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与防范.doc
《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与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与防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与防范由浙江银监局上半年统计数据引发的探讨2012-11-08摘要:区域金融风险是某个经济区域内部金融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今年上半年浙江的银行业统计数据让各界对浙江的区域金融风险产生忧虑,本文结合浙江省的实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并据此探讨了对区域金融风险如何防范的问题。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浙江,银行业一、浙江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飙升引发区域金融风险担忧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不良双降进程受阻,甚至有个别区域出现不良双升的局面,而这部分不良贷款的反弹大部分来自浙江,据浙江银监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双升”,拨备覆盖率高
2、位回落。截至2012年6月末,浙江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759亿元,比年初增加267.7亿元(见表1、图1);不良贷款率1.34%,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全省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为289.98%,比年初下降39.8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6.49个百分点。而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年中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也不过增加了285亿,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见表2、图2)。因此,今年浙江一省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量就占全国增量的90%以上,这不得不引起业界和学界的注意。表1:浙江省银行业部分统计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2010年末2011年末2012年中本
3、外币资产总额647477554582110本外币负债总额624647265979475本外币不良贷款445.9491.4759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260.5%329.8%289.98%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13.42%13.42%13.26%数据来源:浙江银监局,国研网金融研究部整理图1:浙江省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变化数据来源:浙江银监局,国研网金融研究部整理表2: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变化单位:亿元人民币2010年末2011年末2012年中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33642794564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10%1.00%0.90%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国研网金融研究部整理图2:全国商业银行不
4、良贷款余额变化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国研网金融研究部整理例如,浦发银行8月14日发布的2012年半年报直接说:“受地域经济影响,该行2012上半年度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温州和杭州地区,其他地区的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针对温州和杭州地区2012年上半年度增加的信用风险,该行在计提贷款准备金时已经予以考虑。”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特定银行的业务系统中,专门为了一个地区增加的信用风险而特别计提贷款准备金,说明业界已经注意到了该地区正在积累的金融风险。事实上,区域性金融风险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务院一再要求金融系统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一行三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
5、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 过,区域性风险并未影响业界对未来整体风险相对乐观的判断。据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称,未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会上升,但上升的趋势和幅度可以接受,且更多的 是局部而非全局问题,目前以温州为代表的江浙地区情况不会发展为全行业的情况。但是何以在以温州为代表的江浙地区发生异于其他地区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剧? 一般情况下区域金融风险是由什么原因引起?下文将做具体分析。二、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一)金融风险及其成因的三个层次金 融风险具有不同的层次,即宏观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活动的网络化和金融关系的广泛的渗透性,金融风险
6、具有极强的联动性和自我增 强的传播特性,从而个别或部分机构的微观金融风险可能会在某一区域突现并逐渐累积、传播、扩散,形成区域金融风险。一旦区域金融风险突破可控边界,并且形 成跨越区域范围的传染途径,就可能导致整体性的金融动荡,乃至形成金融危机,这就是宏观金融风险。由 此可见,区域金融风险是中观层次的金融风险,是某个经济区域内部金融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就某一区域金融风险而言,其形成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微观金 融风险在某区域内部传播、扩散,这是自源性的区域金融风险,是自下而上的金融风险;二是区域金融风险在经济关联密切的区域之间传播、扩散,这是关联性的区 域金融风险,是横向的金融风险;三是宏观金
7、融风险落实到具体区域,在区域金融业系统中累积、扩散,这是上源性的区域金融风险,是自上而下的金融风险。(二)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微观因素1、微观成因的一般包含要素根据广东商学院于尚艳(2008)的相关研究,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区域金融业的内控机制、金融市场健全性、金融业资产质量以及金融业人力资源条件等。区 域金融业的内控机制,是指金融业内部克服金融脆弱性,保证金融资产质量,从而保障支付能力的机制。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内控机制的前提是建立现代金融产权制度 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产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完善的内部监督、决策、管理、经营体系,就可以大大降低微观
8、金融风险 发生的概率,预防微观金融风险的累积和扩散。区 域金融市场健全性,一方面是指区域内所有的金融组织能够充分利用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甚至资本市场,获得长短期资金融通,减少发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 险以及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包含了金融活动规范性的约束、监督机制,既能避免或控制内源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也能扼制关联性金融 风险通过金融市场的传播或叠加。区 域金融业资产质量是决定区域金融风险水平,进而影响区域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金融业特别是其中主要组织机构的资产质量较低,一方面会降低金融业的盈利 能力,从而导致竞争力低下,另一方面也会降低金融业的信用等级,影响信用扩张
9、。如果金融业资产质量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发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的几率 就会大大提高,而且资产质量问题是金融业内疾,会大大降低区域内金融业对输入性金融风险的免疫能力和抵御能力。区域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是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决策水平,项目投资和审贷等业务人员的业务组织、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风险水平的直接因素。2、浙江的区域微观经济特点在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微观层面上,浙江的区域经济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民营经济发达,考察温州经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温州上市的公司很少。这是 因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家族色彩较重,财务透明度不高,再加上温州繁荣的银行业以及巨额的民间
10、资金,使企业很容易通过简单借贷的方式在需要的时候短时间内融 入大量资金,因此企业无法也不愿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这样的金融环境助长了企业对特定融资路径的依赖性,企业习惯于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从一个例子就 可以看出浙江区域经济的这一显著特点,2011年浙江省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再次居全国首位,根据浙江银监局2012年2月1日发布的2011年浙江省银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文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不含票据)余额14092.6亿元,较年初增加2245.9亿元,同比增长34.2%,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0.3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2%,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贷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金融风险 成因 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