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论文.doc
《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专 业: 08级金融会计学 号: 013510110680姓 名: 闫 丹指导导师: 郑 春 美2011年10月目录开题报告.1中文摘要3前言4一、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辩证统一5(一)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化6(二)用银行信用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6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7(一)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优势71、银行信用的涵义72、银行信用的特点7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7(二)商业信用的特点及作用8三、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10(一) 商业信用的体系与重要性10(二) 银行信用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11四、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的问
2、题与建议12(一)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的问题121、忽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122、信息不对称现象.12(二)对上市公司信用的几点建议121、重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122、加强对信息的管理.12参考文献.14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这种信用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同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相联系,是直接为产业资本循环服务的。在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各企业之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经常出现不一致现象,使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产生脱节。有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等待销售,而需要这些商品的企业又缺乏资金。如果仅仅局限于现金交易,势必造成商品销售时间的延长和再生产过程
3、的中断。这时能借助于商业信用,虽然暂时收不到货款,但商品毕竟销售出去了,那么企业就可以进行再生产。如果购买原材料的资金有问题,也可以向原材料的出售者借用商业信用。由此可见,商业信用能加速商品流通,从而加速整个再生产过程。就全社会来讲,商业信用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可以节省社会资金。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居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1、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有:薛锋,张瑛,关伟: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3月 蔡鄂生:银行信用与商
4、业信用,2011年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欧阳祖友:财务与金融,2010年第5期 中国人民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载中国财经信息网2、目前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都非常地关注,很多人也都在担心说下一次的金融危机是不是马上要来了,很多人可能会讲说前一次的金融危机根本就没有结束,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禁锢的延伸而已。我们最近看到的一个现象和2007年和2008年看到的一个现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最近我们看到的主要都是体现为这个主权国家,就包括像欧洲五国还有美国,他们的政府会不会出现违约,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那是在2007年和2008年,更多地看到是一个公司层面,金融机构层面的问题
5、,大家还记得当时像雷曼兄弟,像AIG等等这些大型的金融机构,他们当时出了很多问题遭受重创.2008年、2009年的信用危机发生之后,对于这样的一些日本的家庭妇女来说,他不能够获得贷款,不能够再去做这个套息交易了,不管是澳大利元、新西兰元还是加拿大元。还有美元也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是哪种货币的贷款都非常难获得,所以这个套息交易就突然间停止了,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还有2009年。中国这个时候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这段时期中国就开始逐渐地针对美元来升值,因为原来的话我们说人民币是盯准美元的,但是现在的话,人民币对美元本来还是比较稳定的。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地发酵,欧美国家为主权债务所困,新进
6、国家又面临着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协调加强跨地区的全球金融监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全球最具实力的市场之一,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分业、混业的十字路口作出选择,如何在改善治理、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地推进金融创新,如何利用资本优势积极地投身全球金融竞争格局的再造,把握未来发展的关键机遇.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笼罩在欧洲上空的债务危机隐患不散,美债危机接踵而至,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面临如此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国经济能否胜利实现经济转型、能否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正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在于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侧重点的提出信用缺失带来的影响。参考
7、文献: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本文主要研究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别论述了商业信用的特点,作用,在经济领域内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还有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作用.本论文主要从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搜索和关注国内外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出此结论.本论文把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分开来,分别谈论其作用特点,还提出了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缺失后的影响等,最后在汇总的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信用缺失的关键性。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1、2011年10月01至2011年10月03,大纲。2、2011年10月03至2011年10月07,初稿。3、2011
8、年10月07至2011年10月13,加工。4、2011年10月13至2011年10月15,定稿。中文摘要银行信用是以银行的资信保证对存款人的资金偿还和支付;商业信用是指非银行的工商企业保证偿还资金。当然也指非国家信用,如国债是国家信用。信用是有借有还的资金运动。例如:商业银行以银行信用负债获得存款,工商企业以商业信用赊销或提前取得预收款。从商业信用角度看,假如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就会在授予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考虑,因为授信方必须要考虑再没有销货收入的情况下,自己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要自己能否从其他渠道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贴现,授信方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从银行角
9、度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居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前言在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对信用的解释是:“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
10、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信用”这个词已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可能是人类认识中最为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在所有的这些事物中,没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从来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依赖于期望与担心这样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争取而自行出现,又总是无缘无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丧失,就很难完全恢复信用非常类似于,而且在很多场合就如同是,人们靠管理国家的才智以及战场上的勇猛和指挥才能赢得的声誉与名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杰出优异的船长,会因为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件,一时失误或运气不佳而名誉受污,失去众人的爱戴,但是只要他
11、有卓越的才能、真正的本领,名誉迟早是会恢复的。同样,信用虽然会暂时黯然失色,在困境中挣扎,但是只要它有可靠而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恢复。”对信用的真正含义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上市公司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交往,大多是在一定的信任基础之上进行的。如果没有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完成交易。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也逐渐在增加,日积月累形成了信誉,这种信誉也是有价值的。例如,它可以进行融资、购买商品等。上市公司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形成了不同的信用关系,产生了不同的信用流通工具。上市公司的信用包含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在
12、商品交易中形成的商业信用,与银行在资金借贷上形成的银行信用,以及从资本市场融资与股东形成的证券信用。这种三足鼎立的信用关系构成了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上市公司信用结构是指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信用结构中,商业信用是上市公司信用结构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公司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信形式。而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是由于商业信用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即上市公司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周转或投资新项目扩大公司规模等而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如果上市公司在其中某一个方面出现了信用危机,则会造成信用结构失衡和引发总体信用危机。一、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辩
13、证统一现代企业可以选择通过供货商进行融资(商业信用)或者通过银行进行融资(银行信用)。目前,公司财务尤其是国内公司财务的学者对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者关系的研究还非常的少,国际上对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存在着互补或替代的关系。而我们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气氛下或者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来把问题探讨透?现在国际化以后,尽管我们的金融业有了长足的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大跃进式的进展,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国有控股银行,工商银行(3.98,0.00,0.00%)已经是市值老大,但是它的老大是谁支撑的?其实大家影响清楚。而且我们现在站在这儿也可以非常认真或者是能够评论地去谈巴3,但
14、是在1995年前,你连巴塞尔协议本身的东西差距还在那儿摆着呢。但是经过本世纪的发展,现在对于巴3的要求,严格地来讲,我们的银行现在单纯从指标上来看,它也不差。但是这些变化到底怎么来的?我们就要从信用、理论问题来说。信用它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中国发展过程来看,人们都说要发展直接金融市场改变间接金融的结构、比例。但是银行信用基于商业信用。应该是商业信用银行、银行信用这样发展的。但是我国的商业信用在建国初期50年代,就慢慢赊销预付就给禁止。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地恢复,商业信用的票据化过程其实基础很不扎实。到了1995年,1995年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从法制建设上或者说是从金融市场的市场
15、化过程,就是因为这一年颁布了几个银行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教育法,这对于保护市场秩序很重要。一九二五年日本的商业银行在那个时代的日本银行的概念是什么?当时日本的银行还是习惯在这个业务当中相当的比例是票据业务,因为票据本身也是当做信贷和融资来做的,一般的小银行票据业务要占到他整个的一半,因为大部分给中小企业主,大银行也要占到三分之一。当时中国的银行或者金融业也是习惯于传统的业务,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流动资金实行的是定额管理,到了流动资金改革以后实行了全额管理,全给了银行。再加上我们这个体制改革多元化,现在老说项目资本金、投资结构,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从体制、机制、制度
16、上没有完全,还有待于完善的这个过程。就是说现在我们先不要跑到塔尖上去讨论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根上和基础上来讨论问题,就是制度的缺失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方面现在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我们现在的企业,大企业、小企业、三农,就是说你银行信用的覆盖,三农和中小企业的瓶颈问题,这几年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很值得思考,现在可以改善的还有很多,按照王岐山副总裁在建行提出的口号,叫做真正做银行,这样一步一步地把银行的事业推向更好的这么一个境地,使它真正能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平稳然后快速发展。(一)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化世界上的事物很少有完全隔裂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
17、声相和,前后相随。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首先,商业信用的发展依赖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例如,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具有一定的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银行办理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现,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同时,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是银行信用并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
18、用体系的重要基础。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现行的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解决所需资金时,就不会去求助于银行信用。(二) 用银行信用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对于外贸企业,如果充分运用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可以解决陌生交易者间的信用风险问题。它以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规避了传统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诸多风险。同时,信用证也没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所设的金额限制,使交易量更具弹性,手续更简便。 、刚开始在国内贸易中发生业务往来的两家企业,
19、由于互相不熟悉,如果采取国内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双方可以通过单证进行约束,由银行进行单证的审核,并由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将得到保障。 、买方双方可以利用在开证银行的授信额度来开立延期付款信用证,提取货物,用销售收入来支付国内信用证款项,不占用买方的自有资金,优化了资金使用效率。 、卖方按规定发货后应收账款可转换为银行信用保障,可以杜绝拖欠、坏账。 除了可以规避陌生客户的采购风险,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可以解决国内贸易对手双方存在着由于交易地位不对等,或交易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难以成交的问题。 作为采购商,如与强大的上游供应商签订大额采购合同,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然后交货,十分担心对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市公司 商业 信用 银行信用 关系 互补 还是 替代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