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信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doc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信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信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信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急剧增长,其风险也日益加大,重新认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问题将有益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降低和防止个人住房贷风险的发生。伴随借贷行为产生的借款人信用风险无疑是重要的风险。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具有收益分布的可偏性、信用风险数据获取的困难性以及信用风险非系统性等特点。本文首先基于个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流程的特点,系统分析商业银行现行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其次,分析了国外最新个人住房贷款中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和趋势,对商业银行现行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最后,分析
2、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并提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借款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具有关联性、带动性强的特点,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和金融安全。个人住房贷款被认为是银行最为安全的贷款品种之一,因为银行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项中长期贷款品种,是各家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但其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社会性等一些特征。现在个人住房贷款已占到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量九成左右,但近年来我国银行实际运作情况表明. 个人住房贷款的资金安全不容乐观.贷款风险正在日益增加。据统计.在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最大的
3、上海市.逾期的户数和金额大约已达到5%一10%.个别银行大于10 % .并呈上升趋势。可以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还会陆续暴露出来。美国次贷危机提示我们住房金融业务虽相对比较安全,但其风险一旦形成,便会迅速扩散,出现大面积的金融风波,危及整个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风险管理研究来看,管理风险(非回避风险)在国际上被确认为银行的中心职能,一般地,风险被划分作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跨国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住房贷款对银行体系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违约风险,即银行不能按时或足额的收到本息。信用风险具有综合性,所有各种其它风险最终都会这种风险体现出来
4、,表现为金融交易中的违约行为;其次,信用风险具有传递性和扩散性,金融交易中一方的风险会通过另一方传递给第三方,形成一个“信用风险链”;其三,信用风险具有积累性,由于信用风险具有传递性,就会引起加总的风险迅速增大,从小的方面来说会造成“三角债”,从大的方面看会引起“金融危机”;其四,信用风险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最后,信用风险是一种不可测量的风险,其不确定性更难于把握。1、 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分析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
5、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
6、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由于信用风险是个人住房贷款最大的风险,也是最难处置的风险。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分析着重从信用风险的角度进行论述。1.1 违约者违约行为分析按违约者主观意志不同,可将违约者的违约行为可区分为被迫违约行为、理
7、性违约行为和恶意违约行为三种行为方式。被迫违约行为是指借款人由于某种客观原因造成支付能力不足,无法继续如期偿还住房贷款的月还贷额而被银行收回房产的违约行为,这种违约一般发生在借款人收入减少、支付能力下降等情况下,而与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等无直接关系。被动违约的发生通常与借款人收人水平恶化或家庭支出结构发生意想不到的重大变化引起的。从宏观上讲,被动违约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稳定性,借款人所处的行业特性密切相关。如果地区经济发展不稳定,行业周期性明显,则易导致被动违约的发生。由于个人住房贷款的长期性和每月还贷的特点,这就要求借款人在贷款偿还期内必须有稳定的收人流。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通过了解借款
8、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其现在的收人,据此推测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人水平,确定借款人的贷款额度和每月偿还贷款木息的数量。但未来的不可预见因素,如借款人的实际收人下降、失业、意外身故以及家庭意想不到的支出等,会打破银行的预期,导致借款人不能按月偿还贷款木息,被动违约行为就会发生。理性违约风险是指不是由于借款人财务困难引起,而是由于房地产价格变动等因素引起借款人主动违约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在住房市场价格变动时,当借款人在偿还部分贷款本息后发现按低价购置与贷款所取得的相同效用的住房所需费用小于贷款余额,基于成本最小化的理性认识进而做出违约决定。为房产投机行为的盛行埋下了更大的理性违约隐患,一旦
9、房市下挫,投资失败,或者是投机者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重新拟定还款资金的用途,就可能放弃房屋所有权,银行被迫收拾残局。恶意违约行为是指借款本来具有按月还本付息的能力,但在主观原因故意违约,或者采取欺诈手段,利用房地产抵押贷款来骗取银行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在我国,恶意违约原因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于借款人同开发商、物管公司等发生纠纷时,采取拒不还贷的方式,第二种是故意欺诈,通过伪造的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从而产生道德风险。现在,有很多借款人根本不具备按期还款的能力,往往通过伪造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购买房屋,再将该房屋出租,以租金收入还贷,一旦房屋无法出租,借款人也就无力继续还款,给银行带
10、来风险。第三种是由于第二方(往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而又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融资或通过正常渠道融资无法满足其需求时,采取捏造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来骗取银行贷款。开发企业往往采用提高房价、虚构“购房者”和重复销售等行为来获取贷款,这些行为通常称为“假按揭”。1.2 违约风险形成机理分析同样从被迫违约、理性违约和恶意违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产生的原因1被迫违约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借款人的偿付额超过了其偿付能力,使得借款人无力继续履约。即: 当A(i)/Y(i)M时, d 1 当A(i)/Y(i)M时, d 0其中, d:违约发生概率;A(i):第i时间贷款支付金额;Y(i):第i时间消
11、费者的收入;M:按当地消费水平,月收入中可用于还款的最高比例;据此,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中将借款人的偿付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被放在首要位置。30年代后期美国联邦住宅管理局(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简称FHA)总结出以下几条作为贷款审批的标准:月偿还额(包括税和保险费)与总收入之比不超过25%;月偿还额加上其他分期付款项(如购汽车贷款)与总收入之比不超过30%;房价与家庭总收入之比在2.5倍之内;贷款额与房产价值之比(简称LTV)不超过80%(后来放宽到95%甚至更高)。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也规定,商业银行应将每笔个人住房贷款的
12、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 %),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2所以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都要对贷款申请人的财务和资信状况进行调查。然而,银行与借款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我国又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资信评价系统,所以银行对个人的财务和资信状况难以有一个真实、全面的评价。另外,个人住房贷款是一种零售性贷款,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而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失业、意外伤害等)也会导致借款人的收入减少。当借款人收入发生变化,特别是当收入明显减少并无力继续供楼时,借款人不得不停止还款,从而不得不放弃房产。这种情况对借款人和银行的影响都很大,对借款人
13、来说意味着丢失财产,而对银行来说就意味着要处置抵押物,可是处置之后的净所得有可能要比当初提供的贷款少,从而遭受损失。理性违约风险主要是借款人所抵押的住房随市场房屋价格波动的损益值大于抵押住房的权益积累时,借款人选择理性违约。个人住房贷款合同赋予了借款人在任何时候有3种选择:提前付清,可视为按贷款余额买回物业期权:主动违约,可视为以不偿还贷款余额的条件出卖物业期权;继续履约。理性借款者是根据经济上哪个方案更有利来进行选择。(1)第t期房价H(t)大于或等于贷款余额F(t).提前付清的成本:C1 =F(t);主动违约的成本:C2 = F(t);继续履约的成本:C3=M(t)=A(t)(1+i)n-
14、1/i(1 +i)n。其中:A (t)为合同规定的月偿还额,n为尚需偿付次数;i为资金机会成本,对资金丰裕者,i为其运用资金的最高收益(与投资住宅同等风险的项目),对资金不足者,i为筹资的最低成本;M(t)为贷款价值。由此可见,当H(c)大于或等于F(t)时,提前还款和主动违约两个方案在经济上是等价的。考虑到主动违约带来信用损失以及搬家等交易成本,在没有突发事件发生情况下,借款人通常不会选择主动违约。(2)第t期房价H(t)小于贷款余额F(t)。提前付清的成本:C1 = F(t );违约的成本:C2= H(t);继续履约的成本:C3= M(t)=A(t)(1+i)n-1/i(1+i)n。当C2
15、C1,且C2C3时,选择违约对借款人在经济上最有利。因此理性违约发生的必要条件是:H(t) F(t), H(t) M(t)。若令E= H(t)-minF(t),M(t),则理性违约发生的必要条件为:E O。可以看出,E实质上是借款人在物业中积累的权益。借款人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再加上自己的首付款购买物业后,在物业中有银行和借款人两个权益主体。银行在物业中的权益等于贷款余额,随着贷款的不断归还,银行在物业中的权益不断减少;而借款者在物业中的权益等于物业价值扣除银行权益。假若房价小于贷款余额,也即借款人的权益出现负值(E M时, d 1当A(i)/Y(i) M时, d 1其中d:违约发生概率;A(i
16、):第i期贷款支付额;Y(i):第i期贷款人收入;M:按当地消费水平,月收入中可用于还款的最高比例。1.3 违约客户特征分析 从客户特征来看,影响客户还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收入月供比、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婚姻状况等。而影响客户还款意愿的因素主要是其所购房屋的贬值程度来决定的,而银行通常是通过首付款比例来规避该类风险。通过某实证研究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在目前的信贷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通过计算,得到各分析因素区间内贷款违约率的标准差,见表1,贷款违约与“家庭月收入”的关系最大,与“婚姻状况”的关系最小,与“首付款比例”的关系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大。商业银行的违约贷款基本上都是还款能力出
17、现了问题,由所购房屋贬值而导致还款意愿下降的情况很少。3分析因素标准差(2008.6)标准差(2007.12)标准差(2007.6)平均值家庭月收入0.74%0.53%0.82%0.70%学历0.45%0.50%0.65%0.53%职业0.38%0.49%0.61%0.49%年龄0.34%0.25%0.38%0.32%收入还贷比0.33%0.26%0.36%0.32%首付款比例0.33%0.32%0.34%0.33%婚姻状况0.27%0.19%0.23%0.23% 表1各因素违约率标准差分析该实证研究还运用统计学原理,给出各个特征因素对客户违约的影响程度区分测度图,见图1,某因素离原点越远,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个人住房贷款 借款人 信用风险 分析 控制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