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的收益水平研究(侯贵生).doc
《07、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的收益水平研究(侯贵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的收益水平研究(侯贵生).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的收益水平研究侯贵生 刘文娟 尹华 于婷(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山东青岛,266510)【摘要】本文在对国际间企业合作创新收益水平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用小样本分析方法构建的我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收益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进行综合评判,以期得出一个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合作创新的整体收益水平。关键词 国际合作创新 收益水平 评价方法一、研究背景国际合作创新是我国企业适应技术创新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选择,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或直接建立国外R&D机构以及建立国际技术联盟等形式将技术创新活动扩
2、展到国外,以创新源获取的创新形式全球性,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组织网络化1。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创新就是为实现特定的发展目标,通过与国外以及港澳台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在生产技术以及管理上等各方面进行技术开发与生产合作,最终实现企业价值上的创新。1、评价理论作为一种创新组织模式,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创新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的非预期收获。由于企业在实施合作创新战略的同时也在实施其他的一些竞争战略,而且合作创新的很多动机是为了获得隐性目标。所以与一般的企业绩效评价相比较,国际合作创新收益的评价难度更大。在现有文献中,对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收益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对合作创新组
3、织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中,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理论:一是综合评价理论,此理论是基于企业在进行合作创新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完全只获得预期收益,同时可能还有诸如新的发展机遇等“意外”收获的条件下,所做出的要对企业的现实收益做出综合的评价的结论。约翰查尔德和严延霓(John Child & Yan NiYan)在研究中国境内的合资企业的合作创新绩效时指出:很少有人通过评价双方或所有参与方的目标实现情况来评价合资企业的绩效,仅仅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当各个伙伴都对合资企业满意时才认为合资联盟是成功的2。二是目标实现理论,此理论的研究学者以企业实施合作创新行为初始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合作的收益。目标绩效指的就是合作
4、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就是合作的绩效3。”这是典型的目标实现理论。比密史和戴利斯(Beamish & Deli。S,1997)在研究合资企业的绩效时也是使用了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的。当然,与一般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不同的是,国际合作创新企业寻求国际合作创新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双方之间的具体目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目标的衡量也要通过多种指标和多种方式来进行,合作双方的收益结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关系也要分别考察。2007年山东省软科学项目支持,编号:2007RKB182三是解体理论,此理论的研究学者认为在合作创新的研究中
5、以合作关系是否解体作为收益评价标准。朴好成(Seung Ho Park)和吉拉德优森(Gerardo .R ngson)在研究失败的合作创新案例时指出:“不稳定性可以意外的终止为标志,即合作关系的解体。”4这体现了他把合作关系的解体作为合作失败标志的思想。库古特(Kogut,1998)也指出:解体典型地反映了业务的失败或伙伴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宋东雨(Dong-WookSong)和福蒂斯班奈蒂斯(PhotisMPanayides)也指出:“根据不同的深层次调查,合作关系中一方的不满几乎总是导致合作的终止,从而使合作的失败率高达80%。”5其他的代表还有马泰斯(Matthhews)和哈威Harv
6、ey(1988)等。综合以上评价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为更好的衡量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合作创新收益的整体状况,需结合综合绩效评价的方法,在构建本国企业一方合作创新收益结构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外方企业对合作创新行为的收益情况。在充分考察本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预期收益目标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综合收益情况做出评价,以期判断出我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的收益状况。2、评价方法有关于国际合作创新收益的评价方法,目前为止还没有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许多学者也都是从建立合作关系的绩效入手对其进行评价。同时由于国际合作创新绩效与一般企业绩效的不同,对于国际合作创新行为收益的评价较之一般企业收益评价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现有的文献
7、中,对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以及建立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主要是通过被调查人对合作关系的满意度、合作创新目标的实现程度、合作创新对企业能力的提高程度、合作创新对企业风险的降低程度、合作创新对企业各项经营指标的改进程度等衡量指标进行打分,来评价合作组织绩效的。Anderson(1990)的管理评价法,将评价指标评分等级分为7分,从1分表示的“强烈的不满意”直到7分表示的“强烈的满意”,据此对企业技术联盟绩效进行整体判断:成功(满意)或失败(不满意)。此外,还包括可获得的满意度评价(perceived satisfaction)6和存续-终止两分法(sur
8、vival-termination dichotomy)7。(2)客观评价法主要采用如生存、终止、持续期、财务性收入等客观容易计量的指标来衡量合作组织的绩效。采用利润率评价企业绩效的代表有:汤姆林森(Tomlinson,1970)、古德(Good,1972)、蓝夫斯(Renforth,1974)、党(Dang,1977)、拉克奥(Lecraw,1983)等。采用公司间合作的存续评价企业绩效的代表有:弗兰克(Franko,1971)、斯多普夫与威尔士(Stopfor&WellS,1972)、拉维德(Raveed,1976)、科林(Killing,1983)、格林格(Geringer,1990)、
9、斯利(Singh,1997)等。采用合作组织持续时间评价企业绩效的代表有:哈里根(Harrigan,1986)、库古特(Kogut,1988)、帕克赫(Parkhe,1991)、巴克莫(Barkemaet.al.,1997)等。采用所有权的稳定性评价企业绩效的代表有:弗兰克(Franko,1971)、古莫斯嘎斯瑞斯(GomesGaSSereS,1987)等。采用合同再议评价合作绩效的代表有:布劳吉特(Blodget,1987)等。(3)主客观相结合评分法。在合作组织绩效评价的实践中,单纯的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都遭到了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综合使用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法8;
10、因子分析法:通过分析联盟绩效评价体系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来确定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指标的具体分值来确定联盟绩效9;信息传递网络的细胞张力模型法:运用张力集成的结构模型分析基于知识信息传递网络的、以知识转移、知识交流、知识学习和创新为特征的合作机制,通过学习网络的变化模态数和适应性学习的模态数,来评定联盟的学习效果10;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方法11、Shapley值法12和平衡计分卡法13等。本文在综合上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且由于研究对象的客观准确的财务性数据企业不愿对外公开,就采用了知觉量表法,请有关专家进行打分,力图通过对合作创新收益的满意
11、程度的测量对合作创新的收益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本文将借鉴叶飞,徐学军在动态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14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琳珊在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15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FCE)来进行综合评价。二、基本步骤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指标权重的赋值,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最终绩效评价值,即针对合作创新收益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思路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集的模糊权重向量A,来进行综合评价,便得到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对企业
12、合作创新的收益进行综合评价。原始数据收集定性指标数据量化定量指标的模糊量化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指标值(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的收益水平)图1 收益评价处理流程图Fig.1 the process of profit evaluation第一步,确定模糊集根据确定的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采用五集评价集:将主因素集U= 初期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企业能力,企业社会效益分为四个子因素集u1, u2, u3 ,u4表示。其中u1 =X1,X2,X3,X8;u2=X9,X10,X11,X17;u3=X18,X19,X20,X34;u4=X35,X36,X37,X38;评语
13、集=优秀,较好,中等,较差,差 =V1,V2,V3,V4,V5第二步,确定模糊权重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第二步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集的模糊权重向量A。主因素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A=(a1,a2,a3,a4),a=1,ai(i=1,2,3,4)表示主因素层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子因素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Ai=(a1,a2,a3,a4), aih=1, aih (i=1,2,k)为子因素集层第h个指标在第i个主因素评价指标中的重要性程度。以上各ai及aih的数值用层次缝隙法来确定。其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2)征询专家意见。采用专家调查
14、法,根据确定的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从而获得图2中的层次结构模型的分层判断矩阵群。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中国企业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国际合作创新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创新收益 初期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企业能力指标社会效益 X1 X2 X3 X7 X8 X9 X10 X11 X17 X18 X19 X20 X29 X30 X31 X38 图2 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Fig. 2 structure model about profit index of inter-cooperative innovation (3)检验权重向量的计算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
15、验。检验每个专家的调查结果形成的判断矩阵的质量,决定其取舍:设=,为判断矩阵群,m 为专家数为加权向量集权重向量采用权重向量综合法中的加权平均算术法来求得最终的权重向量。首先对各权重向量的相应分量取加权平均 (公式1)经规范化处理得: (公式2)最终可得权重向量。第三步,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值根据前面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利用该方法进行国际合作创新收益的计算步骤如下:(1)对每一个子因素集分别做出一级评价。已知评语集V=优秀,较好,中等,较差,差且ui中每个元素相对于V的权重分配是: 设 为单因素评价矩阵,则 (公式3) 其中,n为参加评议的专家人数,为各个评价因素属于等级的频数。根据以上结果
16、,则可得一级评价向量 (公式4) (2)主因素集U的单因素评价矩阵由一级评价向量组成,即每个作为U的一部分,反映了U的某种属性,它们的权重系数为:从而可得综合的评价向量 (公式5)第四步,确定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根据综合评判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取, (公式6)则该综合评判结果为若对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分值,如采用百分制,则可以求得该企业国际合作创新各个层面的得分和最终综合得分D, (公式7) (公式8)式中CT 为评价等级评分行向量的转置。三、对我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水平的评价1、收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此次评价是建立在对我国企业的整体合作创新收益水平调查的基础之上,对涉及行业差别,组织类
17、型的不同而产生的一些定量指标,采取了定性化的主观评价。因此,我们根据建立的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指标体系重新作了调整。构建指标体系如下:表1评价指标体系Tab.1 the system of profit evaluation 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描述即期收益直接利润指标U1R1R&D投入本国企业对外方企业的R&D投入的满意程度R2技术转移效率与效果本国企业对外方合作的技术转移效率与效果的满意程度初期经济利益指标U2S1销售利润率本国企业对国际国际合作创新产品直接经济效益的满意程度S2产品制造本企业的国际合作创新行为令企业的产品制造以及技术水平的了显著的提高S3研发成本国际合作创新降低了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 中国企业 国际合作 创新 收益 水平 研究 侯贵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