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 课程概述(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动物营养学重点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及其与动物生命活
2、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2)适用对象:本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配合饲料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禽生产学2. 教学目的、意义、任务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3. 主要教
3、学方法、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分析、讲解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式、参与式;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4.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5. 学时与分配总学时: 70理论教学 50学时 占全部学时的80% 实验教学 20学时 占全部学时的20% 6.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
4、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使学生在实验室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方面得到严格训练,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管理的能力。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及教学实习大纲另行编写。动物营养教学实习单独考核和计算学分。7. 课程考核要求:闭卷 占80%出勤及平时表现 占5%作业或测验 占5%实验 占10%(二)本文绪论 1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营养、营养学、营养物质的概念及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养分、营养、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的、内容、任务、发展历
5、程及趋势。(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介绍营养和畜牧生产的关系 0.5学时一、动物营养有饲料科学在畜牧生产的地位二、动物营养研究对畜牧生产的贡献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任务以及该课程和其他各门科学的关系 0.5学时一、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任务二、动物营养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 动物及饲料 2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动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异。(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1学时一、 动物与饲料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及转化的一般过程。二、 饲料中的营
6、养物质饲料的概略养分及其含义、纯养分,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第二节 动植物的化学组成 1学时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动物体内纯养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二、动植物化学成分的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差异。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2学时 (1)教学目的:阐述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和影响饲料消化率的诸多因素。(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微生物消化的意义;饲料某养分消化率的含义及与消化率有关的因素。(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饲料的可消化性 1学时一、 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物理性、化学性、微生物性消化的作用及其特点。二、 各种动物的消化吸收特点各
7、种动物消化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消化性 1学时一、消化力与消化性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影响消化率的因素。第三章 水的作用和需要 1学时 (1)教学目的:阐述水的性质及其营养作用以及影响水需要的诸多因素。(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动物对水的需要及其影响因素。(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水的性质和作用 0.25学时一、 水的性质水与动物营养有关的性质。二、 水的生理作用水的营养生理作用。第二节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0.25学时一、 水的来源动物体获取水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二、水的流失动物体内水的代谢途径
8、。三、 水的平衡及调节水的平衡及调节机制。第三节 动物的需水量 0.5学时一、动物的需水量动物的需水量及其相关因素。二、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动物的种类、饲粮和环境因素影响动物的需水量。三、水的缺乏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5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作用和代谢;掌握各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蛋白质的品质及其利用;非蛋白氮利用。(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各种动物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特点;衡量蛋白质品质的指标;非蛋白氮利用的原理及合理用量的确定。(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0.5学时一、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分类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构成单位
9、;蛋白质的性质与分类。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蛋白质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5学时一、 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消化、吸收特点;影响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因素。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及其意义、过瘤胃蛋白质的概念及其评价;影响反刍动物含氮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因素。第三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0.5学时一、 一般代谢机体氨基酸代谢的一般规律。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蛋白质的代谢周转、蛋白质代谢的调节。第四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1.5学时一、 必需、非必需氨基酸及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限制性氨
10、基酸的含义。二、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或目前还有一定意义的评定方法,有效氨基酸、瘤胃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的评定及其意义。三、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模式。四、 饲粮氨基酸平衡蛋白质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是否恰当的问题。饲养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方法、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不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及氨基酸平衡的调节方法。第六节 非蛋白氮的利用 1学时一、动植物体内的非蛋白氮非蛋白氮的含义及动植物体内的含量。二、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原理;非蛋白氮用量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其利用的因素;非蛋白氮中毒及解救措施。第五章碳水化合物营养 2学
11、时(1)教学目的: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生理作用,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CF的营养生理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异同。(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1学时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碳水化合物分类、一般性质,非淀粉多糖、饲料纤维的含义。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其它特殊作用。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学时一、消化和吸收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特点;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
12、消化吸收特点。二、代谢非反刍动物的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特点。三、纤维的利用饲粮纤维对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的作用。第六章 脂类的营养 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日粮添加脂肪的应用。(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脂类的营养生理功能;EFA的概念、营养生理作用;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利用特点。(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脂类的组成、结构与分类、性质与作用 0.5学时一、动物营养中的脂类的分类、组成及来源二、脂类与动物营养有关的性质三、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
13、收和代谢 1.0学时一、脂类的消化、吸收非反刍动物脂类的消化吸收、反刍动物脂类的消化吸收、脂类。二、脂类的代谢及转运脂类的转运、代谢及其效率。第二节 必需脂肪酸 0.5学时1 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物学作用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缺乏与判断,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2 动物必需脂肪酸来源及供给第七章 能量代谢 3学时(1)教学目的:重点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基本概念;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措施。(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能量的概念 0.5学时一、 能量来源饲料能量来源于3大
14、有机物。二、能量单位我国规定焦耳为能量的表示单位。第二节 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1.5学时一、 动物体内能量的转化与分配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能量的转化过程。二、能量的各种表达形式及其评价和影响因素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方法 0.5学时 不同国家、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动物采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第四节 饲料的能量利用效率 0.5学时一、 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常用的能量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二、影响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与动物的种类、性别及年龄、生产目的、饲养水平及饲料成分等有关。第八章矿物质营养 4学时(1)教学目的: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
15、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各种动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矿物质营养概述 1学时一、 动物体内的矿物元素必需矿物元素、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的体内含量及分布特点,矿物质元素在体内的动态平衡。二、矿物元素的利用率介绍矿物元素利用率的评价指标。第二节 常量矿物质元素 1.5学时一、钙和磷钙和磷的分布、吸收和排泄、代谢及其作用、缺乏与过量、需要及供给等。二、其他常量元素镁、钠、钾、氯、硫的分布、吸收和排泄、代谢及其作用、
16、缺乏与过量、需要及供给等;电解质平衡与动物营养。第三节 微量矿物质元素 1.5学时一、铁、锌、铜、锰、碘、硒、钴该元素分布、吸收和排泄、代谢及其作用、缺乏与过量、需要及供给等。二、其它微量元素铬、钼、氟等微量元素的营养研究概况。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2学时(1)教学目的: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生产中如何满足不同动物维生素需要。(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维生素的分类、特点;各种维生素典型缺乏症;重要的几种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影响动物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及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的原因。(3)主
17、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授。(4)教学内容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1学时一、维生素A该维生素的特性及效价、吸收与代谢、功能与缺乏症、来源与需要、过量等。二、维生素D该维生素的特性及效价、吸收与代谢、功能与缺乏症、来源与需要、过量等三、维生素E该维生素的特性及效价、吸收与代谢、功能与缺乏症、来源与需要、过量等四、维生素K该维生素的特性及效价、吸收与代谢、功能与缺乏症、来源与需要、过量等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1学时一、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来源、代谢及作用;营养状况的描述参数。二、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介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生理作用和主要缺乏症、需要特点等。第十章 动物对饲料及营养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营养学 课程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