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与产品集萃.doc
《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与产品集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与产品集萃.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与产品集萃正文目录第一部分 金融创新相关理论介绍7一、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7(一)金融创新的定义7(二)金融创新的动因8(三)金融创新的影响9(四)金融创新理论的相关学派介绍91、金融创新理论之西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92、金融创新理论之凯恩的规避型理论103、金融创新理论之制度学派的理论104、金融创新理论之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论10二、内部管理机制:新产品开发的制度保障10(一)银行内部资源管理和配置10(二)银行内部资源管理的途径111、调整资源112、融合资源11三、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现状12(一)产品创新现状121、从创新动力看,产品创新受制性强1
2、22、从品种看,产品创新品种少、借鉴性强、效益低13(二)技术创新现状131、构建综合化信息技术平台132、支持开发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科技创新日益发展143、风险管理技术创新薄弱14第二部分 国内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业务产品发展情况15一、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首先成为外资银行追逐的目标15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竞争优势15(一)渣打银行15(二)汇丰银行15(三)花旗银行16(四)德富泰银行16三、部分外资银行小企业产品17(一)渣打银行全力拓展中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171、无抵押贷款172、快捷贸易通183、风险控制流程184、机构设置19(二)花旗银行做中小企业的伙伴19(三)华一银行
3、推出个性化产品21(四)德意志银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产品21(五)星展银行在沪推出保理业务21第三部分 中资银行中小企业业务产品发展情况23一、中国工商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23(一)中小企业信贷综合品牌231、工商银行中小业务创新“财智融通”服务品牌232、工商银行“4S”中小企业产品23(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类产品工商银行“财智供应链”241、三大特色242、服务客户实现银企双赢25(三)中小企业上市服务产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一路通”25二、中国建设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26(一)中小企业信贷综合品牌261、建设银行中小企业产品创新“速贷通”262、建设银行中小企业产品
4、创新“成长之路”283、建设银行推出“网络联贷联保”创新服务28(二)中小企业上市服务品牌“成长之路中小企业上市支持计划”30三、中国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31(一)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类产品创新311、中国银行“融信达”312、中国银行“通易达”313、中国银行“出口全益达”324、中国银行“进口利汇达”32(二)中小企业上市服务“股权+债权”融资方式33四、交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展业通”33(一)“展业通”的产品系列33(二)“展业通”的特点35(三)“展业通”品牌创新担保、还贷方式35(四)“展业通”完善产品组合套餐36五、招商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36(一)
5、中小企业信贷综合品牌361、点金中小企业成长计划362、推出盘活企业资产的理财新品373、招商银行推出“融资担保一路通”38(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类产品“点金物流金融”391、“点金物流金融”涵盖了内外贸一体化的融资服务需求392、物流银行业务的特点与作用40(三)中小企业上市服务产品“中小企业创业上市通”401、工作分工412、分阶段提供最佳融资方式41六、深圳发展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41(一)深发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类产品411、深发展“融资锦囊”中小企业融资方案412、深发展推广五大“池融资”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44(二)中小企业上市服务“深发上市通”471、子产品满足企业不同阶
6、段需求472、创新传统商业模式483、根据专长合作分工48七、其他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49(一)兴业银行“金芝麻”系列贷款49(二)浦发银行“助推器”产品系列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方案49(三)中信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501、“种子基金”助推小企业成长502、中信银行推出“信福年金”中小企业年金品牌51(四)北京银行推出小巨人特色金融产品52(五)上海银行推出小企业融资无忧计划521、减轻融资负担:“省贷无忧”532、丰富融资平台:“易贷无忧”533、优化融资流程:“速贷无忧”54(六)临沂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产品创新541、“直通车”542、“阳光信贷”553、“成长快车”554、
7、科学定价产品55第四部分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产品发展分析57一、借鉴外资银行经验57(一)外资银行的信贷产品创新机制571、重视利用专利制度维护产品创新收益572、重视提升风控水平拓展产品创新空间573、重视建设产品创新的部门协作机制和矩阵管理模式574、重视建设创新风险的事后化解机制58(二)外资银行信贷创新产品案例分析581、依托现金流分析,发展无抵押小额信贷582、把握客户动态需求,发展结构性授信产品583、创新服务内涵,做强贸易融资业务594、利用跨国网点优势,发展双保理业务595、紧跟加息预期,拓展固定利率长期贷款59二、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60(一)产品方面60(二)管理方面
8、60三、创新流程改造是产品创新先决条件61(一)国内银行产品创新的短板611、研发流程质量控制612、多部门协同613、产品创意环节614、商业计划决策评审中的风险控制625、产品创新的验证环节626、新产品市场评估62(二)流程管理为产品创新保驾护航63四、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战略与策略64(一)创新战略的要素641、明确产品创新战略642、改善产品创新的政策环境653、设立专门的产品创新部门,推行产品经理制,培养专业化人才654、重视科技依托,与金融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66(二)产品与技术创新的策略661、建立金融技术研发中心662、全面推进数据系统建设663、提高中资银行产品创新能力6
9、74、拓展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合作力度675、培育技术创新保障机制67五、国内中小银行产品创新路径68(一)中小商业银行的创新模式68(二)中小商业银行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68前 言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世界经济一体化导致了金融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世界金融体系,带来了金融创新大潮。为加强竞争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世界各国银行纷纷采取措施,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随着产品创新的日益深化,金融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已由从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银行经营管理观念和方式正在慢慢更新。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开发机制已成为银行能否夺
10、得市场先机的关键。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与其大力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密不可分。在无抵押贷款、双保理、结构性授信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法人化后,外资银行正在加大公司业务,努力争取本地客户。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因为金融脱媒和信贷转型的要求,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比重也逐渐加强。因此,深入研究中、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情况,对于把握信贷市场竞争态势、继续推动产品创新都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接着,我们按国内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他们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产品和中小
11、企业信贷服务主打产品。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总结了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战略和策略,尤其是总结了中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上的经验,最后,我们针对中小银行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将通过深入的分析、详实的业务案例为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全面丰富的决策参考。敬请关注本期专题: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与产品集萃。第一部分 金融创新相关理论介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了金融创新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金融创新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针对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的专门探讨则是金融创新领域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关于金融和经济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巴杰特(B
12、agehot,1873)和熊彼得(Shum Peter,1934)强调了银行体系对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的重要性,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52)则推测金融发展从属于经济增长:戈德史密斯4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但二者的因果关系尚未证实。此后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列文(Levine,1996)甚至断言“如果不懂得金融体系的演进和功能,就不能充分理解长期经济增长”。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活动渐趋活跃,但总体而言这些创新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在一个分工的社会结构中,金融产品创新
13、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风险,因而如何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并同时降低风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金融产品创新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一、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一)金融创新的定义金融创新是指政府或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在融资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突破传统的金融格局和金融政策,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明显的变革。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是为
14、了降低交易成本、避免融资风险、回避金融法规和监管,以创造更多的利润。金融创新使单个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率得到了提高,扩大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了利率杠杆作用,推进了金融自由化,但也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监管的难度,使整个体系的稳定性下降。如果上述创新活动发生在国际金融领域,就是国际金融创新。国际金融创新是在国际金融领域将各种金融要素重新组合以实现利润目标或效率目标的过程。国际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融资技术的创新和融资领域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指金融业能为在社会经济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变革中各种信用形式的演变和扩展而适时地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在
15、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的特征的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融资技术创新是指在融资过程中各种新的资金营运技术的引入比如在金融交易中广泛应用的新科技成果,推出新的融资方式使金融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交易速度大大提高,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日臻完善;融资领域的创新是指金融业紧跟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的创新而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拓新的融资空间所做的努力以及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如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等。在金融战略
16、创新的经验战略中,包括征服策略(Strategy of Conquest)、变革策略(Strategy of Change)、合并策略(Strategy of Consolidation)。征服策略是指在自身占优势的市场上进一步积极进取,扩大市场份额,打败其他竞争对手,甚至主动兼并;变革策略是指在势均力敌的市场,通过改善内部管理,改进服务,增加新的工具来吸引更多的服务对象,争取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合并策略是指在不占优势的市场,寻找合作对象,通过兼并、合资或合营方式进行联合重组,依靠合力竞争。(二)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创新是指政府或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在融资过
17、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金融创新的动因包括:国际金融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扩张客观上要求金融业实现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生产资本的不断集中也促进了银行资本趋向集中和垄断,银行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极力扩展业务范围,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手段和技术的创新无疑是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风险,尤其是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增大。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收益和债务负担的影响,降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创造
18、出一些新的债权债务工具,如浮动利率存单和贷款、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持。金融管理环境的变化。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银行的发展,造成资金的闲置和利润的损失。这促使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开发新的产品,规避管制。(三)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创新是指政府或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在融资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突破传统的金融格局和金融
19、政策,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明显的变革。金融创新为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新的推动力,也产生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管理的问题。金融创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使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创新的工具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适合不同投资者的需要;金融机构传统的分工格局被突破,彼此业务全面交叉,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务日益综合化、全面化;使一些国家在既成事实面前被迫放宽某些金融管制,而这又成为推动创新的因素;增强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复杂性。由于创新后的金融工具大都增强了支付功能,这必然会增加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中对货币层次划分和控制上的难度。(四)金融创新理论的相关学派介
20、绍1、金融创新理论之西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西尔柏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金融压制一方面是政府的控制和管理,致使金融机构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为保障资产流动性和降低风险而制定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包括传统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率、资本率等管理目标以保证营运稳定,但也形成了内部的金融压制。这些因素促成了金融机构寻求最大程度的创新。2、金融创新理论之凯恩的规避型理论凯恩提出“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规避是指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回避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并由此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而对金融的控制和
21、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扰乱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政府又会加强管制;加强管制又会刺激新的规避行为,导致新一轮创新。3、金融创新理论之制度学派的理论该理论主要以戴维斯、塞拉和诺斯为代表。它们认为,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金融体系的任何制度改革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政府的管制与干预行为本身已经包含着金融制度领域的创新。政府的管制和干预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着金融活动,由此产生的金融创新行为对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构成威胁时,政府会采取相应的制度创新。4、金融创新理论之希克斯和
22、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论该理论认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交易成本降低的趋势促使货币向更为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产生新的交换媒介,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二、内部管理机制:新产品开发的制度保障现代企业管理学把管理的核心定义描述为:“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在资源配置、整合、利用过程中,内部管理机制是银行开发新产品的制度保障。(一)银行内部资源管理和配置银行内部资源系统的整合是一个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从内部制度上保障了新产品的开发,对于调整资源配置、消除
23、不确定性、降低机会成本、提高配置效率是十分关键的。合理配置人力、财务、产品、技术、制度资源,加强银行的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跨国银行集团的内部管理体制核心。银行自身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也是市场参与者,决定着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效率。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选择适量、适当的内部资源,谋求获取效益最大化是跨国银行内部资源管理和配置的主要方式之一。通常,银行将借助价格、竞争机制等市场原则,增强内部资源的协调性,减少资源功能上的抵消作用,研发新产品,有效推进“既定的目标与责任”,这是银行内部管理效率的表现方式。随着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基金投资等非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兴起,国际银行纷纷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二)银行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信贷 产品 创新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