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doc
《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公司持有风险。构建符合国际惯例适应我国国情的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从风险控制向风险管理转变。 论文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公司特有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按照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风险分类标准,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与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相比,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上。信用风险主要是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中交易对象无力
2、履约,操作风险则在于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分内外两方面因素。本文把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划分为两大类: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 (一)市场风险的成因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具体包括国家经济金融政策风险,经济体制风险、利率风险、国际收支风险、社会信用风险和银行竞争风险。在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表现在:(1)国有企业“绑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加之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以国有企业为主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累积的制度性不良贷款,虽然通过发行次级债券、不良资产剥离、动用外汇储备注资,使得目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大下降,然而,只要
3、国有企业还没有改制成真正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仍将过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被“绑架”的现状仍将继续。因为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相当于一个人身上的两个口袋,对一个人来说,把左口袋的钱放在右口袋“绩效”相同。然而,现实情况是国有企业这个口袋的底破了,放多少钱漏多少钱!因此,只要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都没有改制成真正的股份公司,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风险就大大增加。(2)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评估体系缺乏。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大于生命。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更是一种信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信用风险评级机构,商业银行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用风险信息,客
4、户信用审查的成本极高;现有的会计、审计等信息中介机构独立反映企业财务风险信息能力较差,有时甚至出现提供虚假信息现象;还没有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因此,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很大。(3)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性地位问题。维持国家商业银行的非竞争性甚至垄断性地位是目前整体和宏观视角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仅是银行内部存在抵制竞争、保护垄断地位,更主要还是政府行为。其理论依据是:银行业数量太多有可能影响金融稳定性,因此,非竞争性甚至垄断性银行结构是有效的(马尔科斯科雷伯,1999年),在某些情况下,集中性银行要比竞争性银行体系更加有效,如拥有众多竞争
5、性银行的美国金融业曾经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而一些由几家大银行垄断控制的国家则表现出了比较高的稳定性(富兰克艾伦,2002)。然而过度集中意味着只有少数几家银行享受经济地租,并且有可能因为缺乏竞争而导致效益和效率低下。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9%的平均资本利润率,远远小于世界1000家大银行176%的平均资本利润率就是很好的证明。可见,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外在的政策体制风险同时内部化了其盈利性风险。 (二)公司特有风险的成因 公司特有风险是指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在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公
6、司特有风险产生的原因有:(1)外在风险内在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股份制改革处“形似”阶段,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国有商业银行本身对此无能为力,因而国有商业银行主体错位、权责不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位意识不强,虽然政府宏观层面对风险监管和防范非常重视,而微观上银行企业还是被动式风险管理,因而管理风险仍然存在。(2)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完善的内控制度是现代银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内部控制不仅要求现代银行企业建立内部制度政策与程序,还要检查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是否得到了遵守。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控制不足,表现为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部门
7、衔接不充分;一方面控制分散,表现为规章制度数量庞大,文件满天飞,缺少整合性。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有能力承担起有效管理银行全面风险的职责。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较大。(3)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落后。风险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现代银行企业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管理技术和工具方面非常薄弱,没有建立信用风险评级系统和市场风险计量系统。总之,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分内、外两个方面并分析其成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进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过渡。
8、二、银行ERM的国际经验 美国著名的专业机构COSO在2003年7月份公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该框架规定:“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简称ERM)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ERM框架有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度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级。企业的目标有4个,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我国 国有 商业银行 风险 管理体系 构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