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毕业论文.doc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 内容提要: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十六大报告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这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视和决心。最新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对利率市场化做好深刻的认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即围绕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利率 利率市场
2、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完善对策引言目前,随着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美国、欧洲乃至世界上各个经济独立体都在经历着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并都在为抵御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和衰退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懈怠下来的理由,随着经济大国对日趋枯竭的人类资源的抢夺以及对中国大国崛起的恐慌,不断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中国进行打压。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中国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一方面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坚定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控好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考虑到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及各方面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又再一次被提到
3、了议程上。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一)关于利率1.利率的内涵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
4、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利率又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变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2.利率的理论依据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累资金的作用,利息率越高,存款人得到的利息收入就越多,社会积累资金的规模就可能会越
5、大。所以,通过调整利率来积累资金,能够在中央银行不扩大货币供应的条件下,使全社会的资金总量增加,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第二,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利率与税收、价格等其他经济杠杆一样,有着调节经济的功能。这种调节从总量方面上说,是抑制对资源的总需求。利率越高,则借款人的资金成本也相应增加,由此而产生的利益约束将迫使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借款人减少借款,从而使有限的资金流到收益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上来,全社会的生产要素都会产生优化配置效应;第三,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当国际收支发生失衡时,可以通过利率杠杆来调节。当国际收支逆差比较严重时,则可以把本国的利率调到到与其他国家的程度,这一方面能防止本国的
6、资金流到利率较高的外国,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外国的短期资金流入本国。第四,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利率的提高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大,迫使企业压缩资金需求,减少借款规模。企业不得不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途径按期甚至提前归还借款。这就客观上起到对企业约束和激励的作用,促使他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二)关于利率市场化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
7、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金融自由化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
8、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nacial deepening),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长期以来,利率自由化被认为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3.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竞争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防范贷款风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防止管制利率出现利率过
9、低,是那些实际成本过高的低效率企业也能得以生存,浪费稀缺资源情况。利率市场化是放开利率管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总的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具有“循序渐进”的推进特征。由于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一直使处于政府严格管制下的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放开利率管制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冲击。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进程,逐渐扩大市场定价的金融产品的数量和范围来提高市场化的程度,逐步调整和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健全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有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市场利率体系及其形成机制。(一)我国利率市场
10、化改革的历史回顾在1978-2003年间,我国的利率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9年,这一阶段是利率水平的调整阶段,其主要成果是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利率低水平状况;第二阶段:1990-1992年,这一阶段是利率结构的调整阶段,其主要成果是简化了利率结构,初步理顺了利率关系;第三阶段:1993-1998年,这一阶段是利率机制的改革阶段,目的在于形成合理的利率体系,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四阶段:1999-至今,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基本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国金融机构之间利率机制的形
11、成。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1996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联网运行,由此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第二阶段,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市场化。19981999年,人行两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0年9月,放开了外汇贷款利率;2002年上半年,将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提升至30%;2003年,再将金融机构对所有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50%;2004年初,扩大贷款利率上浮上限至70%,同年10月28日,央行完全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商业银行可自主根据企业和具体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定价。至此,
12、人民币贷款利率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治理的阶段。第三阶段,逐步推进贷款利率放开及存款利率市场化。贷款方面,2005年1月,央行决定房贷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2008年10月,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分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求“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1年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思考中提出在
13、恰当时机下逐渐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因此,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保证满足标准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市场机制下定价,控制不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的定价权。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经济条件已经满足了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所需的条件,伴随着国有和私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及他们的成功上市,金融机构的软约束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金融市场的供求来决定,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市场化。实际操作中,推行利率市场化就是转移利率的决策权,即交给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状况、市场
14、情况和相关政策自主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步骤,其不仅关系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更关系到资本能否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到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部门当中去,以及金融机构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很深远的意义。(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未来走向我国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推进。 第一,建立银行制订存贷款利率基础的基准利率,货币中间目标由数量转向价格。成熟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是:基于同业拆借利率的央行基准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目前,上海地区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与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比较接近,在制度和
15、机制不断完善后,有望成为中国的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形成之后,在利率完全市场化运行下,央行只公布基准利率目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维持在基准利率附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发挥作用可能会遇到两个困难:一是银行间市场规模不够大,二是在信贷规模受控制情况下,传导机制是反向的。 第二,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可以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基本实现了市场化。银行贷款利率向上浮动范围已不受限制(城乡信用社除外),但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仍有最大边界。当前,可下浮幅度最大的是住房按揭贷款,可达30%。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应
16、是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但从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来看,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受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因素制约。另外,债券利率作为资金的机会成本对贷款利率的下浮也形成了制约。因此,贷款利率下浮范围的放开对银行的影响相对有限。 第三,存款利率逐步实现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外币存款、保险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的人民币大额及长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库现金存款招标都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对非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存款利率仍遵照中央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执行,可以下浮,不能上浮。根据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中国未来存款利率上限取消的步骤将是先中长期、大额存款,后短期、小额存款,可能要经历较长的过渡期。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大
17、量发行的理财产品提供高于存款基准利率的收益,就是一种对定期存款利率限制的规避。未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只要保留对活期存款利率的限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的冲击将相对有限。 三、 我国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处于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地位,一旦完全市场化之后,有利于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也有利于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加大了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又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 毕业论文 利率 市场化 我国 商业银行 影响 完善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