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暑期实习报告.doc
《《京华时报》暑期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华时报》暑期实习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华时报暑期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从2011年6月10日到2011年8月15日,我在北京市京华时报社参加新闻记者的实习工作。我所实习的部门是京华时报机动部。京华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创刊于2001年5月28日。经过十年的发展,京华时报在中国报业市场创造了辉煌的奇迹。无论在读者市场还是广告市场,京华时报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在天天攀升。京华时报已经成为北京读者最喜爱和最关注的报纸之一,也是北京新闻份量最足、本地资讯最多、新闻时效最强的主流报纸之一。(二)实习岗位的简介 早就听说在京华时报社内,机动部的记者是最忙碌的,也是采访范围最广的。所谓
2、“机动”正是随机、灵活、灵动之意。机动部又称热线部,该部门的记者主要是通过京华热线上热心市民反应的新闻线索,进行跟踪采访。所以机动部可谓是京华时报社内核心部门,它是京华时报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既接受民众提供的线索,又通过采访反馈于民众,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京华时报贴近大众、关心群众的有责任的亲民的都市报定位。经过半两个多月的实习,我发现在京华时报机动部工作的记者总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工作流程: (1)接受采访任务。每天早上七八点,到达京华时报社所在的左家庄百灵大厦四楼后,打开电脑,在京华时报机动部的热线库里,便会有所有打来热线电话投诉的市民所提供的线索。机动部部门主任,也是热线版面的编辑,会根据线索
3、所在地点及新闻价值大小,将新闻线索分给资历不同的各记者。若是没有被分配任务的记者,也可以向编辑提出申请,要求采访某条线索。如果编辑未给予分配,记者是无法看到线索库所录入的线人信息的,也无法进行采访。可以说,编辑是机动部内最大的把关人,直接决定了谁来采访,采访什么。(2)现场采访记录及电话采访。机动部内,记者的采访方式一般有两种,即现场采访和电话采访。如果是例如地面塌陷、墙体破裂等要求再现现场的新闻事件,记者往往会带上摄影记者前往现场进行采访。倘若是复杂的新闻事件,如劳资纠纷等不便于进行现场采访,而是需要梳理大量复杂事实,采访众多不同当事人的工作,记者会选择留在办公室内,查询相关部门的电话进行电
4、话采访。在采访时,按照京华时报记者行为规范规定,所有谈话都必须录音,纸质的证物需要留下影像资料。(3)采访稿件写作。在结束了新闻事发地点的采访之后就回到报社,开始写稿。机动部的版面有限,一般的热线新闻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不等,如果记者发现自己取得的新闻线索有做大的可能,就会立刻与编辑联系,考虑是否要与实事部门或法政部门记者联合写稿。一般记者会在写稿前报题,这样编辑便会提前知道今天有哪些新闻,新闻价值大不大,提前做好排版准备,若是出现重复的选题,编辑也会从中协调。二、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
5、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三
6、、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实习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我初来乍到的2011年6月份,正是京华时报创刊10周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各个报亭,看到京华时报赫然在列。每当听到市民们提到京华时报上的新闻时,我都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机动部实习记者的喜悦、冲动和紧张。 之所以喜悦,是因为我知道与我一起工作的记者老师们应该是一群北京市最顶尖和最活跃的新闻人。因为他们,我可以感知很多、发现很多、收获很多。我暗自告诉自己要努力发奋,当我结束这段实习记者实习经历的时候,我要让这一段实习成为令我受益匪浅的经历,让它在以后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灯塔式的作用。如果有幸将记者作为终身职业,那么京华时报作为好的开始便是我成功的一半。
7、之所以冲动,源自于青年的生气勃发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向往。因为在大学的课堂上,我接受过新闻传播类知识的耳闻目染,一时之间杨澜、白岩松、水均益等一代名记的名字在我脑中不断盘旋,我想到了新闻道德、想到了社会监督、想到了话语权等等。似乎传播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一转眼就绽放在现实中,我仿佛感觉到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个新闻人了,一个要激扬文字,要针砭时弊,要弘美扬善的新闻人。 之所以紧张,是我对新闻事业的稍有的陌生感和对采访工作的担忧。作为新闻学的大三本科毕业生和正统的新闻记者还是有差别的,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我,是否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跟那些与我接受着不同地域文化的采访对象很好的交流、沟通。对于这一
8、切,我都既害怕又担心。 (二)见习记者的经历 记者是一项光鲜的职业,这一点从每次外出采访的受采访单位重视程度便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记者也是忙碌和充实的。下面的内容是我从在担任京华时报实习记者期间的实习日记中摘抄的,希望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平常中提取出平凡却又不平庸的教训和经验来。 6月11日 今天是我到京华时报第一次接受外出采访任务,带我的老师是冯玥老师和潘之望老师,采访的任务是北京市大型国际旅游生态度假村蟹岛度假村与在该公司打工的大学生发生劳资纠纷问题。但是采访结束后,却因蟹岛集团背后庞大的势力集团,以及蟹岛集团与京华时报的种种利益纠葛不能发稿。京华时报作为北京一流的都市报,在报道上出现失声,不
9、得不说,这是一个行业的悲哀。6月15日 今天,我和冯玥老师一起去了中国文联出版社。该出版社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改组过程中,出现了上级领导与下级群众的沟通失效问题。原本,中国文联出版社一直与中国最大的国有单位中国航工集团商议改组事宜,但是在中国文联所有职工不知情的情况下,文联高层领导却与中国航工签订了协议,将中国文联出版社转给中国航工旗下的某文化公司。文联所有职工对这一决定十分不满,认为是侵犯了其知情权,且是直接导致文联改组后业绩直线下滑的最大原因。我和老师采访回来后,顾不得吃饭而写稿,编辑却说这个稿件不能发。因为国企事业单位改组,涉及到太多专业层面的问题,和京华时报社定位的贴近民生、贴近老百姓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京华时报 京华 时报 暑期 实习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