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为案例.doc
《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为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为案例.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为案例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上海财经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
2、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近年来,随着苏州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成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主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中,大额贷款比重不断攀升。由于在大额贷款管理方面的滞后,发放大额贷款的对象、额度、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特别是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大额贷款潜在风险日益凸显。随着银行业同质竞争的加剧,大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多样化且发展日趋成熟,大额贷款市场能否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农村中小
3、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考察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以及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概括;其次从宏观与微观分析了大额贷款的信用风险的特点,并着重从监管视角对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监管要进行研究;再次基于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对国内外信贷业务管理现状研究分析。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方法。第一部分导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 论文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和创新
4、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额贷款的信用风险的相关概念及特点的概述,为下文研究做理论铺垫。这部分阐述了大额贷款的涵义和特点与信用风险的特点。然后基于监管视角,对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监管要求进行界定。第三部分分析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研究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现状。着重考察研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现实意义及启示。第四部分以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的现状为视角、分析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农商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考察大额贷款成因时,本文将信贷产品与业务流程分析问题及原因,并试图结合银监部门监管要求挖掘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第五部分根据
5、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途径,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提出。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大额贷款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Suzhou, the grow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customers to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credit. In the main support thre
6、e agricul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redit busin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arge loan is rising. Due to the lag in large loan management, the particularity of quota, methods, etc,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macroscopic policy,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of larg
7、e loans is of potential risks. As the intensive competition of banks, the finance of large enterprises diversifies. How the large loan market can effectively manage has become the key to keep the advantage of a ru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So the
8、larg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ru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examination of the ru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large loan development and the gener
9、alization of large loans credit risk; Secondly from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view,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loans; The precision management based on credit business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the
10、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rge loans of Taica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the credit risk is raised.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part: to elaborate this articl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paper, the main ideas and innovation points.The
11、 second part is mainly for large loans overview of relevant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edit risk. This part explain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loans and credit risk characteristics.The third part is to analys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redit business of fine management, respectiv
12、ely from two perspectiv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The fourth part: To analyze large loan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large loans of taicang rural commecial bank, to find out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bine large loans credit risk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13、 with the management of risks.The fifth part: according to large loans credit risk of Taica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to analyse the reason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KEYWORDS:Ru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arge Loans Credit Risks Risk Management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第一节 研
14、究背景与意义1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2一、国外文献综述2二、国内文献综述3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思路5一、研究问题框架5二、研究主要观点5三、论文的创新点5第二章 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概念特征和相关监管要求6第一节 大额贷款的概念和特征6第二节 信用风险的特点6第三节 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监管要求6一、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6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要求7第三章 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启示9第一节 国外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9第二节 国内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9第三节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启示11第四章 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案例实证研究12第一节 农村商业银行大额
15、贷款的现状分析12一、贷款规模及大额贷款规模12二、大额贷款的信用风险的的风险表现13第二节 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15第三节 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6一、大额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16二、信贷激励机制缺失18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20第一节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20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几点建议21一、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完善21二、社会公共信息平台资源建设的必要性21三、社会公共信息平台资源建设的现状22四、建设的难点及如何克服22第三节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大额信贷业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22一、调查环节精细化22二、审查环节
16、精细化23三、审议审批环节精细化23四、贷后管理环节精细化23五、信贷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精细化23参考文献25附录26致谢27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28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欧美银行业的高风险特性就已经集中暴露,财务实力受到很大冲击,信用风险不断上升。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难以解决、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欧洲银行业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再次处于资产质量恶化、流动性困难、业务难以拓展的不利境地,信用风险骤然上升,对全球经济复苏和交易对手切身利益带来巨大的威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商业银
17、行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业界长期信奉的观念仍是:市场份额越大,就越能够实现大规模经营,从而平均成本就越低,利润就越高,以至商业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占领市场,往往忽略成本,忽视经营风险,从而造成开发成本高、潜在不良资产数额较大的隐性问题。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自商业银行诞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20 世纪 90 年代,一系列金融灾难事件警告世人,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战
18、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并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是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根本所在。因此,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制而来,成立年数不长,是一家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总额的70%,收息额占了全行收息总额的近65%,客户400多户,占了全行所
19、有对公贷款户的20%。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大额贷款质量的优劣、客户对我行综合回报的多少及我行忠诚度的增减是我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大额贷款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国际上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或资产负债业务的匹配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依靠银行从业人员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和历代经营从业人员的经验传授,对具体的银行业务发生时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和判断,从而达到对银行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因此,在此阶段,因银行从业人员各自的经验和阅历不同,对银行同一业务风险控制的判断也常
20、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很大的分歧。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国际银行业对信用风险进行详细的量化工作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学家开始运用银行微观金融学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理论等对信用风险的产生与防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斯蒂格利兹和威茨(Stiglits & Weiss,1981)对在不完善市场中银行对信贷的配给进行了研究:银行要综合考虑贷款利率和风险情况来判断是否给予贷款,当利率升高时,银行收入增加,赢利增加,但利率高于某个值时,虽然利率提高,但企业失败的可能性也增大,风险加大,因此银行存在最优的贷款利率 转引自参考文献16。Y.S Chart,Kana
21、tas(1985)对担保信号对风险的识别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假设企业只有两类,一类是低风险,一类是高风险。研究认为高风险企业愿意承担高利率成本,但不要求担保;低风险企业要担保,要求较低利率,涉及这种合同就可以将风险不同的企业区分开来。Besanko 和Thako(1987)进一步研究了担保的角色问题,认为如果担保是有成本的,用担保并不能有效地区分高低风险企业,银行只能提供高利率贷款,而且企业自有财富的多少、低风险企业的占比等都会影响银行对贷款合约的安排。Holomstorm和 Tirole(1993)建立了一个模型研究了企业资本在融资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只有资本雄厚的企业才会选
22、择直接发行债权进行融资,只有一定的资本银行才会给予贷款融资,没有资本的企业将很难进行融资,也就是“有钱的愈有钱,没钱的永远没钱”。80 年代初,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商业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巴塞尔协议就诞生了。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的权数来量化信用风险,是一种比较统一的量化银行信用风险的方法。90 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发展,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几起银行和金融机构危机大案(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事件)促使了人们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量与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巴塞尔委员会在 2006 年开始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
23、协议中融入了最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并通过制定资本要求鼓励银行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其中,处理信用风险的方法包括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新资本协议吸收了 VAR 概念,允许银行通过内部评级确定风险函数,度量加权风险资产。新资本协议采取的 RAROC 方法与当前收益的计算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使得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二、国内文献综述国内不论是在商业银行内部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仍还处于起步阶段。胡胜(2011)认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要把对经济主体的研究作为基点转引自参考文献1。计划经济体制下,
24、经济发展实行以重工业为主的模式,体制上须以集权指令经济运行机制来保证这种战略的实现,因此传统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高度集中、主体错位、累积性等特点。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体制中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行政化,而在传统体制下,这种风险被掩盖掉了。体制转轨以来,在计划和市场机制并存的条件下,体制上的真空地带和漏洞成为信用风险的直接来源,导致金融寻租行为的产生。此外,片面地强调银行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也是造成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加大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张维迎(2012)首次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引入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之中转引自参考文献2。他提出,信用合约签订之前,不对称信息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大额 贷款 信用风险 管理 研究 农村 案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