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个人所得税制度与操作实务.doc
《精心整理个人所得税制度与操作实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整理个人所得税制度与操作实务.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个人所得税制度与操作实务.txt11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个人所得税制度与操作实务作者简介:樊勇本书旨在帮助广大的纳税人、注册税务师等财税从业人员快捷、完整、方便地查阅和掌握个人所得税制度以及操作实务,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变化,更好地执行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本书分为三篇共六章,分别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基本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以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法律法规详实准确,查询方便,是广大
2、纳税人员和财税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为财税专业广大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1调节贫富差距问题我国个人所得税自1994年开始征收,为组织财政收入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对贫富差距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收入分配的差距正逐渐加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1990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686.3元增长到2 936元,增长了3.3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 510.2元增长到9 422元,增长了5.2倍,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总额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了近3倍,但由于城乡收入增长不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据世界银行测算,2004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
3、46; 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7:1,至2004年已扩大为3.21:1,有专家测算这一比例已达到5:1,甚至6:1;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地区(上海)是最低的地区(河北)的3.15倍,2000年达4.21倍(最高为上海,最低为西藏),2004年达4.41倍(上海与河南);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广东)与最低的省份(内蒙古)之间的相对差距则由1990年的2倍,扩大到2000年的2.48倍(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山西),2004年为2.41倍(上海与山西)。面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际起到的调节作用不大,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完善,相当程度地
4、影响了税收调节功能的发挥。税收调节弱化,甚至成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例较低,实际调节能力有限。其次,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税法中只规定11个征税项目,纳税人会改变收入分配方式,尽量减少应纳税额,逃避税收,从而使税收的调节能力降低。最后,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既不能保证横向公平又不能保证纵向公平。对于同等收入的纳税人,由于级距设计过大,给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分散分配可以使纳税人降低适用税率,相同收入者纳了不同的税,造成横向不公平。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视收入相同的人具有相同的纳税能力,适用同等税率,似乎体现了横向公平。其实相同所得的人可能因其
5、生活或社会负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不考虑实际负担的税制设计反而加剧了纵向不公平。另外,高档税率设计太高,而逃税成本不大,加剧了高收入纳税人的逃税动机。2征收范围问题(1)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基狭窄个人所得税在课税范围的设计上,分为概括法和列举法。列举法又分为正列举方式和反列举方式。正列举方式是对税法中明确规定的项目予以课税,没有出现在税目中的项目不用纳税。反列举方式则是明确规定出不在纳税范围的项目,除此之外所有项目都要纳税。一般来说,正列举方式的范围相对于税源来说是有限的、较小的,反列举方式的范围往往比较接近税源。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正列举方式加概括法,列举法规定了10个应税项目,概括法
6、规定了“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收的其他所得”。列举法主要采用正列举方式,在确定税基范围上限制了征税范围的扩大,虽然用概括法规定了其他认定的应税项目,避免了税基流失,但是因其规定的模糊性,易在征纳过程中引起征纳双方的纠纷和纳税人逃避税行为的发生。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可参与分配,我国居民的收入出现收入来源、收入形式多元化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居民所得中,不仅工薪、劳务报酬所得等劳务性收入成为个人的重要所得,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资本性收入也逐渐成为居民个人所得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劳保福利收入、职务补助、免费午餐及其他实物补助形式也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收入
7、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变化,在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都无法自动的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使得所得税的税基过于狭窄。与此同时,许多公司利用正列举法的缺陷,减少现金奖金和工资的发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提供健身俱乐部会员卡、用餐券、假期旅游等福利,减少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金额,侵蚀税基。(2)过多的减免税项目缩小了征税范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有10条免税项目,3条减税项目,还有其他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和减免税优惠政策。这些减免税政策出于鼓励、引导、照顾、互惠、惯例等多种目的,但减免项目过多、范围过宽既造成纳税人税负不公平,又侵蚀了税基,弱化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分配功能。例如,个人所得税
8、法规定对于省级政府、国务院部委、军以上组织等颁发的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奖金予以免税,按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予以免税,奖金本身就是对行为的鼓励,再进行免税是双重鼓励,意义不大,客观上缩小了征税范围。3征收模式问题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采用分类所得税模式,即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收入要区分不同的应税所得项目,实行分项扣除费用,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征收。对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个体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其特征是
9、不将个人的总所得合并课税。这种税制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广泛采用源泉法,控制税源,防止税款逃漏,课征简便。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分类所得税模式内在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1)不能涵盖各种收入方式。我国分类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模式按照正列举法规定应税收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分配方式的变化,居民收入来源愈来愈广泛,税法无法对多项应税收入一一列举。(2)不能充分体现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分类所得税模式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征收标准和方法,不考虑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纳税人只会因为他们取得收入的类型(项目)不同,或来源于相同类型的收入次数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可
10、能因为收入项目不同,承担不同税负,不能反映“横向公平”;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可能因为收入来源相同而承担了相同税负,不能反映“纵向公平”。(3)为避税留下了漏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有11个应税所得项目,不同项目的扣除费用与税率不同。征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情况的存在,有些所得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纳税人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之间进行收入转移,以避重就轻。在现阶段个人收入不透明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避税更是轻而易举。另外,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主要采用源泉扣缴,并根据不同所得分别规定了按年、按月综合计算和按次单项计算这种制度设计,容易造成纳税避税。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等按次纳税的项目,如果
11、分解这些收入、化整为零,使大部分收入低于免征额,就能不纳税或少缴税,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4)不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纳税申报方式。这种纳税方式虽然可以防止税款漏征,但很少要求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使纳税人对自己的收入是否要纳税纳多少税如何纳税知之甚少,也无须了解,不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目前,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有直接关系。4扣除标准问题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费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相结合的方法。这种费用扣除的方法虽然简单明了,具有透明度高、便于税款计算和征管的特点,但是存在照顾不到纳税人具体情况
12、的弊端。在实践中,不同的纳税人为取得相同的所得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占所得的比例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因此,让所有纳税人从所得中定额扣除或定率扣除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它忽视了纳税人的具体负担情况、物价水平和地区个人收入差距,未能做到量能负担。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各自提高费用扣除额,不但起不到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还会加大不同地区收入差距,形成税收逆向调节,既影响了全国税法的统一性,也有失税收公平。此外,现有所得税制中对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也未予以清晰表述,而是一般来说,对所得税应进行所得的生产成本、个人基本扣除、受抚养扣除、个人特许扣除、鼓励性再分配扣除等五项扣除标准。因此,费用扣除标准的差异化
13、、指数化和纳税单位的确定应是今后税制改革要重点予以解决的问题。虽然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工资薪金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增加到了1 600元,然而这些措施仍然是保守的。5税率与级次问题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行的结构,对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分别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和5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的边际税率达45%。对劳务报酬、稿酬所得、利息所得等适用20%的比例税率,另外对稿酬所得规定予以减征,对劳务报酬所得规定予以加成征收。税率结构设置非常复杂,并且对不同所得实行不同的征税待遇
14、,使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复杂化,增加了征管成本,也增大了纳税人税收筹划的机会。首先,税率复杂不利于素质不高和纳税意识淡薄的纳税人熟悉和掌握税法,加大了税务机关税收宣传和控制各种税源的工作量,从而大大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区别对待不同所得容易引起税收歧视,特别是对于同样属于勤劳所得的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采用不同的税率结构,容易产生纳税的替代效应,纳税人可以通过转换所得类型以选择税率降低税负,为税收流失埋下隐患。其次,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级距过多,且高档税率几乎无用。据一项模拟2001年我国职工工薪所得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全部的职工当中,每月工薪所得在2 800元以
15、下的职工所占比例约为97.395%;每月工薪所得在5 800元以下的职工所占比例约为99.975%;而每月工薪所得超过5 800元的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0.025%左右。根据我国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税率表,5 800元以下适用的边际最高税率为15%,而对于高于5 800元的每月工薪所得,税率表中还设有20%、25%、30%、35%、40%以及45% 6档高税率级距。根据以上模拟数据,只有0.025%的职工在这6档高税率级距的征收范围内。由于适用群体的人数所占比例过低,高税率级距不仅对个人工薪课税的收入功能贡献不大,而且在调节个人收入的实际作用上也非常有限。最后,边际税率过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
16、率为45%,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如印度最高边际税率为40%,马来西亚为30%,新加坡为30%,墨西哥为35%,巴西为27.5%。最高边际税率的高低主要是影响纳税人的纳税心理,因为个人所得税与纳税人的切身经济利益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最高边际税率过高会使纳税人对高税负产生逆反心理,极大程度地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动机,影响人们工作和投资的积极性。过高的边际税率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心理上难以接受,高收入者收入来源的复杂性使其为了降低边际税率的档次而想方设法隐瞒各项所得,从而使高收入者大量偷逃税款,而大多数工薪阶层收入较低,来源也较简单,无法利用税收漏洞避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过高的边际税率形
17、同虚设,起不到调节高收入者的作用,反而因高收入者不承担高税负而引起纵向不公平。6征管问题(1)以代扣代缴为主的征管方式造成大量税款流失。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采用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但以代扣代缴为主。代扣代缴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因为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此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严格执行,难以对员工的各种所得项目实行源泉控制,导致大量税款流失。自行申报缴税在我国较难操作,由于国家尚无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税源。此外,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款按年计征,分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实际上个体工商户基本上无账可查,对其所适用的税
18、种和税率在征收中难以划清,难以操作。因此,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效果也不好。(2)收入来源不透明,现金管理混乱,税务部门难以有效监控纳税人的收入。我国纳税人收入呈现多元化,征管部门无法监控纳税人的灰色收入、隐蔽收入,对逐渐多样化的工薪收入,也难以有效监控。一些单位为了避税,常常改变工薪发放形式,如以实物补贴、代币购物券等非货币形式发放工资,提供诸如交通福利、电话福利、娱乐津贴、住房福利和低息贷款等附加福利,使收入信息变得复杂,税务部门无法监控。另外,银行不能有效实施现金管理制度,也加大了税务部门监控纳税人收入的难度。一些商业银行出于商业竞争的考虑,对开户单位的现金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开户单位套现比
19、较容易,使社会上大量的收付行为通过现金形式实现。而对于企业支现后的行为,银行无法进行跟踪监控,现金体外循环难以遏制。税务部门更是无力也无法监控大量的以现金或实物方式表现出的纳税人收入。(3)税务机关采集纳税人个人信息困难。首先,缺乏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使税务机关采集信息困难。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多数单位都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基础资料,但自成体系,不同单位之间信息缺乏交流。并且出于为自身的利益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多数部门对各自信息予以保密。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
20、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监督其纳税。其次,金融系统基础设施虽基本建立,但缺乏和税务部门的配合。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在我国不能掌握个人的综合收入,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也就无法集中个人的所有储蓄信息。现在看来,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金融行业已成为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技术手段最先进的行业之一,在银行存款实名制的条件下,掌握个人储蓄信息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金融单位不愿将这些信息与税务机关共享,因为个人信息的泄漏会使存款人转移存款,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以利益为导向的金融机构自然不会以牺牲客户为代价同税务部门合作,从而也会造成税务机关采集信息困难。 一、实行综
21、合分类所得课税模式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分类制,分类所得税制具有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差别待遇的优点,但不能很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方式变化也较快,列举应纳税收入项目变得比较困难,仍采用分类所得税征税模式不仅使征管混乱,还会加大征管成本。综合所得税制能较好地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但对不同性质的所得不能实行差别待遇,对个人申报和税务机关稽查水平要求高,必须以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可靠的原始资料为条件。我国税收征管条件虽然正在改善,但距离综合制个人所得税模式的要求相差较大,建立综合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在我国时机尚不成熟。分类综合(混合)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则既坚
22、持对不同来源的个人收入全面计征,又坚持对不同性质的收入予以区别对待,既从来源扣缴、防止漏税,全部所得又要合并申报,综合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两种税制模式的优点,符合量能负担的要求。因此,分类综合所得税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所得税类型,也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可选择的模式。我国建立分类综合的个人所得税模式,首先要考虑哪些收入是需要综合的,哪些是需要分类的。个人收入可以大致分为经常性收入和偶然性收入。经常性收入是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大约可以占到个人收入的70%,具有稳定、持续的特点,容易归类。经常性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和承租经营所得、个
23、人独资合伙企业经营所得。偶然性所得具有成本不稳定且因人而异的特点,收入数额易受非规范性因素影响,部分收入项目属于较长时期内一次性临时取得,不容易归类,将这些所得项目分类征税,可以兼顾税制调节的灵活性。这些项目包括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等。经常性收入是规律的稳定的,税源容易控制,可考虑采用累进税率综合征税;偶然性所得具有临时性,税源不易把握,且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能力也不同,可考虑仍然分类征税。有观点建议可将经常性收入再分为两大类:劳动所得项目和经营所得项目,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应为劳动所得项目;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心 整理 个人所得税 制度 操作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