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doc
《信用体系、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体系、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体系、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信用体系、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王桂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小微企业业占据企业群体的绝大多数,故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困扰小微企业的发展一个症结。由于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经济体制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势能,挺进大中型市场主体的行列,对于这些小微企业当中的佼佼者,融资或许已不再是困扰他们发展的主要问题。然而,这类主体毕竟还是小微企业中的少数,对大多数小微企业主体而言,依然是处在经济结构的中下层,处在市场经济的“低端”。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抓大放小”这样一条路径的
2、选择,经过一个时期以来的制度变迁,处于市场主体结构下层的、数目庞大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群体,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非国有主体。故在我国“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实际上是兼容的概念。由于制度安排与技术条件等多方因素的掣肘,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融资难成为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的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事实上,前一段浙江民营企业家的“跑路”现象都与民营企业 难以获得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同的“融资权”有关,是经济体制深层矛盾的在社会金融结构方面的折射。值得宽心的是这一问题已引起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前不久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就彰显了有关部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态度与决
3、心。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通称。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多以个体户、家庭作坊等形式出现。在我国,一般认为最先将小微企业这个概念引入学术界的是郎咸平教授。小微企业这一概念,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规定。在上述法规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这一规定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
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可以看出,小微企业涉面广泛,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将小微企业从原来的“中小企业”当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划分出来,并不仅仅是着眼对企业的类型进行理论上的细分,从实践层面看,特别是从加大对市场经济的弱市群体扶持的力度这一角度来看,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与传统中的中小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以下特征更为典型:一是经营规模普遍小。根据目前的划分标准,以零售业为例,微型企业年从业人员在10人
5、以下,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下。这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当薄弱的。因为企业几乎没任何多余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产品或技术方面的研发。二是抗风险能力弱。微企业在市场中处于竞争弱势,且易受经济波动和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存续期期限较难预料。在美国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国蔓延之际,我国东南沿海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倒闭的一批企业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三是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小微企业多处于刚刚起步成长初期,主要实行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公司治理机制普遍不完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四是缺乏可供融资抵押的有效资产。按照现行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规范要求,小微企业基本上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品作为融资条件。五是企业同质
6、性显著。在某一特定的地区内,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高度同一化的:企业规 模类似、经营产品类似、管理方式类似、甚至企业的名称都非常类似。以上属性可以说都是小微企业的天然属性。这些属性中,包含这小微企业很多的先天不足。然而正是这些具有诸多“先天不足”的小微企业做为最活跃的经济实体,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到2011 年底,小微企业对我国GDP 贡献超过30%,创造税收占比接近30%,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更是提供了60%以上的新增岗位。为此,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二、信息不对称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技术困境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诺斯,1981)1,“资产的专用性”是
7、导致交易成本交易费用存在的一个因素1,张五常在交易成本范式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他指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第一会影响交易量,第二会影响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第三会影响合约的安排选择。在人类社会进入信用经济时代之后,信用活动与每个市场主体,无论是大小,无论是单个体还是集合体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与之同时,信用活动的成本也成为沟通资金融通渠道的一个技术障碍。从金融发展的视角观察,金融活动由散点式的多对多演进到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一对多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这也正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出现后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所在。银行类金融中介可以通过其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分散的“零售”业务转化为
8、“批发”业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集中资金与分配资金功能,这一过程极大地降低了信用活动的社会成本,从而使信用供给者能更为方便提供资金,信用需求者能更为便捷地获得资金。不难想象在今天的社会中,假如每个工商企业不是通过金融中介而是通过分散的信用提供者去募集资金,这对企业的经营者而言,融资成本将大得难以想象。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就恰恰出现在这个环节,即金融中介出现之后,其制度设计与小微企业是不匹配的。作为专业的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为了保证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同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经营绩效,必然要对资金需求者进行严格的审核,这种审核是需付出成本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大量存在,金融中介对此付出的“甄
9、别成本”也与日俱增,从技术层面看,这种成本与企业规模大小无关,即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金融中介所付出的“甄别成本”是大致相当的,但由此所获得收益却大相径庭。换言之,金融机构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和为小微企业提供服所付出的成本是大体一致的,所获得的利息以及相关服务收入却有着天壤之别: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一笔贷款数额会达到数千万乃至数亿元,而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笔贷款数额可能仅有不足一万至十几万元,按同样的利息率或费率计算,显然为1 (法)克劳德梅纳尔编: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地43页 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是更为合算的选择。为此,金融机构有着天然亲近大中型企业、排斥
10、小微企业的偏好。事实上,从纯技术层面分析,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干扰,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考察成本”与“甄别成本”往往还会高于大中型企业。这是因为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自身信息的公开程度不够而导致银行方面的边际服务成本上升。而大中型企业财务制度健全、自身信息公开程度高而更能符合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在此,还有一个在学术界较为流行的观点值得商榷。这种观点认为在我国之所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主要是因为银行市场过于垄断且被大型金融机构所占据,由于银行市场缺乏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供给者,导致大量的小微企业被“挤出”,难以获得必要金融支持。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放开银行市场,成立一批中小银行专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用 体系 民营 经济 企业 金融 服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