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 走向全国的御林军.doc
《北京银行 走向全国的御林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银行 走向全国的御林军.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银行:走向全国的银行“御林军”2007-09-13 11:20:58来源: 中信证券 进入股吧共 0 条 黑马推荐 预计北京银行2007、2008年的净利润水平分别可以达到27.98亿元和38.15亿元,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约为0.45元和0.61元。综合运用三阶段股利贴现模型和相对估值法,北京银行合理价值区间在1820元之间。 投资要点区位优势无可比拟,十年磨砺成就城市商业银行龙头:北京作为首都,其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与金融环境是北京银行所拥有的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北京银行发端并根植于北京,目前主要业务集中在北京地区,必将分享首都经济及奥运建设带来的高速增长。北京银行定位于“服务首都经济、服
2、务中小企业(行情论坛)、服务北京市民”,经过十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全面领先同类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提升经营能力与治理水平:ING银行目前是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并作为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双方在风险管理、业务拓展、技术援助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同时,战略投资者的加入进一步优化了北京银行的股权结构,提升了北京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锐意进取的管理团队,全员持股的激励机制:北京银行拥有一支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十年历程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95.52%的员工持股已基本实现全员持股,必将提供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业务转型正逢其时:北京银行发展零
3、售和中小企业业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北京银行从战略层面将工作重心放在业务转型上可谓正逢其时,“社区银行”和“小巨人计划”则是现阶段北京银行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领域的拳头产品。出色的财务表现,优异的资产回报和经营效率,最优的成本控制:2006年北京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与招商银行持平,高于包括浦发、民生在内的中等规模上市银行;北京银行人均和网均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所有上市银行中是最高的,费用收入比在所有上市银行中是最低的,体现了北京银行高效的经营效率和最优的成本控制。进军全国带来巨大成长空间:内涵扩张对于不少已上市的中型银行来说已经进入瓶颈阶段,但对北京银行而言可以说是刚刚开始。我国经济的高
4、速发展意味着银行业广阔的业务机会,因此获得监管部门的地区准入许可,将带来资产规模和收入基础的快速增长,北京银行从地方走向全国的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机会。合理价值区间在1820元之间:预计北京银行2007、2008年的净利润水平分别可以达到27.98亿元和38.15亿元,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约为0.45元和0.61元。综合运用三阶段股利贴现模型和相对估值法,北京银行合理价值区间在1820元之间。PB-ROE估值我们分别选取了香港市场的15家上市银行和A股市场上的12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两个PB-ROE回归关系式。在香港市场回归结果为,PB=0.062+0.198ROE(1
5、),而A股市场回归结果为PB=3.054+0.154ROE(2)。可见由于A股市场的上市银行估值要明显高于香港市场,这与内地银行较高的成长性有关,也与内地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有直接关系。将北京银行07年预测ROE11.30%(发行后)代入(2)式,得到的预测07年PB是4.79倍,由此得到的北京银行合理股价是19.01元。二行业背景: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迅速但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务院1995年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要求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依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短短的十年时间,城市商业银行从城市信用社脱
6、胎换骨,迅速成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商业银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末,国内共有114家城市商业银行,07年一季末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2.68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从2000年的13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81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总体的资本充足率达8.48%。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总体上高于银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5.8%。在资产和存贷款规模提升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明显提高,整体的不良贷款率由2005年一季末的11.5%降低到2007年一季度末的4.52%。如果排除原国有银行的政策性剥离因
7、素,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的提升在各类银行中是最为显著的。尽管从整体上看一帆风顺,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很不均衡。回顾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所在城市及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信用环境等密切相关。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金融中心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凭借当地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在资产、存贷款和利润水平方面遥遥领先于同类银行;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为代表的一批发达省份重点城市的商业银行依托当地良好的经济和信用基础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腹地同样迅速成长起来,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者达到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而部分经济基础较薄弱,信用环境较差的
8、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则由于规模较小、人才不足、科技手段滞后、不良贷款负担重、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经营状况举步维艰,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比较低下。目前不少优质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资本充足、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公开上市和突破经营地域限制已经成为优质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引进战略投资者,谋求公开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历史的原因,股权结构一般呈现比较分散的局面,一些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人股东在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之初就已经占有了相当的股权,股东间彼此约束和制衡的机制已经相对较早的存在了。但由于一股独大以及监督机制缺失等原因,也出现过
9、民营企业实际控制城商业行后将其变为自身提款机等不良后果。因此,完善的治理结构的逐步建立仍需要先进的外部机制的导入。此外,风险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也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引进有实力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就成为优质城市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的一条捷径。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全国性商业银行基本已经完成了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因此有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大银行希望能通过入股城市商业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自从上海银行率先引进国际金融公司和汇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来,目前已有上海、北京、西安、南京、济南、杭州、南充、天津、宁波、重庆等10家
10、城市商业银行陆续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经过10年的发展,国内经济发达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经营状况都有了很大提高,而要进一步获得跨区域的发展就需要资本水平的支持以及品牌形象的广泛认同,因此优质城市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要求日益强烈。2007年7月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作为第一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分别登陆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包括北京银行、杭州商行、大连银行等在内的一批优质城市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划上市。跨区域发展方兴未艾,联合重组做大规模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营业网络局限于本地,支付清算不方便,市场影响力小,信息化建设单位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近年来监管部门支持经营状况好、管
11、理能力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域发展。但是跨区域经营必须遵循的三个前提条件是:(1)监管评级要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2)有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3)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应坚持三个原则,即必须符合相关准入条件;坚持先辖内县域再其他地市,先省内、后省外;符合跨省(区)设立异地机构的行要先在同一经济区域设立机构,再向其他地区延伸。中国银监会近期还发布了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和完善相关准入政策,鼓励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北京银
12、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设了第一批异地分行,这些异地分行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并且这些银行都制定了比较明确的跨区域发展规划,如南京银行未来3年内计划在上海、宁波、无锡等城市增设6-8家异地分行。北京银行计划优先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设立分行或并购当地金融机构的形式设立10家左右的分行。除了允许优质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外,中国银监会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联合重组,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发展,从而突破单个城市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2004年11月,中国银监会颁布城市商业银行监
13、管与发展纲要,鼓励同一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划内尚不具备跨区域发展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原则实现资本重组和联合,有效整合金融资源,进一步拓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收购、兼并周边地区城市信用社。2005年12月徽商银行成立,这是一家在合肥市商业银行基础上,吸收了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等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等四座城市的七家信用社而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1月,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镇江、盐城、连云港等江苏省内的十家城市商业银行被整合在一起,成立江苏银行。三、北京
14、银行压倒性的区位优势北京银行发端并根植于北京,目前主要业务集中在北京地区,多年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的企业与居民一同成长,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牢固联系,北京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北京银行业务基础不断扩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北京经济发展速度全国领先,产业基础雄厚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近年来北京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2006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12%,连续第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GDP达到49505元,比05年增长8.8%,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中排第二位。北京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在“首都经济”战略的实
15、施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软件等五大支柱产业。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29.5:69.1变化为1.3:28.7:7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明显。200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近年来推动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顶 点 财 经在奥运经济、总部经济和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带动下,北京市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跃,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住房、数字产品等消费热度不减,体育休闲、文化娱乐
16、、旅游观光等消费增长较快,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随着环渤海地区开发的顺利推进,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首都经济圈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与长三角、珠三角并列的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圈。重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密集,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重要北京是全国的金融决策和监管中心,国务院主管经济的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总部都设在北京、金融资源丰富,金融竞争规范有序,具有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截至2005年末,北京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61家,其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22家;证券公司总公司14家,分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171家,证券服务部14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0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42支;期货经纪公司2
17、0家,已经实现了金融机构聚集的局面。北京地区也是大型特大型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150多家中央直属企业的总部大部分设在北京,信贷、资金往来和结算需求十分旺盛。在金融管理控制、金融业支付结算、金融信息收集处理、金融行业标准制订、资金调度中心、金融中介服务等领域,北京都确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中心地位。奥运带来北京经济的提速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为北京带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北京和整个中国向世界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历史经验表明,奥运会这样的盛会对于经济高速成长中的国家的发展将起到显著的助推作用,1964年的日本东京和1988年的韩国汉城都借助奥运会有
18、力推进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及本国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经济。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现我国特别是首都北京的全新形象。奥运在推动北京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提升北京的金融服务品质,扩大北京和北京银行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形象,而北京银行也将以奥运为契机把自己推向世界舞台。人才优势无与伦比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数量和学生总量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06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55.5万人,毕业学生13.2万人。全市共有51所普通高校和115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在校研究生达到17.8万人。众多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使得北京的高端人力资源中心地位十分巩固,人才
19、的集聚效应日益显著。以银行业为代表的快速发展中的金融行业,正成为吸引这些优秀青年的巨大磁石,使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源源不断流入金融行业,形成了北京银行业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北京市政府心态开放,目光长远北京市政府在对待其辖区内金融机构的问题上表现出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着眼于利用市场机制和跨国金融机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提升北京市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北京市政府对辖区内的金融机构采取支持而不是直接干预的策略,大力支持北京银行、华夏银行(行情论坛)等金融机构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提升公司经营及治理水平。这些金融机构中外资的持股比例都较高,外资对于经营管理的介入程度也不断提高,与各自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也不断
20、深化,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北京银行定位于“服务首都经济,服务首都市民,服务中小企业”,必将充分分享首都经济高度增长以及奥运建设带来的高速增长。北京银行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将使其比同类银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北京银行在北京地区的成功经验,也将成为其跨区域经营的有力保障。四、北京银行:公司概况与业务特色锐意进取、不断突破自我的发展历程北京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北京市政府批准,于1996年1月在北京市原90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北京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设立时的名称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为北京市商业银行,2004年
21、再次更名为北京银行。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北京银行由资本实力薄弱、经营管理粗放、资产质量水平较低的信用社联合体发展成目前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质量优良的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6月英国银行家发布的中国银行(行情论坛)100强排名中,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十四位。北京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一直处于龙头地位,2006年末北京银行按资产规模排名是国内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到2000年的第一个五年。1996年北京银行成立之初,各项基础都比较薄弱,存款、贷款规模较小,业务核算不统一,制约了全行的整体发展,同时承继了城市信用社遗留的大量不良
22、贷款,历史包袱很重。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内主要致力于从信用社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过渡,将信用社时期的90多个独立法人整合为在思想、步骤、财务、业务上都统一的单一法人,建立起了总行垂直管理的体制。因此公司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归纳为“集中统一、平稳过渡”。在此期间北京银行成功应对了中关村(行情论坛)支行霍海音事件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完成了将北京银行整合成为一家公司治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的现代商业银行的阶段性任务。第二阶段,2001年到2005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向现代银行的过渡后,“二五”时期则是北京银行业务快速扩张、初步奠定在北京市场竞争地位的阶段。这一时期北京银行根据首都经济环境的特点
23、,将大公司、国家机关等作为重点营销的对象,业务规模迅速做大,这一时期公司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40%以上,利润增长年均25%以上,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都领先于同类银行。在业务拓展的同时,公司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到第二阶段末,公司在没有依靠政府注资和借助外部力量实施不良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盈利能力消化了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公司在治理和经营上在这一阶段开始走向国际化,2005年公司成功引进ING集团为战略投资者,引进国际金融公司为重要财务投资者。第三阶段,从2005年开始至今。北京银行提出“二次创业”的概念,在与ING开展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业务转型上,从以往重点发展对
24、公客户转向对公和个人客户并重,在收入结构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和抗周期波动能力。公司开始推进跨区域经营,并确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优先进入的区域。同时公司走向综合化经营的战略也逐步清晰,积极为参股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做好人才、技术等基础工作的铺垫。与战略投资者紧密合作,公司治理结构优化2005年北京银行引进荷兰国际集团(ING集团)旗下的ING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北京银行19.9%股权,目前ING银行是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同时引进国际金融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持有北京银行5%股权。ING集团是一家源于荷兰的金融企业集团,2006年在世界500强公司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银行 走向全国的御林军 北京 银行 走向 全国 御林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