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七日目录第一章 创新制造业综述11.1 创新制造业的定义11.2 创新制造业的特点11.3 创新制造业的分类及层次21.4 创新制造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31.5 创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5第二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72.1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72.2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政策分析112.3 我国创新制造业技术发展环境分析13第三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状况163.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163.2 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状况213.3 我国创新在制造业中的发展状况223.4 国外创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253.5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的建议28第四章 我国创新制
2、造业市场供求分析304.1 我国创新制造业市场需求分析304.2 我国创新制造业市场供给分析324.3 平衡我国创新制造业供求关系对策33第五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机会与风险分析355.1 我国创新制造业机会分析355.2 我国创新制造业风险分析35第六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投资建议与结论376.2创新制造业投资建议376.2结论38附录39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8年)39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7年)41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6年)41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41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4年)41第一章 创新制造业综述1.1 创新制造业的定义创新制造业是相对有传统制造业而言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创造性的将电子信息、计算机及网络、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也称之为创新制造业。创新制造业核心在于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工具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等。1.2 创新制造业的特点创新制造业是基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
4、起来的,但是又与传统制造业有较大的区别,创新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系统与集成。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它具有四方面特点:(1)创新制造技术的基础是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及与新技术的结合,形成新的工艺与技术。(2)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单指加工制造过程的工艺办法,而创新制造技术覆盖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使用、维修整个过程。(3)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列入,使创新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4)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界限分明,而创新制造技术的各专业、学科、技术之间的不断交叉
5、、融合,形成了综合、集成的新技术。具体表现在:(1)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包括先进常规工艺与装备、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成形工艺和材料改性等创新制造技术和工艺。(2)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广泛采用创新制造技术,特别是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变革,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加工装备、测量监控、质量保证和企业经营管理等生产全过程都渗透着高新技术,CAD、NC和柔性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其发生质的飞跃,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
6、生产模式。(3) 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与冲击下,装备工业走向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一机多能、检测集成一体化,出现机器人化机床、虚拟轴车床、高速模块化机床等新型加工机床,数控机床走向智能化、智能化加工单元。(4)制造技术不断向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给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未来的制造业将进入融柔性化、智能化、敏捷化、精益化、全球化和人性化于一体的崭新时代。1.3 创新制造业的分类及层次传统制造业中,我们根据产出的不同把制造业分为以下两大大类: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具体细分为以下一些行业:农副食品及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制造业、饮料加制造业、烟草加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含毛、皮、绒等)
7、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文化、体育体用品及工艺品、玩具、首饰制造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建筑材料及玻璃等制造业、黑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有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业、工业及农林业(含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力、动力及电气机械设备、器材、线缆制造业 、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机械制造业 、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业 、机车及其他交通运输、仓储机械、设备、设施制造业 、船舶工业 、航空、
8、航天与兵器制造业 、综合类制造业(以制造业为主,含有服务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创新制造业根据不同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的子行业或者细分行业,首先可以根据创新技术所应用的行业据分类,及在传统的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中分为创新装备制造业、创新汽车制造业、创新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船舶制造业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制造业行业中对创新阶段或者创新环节的不同将创新制造业细分为网络信息创新制造业、技术创新制造业、服务创新制造业、管理创新制造业、渠道或者销售创新制造业。而创新制造技术作为制造业创新的主要环节,同时作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
9、基础制造技术,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系统管理技术、CAD/CAM、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应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通过网络与数据库对上述两个层次的技术集成的结果,如FMS、IMS、IMS以及虚拟制造技术等。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四是系统管理技术。今天,创新制造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研发和应用,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脊梁。创新制造技术的研究开
10、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水平与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2009年全球依托于创新制造技术的贸易额达到2.8万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贸易总额超过40%。创新制造业是制造业广泛吸收和采用创新制造技术,并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创新制造业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创新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监测和服务等全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质量精良。1.4 创新制造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工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创新中各项技术、工艺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进,生产成为更有效率,更加经济、更加清洁环保。1912年管
11、理学大师熊皮特在其管理学巨著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起“创新”,他把“创新”的本意是指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它并不等同于技术发明,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有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三个过程。但是技术创新在制造业得到蓬勃发展并且有区别于传统制造业概念的提出是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现代管理理论开始在制造业中逐步应用,并且基于以上一些技术的创新技术、发明专利等也不断涌现,替代性产品、生产方式、创新设备、生产工艺是使得传统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更加节能环保,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例如CAM/CAD技术的出现是的企业的加工精度大幅
12、提升,单位产出率与传统的加工技术不可同日而语。同时新的管理理论对制造业的传统的生产组织进行重构,是的生产组织更加有效率、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区域扁平化,例如诞生于IBM的5S管理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系统、流程更加有序、管理模块化,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新的应用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各个环节都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网络技术的对生产环节的改造是的很多产品的生产线缩短,异地协同作业成为可能,B2C网络营销使得渠道体系更加垂直。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世界创新制造业走在世界前列,其制造业的产值也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前三位虽然从中国在制造业中逐步超越了德国,但是从严格意
13、义上来来说,创新制造业仍然未能超越得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应用远不及德国。,在上世界70年代到90年代上述三国针对各自国家出下制造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技术落后、市场份额下降、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从创新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美国在为了重振霸主雄风和确保国际竞争优势,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制造业发展的计划。先后于1990年、1993年和1997年分别实施了“先进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下一代制造行动框架”。并与2004年通过了2004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4年制造技术竞争能力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日本为解决其9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不前,德国为解决其90年代后出现的世界
14、制造市场份额的下降的困局,也把目光定位在创新制造业上,出台了生产2000的 战略规划。以其三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无一不把创新作为突破制造业瓶颈的钥匙。在这种背景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越来越快,产品和设备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著名的”摩尔定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一趋势。创新制造业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及国家发展的程度不一致,主要是其影响创新制造业的因素和动因不一致,主要有一些因素:1、地区或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从目前的实证分析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其创新制造业越发达,在产业中所占比重越大,例如瑞士,该国在高端和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持久不衰,创新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政
15、府的宏观政策取向。一国政府在制造行业内的对自主创新和引进成熟技术的取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创新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如果政府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对外引进为辅的行业政策,那么该国的创新制造业将得到较大发展,反之则反。3、投资政策的方向。所有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经过不断的尝试,这一过程必须有足够的研发资金支持,因此在企业R&D资金投入的丰度也有很大的影响。4、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发达程度。所有的应用性技术的创新无一不是源自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成果,而基础性科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国家机构承担,这一群体的发达程度也决定了创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5、创新性工具学科或者行业的发达程度。制造
16、业创新主要传统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先进的仿真技术、控制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因此这些技术和理论的发达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制造业的发达程度。1.5 创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创新方兴未艾,结合各种新的创新举措,创新制造业发展呈以下一些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是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向制造技术的注入与融合,促进其不断发展。2、现代设计技术将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产品设计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CAD、CAE、DFX、优化设计、智能设计、反求工程、绿色设计等3、材料成形向精密、低耗、清洁方向发展。材料成形技术将使毛坯从接近零件形状
17、,向直接制成工件精密成形或称净成形的方向发展。运用改性技术,将获得各种特殊性能要求的表面(涂)层,同时减少能耗并消除污染。加工技术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4、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制造,以及生态工厂的循环式制造技术等。5、虚拟制造将获得广泛应用。虚拟制造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试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而缩短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成本。6、制造业的管理创新也逐步也逐步向人性化,个性化发展,协同作业将成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组织机构也日趋扁平化。第二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环
18、境分析2.1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坚持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通过形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与发展策略,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在经济、文化、政治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过去的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这是“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中国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就是使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短短三、四年就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从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这是
19、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且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这一阶段中国城市经济也活跃起来,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到隔几年就迈上一个台阶的加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从一九九二年至二二年,这是实现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的十年,中国共产党有系统地确立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中国在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需,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同时使国家计划管理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第四阶段:
20、第四阶段从二二年至二八年,这最近六年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年,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国有经济重大项目、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中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正义,进入到一个以更高自觉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更加协调推进。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总量上,从2003年开始,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已连续5年达到10%以上。2006年,经济总量
21、超过了2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收入在超过了1000美元后不久,又达到了2000美元;财政收入新增部分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生活和收入水平也不断上升,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告别2009年,进入2010年,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经济在一
22、次走在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前列,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长2.2%;早稻
23、3327万吨,增长5.3%;秋粮37420万吨,下降0.6%。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509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6.4亿头,增长5.7%;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5%。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
24、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9.7%、12.1%和15.5%。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创新 制造业 行业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