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oc
《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摘要:专用性资产可以增进企业绩效,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安排,这是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通过考察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经济后果可以判断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进而可揭示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状况。本文以20052006年在沪深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资产不具有资产专用性应有的两类经济后果,表明我国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财务冲突的现实。关键词:资产专用性;财务绩效;融资契约;财务冲突一、引言资产专用性(assets specificity)是关系型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s
2、pecific investment)的结果。现有文献对资产专用性进行实证研究往往使用长期资产作为资产专用性的替代变量。但选择长期资产作为替代变量的前提是企业内部不存在机会主义,代理问题不严重,专用性投资不存在事后被敲竹杠(hold up)等问题。惟有如此,企业长期资产才具有专用性,进而具有相应的经济后果。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企业长期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足,那么其经济后果也就无从体现。这一逻辑关系为判别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程度提供了观察思路:可以通过观察企业长期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的经济后果来判断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的大小,进而可以揭示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程度。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
3、的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财务冲突。在这个制度背景下,我国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以及是否具有专用性相应的经济后果值得关注。为此,本文以2005200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观察长期资产比率是否具有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来检验我国企业资产包含的专用性程度的大小。二、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从契约经济学来看,资产专用性是保障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关键,因为资产专用性是企业契约组合构造的终极目标追求组织租金或剩余盈余最大化的主要来源和基础1。所谓组织租金,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企业(或组织)制度在于这种组织的常态是它创造出的总收益在支付了所有组织成员的保留收入,即满足了所有成员的参与约束条件之后还有
4、一个正的剩余”2。换言之,人们参与到企业中来的原因,在于追求“单干”无法获得的收益。而企业这种契约构造能够产生组织租金的原因,就在于各缔约主体的专用性投入。在战略管理理论视野下,资产专用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获取超额利润的核心资源,其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无法替代性等特征3(P45-123)。企业拥有了这种专用性资产事实上也就具备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够分别获取资源稀缺性、产品差异性以及创新性带来的超额利润4。从产品技术发展与公司战略角度,资产专用性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并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和其他竞争者有明显的区别5。因此,无论是契约经济学还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专用
5、性资产都能够增进公司的效率而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这是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对资产专用性与融资契约安排的关系的理论阐释主要反映在不完备契约理论上,具体包括Williamson、Klein的交易成本理论(TCE),以及Grossman、Hart和Moore的产权理论(GHM)。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契约是不完备的,如果事后能够避免和防止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被其他缔约主体所攫取,也就可以为缔约主体事前进行关系型专用性投资提供激励,从而可以节约缔约的交易费用。因此,交易费用理论将不同的融资契约安排(债权契约或股权契约)看成是为不同属性的企业(财务)交易选择不同的契约治理结构。当企业交
6、易包含的资产专用性高,则应当选择股权契约,包含的资产专用性低则应当选择债权契约。同样为保护专用性资产不被机会主义所侵害,GHM理论也认为在契约不完备的条件下,缔结融资契约时应当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那些对企业专用性资产贡献大的缔约主体,这样企业可以实现效率最大化。在GHM理论看来,财务契约的缔结或选择,其实质是企业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问题,而剩余控制权是具有状态依存性的。通常情况下,由于股东是企业专用性资产最主要的贡献方,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股东是有效率的,因而企业为专用性程度高的资产进行融资交易时,应当优先选择股权契约6(P42-50)。总之,在契约理论看来,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决定了融资契约的安排,并
7、且与债务比例呈现负相关。这便是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三、研究假设专用性资产是针对特定契约关系而投资的,即便同一个企业,当参与人发生变化,不再是原来的契约关系时,专用性资产的价值也将发生变化。一旦关系型专用性投资做出,其对契约其他缔约主体便具有依赖性,而且,资产专用性程度越大,其对契约关系的依赖性也就越强。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资产专用性的实质是一种锁定(lock-in)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锁定缔约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其他缔约主体不能履约或提前退出,事前的投资难免部分或全部成为沉没成本。这意味着在契约不完备时,由于专用性资产的存在,事后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缔约主体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为的侵害。出自对
8、事后被敲竹杠的担忧,缔约主体缺乏对关系型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其结果便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投入不足,而这带来的交易效率损失是非常巨大的7(P32-80)。而当专用性资产不足时,企业资产也就不具有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依据经济学家们的理论解释,异质性的专用性资产不同于会计学的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但事实上,在对资产专用性进行实证检验时,学者们又往往借助会计学范畴内的长期资产指标作为其替代变量。Collis 和Montgomery采用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来描述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3,Demsetz直接使用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来刻画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Cushing 和 McCarty以及Be
9、rger虽然通过赋予不同期限和性质的资产不同的退出价值率(exit value)来构建资产专用性指数,但其根本的逻辑还是认为长期资产具有专用性特征。国内学者中,程宏伟在研究企业隐性财务契约时采用“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来度量资产专用性程度8。使用长期资产指标作为资产专用性的替代变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Williamson将资产专用性划分4类:(1)场地资产专用性;(2)物质资产专用性;(3)以“干中学”形成的人力资产专用性;(4)专项资产,即为某一交易对象某项具体的需求而投资形成的专用性资产。显然,除了人力资产专用性外,其它三类资产专用性均将形成会计学
10、概念下的长期资产。但是,毕竟长期资产属性与资产专用性的内涵并不一致当企业内部冲突严重,机会主义盛行,导致缔约主体关系型专用性投资不足时,长期资产可能仅仅反映具体层面上的非流动性资产结构信息,而与资产专用性的异质性、粘着性和稀缺性特点相去甚远。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权制度不完整,法制建设滞后,资本市场有效性不高。整体而言,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实证研究文献反映我国企业内部存在较大程度的财务冲突,不仅存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冲突(第一类代理问题),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所谓大股东掏空效应,即第二类代理问题)。我国企业内部还存在较为严重
11、的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第三类代理问题)。同时,企业员工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如最近的吉林通钢事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挑战。企业内部存在严重的冲突,将导致企业参与主体对事后机会主义的担忧而对关系型专用性投资缺乏足够的激励,从而使我国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不高,最终导致我国企业资产不具有专用性的经济后果。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我国企业的现实,本文假设:我国企业资产不具有专用性的经济后果,资产专用性程度不高。四、实证研究设计(一)变量选择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选择反映资产结构的变量长期资产比率(RLAA),即“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来自 制造业 上市公司 经验 证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