的手续费,从而实现对自身非资金资源的充分利用。2. 形式多样发展迅速表外业务形式多样、操作灵活,银行既可以提供没有风险的金融中介服务,又可以涉足具有较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既可以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操作,又可以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既可以在场内交易,又可以进行柜台交易;既可能是无形市场,也可能是有形市场,这种灵活性使银行表外业务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在西方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3. 金融杠杆性高盈亏数目巨大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而言,资金成本低属于以小博大高收益高风险的杠杆性。金融业务若变化趋势与交易者的预测相符收益会很高,而一旦预测与市场走势不符,亏损也相当惊人。比如进行期货交易通常
9、只需缴纳较低的保证金就可以操纵金额巨大的合约。4. 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除了一部分业务以脚注的形式标注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外,表外业务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使许多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体现,银行的经营透明度降低,监管当局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人员难以了解银行的整体经营水平。(三)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分类与风险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在国内贸易中亦可使用.1. 信用证业务的主要风险在信用证业务中,由于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的责任,只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开证行就要履行付款责任。所以信用证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都由开证行承担,主要风险如下:(1)市场风险按UCP500的
10、规定,信用证业务只认单证不认货。当单证一致、单单一致时,开证行就必须付款,而进口商开证申请人则可能因为市场价格变化使产品滞销等因素不支付货款,此时开证行将承担资金损失的风险。(2)信用风险如果由于市场或其他原因引起开证申请人财务状况恶化,使开证申请人无力支付货款,则由开证行承担开证申请人的信用风险。如果银行作为信用证的保兑行据,UCP500规定其付款责任等同于开证行,所以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由于开证行资信和资金实力等问题带来的信用风险,当信用风险发生后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3)经营风险指银行在开立议付信用证及审单过程中,由于业务人员违规操作或疏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2.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
11、风险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既面临银行内部管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也面临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不仅包括承兑的申请人资格资信问题带来的风险和因恶意诈骗引起的风险,也包括商业银行在承兑或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时原承兑行的资信问题引起的风险;另一方面用伪造变造复制银行承兑票据进行诈骗也会给银行造成资金损失。(2)结算风险当汇票申请人无法到期支付时承兑或贴现该汇票的银行自然面对结算的风险。(3)经营风险如果银行内部人员对汇票审核不清,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或人为错误,将使银行承兑汇票面临经营风险。票据作为一种要约证券,其真实性有三层含义:首先是票据本身的格式要素必须齐备;其次是票据确由承兑行开出并
12、非伪造;最后是汇票所依据的商品交易必须合法。3. 备用信用证和保函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担保业务的最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被商业银行担保的债务人,因不履行付款义务或发生其它违反主债务合同的行为或者债权人提供了合法的符合担保合同规定的赔偿文件,商业银行就面临着从担保人变成主债务人的风险。备用信用证和保函是两种最主要的保证业务,备用信用证既可用作一般的非融资性担保,也可用于融资性担保它常被用于替代银行保函或用于贷款担保,甚至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票据和资产销售方面备用信用证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形式。(1)备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开展备用信用证业务面临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首先开证的银行可能
13、因为其申请人信用问题而承担向受益人支付的风险而接受信用行也可能面临开证人违约的风险;其次存在大量的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如果被迫在没有预先得到通知的情况下偿还信用证款项它将不得不以不利的利率筹。(2)保函业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开展保函业务使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可能是由申请人自身的资信和财务问题造成,也有可能因市场因素造成。而操作风险则是保函形式多种多样缺乏固定的格式,银行在出具保函过程中,可能因为条款订确导致纠纷,尤其是申请人银行和受益人三方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对银行保证方式、保证责任和保函的效期等会做利于己方的理解,最终导致因保函条确带来的风险发生。4. 票据发行便利业务的风险
14、票据发行便利作为贷款承诺类的表外业务是中期便利安排中最常见的一种。(1)信用风险在票据发行便利中,由于银行有包销承诺,并且有义务按借款人的意愿购买票据,此会产生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包销承诺是57年,因而包销银行付款人每次票据发行时,存在短期的信用风险,在整个承诺有效期内还存在长期风险。同时在借款人发行票据后,商业银行就始终面临着借款人破产或其他原因行还款责任的风险。(2)流动性风险一旦商业银行作了票据发行便利安排和包销承诺,如果借款人在票据不能售出时,向银行借入资金,而银行因某种原因难以筹集这笔资金,票据发行便利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银行也可能面临筹资风险。(3)国家风险当借款人与作票据发
15、行便利安排的银行及其参与行不在同一国家时存在的风险。5. 金融衍生业务及其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具特色的内在杠杆作用和其功效的两面性决定了衍生产品的高风险性。商业银行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目的,大致可分为避险保值和投机两种。进行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要通过衍生产品的价值变动来抵补他在相关市场上的资产价值变动。商业银行在实现保值目的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高收益的可能。而投机性的衍生产品交易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但高收益常与高风险并存,因此不同目的驱使下的交易使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大不相同,具体地说,银行作为投机者所面临的风险远大于作为套期保值者所面临的风险。从事衍生交易投机的风险,很可能使银行陷入破产的境地。由于金融
16、衍生产品大都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开发过程需要成本,成功与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事衍生工具交易的银行同时面临着风险成本和风险收益。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所包含的风险类别与其他表外业务相比,同样面对着信用市场、国家流动性、经营筹资结算及法律四大类风险,相对又有一定的特色。(1)市场风险由于基础资产的价格变动导致衍生产品价格或价值变动而引起的风险称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由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因素导致,而且不同的衍生产品所涉及的市场风险也不尽相同。(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由衍生工具的契约性决定的,交易所内保证金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契约的履行基本上不会有信用风险的发生,而场外交易既没有保证
17、金也没有交易对手资格等方面的限制,通常只能以信用为保证契约的履行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时许多表外业务由于自身的特点,甚至不清楚交易对手为谁更谈不上对其信用程度的考察了。(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可以分成资金风险和流通量风险。资金风险主要是指一机构在结算日或在被要求增加保证金时,不能履行支付责任。流通量风险则指由于市场深度不够或市场混乱,商业银行不能在接近原价格水平上结束或对冲某一交易头寸。(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即经营风险,包括由于计算机系统或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而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与人为失误系统错误、程序不严谨和控制不充分有关,尤其是某些衍生产品的结算方式和价值计算比较复杂,因而会加剧这种风险
18、。在衍生工具的交易中,操作风险可能造成比其他风险更为严重的损失,如巴林银行因内部控制不严使尼克得以越权操作,最终使银行陷入倒闭的境地。(5)法律风险由于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合约内容不合法律规范或者由于税制破产制度等法律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风险称为法律风险。相对而言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中法律风险体现更为明显。法律风险会使整个银行的投资策略无法得以实施或者导致该银行损失增大收益减少,使银行本身的实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衍生工具在近十年左右才出现,因此相关的法律显得很不稳定,有些衍生工具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交易双方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其义务也可能不受法律的约束。二、商业银行表外项目产生的原因分析作
19、为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同样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力求确保其金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表外业务可以满足目标要求成为商业银行积极发展表外业务的内在动力,具体讲有五个方面原因:(一)金融环境动荡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数国家用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两次石油危机又造成了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陷入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使许多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损失惨重。随后出现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使得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这种环境客观上导致了利率和汇率日益频繁剧烈的波动,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投资收益也处于
20、难以预料的变化之中。金融环境的动荡使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由于利率的剧烈波动,银行在传统的借短贷长的经营过程中,资金成本变动频繁而资金收益则通常比较固定,这使得银行通过存贷业务获得预期利润的计划越来越难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状况极不稳定而汇率的波动则使得银行的资产价值暴露在极大的风险之中。从银行客户的角度来说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大,因此客户要求银行提供承诺保证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以可预见的利率水平获得资金融通以及提供各种金融工具帮助他们套期保值。金融市场上规避风险的强大需求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二
21、)脱媒和证券化使金融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是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之间的重要媒介。20世纪60年代以后,借款人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开始寻求新的比较便宜的资金来源,直接融资的方式被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所采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借款人绕过了银行这个传统的媒介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比例迅速上升,出现了脱媒现象。80年代以后融资证券化的趋势日趋增强,发行证券成为借款人新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金融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商业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相对萎缩,也为银行拓展表外业务带来了机遇。直接融资使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大多数投资者不愿意承担这
22、种风险,因此他们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从而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借款人为了能够顺利发行票据和证券,必须获得市场认可的信用地位,而以银行的信用担保作支持则是便捷有效的途径。这样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商业银行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传统的表内业务基础上拓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三)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从21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放松了金融管制。证券市场国际化。金融业务自由化使得金融部门内部原有的分工逐渐消失,出现了各种金融组织经营多样化一致化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使许多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来自外国银行的压
23、力也越来越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其新颖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工具与银行展开了对资金来源和信贷市场的争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来吸引资金维持信贷市场份额,而这直接导致了银行传统利差收益的减少,也加剧了银行同业间争夺有限的存款来源和信贷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来自存贷业务的利润日益减少的同时,客户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银行提供的一般性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商业银行突破了传统的业务范围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四)银行业监管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后,逃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成为表外业务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研究 金融学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 外项 研究 金融学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