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摘要: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与信贷人员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操作风险,博弈分析,信贷人员管理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重点,但纵观农村信用社系统内发生的经济案件、分析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发现:大量信贷资金损失不单是由信用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于信贷流程关键环节人员不尽职、违规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等因素造成的,即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严重的操作风险,同时,操作风险很大程度上又引发和放大了
2、信用风险,直接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另据统计,操作风险事件50%左右发生在信贷岗位(徐兴玲,2006),因此,有效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自然成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农村信用社与信贷人员之间的博弈模型,来分析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优化信贷人员行为,防范和控制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一、信贷业务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从农村信用社内部来看,农村信用社整个信贷业务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的所有者(以下用农信社代表)和信贷人员(信贷业务的管理者和具体操作者即信贷业务的经营者),信贷人员违规放贷(带来操作风
3、险)与否在很大上取决于农村信用社的监督力度,因此,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贷人员在信贷业务中的行为选择与农村信用社在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的均衡问题即博弈过程。(一)博弈模型描述1、参与博弈的双方。在参与方的设定上一方是农信社监督者,其进行监督要支付监督费用,并可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而如果市场中违规现象严重,则会受到上级(如银监会)的批评与处罚。农信社可以选择加强监督和不加强监督两种行为。博弈的另一方为农信社的信贷人员,可选择守规放贷与违规放贷两种策略。守规放贷时,不能获得超额收入,可获得守规的收益;如果违规不被发现,则获得超额利润(如贷款回扣等),但是违规行为一旦暴露,将接受农信社的
4、处罚。博弈双方满足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定,信贷人员的风险偏好为,指企图通过违规获取超常收益的倾向;农信社的风险偏好为,指企图通过花费监督成本获取信贷人员违规状况的倾向。2、博弈双方的策略空间。农信社的策略空间为:(加强监督,不加强监督),信贷人员的策略空间为:(守规放贷,违规放贷)。3、博弈双方的行为及相应收益分析如下:(1)如果农信社选择加强监督而信贷人员选择守规放贷的策略,则农信社的收益为r,付出的监督成本为c,包括制度的制定与现场检查费用等成本;这时信贷人员的收益为a+f,a即守规收益,表示农信社与信贷人员签订合同时的底薪,f为信贷人员守规放贷所获得的奖励报酬。(2)如果农信社选择加强
5、监督,而信贷人员选择违规放贷的策略,则农信社的收益则为r+b-d-c,d为信贷人员违规放贷所造成的信贷操作风险损失。而信贷人员的收益为a-b+e,b即违规处罚,指信贷人员贪图超额利润而违规被查处,所受到的处罚。e为信贷人员因违规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如客户的礼物、宴请等。(3)如果农信社选择不加强监督,而信贷人员选择守规放贷的策略,则农信社的收益为r,信贷人员的守规收益则为a。(4)如呆农信社选择不加强监督而信贷人员选择违规放贷的策略,则农信社的收益为r+b-d-g,信贷人员的收益为a+e。g是指由于信贷人员发生违规现象,农信社受到社会舆论压力及上级部门批评或处罚。4、按上述假设,模型的收益矩阵设
6、计如下:(表中:a,b,c,d,e,f,g,r均0)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上述收益矩阵作出分析,显然,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农信社和信贷人员都会试图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选择。当信贷人员选择“违规”的策略时,对于农信社来说,有“加强监督”与“不加强监督”两种策略,当农信社选择“加强监督”时需付出监督成本c,选择“不加强监督”则要遭受社会舆论压力及上级部门批评或处罚g,对比c和g农信社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策略:cg时,农信社可能选择不加强监督,这样会使信贷人员的违规行为愈演愈烈,信贷操作风险越来越大,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将不断增加。因此,提高外部压力g,可促使农信社加强监督,及时发现信贷人员的违规行为
7、,及时修正,避免和防范操作风险。反之,当信贷人员守规放贷时,农信社的最优选择是不加强监督。对信贷人员而言,监督有效时,选择违规带来的成本大于守规得到的收益,即n+fe-b+e,此时就应选择按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放贷,而当监督无效时,则信贷人员在比较优劣后出于利益动机会选择违规放贷。显然,农信社与信贷人员行为选择的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双方必然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寻求混合策略意义上的纳什均衡。(二)模型求解用代表农信社加强监督的概率,代表信贷人员守规放贷的概率。1、农信社最佳监督概率*的确定给定农信社加强监督的概率,若考虑风险偏好d,则信贷人员守规放贷(=1)和违规放贷(=0)的期望
8、收益分别为:由得:如果农信社监督的概率大于de(f+b),信贷人员的最优策略是守规放贷;如果农信社监督的概率小于de(f+b)时,信贷人员的最优策略是违规放贷。2、信贷人员最佳守规放贷概率*的确定给定信贷人员守规放贷的概率,若考虑风险偏好s,则农信社加强监督(=1)和不加强监督(=0)期望收益分别为:由得:当信贷人员的违规放贷概率大于(g时,农信社的最优选择是加强监督;当信贷人员的违规放贷概率小于(g-时,农信社的最优选择是不加强监督。二、信贷人员信贷行为优化的途径:缩小违规放贷空间、扩大监督空间(一)信贷人员违规放贷空间及其影响因素信贷人员将根据农信社的监督概率选择自己的行动。当农信社的监督
9、概率小于*时,信贷人员的最佳选择是违规放贷;当农信社的监督概率大于*时,信贷人员的最佳选择是守规放贷。称*)为信贷人员的违规放贷空间。对求偏导数可知,d和e越大,*越大;f和b越大,*越小。即随着农村信用社风险偏好和信贷人员因违规放贷而获得的额外收益的减少、信贷人员守规放贷所获得的奖励报酬的增加和违规处罚的加重,信贷人员的违规放贷空间将会缩小,信贷操作风险得到控制。(二)农信社的监督空间及其影响因素农信社将根据信贷人员的违规状况选择相应的行动,当信贷人员的实际违规放贷概率小于*时,农信社的最佳选择是不加强监督;当信贷人员的实际违规放贷概率大于*时,农信社的最佳选择是加强监督。称为农信社的监督空
10、间。对求偏导数可知,g越大,*越大;s和c越大,*越小。即随着社会压力和上级批评等外在压力的增大,以及信贷人员风险偏好和农信社监督成本的降低,农信社的监督空间将会扩大,信贷人员的违规行为得到治理,信贷操作风险得到防治。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三)治理信贷人员的违规行为的基本途径综合考察农信社监督空间和信贷人员违规放贷空间的影响因素,得出治理信贷人员违规行为的主要途径降低农村信用社风险偏好s、信贷人员风险偏好d、农信社监督成本c和信贷人员因违规放贷而获得的额外收益e,增加信贷人员守规放贷所获得的奖励报酬f、违规处罚b,增强社会舆论和上级批评等外在压力g。三、优化信贷人员行为,防范信贷操作风险的对
11、策建议(一)强化风险意识,克服冒险行为信贷人员风险偏好越强越有通过违规放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违规放贷空间越大;农信社风险偏好越大,越有放任信贷人员而不管的倾向,监督空间越小。为了有效降低信贷人员和农信社的风险偏好,应采取一下措施:一是加强岗前培训,引致性降低信贷人员风险偏好d。对新进入信贷岗位的员工,集中进行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信贷岗位的规章制度、规范准则,明确防范风险的措施等,引导信贷人员正确认识信贷业务,增强其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准。二是严格信贷审批制度,将违规放贷消灭在萌芽中,强制性降低信贷人员的风险偏好。三是建立客户和员工举报制度,对违规放贷的信贷人员和监管不力的农村
12、信用社进行公开通报并处罚,强制性降低信贷人员的风险偏好d和农信社风险偏好s。(二)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从现实来看,很多信贷人员由于禁不住额外收益的诱惑而违规放贷,这是和其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的,因此,要提高农信社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严把信贷岗位准入关,选择业务和职业道德思想素质兼优的人员开展信贷业务。二是采用自学、岗位培训、脱产学习等形式,加强信贷人员培训。三是实行信贷岗位竞聘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三)建立健全信贷人员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从上面的博弈模型分析知道,在农信社进行监督的情况下,要使信贷人员守规放贷必须提高f和g,因此,在信贷人员管理中要注意激励与约束惩罚的结合运用。一是在农信社
13、内实行有效的信贷人员激励机制。建立与信贷人员责任相对称的正激励机制,应对那些一直坚持遵章守纪的信贷人员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通过行业的通报表扬、告知其上级部门、向社会宣扬其一直严格守纪的表现、提升等等进行精神激励;还可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二是完善农信社内部的信贷人员约束惩罚机制。守规放贷奖励,而违规放贷应当施以惩罚,即提高b,当b足够大,信贷人员违规放贷的代价提高,违规获得的超额收益e无法弥补b,信贷人员会守规放贷。对违规放贷者,除依法给予行政、物质处罚之外,还可以对其采取社内通报、降低或撤消其职务、开除、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及向社会公布其违规行为等手段以达到加大违规成本的目的,约束信贷人
14、员的行为。三是健全信贷人员考核机制。信贷人员的激励约束惩罚机制,是建立在健全的考核机制之上的,只有对信贷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了科学的考核,才能发挥激励约束惩罚机制的正效应。因此,农信社应对信贷工作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明确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可根据实际业务的发展,定期进行动态调整),为实施奖罚提供依据。(四)健全信贷管理和监管制度,严格执行毋庸置疑,各农信社都制定了信贷管理和监管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依、执行不严、说情求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信贷人员的风险偏好d,增加了违规额外收益e,减少了违规惩罚b,进而扩大了违规放
15、贷空间,缩小了监督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规章制度,堵住一切漏洞。(1)完善信贷授权授信管理体制,确实建立并认真实行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的信贷管理制度,明确信贷管理责任制,如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离职审计制等。(2)健全信贷业务流程,强化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3)建立健全信贷业务的监督体系。实施个人自律性监督、岗位间交换性监督、审计部门序时监督、监察部门先行和后续并举监督、领导者突击性抽查监督和上级部门工作性的巡回监督相结合。同时,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廉政建设,以达到杜绝监督部门的各项设租、寻租行为的目的。(4)改革监督方式,合理确定监督重点。一是加强现场检查的突击性、规范性,扩大非现场检查的检查范围;二是加强监督的信息化管理,逐渐建立完整的监督信息化系统。三是根据信贷业务的流程,对不同岗位的信贷人员实施差别监督,重点岗位重点监督。四是提高g,即让全社会参与到对农信社的监督中来,以达到约束监督者行为,提高监督者责任感的作用。关键是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即增加监管信息发布渠道,扩大监管信息发布的内容范围,保证监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2、对违规信贷人员和监督不力的农信社决不姑息,严格照章处理,便利益最大化目标难以通过违规来实现,让违规放贷和监督不力即受到严厉惩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