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doc
《【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01总420期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术陆远权,张德钢2(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47;2.重庆大学,重庆400030)摘要: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处理好激励不相容问题.”)or1一一.奉主导的夕生性农村金融改革存在双重目标约束,无法有效调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平衡双重标约束,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农村内生性金融机制j其中弱化目的转监管思路和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是重要途径.导谨农靛金释乜机褐双重目标菜;魂茔金融持续发?图分类号F832i35|文撂码A10072904i2011(o8),oo
2、52一O3一,引言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破解”二三农”问题,2005年,闰家推行了农村金融”新政”,在山西平遥县首批试点”日升隆”,”晋源泰”两家只贷不存且完全由自然人出资的小额贷款公司.2006年,银监会进一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7伟人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指导意,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冈通过政府主导的外生性金融来推动农村金融深化.根据银监会200920l1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规划,到20l1年底,本轮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将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294家,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小额
3、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卡161家.从已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看,虽然其rI1的一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服务”农”,改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标和追求自身盈利的商业目标的双重目标约束使得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迫切需要有效平衡,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二,文献综述自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诞生以来,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推行新农村企触机构是为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政府主外生推动的,缺乏内生动力,这会阻碍其?叮持续发(洪l2011).事实上,银监会之所以规定村镇银,款公司的设立
4、必须由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导发起J暂农村资金互助社一道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小崽I是出于对存款金融机构风险监管的杉虑,fL际l印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民间资术的准人,使得新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收窄.沈杰干II儿杰(2010)业是认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严格约,使褂分小额贷款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资金缺的,渊查显示,80%以上的小额贷款公把融资限制作为术来发展的主要障碍(邢早中,2009)也柑多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J持续发展做了研究.王修华和贺,金等人(2010)认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市场主体单以及政策小备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村镇银行的后续发腱.张良(2010)从农业产
5、业层面指m,农业的脆弱他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产业险,从沦,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合作性金融组织,与专通介农村融市场,但是其法律定位不清,经竹水平低,删能力弱,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境(廖继伟,20l0)从已有文献不难看,对我日额农村金融机十勾I,J0续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存融资制度,经管干农收稿日期:2011-0614作者简介:陆远权(1966一),男,重庆人,教授,经济学博_I=,供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张德钢(1987一),男,陕两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本义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DJXSllO11101)的资助.|鼍毫|P2011矗村市场层面上,而没有结合我国农村金融改
6、革的一贯思路就隐藏在背后的深刻的双重目标约束展开深入研究,使得已有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大都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制度层面的探讨略显不足,本文将重点从制度层面研究双重目标约束下如何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三,双重目标约束的内涵及目标冲突表现我国历次农村金融改革都是政府外生推动的,本次改革虽有所突破,但政策制定者仍然顾虑重重,从银监会对存款金融机构和非存款金融机构的区别监管对待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既希望建立起农村内生性的金融体系又对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充满担忧,这势必导致双重目标的出现.双重目标是指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改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标和追求自身盈利的商业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能否达成一
7、致,将会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同的归宿.能够有效调和双重目标的机构就能够在农村金融市场获得持续发展,而不能调和目标冲突的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性质发生改变.为有效调和这对目标,确保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后续发展,首先必须厘清两个目标的实质及其冲突的具体表现.(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的内涵.社会目标是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到的改善农村贫困农户的融资条件,提高贫闲农民社会福利水平的目标,它是被政府部门赋予的一种使命.从理论逻辑上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微型金融服务确实是提高农户福利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它可以通过向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性资金进而扩大产出,投资更具效率的资产组合,平滑消费等途径来提高家
8、庭收入,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民银行和银IIAcJ才在2005年试点后,进步开展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增量改革.考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标准的尺度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覆盖广度,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户的数量,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贫困地区营业网点数量等指标;二是覆盖深度,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贫网程度,每个贫网农户获得的贷款额,妇女贷款数占贷款客户的比重等指标.商业目标是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实现自身利润获得报酬的目标,也即盈利目标,它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固有使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是自负盈亏的组织,其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能否持续经营和后续资金的进入.衡量新型
9、农村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回报率,操作成本的自我充足率以及财务上的自我充足程度等.由于不同目标的绩效评价存在差异,往往造成目标冲突,而这两个目标一总420期旦无法达成一致,就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二)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不相容的具体表现.1,股权结构不相容.考虑到多方资本参与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同时为体现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政府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服务广大贫困农户的政策目的,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作了规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参股方由政府部门,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组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要控股方代表了
10、社会利益,而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则代表了商业利益,很明显,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二者之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两大主要利益相关者目标难以达成一致,必然影响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后续经营.事实上,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其商业性的一面更加突出,更可能与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达成一致,共同侵蚀政策性资本投入.当监管方注意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背离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时,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督甚至是惩罚,这显然不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股权结构引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这种局面将会长期存在.2,经营权限的限制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不相容.为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真正成为服务”农”的机构,监管层
11、对其经营权限作了诸多限制:规定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县域范围内经营,不得跨县设立分支机构;资金互助社的活动则限制在乡,村范围内,只能从事社员内部的借贷和结算业务关于贷款去向的问题,规定70%的贷款必须是涉农贷款,而且规定了最大单笔贷款额度.存诸多限制下,这些金融机构好像是为农村地区量身定做的,充分体现了服务”三农”的政策目的,但事实证明,传统的农村金融改革试图通过政策性规定来主导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逻辑是行不通的.如果改革的政策性目的过大地违背了机构自身的利益,有可能产生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过多地损害机构利益使其无法持续经营,二是无法有效激励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导致改革模式难以有效推广.目
12、前,很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就将融资,营业范围等规定视为影响其后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可见这方面的冲突十分突出.3,风险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不相容.当前,国家存在着防范农村金融风险过度的倾向,主要是考虑到农村金融关乎到国家整体金融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故而对于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非常审慎.但是经验表明,国有资本控制农村金融市飘|8201总420期场尽管可以带来农村金融短暂的,表面的稳定,但这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是一个低效率的均衡.农村金融7伟入限制过度,必然造成金融市场缺乏竞争,进而导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金融多样化需求.监管方既希望民间资本主导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 【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双重 目标 约束 农村 新型 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