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研究.doc
《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思考于立鹤 摘 要本文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规范,从法律规范、发展困境和市场监管三个层次,分析当前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在一些乱象的深层次原因。理财产品属于中间业务,一般不进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传统以信贷业务为主业,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体系监管不到。同时,我国分业监管的体制又使得其他监管部门鞭长莫及。分业监管体制和传统监管方式已经难以跟上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理财步伐。即使对信贷类理财产品开始加强监管,但也是纳入传统的信贷监管体系。因此,改进监管方式、建立联动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是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监管的基础。最后,从法律和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发展理念、相
2、关专业人员的培育、合规文化建设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 发展困境 金融监管目 录一、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监管规范情况 (一)理财市场发展早期的初步规范 (二)金融危机前后对理财产品的相关监管规范(三)近年监管规范情况变化二、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规范的特征(一)注重市场培育,并根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二)相关规范的法律层级较低,集中在部门规范性文件。三、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面临的几大困境(一)法律困境(二)发展困境(三)监管困境四、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相关建议(一)短期和微观层面(二)中长期和宏观层面 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
3、的思考 我国个人银行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品从简单到复杂,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年发行理财产品近千只,余额约4.6万亿元。然而,随着个人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理财产品成为部分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工具,并存在客户投诉不断增加,各类纠纷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的现象。这也使得监管部门在严格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保护理财市场发展的平衡上,处于两难境地。一、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监管规范情况(一)理财市场发展早期的初步规范2004年以前,我国有11家中资银行和数家外资银行从事个人外汇
4、理财业务,2004年9月,6家中资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为了呵护初生的市场,2005年9月,中国银监会以“规范与发展并重,培育和完善并举”为指导思想,制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指引),初步界定了银行理财服务的范畴,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对其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进行了初步规范。(二)金融危机前后对理财产品的相关监管规范2006-2007年,中国银监会先后下发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5、、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等数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密集出台,肇因正值国际金融市场泡沫顶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QDII基金等蓬勃发展,而表面繁荣之下难掩危机,主管部门因此接连发令,规范商业银行行为。同年,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取消了原暂行办法中对商业银行发行保证收益性质的理财产品需要向中国银监会申请批准的相关规定,改为实行报告制。对暂行办法中要求最迟在发售理财产品前10日将相关资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改为在发售理财产品后5日内将相关资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2008年,国
6、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QDII基金、代客境外理财等铩羽而归,中国银监会接连下发多份针对理财产品业务的通知,分别从产品设计、客户评估、信息披露、风险揭示、销售合规等多方面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规范。2009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别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报告管理和投资范围作出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三)近年监管规范情况变化2010年开始,随着银信合作的全面加速,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利用相关规定匮乏,部分业务处于监管范围模糊的灰色地带,在发行部分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借道信托绕开信贷规模控制,将表内风
7、险转至表外,美化业务报表和监管指标,导致银信合作风险聚集。为规范银信合作市场,中国银监会自2009年末至2011年先后下发一系列的规范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转表等进行监管和规范,挤压“影子信贷”,控制银信合作相关业务的风险。2012年,针对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客户投诉直线上升的现实,中国银监会适时颁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销售管理办法),从各个环节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进行规范。近期,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规范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运作,中国银监会再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稳健发
8、展。二、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规范的特征(一)注重市场培育,并根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从对理财产品的规范和监管的回顾中可以看出,监管者采取的是“跟随”策略,谨慎观察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实际,并以“管风险”为原则,根据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比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准入应当采用何种方式,就分别经历了批准制、事后报告制、事前与事后报告相结合制。又如,中国银监会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密集出台相关规定,分别对境外代客理财业务和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进行规范。(二)相关规范的法律层级较低,集中在部门规范性文件。从法律层级来看,目前直接规范我国商
9、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诸多文件中,仅有暂行办法和销售管理办法为部门规章,其余均为部门规范性文件,其优势在于灵活性,但整体法律层级相对较低。部门规范性文件系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规范,其制定和发布流程相对较短。中国银监会因此得以根据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和监管实际,及时甄别和预判风险并制定相关规范,维护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稳健发展。但是,部门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相对较低,从立法效力角度而言处于弱势。从法律的角度看后果有二:一是法律层级较低导致规范力度较弱;二是一旦发生法律冲突的情形,层级较低的法律规定在适用性上劣后于层级较高的规定。三、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面临的几大困境应
10、当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虽然蓬勃发展,但在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上,正面临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信托公司信托计划等多重夹击,而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自身,则面对着客户投诉不断上升,产品设计和收益形式日趋保守化的现实。从深层来看,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现状及其面临的三个困境密切相关。(一)法律困境目前,在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各项规定中,并未对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暂行办法仅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从业务形态上进行了界定。因而学界对于商业银行理财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委托理财的一种方式,其法律关系是否在实际上属于一种信托行为。1.支持“信托论”
11、的主要理由第一,风险管理指引指明“商业银行应当将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调整客户资产方面的授权。对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户资产,应交由第三方托管”。上述规定与法律界定信托关系的核心之一信托财产独立相一致。第二,“信托论”的支持者认为,凡是在形式上符合信托法中“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就是信托行为,换言之,只要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形成委托契约关系,该委托理财业务即属信托行为。由此,商业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均可以被视为具有“基于信托原理所形成的信托法
12、律关系”。2.对理财产品法律界定的另一种观点上述将理财产品归于信托关系的划分并没有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多样化的现实,实际上,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理财产品非此即彼地归类于信托或委托关系。因而目前还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从具体的商业行为出发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关系,主要观点如下:暂行办法按是否存在资产管理行为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业务和综合理财业务。理财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可见,理财顾问业务更多的是提供建议和咨询,并不涉及客户资产的管理运营,类似于咨询服务法律关系。根据暂行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监管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