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论文.doc
《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投送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 数量经济学原件 复印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申请表申请人姓名编号设站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流动站名称(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进站日期通讯地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电话申 请 须 知1. 申请者必须认真阅读现时执行的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条例,并按该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申请。2. 申请者打字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本表1至6页,并由两位推荐人在7和8页分别填写推荐意见,报所在设站单位(含经批准招收博士后的非设站单位,下同)。经设站单位在9页填写审核意见后再用B5复印纸进行复制。3. 每位申请者需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2、金会交纳评审资料费100元人民币,未交纳者,不予受理。4. 各设站单位于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十日至九月三十日期间将本单位所有申请者的申请表(一式七份,必含原件)和评审资料费集中汇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5. 本表封面上的“原件”和“复印件”系指本份材料是原件或复印件,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编号”系指申请进站时,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统一编号;“投送学科”系指申请资助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若是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则应填写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名称。学科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填写。6. 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
3、,请写上“无”、“未”等字;5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民 族 博士后日常经 费来源 国家资助 单位自筹 企业提供(企业博士后) 来自重大科研项目经费(项目博士后) 学 位获得年月攻读学位单位学位论文题目导 师学学士1988.7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村经济状况的调查报告位情硕士1991.7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份额和结构的研究况博士2003.7首都经贸大学中国股票市场若干异常现象的研究起止年月单 位研 究 工 作职 务主1991.7-2004.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与环境资源经济副研究员要研2004.1-目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经济、财政政策与
4、国库资金管理博士后究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题目、全部作者署名顺序、发表时间、刊登论文的刊物名称以及被SCI、EI、ISR、SSCI收录、引用的情况;获得专利的名称、内容和号码;有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过程等。请务必具体说明以上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本人在这些成果中的主要贡献及所获得奖励的名称、等级和获奖人的排名顺序。(1)、所主持的研究项目、“我国农业科研投融资问题的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批准号为70273052,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5、员会资助,批准号为79900029,2000年1月2002年12月。该项目在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我国农业投资问题的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批准号为19270012,1993年1月1995年12月。、“中国农村金融若干问题的研究”,由科技部资助,2002年9月2004年9月。、“中国农业投资问题研究”,由财政部和国家计委联合资助,1999年1月2000年5月。、“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市场化模式的研究”,由农业部软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1月2002年3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研究”,由农业部软科学基金资助,19
6、98年1月1999年3月。、“到2010年我国农业投资需求总量与投资结构研究”,由农业部软科学基金资助,为第二主持人,1997年1月1998年3月。、“农业科研投入研究”,由农业部软科学基金资助,1996年1月1997年3月。、“中国农户购买和使用肥料的行为研究”,加拿大磷钾研究所资助,2001年2月2003年6月。参加研究项目至少12项。如1998年参加项目“中国农业的对外开放”,1996年参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的研究项目“中国农民的兼业化、收入和消费行为”等等。最近两年开始研究财政和金融问题,譬如,作为主要骨干参加由李子奈教授主持的两个研究项目“积极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未来
7、财政政策走向”与“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研究”。其它项目不再一一列举。(2)、公开发表的论文、“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12月。、“基于截取回归模型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4年9月。、“不同类型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6月。、“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研究”,管理科学学报,已录用。、“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3年第7期。、“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5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数量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2期。、“农业投资要找准市场卖点”,农民日
8、报,2000年8月19日。、“农业投入的新境界”,农民日报,2000年7月29日。、“农业投资问题研究”,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1999年第2期。此文被收录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所编农业经济,第40-43页。、“我国农业科研投资问题初探”,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4期。此文被收录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所编农业经济,第111-114页。、Perspective of Chinas Feed Supply-Demand Pattern in the Early 21th Century, JCCOA,
9、 Special 1998. 、Commentary on South-North Grain Transfer and North- South Grain Transfer in China,JCCOA, Special 1997. 、“中国农业市场化与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农村经济文稿,1998年11期。、“中国农业投资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6年第4、5期。、“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研究”,中国贸易报,1995年12月25日。、“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误区”,农业科技管理 1993年第4期。、“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结构和份额的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1年第4期。、“农业科技三项费适宜比重的研究
10、”,农业科技管理,1990年第4期。(3)、获奖成果、“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批准号为79900029,在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优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研究”,2001年获农业部软科学成果三等奖,为第一完成人,项目编号:99014。、“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1999年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证书号:1999-04707。、“我国农业投资的份额和结构的研究”,1993年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捌,证书号:930340。、“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策研究”, 1993年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
11、三等奖,排名第拾伍,证书号:930570。申请资助项目情况名中文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研究称英文Studies on The Borrowing and Lending Behaviors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Rural Finance Institutions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 技术开发 国家重点项目 省市或部门重大项目 自选项目项目来源 863高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其它项目 研究经费来 源 及数 额“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研究”,科技部资助,已到位15.0万,尚缺进行第二次调研的经费。 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
12、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一、具体内容:、农户借贷行为和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体系。在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农户借贷行为和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农户实际情况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体系。、农户借贷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要弄清楚决定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农户贷款与其所经营的土地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农户的储蓄能力与剩余资金运作的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运用我国农户借贷行为的经验事实和突出特点,对目前流行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分析、评述和补充。、农户借贷行为的福利效果的计量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要建立描述农户借贷行为、生产行为和
13、消费行为的微观计量模型,采用最大自然估计方法,估计出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程度。、农户信贷抑制的计量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要建立具有部分可观察性的双变量probit模型,采用最大自然估计方法,估计出农户信贷受抑制程度。、农户信贷组织的各种形式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在这一部分,我们要弄清楚农户自己建立的信贷组织的各种形式和主要功能,譬如,标会、合会和银背等, 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剖析,并且,选择案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估计主要形式的农户民间信贷组织对农户收入、福利和农村社会的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与运行机制的重新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在以上各专题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
14、据农户的需求和愿望,提出适合我国农户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和有机混合的市场结构;在综合分析国外成功的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参与各方的实际情况,运用机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总体改革提出有价值的成果和政策建议。作为本项目的综合研究,将在全面综合以上六个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这些专题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寻找解决途径。最终向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农村金融组织(包括正规形式和非正规形式)提出旨在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重构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机制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政策建议。二、
15、预期目标:本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就是要在充分描述和分析农户借贷行为,计量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的福利效果与农户金融抑制,以及评估农户民间信贷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从农户的需求和愿望出发,提出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为国家农村金融的总体改革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农村金融之于农户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异常重要(Alexander Sarris, 1996)。完善高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福利水平,而且还能够减少农村中的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发展(Shahidur R. Khand
16、ker, 2003; Saeed Qureshi, 1996; Jacob Yaron, 1992)。传统的农村正式金融组织由于其非常高的交易成本、政府的过度管制、内部管理的混乱、很差的自生能力,以及对城市、富人和大土地者的过分偏好,已经遭到了诸多学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广泛批评。因此,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世界银行和国际粮食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许多发展中国家掀起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浪潮。尽管一些农村正式金融组织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譬如,泰国的农业与农业合作银行(the Bank for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孟加拉的格朗
17、密恩银行(Grameen Bank)和马拉维的小农户农业信贷管理委员会(the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Credit Adiministration)等,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正式金融组织的改革并不是很成功,大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Alexander Sarris, 1996; Murc Gurgand, Glenn Pederson, Jacob Yaron,1994)。最近一些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导向是着力培育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构造多种形式有机混合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放松对农村正式金融组织运行过程的干预,譬如,适当放松对利率的限制,而着力于
18、对农村金融组织的审计、法制建设和风险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Jacob Yaron, McDonald P. Benjamin, Gerda L. Piprek, 1997; Alexander Sarris, 1996)。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农村正式金融组织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形式的主流,而农村非正式金融形式始终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张杰,2003)。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正式金融组织服从于国家的工业偏斜政策,从农村聚集资金用于国家的工业体系和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广泛实行,农户成为了集消费、生产和经营于一体的社会单位,其对资金的需求急剧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国民经
19、济的较快发展,国家开始对农村正式金融组织进行调整,逐步增加其对“三农”的贷款,1996年更是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但,时至今日的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并不大(杜鹰,2004)。在既定的体系和制度背景下,局限于农村正式金融形式的改革和调整依然远远难以满足2亿多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唐仁健,温铁军,曹立群,2004),农村正式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效率低下,农村中存在相当程度的金融抑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长(张元宏,2004;成思危,2003)。针对农村正式金融形式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农村非正式金融形式浮出“水面”(李周,张元宏2004),与农村正式金融形式一道共
20、同构建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便成为了农村金融未来改革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新一界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顺应民心,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是如何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农户的福利状况。国际经验表明:其中农村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也正是现代农村金融运行和发展的宗旨(Jacob Yaron, McDonald P. Benjamin, Gerda L. Piprek, 1997; Saeed Qureshi,Ijaz Nabi, Rashid Faruqee, 1996; Alexander Sarris
21、, 1996)。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我国农村金融问题,不仅在温总理的报告和谈话中多次提到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而且在2004、2005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以较大的篇幅对农村金融未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与方向做了详细的论述。明确提出要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允许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存在和发展。这些提法在建国后还是第一次,可以说是农村金融体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呼吁要尽快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一方面,党和政府迫切需要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我们的学者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提观点和看法做表面文
22、章的人多,而真正以大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信贷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计量分析,而提出农村金融研究成果的却不多。但农村金融未来改革恰恰是要围绕农户来进行的,农户既是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中心,也是其终极目标,以往的一些改革之所以成效不显著,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撇开农户,局限于农村正式金融这个圈子,就体制论体制。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必须从其微观基础农户的行为、需求和愿望出发,我们的研究正式如此设计的。我们将从全国10个省50个县随机抽取3000个农户,作为研究样本,计量分析样本农户的借贷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我们的研究从微观主体农户出发,切合农村金融研究的实质,所提出的研究结
23、论和政策建议对于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国外文献比较多,特别是世界银行和国际粮农组织的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文献则要少得多。国外文献检索的结果表明:国外学者就农户借贷行为(Shahidur R. Khandker, Rashid R. Faruqee, 2003)、农村金融市场结构(Jacob Yaron, 1992)、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干预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Jacob Yaron, 1992)、农村非正式信贷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和影响(Alexander Sarris, 1996)、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户 借贷 行为 农村金融 体制改革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