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的现状及趋势.doc
《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的现状及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的现状及趋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综述高民周卫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日本国立教育科学研究所(NIER)举办的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于1998年11月9日至20日在东京举行。UNESCO自80年代以来一直和NIER合作,开展亚太地区国家初等和中等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亚太地区各国在独特的国情背景下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次会议着重对这十多年来亚太地区各国学校课程的政策、设计、实施、监控和评价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比较。参加会议的有澳大利亚、中国、斐济、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
2、、泰国、越南、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共18个国家的23名代表和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官员。所有参加国的代表均完成了由NIER设计的学校课程研究调查表,并递交了国别报告。本综述的资料均来自这些调查表、国别报告以及大会的总结报告(草案)。 一、课程的政策 90年代以来,各国都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以及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育系统加以了调整,突出地体现在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的发展上。 (一)相关的背景 各国的课程政策随着自身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巨大差异。虽然各自的重点不同,但课程政策都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即着手加大社会凝聚力,建立有国家特色的全球化社会,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强调传授
3、学生以文化、伦理和道德价值;关心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和公正,减少诸如由城乡、性别、民族、宗教信仰、贫富和体格等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提高所有学生的成就。 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各国都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即帮助儿童发展基础知识(识字、算术、生活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挖掘学生的身心潜能。有些国家还提到工作世界的知识、尊重人类尊严与人权、理解生态环境、国际理解和无歧视的全球观念、公民和道德价值、适应变革的能力。各国最大的差异主要在于课程中是否包含宗教的目标。 所有国家的学校课程都受制于政府制定的课程政策(国家级或地区级)。有些国家没有国家强制性课程,每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
4、设置课程,如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有些国家则完全由国家控制课程,包括课时分配、学科内容、测验,如越南、老挝;有些国家有统一的课程指南,由学校灵活实施,如新西兰。课程法规越集权,课本的开发和供给也越集权。 (二)课程的变革 l近来的重大变革。过去510年中各国学校课程已发生了显著改变,主要体现在:(1)调整学科,如将一些课程重新组织,产生了一些新领域,如生活环境的研究(日本)、周围的世界(老挝);或是引进新课程,如信息技术、公民和更多种类的外语。(2)建立国家课程结构和标准。(3)修正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间的比例。(4)改变学校结构,如义务教育年限、教学日等。(5)越来越强调学术级评估。(6)引进
5、课程监控和评价机制。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特点调整着课程,其中存在一些表面上似乎矛盾的现象,如有的国家学校课程越来越集权化,而有的则日益分权化;一些国家强调个体的特征,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强调社会的特征。 2未来的发展趋势。下一个510年中,各国都将继续进行课程改革。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近期已明确了新的课程发展方向(如日本、泰国),而其他一些国家仍处于预测发展趋势的阶段。许多国家认为将信息技术整合进各课程中应该是最优先发展的方面,其他优先发展的有基本技能(如识字和算术)、独立和自主的学习、多元化社会的价值教育、职业教育与企业研究、学校级评估方法、参与全球化社会的教育。一些国家随着学科的增多,趋向加强核心
6、课程、减少选修课,而另外一些有明确的核心课程和少数选修课程的国家则趋向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此外,一些国家正考虑调整学校结构,如老挝和菲律宾正着手增加义务教育年限,越南将增加课时数,而日本正在实施五日制。 (三)课程的开发 1课程开发的集权化程度。大部分国家的课程开发由政府部门控制,但在具体实施课程时地方部门、学校、教师的自主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国家各级水平的课程发展高度集权,如老挝、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和菲律宾。一些国家有国家级的课程纲要或指南,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围绕国家级课程纲要或指南作相应调整,地方部门、学校和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课
7、程,而同时课程指南的发展也常常是非集权化的。一些国家规定学校课程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和地区特征有关,如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其他国家教师可以自己在国家课程框架之内开发课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虽然课程开发最终必须由政府作出决定,但在这一过程中各行业有关人员的参与是帮助开发和实施课程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有:组织专家委员会开发课程政策;吸收政策发展、课程实验和课程回顾方面的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向父母和社区、外国投资者、研究机构、大学教师、福利机构等咨询。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虽然各国的差异较大,但一般都有工商部门代表的参与。在美国纽约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法律规定要实施咨询。新
8、西兰已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咨询的内容,以免咨询停留于表面现象。咨询的目的在于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和评论,最常用的咨询方法有正规的委员会会议、研讨会或填写调查表等。一些国家正运用国际互联网络展示咨询文件的草案(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目前时间和经费是全国咨询的主要障碍。 3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性的方法。各国学校课程的重点不一样,但都认为应通过课程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性。一些文化一致性较强的国家更为强调国家统一性,通过中央控制的课程和考试系统来完善国家统一性,将提倡文化多样性解释为重视地区间差异。那些具有多民族的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发展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性:(1)提供具体的课程或主题,
9、通常包括公民、社会研究、历史和道德教育;(2)将民族语言作为教学的媒体;(3)建立双语教育方案以及移民语言教育方案;(4)包含文化研究的外语教学。有些国家的社区参与了课程开发,从而也支持了文化多样化。 4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课程政策。在制定课程政策过程中,所有国家都通过修正普通课程、建立特殊学校、提供支持性服务和增加回归主流机会的方式来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大部分国家将残疾学生安排在特殊学校中,但正努力使他们回归到主流教育中去,而且通过修正课程和提供额外支持来帮助低成就学生,但仅有少数国家为高成就学生制定了特殊课程政策。一般认为应当将女子教育整合进主流教育之中。此外,许多国家都给少数
10、民族和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提供了额外的支持性服务,以促使他们回归主流。 二、课程的设计 每个国家在开发自己的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学校课程的内容,而且也要发展全面的课程开发方法。 (一)课程的组织和结构 1课程组织。课程组织一般采用三种办法,即以内容(或主题)为主的方法、以结果为主的方法以及两者并重的方法。以内容(或主题)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围绕学生学习何种学科的知识、专题内容这一核心问题来设计课程,以结果为主的方法主要指课程设计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这一核心来设计课程,两者并重的方法主要指根据具体的学科联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 2课程结构。可以将各国的课程归纳为:社会研究(如地理、
11、历史、公民、经济、政治);体育和健康教育(如体育、健康教育、个人管理、运动和游戏);人文(如伦理或宗教、道德或价值教育、阶层和文化背景);创造和表演艺术(如音乐和舞蹈、戏剧、绘画);职业教育(如农业、工业、商务、家政、服务、职前训练);技术(如计算机、通讯、电子、机械)。就小学课程结构来说,所有国家都设置了国语、数学课程,大部分国家有社会、体育、艺术、健康。创造和表演艺术课程,其中尤其强调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的教育,而且将外语定为必修课程。多文化、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还为适应不同的需要提供了选择课程。小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基础识字和算术能力。就初中课程结构来说,大部分国家将外语定为必修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亚太地区 中小学 课程 发展 现状 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