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理论对国有股过渡流通市场的研究.doc
《流动性风险理论对国有股过渡流通市场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性风险理论对国有股过渡流通市场的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动性风险理论对国有股过渡流通市场的研究Study on Transitional Trading Market for State-owned Share by Liquidity Risk郭洪涛(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从流动性风险角度研究非流通股,认为国有股的历次减持巨幅冲击A股市场的情况是国有股本身存在的流动性风险的市场表现,因此非流通股本身存在流动性风险,也就是相对于A股市场的规模与现有运行机制而言,非流通股本身就不具有那么高的流动性,如果强行给予非流通股T+1的流动性,则A股市场将被冲垮。如果用西方的流动性理论来衡量国有股,国有股的流动性风险很大,
2、国有股的流动性很小,国有股的流动性价值很小。国有股减持政策的设计应当顺应非流通股流动性风险的本性,顺应非流通股相对于现有A股不具有流通性的本性,以T+X的制度设计形式规定非流通股的过渡流通性,以此缓解非流通股转流通对A股市场的冲击和给A股市场造成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样还能促进我国形成一定程度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流动性风险就是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本质。全流通问题可以归结为流通性风险问题,全流通问题的实质就是流动性风险问题。关键词:国有股;流通股;流动性分裂;流动性风险;全流通 Abs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liquidity risk theory to analysis
3、 the transitional share market. Liquidity risk is the essence of state owned share ques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cheme on optimizat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equity structure, It is that State should give a transitional term,in case that it will blow the A share market index.Key words:state
4、-owned share;liquid share;segmentation of share liquidity;liquidity risk;complete liquidity 一 流动性风险理论综述(一)、流动性风险理论的起源 经典的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总是可以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买入或卖出资产,买入与卖出的价格相同。显然,这种对于现实世界的过度简化,阻碍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1968年,Demsetz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交易成本,开创了从微观层面研究证券价格形成的方法,标志着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诞生。Demsetz主要研究了证券市场上卖方的卖出报价和买方
5、的买入报价之间价差的形成,并提出了基本的买卖报价价差模型。他认为,买卖双方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是买卖报价价差产生的原因,这种不平衡表现为买卖订单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不匹配,价差是有组织的市场中为交易的及时性(Immediacy)支付的成本。Demsetz还认为,在任何时点上,市场上都存在两种供给和需求来源,即希望即刻出售或购买的供给者,以及希望出售或购买但并不急于出售或购买的供求者。如果没有其他外生因素,那些希望即刻交易的供求者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使市场得以维持下去。流动性的高低取决于希望即刻交易的供求者的风险偏好、效用函数和买卖意愿的强弱等因素。当市场流动性出现困难时,交易者可以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创
6、造流动性。例如,如果想立即实现购买的交易者没有遇到想立即出售的交易者或卖者的销售数量不能满足买者的要求时,买者可以报出更高的价格来吸引那些并不急于出售的卖者提前出售;如果卖者找不到合适的交易对手或足够的需求量,他可以用一个较低的报价来促成即刻交易。反之,流动性也会影响交易价格的形成。Demsetz将买卖报价价差看成是证券市场中为交易的及时性(Immediacy)支付的成本,Demsetz的价差模型表明了流动性对证券价格形成的影响。尽管当时Demset没有明确提出流动性的概念,但他所说的及时性实际上已经蕴涵着流动性,Densetz事实上已经开辟了研究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新的理论领域。所谓证券市场微观
7、结构,是指在综合考虑交易制度、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和资产流动性等因素的前提下,对资产价格形成过程的刻画。OHara认为,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是证券交易价格形成与发现的过程和运作机制。显然,市场微观结构的核心就是证券价格的发现功能,因此,市场微观结构也被称之为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Trading Mechanism)或市场模式(Market Model),即交易得以实现的市场架构、规则和制度等。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现实证券市场与CAPM模型所假定的理想证券市场不同之处,研究现实的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与扭曲。我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如果非流通股要在流通股市场减持,那么
8、非流通股的“倾销”与现有A股市场形成的市场结构将是一种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不符合CAPM模型所要求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因此在我国现有股票市场减持非流通股,存在非流通股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二)、CAPM模型所要求的理想证券市场与不完全证券市场的比较1.CAPM模型所认为的理想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在CAPM模型看来,理想的证券市场也称完全证券市场,它类似于瓦尔拉斯均衡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每一个投资者都有自己明确的效用函数和证券,整个市场由一个假想的拍卖者组织交易,信息通过拍卖者的拍卖活动在市场中传递,交易开始于一组随机的价格,由看不见的手计算每一种证券的需求和供给数量,并决定供需的均衡点
9、,从而得出市场出清价格和数量。这个市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完全竞争,单个交易者不能独立影响价格决定。即对市场而言,每一个交易者必须足够小,个别投资者都不能够影响价格。(2)信息完善,因而风险系数将降为零。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可以获得关于参与竞价的证券的同质信息。所有人均可同等地获得该信息。(3)由交易机制产生的价格效应为零,即市场对信息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新信息随机到达立即使得市场价格产生随机波动。(4)交易供求双方集合竞价,每次交易形成每个时点的供求均衡价格。(5)市场无管制,不存在人为干预市场供需的措施。然而,现实中证券市场都是不完全的,这些不完全之处都或轻或重地成为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
10、因素。2.不完全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现实中的证券交易市场与理想市场有较大差别,实际的交易市场主要有以下特征:(1)存在交易成本。理想的交易市场是无摩擦的,具有无限的深度和流动性,交易和信息可以自由即时地传送到所有市场参与者。理想市场不限制某笔交易的规模。在无摩擦的市场,交易过程本身不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交易成本。但在现实市场中,所有交易都涉及各种各样的成本。除了经纪商的佣金和交易所费用等直接成本外,交易者还要付出搜索成本、信息成本、延迟成本和市场冲击成本。(2)交易规模也是不均等的,市场上有个人投资者,也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大,是价格的影响者,甚至操纵者、决定者。而个人投资者交易量小,只
11、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从我国非流通股减持角度而言,非流通股将会严重冲击现有股票的比价体系。(3)市场参与者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上不平等。强势投资者群体具有信息优势,而弱势投资者群体处于劣势地位。例如,我国法制不健全,大股东总能优先或事先获得信息,内幕交易案件经常发生。(4)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政府经常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判断干涉股市的供求与价格。如我国严格管制的股票发行制度,政府对指数的人为干预等。在以上的完全证券市场与不完全证券市场的比较中,在我国尤为突出的是,我国若考虑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以及非流通股市场是A股市场的两倍,且持股较为集中,一旦流通对A股股价将形成巨大的冲击,就会看出我国证券
12、市场连国外成熟股市早已具备完全竟争市场这一股票市场的最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仅仅是一种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因此这种市场结构天生具有流动性风险冲击的危险。尽管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证券的流动性、波动性、市场透明性和有效性等,但大多数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文献都一致认为,高流动性的市场机制将是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事实上,随着微观结构领域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流动性就是市场的一切,流动性也逐渐成为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对于流动性已形成了成熟的刻画理论。(三)、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或非流动性(illiquidity)在非理想的现
13、实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有可能面临因市场缺少流动性而引致的交易困难和交易成本的上升,还可能面临无法交易的境地,可以将投资者面临上述情况的可能称为“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发达的现代资本市场使投资者基本上摆脱了无法交易的情况,只要投资者愿意付出足够的交易成本为代价。所以流动性风险主要研究投资者因为市场缺乏流动性导致的交易成本上升和交易困难,亦可以称为非流动性(illiouidity)。因此流动性风险概念与我国的非流通股转流通时对市场的冲击,造成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股市巨大损失的情况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一一对应,应当成为我国研究非流通股问题的理论工具。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
14、原因学者们提出了以下看法:1.以Demsetz(1968)为首的部分学者认为其源自真实摩擦(real friction),他们认为向市场提供“及时性”服务(做市商)有两方面的成本需要补偿:(l)交易的委托单处理、撮合成交、清算与交割等方面需要支出的人工和资本成本,(2)在做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额外的存货,面临存货成本(利息和存货价格变动风险),这方面的成本也需要进行补偿2Copeland and Galai(1 983),Glosten and Milgrom(1 985),Kyle(1 985)认为,市场非流动性源自市场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它的存在是为了
15、弥补与具有内部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交易者进行交易而产生的损失。因为提交和更改报价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报价更改之前出现新的信息导致股票的清算价值(underlsing value)发生变动,那么对于那些迅速发现这些新信息的交易者来说,流动性提供者(可以是做市商,也可能是限价委托交易者)的报价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期权。如果流动性提供者未能在新信息被发现前调整其报价,他们在交易中就会出现损失。买卖价差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流动性提供者向市场提供及时交易期权的成本。 3. Lindenber(1979)、Kyle(1989)认为流动性风险源自证券市场存在较大投资者(larg
16、e investor)而出现的不充分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ll)。如果市场中存在交易规模很大的投资者,他们的交易量相对于整个市场具有较大比例,其交易活动就会具有明显的价格影响能力,较大投资者的存在是市场非流动性的重要来源。4.外生流动性冲击有时也被认为是市场非流动性存在的原因。如果部分交易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者突然面临事前无法预期的巨大流动性冲击,而且这种流动性冲击究竟如何解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可能面临这种风险。这种流动性冲击出现后,风险厌恶的市场参与者会拒绝与遭受冲击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或者拒绝交易该投资者者持有头寸的风险资产),这时就会出现流动性消失的现象,即要么买
17、卖价差大到基本上不可能发生交易、要么市场上根本就不存在买卖报价。Longstaff(2001)研究了这种风险因素对市场非流动性及其溢价的影晌。王雁茜:交易制度、交易成本与市场质量,浙江大学出版社,P45-84,2004年版。大量国外对流动性的研究成果都是以西方成熟股市制度为研究对象,应当说西方股市已基本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而我国存在国有股等非流通股的二元流动性特征股市,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国有股等非流通股的流通与流动性的赋予问题,以及国有股转流通给股市包括国有股本身在内的所有A股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因此西方流动性文献虽然浩如云烟,但并不针对于我国的情况,也并未研究本文我国国有股转流通的特殊
18、问题,因此本章将立足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国有股转流通的现实问题,对国有股转流通的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以上四种流动性原因,第3、4种原因最接近我国股票市场结构的情况,因此对于研究国有股转流通问题最具有参考价值。下文将进一步讨论。二、 我国非流通股流通问题与西方股市流动性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国有股转流通问题又与西方股市流动性理论存在很大区别,在研究国有股流通问题时不可以简单地等而观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的问题相似性,而且由于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研究历史较长,其中部分学者的研究主题、内容与国有股问题有很大的近似性,如上文的第3、4点,因此他们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一)、非流通股流通问题与西方股市流动性研究的区别1.在西方股市制度条件下,股票市场区别于其它实质性资产市场,关键在于它为交易者提供了一种易于低成本变现的金融资产,即为交易双方提供一种低交易成本的流动性。按照市场设计的成本收益原则,交易成本和流动性的价值之间比价关系是决定该市场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流动性和交易成本成为证券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并理所当然地成为衡量股票市场制度安排和交易机制选择是否合理的主要指标。在我国股市的主要功能定位并不是如西方一样是给资产定价的场所,是服务于优化资源配置的场所,是为国有企业筹资、为国企转机改制服务与为产业结构战略性布局调整服务的市场。因此用西
20、方的流动性理论来研究我国制度环境下的股票市场的非流通股减持的流动性问题,很难得出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结论。我国股市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解决股权流动性分裂,实现非流通股转流通,而非流通股转流通主要涉及的是股票的流通性(或流动性)问题。因此股权分置问题应当成为我国股市流动性风险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在此研究过程中,应重点吸取上文所提到的结合3、4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笔者认为不能一下子完全赋予非流通股以T+1的流通性,在国家退出控股权的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控制地制定过渡流通股的T+X流通速度 这也是金融约束理论在我国非流通股转流通问题中的典型运用,限制与约束非流通股的流动性以实现非流通股对现有流通股市
21、场的最小冲击,防止整个市场比价体系的混乱。2.股票的流动性,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问题,而我国的国有股等非流通股的流通变现,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宏观结构问题,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国有股转流通是由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到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一个变化,是一种制度体系的质变,而不是一定质内的数量问题,可以说一者是质的问题,另一者是一定质内部的量的测度问题。3. 西方的流动性理论是以股票全流通为制度条件,是以注册制为条件,是一种自由发行制度,基本是一种自由的股市,容易做到供求均衡,市净率有向0.7-1.5区间回归的趋势,也就是市净率大致向1恢复的趋势;而我国实行管制性发行制度(审核制或核准制),基本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动性 风险 理论 国有股 过渡 流通 市场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