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的骗术.doc
《人民币收藏的骗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收藏的骗术.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币收藏的骗术随着市场经济信息化对于人民币收藏界来说不仅没有带来益处,个人认为使得藏品的实际价值反而存在着很虚的泡沫。真正的藏品是经过历史的沧桑价值是沉淀下来的,那些经过媒体制作噱头包装的藏品是没有收藏价值的。有些造假者对藏品进行改造加工反而还破坏了其原有价值,更谈不上什么藏品了。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规则”,这行也不例外。行业中的“老人”都深谙此道,却从不将其“捅破”。原因很简单,这些“秘密”一旦被“公诸于众”,就会“断”了一些人的“财路”,甚至引起“轩然大波”,其中“受害”的,可能也有他们自己。近年来,看见网上和报纸上经常出现各种人民币收藏或者关于人民币的奇闻奇事,比如:错版人民币
2、。而且这些消息日益增多,有些人就说“盛世收藏兴”,老百姓对此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对这种“人民币收藏热”,我不得不泼盆冷水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些新闻,绝大部分是骗人的。举个例子:2006年,新浪网新闻中心,一篇标题为福建石狮发现80版两元错版人民币,标题下面有相关图片,乍一看是人民币剪裁移位,票面主图案上面缺了一部分,下面又多出一部分。新闻上写了收藏者是如何得到这张“稀有人民币”,是如何妥善保存,又写了银行证明这是张“典型”错版人民币。我本人对这篇新闻只有一句评语:骗子+无知=新闻先说骗子。这张“稀有人民币”冠字是EE(冠字:人民币号码前面的字母),EE冠字是连体钞的专用冠字,连体钞是多张钞票
3、连在一起,未经剪裁的纸币,是人民银行公开发售的收藏品。骗子正是用多张连在一起的连体钞,经过自己的“移位”剪裁,比如四连体钞,从中间剪裁,就能“变造”出2张所谓“错版人民币”。再说无知。网站的相关记者和编辑,对人民币知识的匮乏可见一斑。别说其它的,就是“连体钞”,估计老百姓很少有人知道。新闻上面还说,去银行鉴定为真币,我要说的是,骗子拿真币连体钞剪裁的,当然是真币。但新闻后面又说,经银行鉴定,这是张“典型”错版人民币,这就胡说了。银行只负责鉴定人民币真假,是不是“错版人民币”或者“错币”,银行根本不鉴定。这篇“假新闻”,不仅在新浪,很多大型门户网站全有转载。骗子并不高明的改造手段,加上记者和编辑
4、的“无知”,一篇篇“假新闻”堂而皇之的“挂”在网上,甚至出现在报纸上,“误导”老百姓。看到这些后,我觉得不能无动于衷了。这些新闻,就像骗子撒下的一张大网,在百度和谷歌随便一搜,相关信息就占满很多页。一个个信誓旦旦,什么银行鉴定呀,苦心收藏呀,有些骗子甚至还委托记者将币卖给“有缘人”。这些“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的是“骗局”的新闻,在各大网站上不断转载,而中国的老百姓对每天接触的人民币缺乏最起码的了解,也是我写这部作品的原因。这部作品不是什么人民币收藏指南,也不是什么防骗大法,更不是内部曝光,这就是一个故事,关于我和人民币的故事。看完这部作品,你可能成为人民币收藏鉴定高手,也可能成为打假甚至造假
5、人士,你可以用你看到的内容向周围人炫耀,因为书中的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主角人民币就在我们手里,我们兜里,却很少有人了解相关秘密。我相信,各位看完这部作品,一定会得到些什么,一定不会后悔。第一章: 开始第一节:错还是残(一)人如果残废了,是件倒霉的事情。 残疾也分在哪儿?人民币如果残疾了,就会很值钱。这里所说的“残”,指的是先天的。换句话说,就是人民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人民币出现错误。人民币从印钞厂“出来”,需要经过7道检测工序,包括机器检测和人工检测。“先天残疾”的人民币,没有被印钞厂检测出来,流入社会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由于其珍惜程度,受到很多人追捧,被冠以“天价币”之称。广大
6、人民群众称其为“错版人民币”。各位看官就算没见过也应该听说过“错版人民币”。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错版人民币”吗?大家也许会说:有呀,网上,电视台,报纸经常有相关报道。我前言举的例子,就是“相关报道”。“错版人民币”关键是“错版”。下面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人民币的模版是如何制造的。首先,请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和印钞厂的高级技师一起来制作人民币的“母版”,这块“母版”是由专家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相结合完成的,其中,人物头像,山水,风景由人手工雕刻,几何图案由电脑雕刻。人民币“母版”比实际人民币大的多,而且十分精细,比如第五套人民币的毛主席头像,要求每一个头发都能从发尖直接
7、看到发根。“母版”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后,将通过电脑雕刻机缩小,制成与人民币一样大小的“模版”,然后拼成32个“人民币标准版”送到指定印钞厂印刷人民币。“人民币标准版”印制出的人民币,就是32张连在一起的(小面额35张),再经过剪裁,变成“单张”,经过必要包装后,送出印钞厂,进入银行。“错版人民币”指的是“母版”有错误,导致印制出来的人民币有错误。但是,人民币的“母版”一旦出现错误,所印制出来的人民币全部都是“错版”,这个是不可能的。因此,“错版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我们国家现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是绝对不会出现“错版人民币”的。新闻报道中所谓“错版人民币”,只能叫“错币”或者“残币”,当然
8、,人为修改的不算。我上面写人民币“模版”的制作,不光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错版”这个“伪概念”,还有其他用意。下面例举几篇国内知名报纸和网站的报道:兰州新闻网引兰州晚报新闻五十元印倒了这个新闻讲述了有一对下岗夫妇家中有一张面值为50元的90版人民币,票面上大写的“五十元”3个汉字印倒了。这张50元是第四套人民币,正面主图案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背面是“大瀑布”(如果大家记不清的话,这个版别人民币100元面额的主图案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个伟人头像。)新闻上说发现这张“局部倒印”人民币的时候,一个个体户当场出价一万元收购,这对夫妇没卖。记者和持币者一起来到中国银行兰州分行盘旋路营业部
9、咨询。银行工作人员证实这是一张错币,面值50元的错币极少。如果持币者转让,钱币协会收藏后可给其一笔可观现金。大家看完这篇报道,看出什么问题了吗?没看出来的话,记住几个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验证。再看下一篇:新浪新闻中心引海南经济报新闻三亚出现错版人民币,五十元三字倒着印这个就不叙述了,和前面一样,记住关键点:局部倒印。再看一篇:华晨商报新闻这张五角钱哪不对新闻上写了抚顺市民陈师傅有一张五角面值的人民币纸币,上面“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倒着的。到银行经工作人员鉴定为“错币”。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鉴定。为什么把“局部倒印”“银行鉴定”不断的拿出来。因为这个就是假新闻的致命破绽。前面讲了,人民币“
10、模版”如果有“局部倒置”,那就是雕刻时雕倒了,所有印制出来的该版人民币全部是“局部倒置”的,这个是不可能的。大家手里如果有5角面额纸币,请拿出来,看看“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字的底框图形为长方形。如果大家还对1990版的50元面额纸币有印象的话,大写“五十元”所在底框图形为菱形。所有“局部倒印”人民币,倒印的部位底框都是轴对称图形。首先,我用开水泡开人民币,将其从中间分开,再用手术刀片沿着轴对称图形边框将其切开,拿下轴对称图形部分倒过来再贴回原处,用夹子夹住风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倒置”的全部是轴对称图形,只有这种图形“正”着和“倒”着都能不留缝隙的恰好“嵌”进纸币中。也解释了,这种“局部倒
11、置”人民币,没有全新的,因为“改造”是要“伤币”的。如何分辨呢?说简单点连分辨都用不上,这种“局部倒置”币,百分之一百是认为“改造”的。真的要鉴定的话,用50倍以上的放大镜,看“倒置图形”边框,会看出“参差不齐”。这种“局部倒置”币制作复杂点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简单点也有,找两张面额一样的人民币,把其中一张上面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沿长方形边框裁下来,再用水泡,让其变薄,再“倒置”贴在另一张同面额人民币相同位置。再举几条新闻:信息时报新闻广东男子收藏5元错版纸币,卖出20万元高价新闻中这张纸币是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5元面额纸币,其背面下角的“5”字印倒了(当然,这个还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前面
12、所述,各位看官应该知道,此为人为“变造币”,竟然还卖出20万,不知道卖给哪个冤大头了。还有个更绝的报道,之所以说很绝,因为几乎各大网站均有这篇新闻的转载。男子收齐第四套人民币全套错版,15万不卖看图之后,不由一笑,一眼望去,有4张“局部倒印”,大写“五十元”“一百元”全是倒着的,10元面额背面的“10”也是倒着的。新闻上竟然说有人花15万收,拥有者没卖,这个行内人1万块钱就能做一套。拥有者还说要当作传家宝留给儿子,看来留给儿子的,是一场骗局呀。我还有一个要说的,为什么“局部倒印”的,全部是第四套人民币呢?各位看官现在使用的应该是第五套人民币(红色的一百),请拿出任意面额人民币纸币,仔细看看票面
13、就明白了。第五套人民币票面几乎没有轴对称图形,因此骗子无法“变造”。前面所说的,什么银行工作人员“鉴定”为“错币”。我要说的是,银行只鉴定人民币真假,是否为“错币”或者“错版人民币”,银行根本不鉴定。由此,这些所谓新闻,全是一个个“局”,“钱币协会”“银行鉴定”“卖出20万”“15万不卖”,全是糊弄老百姓的。看到此,可能各位认为这些新闻很垃圾,下一节,让大家体会一下,没有最垃圾,只有更垃圾。第二节 错还是残(二)前面说了“变造”“挖补”人民币,其实这种“手法”不光用在人民币“改造”上,春运的时候,骗子还经常用类似手法“变造”火车票,但是水平确实太低,用手摸就能摸出问题来。如果“变造”火车票的人
14、,和“变造”人民币的高手“强强联合”,那铁路警察估计就干不下去了。总之,这是个技术活。这节介绍的内容,我称之为“傻子活”,只要你是正常人,看完这节,就能制作出这种“错版人民币”。还是引实例:羊城晚报新闻出差广州闲逛旧书摊,偶得真错币新闻说陕西的陈先生,逛书摊得到一张人民币,这张人民币图文左右移位,就是币的一部分是上一张的部分,自己却“缺”了一部分。该币冠号为EE01057014(眼熟吗各位),又说记者随后到东风东路的建设银行网点去检测,该行大堂经理表示,这张纸币是“错版”。(能说出这番话,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是记者编的,另一个是这个大堂经理是“水货”)新闻上又说记者上网了解发现,“错版人民
15、币”往往能叫出天价,一张10元的“错版”叫价好几十万,100元的甚至有开价上百万的。(不得不加一句,“错版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所谓“叫价”“开价”只是卖币人的定价,根本没有成交的。)各位看官如果没注意到这篇新闻的本质问题,请看下一个例子:新华网引深圳商报新闻10元人民币真币图文上下倒置该币冠号为EE01125459(眼熟了吧),新闻上说经有关部门鉴定为真币,又说收藏者是如何得到的云云。青岛早报新闻错版币图案移位右面头像跑左面说山东莱西有一位市民拥有一张第四套人民币1元面额纸币,票面图文左右移位。据银行鉴定为真币,有一定收藏价值。该币冠字为EE。看到这里,各位看官要是再“反应”不过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币 收藏 骗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7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