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doc
《177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7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好,服务产业能力强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合理2(一)专业发展目标2(二)人才培养目标3三、专业建设内容全面,重点突出4(一)推进校企对接,构建校行合作机制4(二)探索系统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三)强化实践育人,改善实训实习条件5(四)转变培养方式,探索先进教学模式5(五)建设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双师素质7(六)实施第三方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四、改革举措严谨得当,针对性强7(一)创新“校行合作、工学结合”机制7(二)优化师资队伍8(三)健全管理体制8(四)解决实习、就业难问题8(五)构建教学
2、质量评价体系8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操作性强9六、专业建设预算科学,约束力强11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晋商银行、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一、专业建设基础好,服务产业能力强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设立于1992
3、年,目前在校生规模302人,经过20年的建设,已累计为山西省金融系统培养输送了近1600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接金融行业,以其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充足的生源、稳定的就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现有教师总数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行业兼职教师18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占比75%,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比10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人,占比83%。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目前建有证券金融综合实训室,多媒体设施齐全,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多媒体声控系统等设备,安装了较为先进的KingBroker 3.2AEE交易软件、智盛外汇模拟交易实验软
4、件,能够承担主干核心课程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实践。本专业已与2家金融机构签定了合作协议,建有2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教师业务实践提供便利。本专业现已初步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结合、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拓宽了毕业生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建设成果显著,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山西省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人,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专业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学生专业技能
5、素质也不断提高,2008年第三届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本专业学生团队赢得铜奖;2009年第十届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竞赛银奖。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合理(一)专业发展目标依托省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兼顾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紧紧围绕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基层金融人才的特殊要求,通过校行(社)合作,突出金融机构“柜员、信贷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策划师、会计”六种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抓好校行政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条
6、件建设,把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打造成山西省金融领域基层银行“银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建设成山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专业。1.构建“多方联合、协议培养、分段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金融领域的行业协会为依托,与晋商银行、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企业建立稳固的校行合作关系,融专业入行业,引银行入校园,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银行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2.以银行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校行合作共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为主线,对专业课程进行“课证融合”的教学内容改革。3.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银行一线业务专家、技术能手为核心构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师
7、资队伍建设水平。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模拟银行经营环境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学生实训实习条件。(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基层单位,胜任柜员、信贷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会计等基础岗位,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一)推进校企对接,构建校行合作机制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专业对接产业,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提供培训、咨询、指导等方式,积极
8、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主动与银行接洽,增强专业吸引力。遵循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以服务求合作,以实力谋发展,以创新保质量”的校行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校行合作品质。加强行业指导,校行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二)探索系统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构建“多方联合、协议培养、分段训
9、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方联合”指以学校与各商业银行联合为主,兼顾农村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协议培养”首先是学校和合作单位通过协议方式确立校行合作关系,在第四学期由用人单位和学生签订供需协议;“分段训练”即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前四学期通过校内理实一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即第五学期按照协议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模拟操作训练,第三阶段即第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如上图所示)。(三)强化实践育人,改善实训实习条件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行”、“行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新建金融综合实训
10、室,模拟银行经营环境,提高其仿真化程度,根据银行实际操作配备真实的企业版实训软件,提高银行业务仿真实训效果,实现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四)转变培养方式,探索先进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广泛调研和征询行业专家意见,根据工作岗位需要构建“三领域十模块”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见下图)。三领域即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十模块指的是专业学习领域的理实一体课程、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基础学习领域的思想政治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素质拓
11、展领域的校本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体育与心理、其他素质课模块。校行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搭建校行联合教学平台。注重突出理实一体特色,真正落实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度融合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实现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三领域十模块课程体系(五)建设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以“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行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不低于11,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聘请银行业务骨干和管理精英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选派专任教师到银行挂职锻炼,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素
12、质”,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六)实施第三方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银行、银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改革举措严谨得当,针对性强(一)创新“校行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第一,拟定校行合作制度的长远规划,构建校行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第二,采取校方主动策略,通过提供培训、咨询、指导等方式积极与银行接洽,增强专业吸引力;第三,推行“多方联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7 金融 管理 实务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