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doc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系统分析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地位、基本任务、工作步骤和使用的分析工具;掌握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数据词典的编制方法;掌握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方法,了解数据仓库的概念及应用;掌握新系统逻辑模型包括的内容,能够根据现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掌握系统分析报告的作用与内容。7.1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是采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把复杂的对象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基本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工作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针对中、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工作的好坏直
2、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成败。7.1.1 系统分析的任务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1. 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分析报告表达出来。系统分析报告经审核通过后,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简言之,在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新系统要“做什么”的问题。拟建的信息系统既要源于原系统,又要高于原系统。系统分析员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
3、上,与用户密切配合,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详细掌握有关的工作流程,收集票据、账单、报表等资料,分析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找出制约现行系统的“瓶径”,确定新系统的逻辑功能,根据企业的条件,找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比较这些方案的投资和可能的收益。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由于系统分析员缺乏足够的对象系统的业务知识,在系统调查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问用户一些什么问题,或者被各种具体数字、大量的资料、庞杂的业务流程搞得眼花缭乱。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有反映各种业务情况的数据、报表、帐页,业务人员手中
4、各种正规的、不正规的手册,技术资料,等等,数量相当大。各种业务之间的联系繁杂。不熟悉业务情况的系统分析员往往感到好像处在不见天日的大森林中,各种信息流程像一堆乱麻,不知如何理出头绪,更谈不上如何分析制约现行系统的“瓶径”。另一方面,用户往往缺乏计算机方面的足够知识,不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许多用户虽然精通自己的业务,但往往不善于把业务过程明确地表达出来,不知道该给系统分析员介绍写什么。对一些具体的业务,他认为理所当然就该这样或那样做。尤其是对于某些决策问题,根据他的经验,凭直觉就应该这样或那样做。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分析员很难从业务人员那里获得充分有用的信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的知识构成
5、不同,经历不同,使得双方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系统调查容易出现遗漏和误解,会使系统开发偏离正确方向,另外还使编写系统分析报告变得十分困难。系统分析报告是这一阶段工作的结晶,它实际上是用户与研制人员之间的技术合同。作为设计基础和验收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应当严禁准确,无二义性,尽可能详尽;作为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工具,它应当简单明确,尽量不用技术上的专业术语。这些要求是不容易达到的,但必须努力达到。最使系统分析员困惑的是环境的变化。系统分析阶段要通过调查分析,抽象出新系统的概念模型,锁定系统边界、功能、处理过程和信息结构,为系统设计奠定基础。但是信息系统生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环境对它不断提出新的
6、要求。只有适应这些要求,信息系统才能生存下去。在系统分析阶段,要完全确定系统模式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办不到的。2. 系统分析员的任务和应具备的素质在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系统分析员要与各类人员打交道,是用户与技术人员的桥梁和“翻译”,并为管理者提供控制开发的手段。系统分析员还必须考虑系统的硬件设备、数据输入、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总之,系统分析员必须考虑系统的各种成分。系统分析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决定了系统的成败。一个称职的系统分析员不但应具备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还必须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缺乏必要的管理科学知识,就没有与各级管理人员打交道的“共同语言
7、”。很难设想,缺乏财务知识的人能设计出实用的财务系统。系统分析员应有较强的系统观点和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从复杂的事物中抽象出系统模型。他还应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共事。总之,系统分析员是应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具有改革思想和改革能力的专家。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做好系统分析工作,需要系统分析员与用户精诚合作。系统分析员应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虚心向用户学习,“不耻下问”虽然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这个“理”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就是系统的思想与方法,这是我们分析复杂事物的有利武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强调系统元素之间的有
8、机联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要全面地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要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去认识事物,而不要孤立地看待事物。不论技术人员与用户的业务有多大差距,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都是相通的。如果说隔行如隔山,那么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在这座山中打一个“隧道”使两边相通。为此,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和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系统分析员理顺思路,同时也便于同用户交流。这些将在本章中详细介绍,在次不在赘述。7.1.2 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系统分析阶段中的理解和表达过程的实质是要把原来由最终用户进行的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纳入计算机系统之中。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在系统分析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现行
9、系统的详细调查、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1. 系统的初步调查(1)目标:系统的初步调查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第一项活动,系统开发工作一般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立系统总体方案进行的。在系统规划阶段已经根据当时所做的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求分析和资源及应用环境的约束,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分成若干项目分期分批进行开发。系统规划阶段的工作是面向整个组织的。着重于系统的总体目标、总体功能和发展方向,对每个开发项目的目标、规模和内容并未作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到系统开发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定。也可能出现在系统规划阶段未曾考虑的项目到开发阶段时用
10、户提出开放要求。因此,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从系统分析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度看新项目开发有无必要和可能。(2)内容:系统分析人员要调查有关组织的整体信息、有关人员的信息及有关工作的信息,包括主要输入、主要输出、主要处理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同时还要分析:现有什么?需要什么?在现有资源下能提供什么?此项目有无必要和可能作进一步的调查与开发。并在初步调查阶段可能得出以下结论:拟开发项目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不必进行项目开发,只需对原有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修改。原系统未充分发挥作用,只需发挥原有系统的作用。目前无必要开发此项目。目前不具备开发此项目的条件。如果结论是第一条,系统分析员要向拟定系统的单
11、位主管提出“系统开发建议书”,系统开发建议书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项目内容、项目开发的初步方案、可行性研究安排等。2.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第二项活动。此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今昔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拟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此项活动开始时,要对初步调查的结果进行复审,重新明确问题,对所提系统大致规模和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论证,并且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对这些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为系统开发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
12、据。 技术可行性:对现有技术进行评价,分析系统是否可以用现有技术来实施以及技术发展对系统建设有什么影响。 经济可行性:对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营运可行性:指系统对组织机构的影响,现有人员和机构、设施、环境等对系统的适应性和人员培训、人员补充计划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时间取决于系统的规模。一般从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经费为整个项目的5%10%,大型项目可能要开发原型。可行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分析系统的出发点是否正确,目标是否正确。(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明确现行系统是否
13、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不能,问题在什么地方。这当然要对现行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这一活动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现行系统调查上费时太多,系统分析人员要主要这一活动不是要详细描述系统做什么,而是要理解系统在做什么,用户通常只谈论症状,系统分析员要明确问题所在。(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要画出顶层数据流图和相应的数据词典。不要进行详细分解(除非在哪一方面发现问题有必要时)。要弄清楚此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这在设计新系统时是很重要的约束条件。(4)审查新系统:与用户交换意见、对要解决问题的规模、目标与关键人物进行审查,以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为基础,对建议的系统评价,如发现问题和不一致之处
14、,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重新审定。反复几次以使系统逻辑模型满足用户需求。(5)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这里可行性研究要涉及物理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如软、硬件的配置。(6)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7)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的安排。(8)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9)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工作结果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任务书”。其中,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行系统概况、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拟建新系统的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营运可行性分析、及结论等。系统设计任务书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并经审定
15、后正式进行后续阶段系统建设的决策性文件,是根据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系统方案、对系统开发者下达的任务书,其中主要包括系统目标与任务、系统的规模、结构、建设初步计划、投资安排、人员安排等。3.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目标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行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掌握现行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薄弱环节,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保证新系统较原系统的有效性。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我们在后面要详细讨论。4. 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是指经过上述的分析工作,找出现有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改正或优化后给出新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信息结构和拟采用的管理模型,由于它是
16、不考虑硬件环境的实体结构,故称为逻辑方案(逻辑模型)。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主要包括:分析整理后的业务流程、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词典、经过各种检验并优化后的系统功能结构、每一项业务处理过程中新建立或已有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上述内容也构成了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系统分析报告的核心内容。7.1.3 分析工具1.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为了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人员应在深入调查、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集中分析组织活动中信息运动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善信息流的运动、满足用户管理决策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因此要对调查材料进行加工、提炼,抽出其中只反映企业中
17、信息运动规律的部分,把用户的需求“翻译”成对信息处理功能的需求,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就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组成形式。这个模型不涉及硬件、软件、数据结构与文件组织,它与对系统的物理描述无关,它用一种图形及与此相关的注释来表示系统的逻辑功能,表示所开发的系统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要做什么。由于图形描述简明、清晰,不涉及到技术细节,螦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即使完全不懂信息技术的用户单位的人员也容易理解。因此数据流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系统设计(即建立所开发的系统的物理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2. 数据词典(Data Dictionary,
18、 DD)在结构化分析中,数据词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图上的每个成分给以定义和说明。换句话说,数据流图上所有成分的定义和解释的文字集合就是数据词典。数据流图只能给出系统逻辑功能的一个总框架而缺乏详细、具体的内容。数据词典对数据流图中的各种成分起注解、说明作用,给这些成分赋以实际内容。除此之外,数据词典还要对系统分析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说明。3. 结构化语言人们常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各种问题。自然语言语义丰富、语法灵活,可描述十分广泛而复杂的问题,表达人们丰富的感情和智慧。但自然语言没有严格的规范,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在信息处理中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一种形式化语言,各种词汇均有严格定义,
19、语法也很严格、规范,但使用的词汇限制在很小范围内,叙述方式繁琐,难以清晰、简洁地描述复杂问题。结构化语言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使用的词汇也比形式化的计算机语言广泛,但使用的语句类型很少,结构规范,表达的内容清晰、准确,易理解,不易产生歧义。适于表达数据加工的处理功能和处理过程。结构化语言使用的语句类型只有以下三种:祈使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上述语句类型可以嵌套,句中可使用逻辑关系式与数学公式。例1祈使语句:获取收发数据计算补充定货量例2条件语句:如果 成绩60分则 将及格人数加1否则 将不及格人数加1例3循环语句:对于每一个库存项目 (循环条件)获取输入数据将在库数加收入
20、数据,更新在库数获取发出数据将在库数减发出数据,更新在库数如果 在库数小于或等于临界库存数 则 发出补充定货信号。4. 决策树(Decision Tree)如果一个加工中决策或判断的步骤较多,则使用结构化语言时,语句的嵌套层次太多,不便于基本加工的逻辑功能的清晰描述。决策树又称判断树,是一种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加工中具有多个决策,每个决策和若干条件有关的逻辑功能。在结构化分析中,决策树如图7-1所示。左边结点为树根,称为决策结点。与决策结点相连的称为方案枝。最右边的方案枝的端点表示决策结果,即所采取的策略。中间各结点为分段决策结点。图7-1 决策树(两段决策)例如某工厂对工人超产奖励的政策为:
21、该厂生产两种产品A和B,凡工人每月的实际产量超过计划指标者均有奖励。对于产品A的生产者:超产数n小于或等于50件时,每超产一件奖励1元;超产数n小于或大于50件、小于或等于100件时,大雨50的部分每件奖励1.25元,其余每件奖励1元;超产数大于100件时,超过100件的部分每件奖励1.5元,其余按超产100件以内的方案处理。对于产品B的生产者,超产数n小于或等于25件时,每超产一件奖励2元,n大于25、小于或等于50件时,超过25件的部分每件奖励2.5元,其余按超产25件以内处理;n 大于50 件者,超过50件部分每件奖励3元,其余按超产50件以内处理。上述处理功能可以用决策树(图7-2)描
22、述如下:图7-2 某工厂超产奖励决策树5. 决策表(Decision Table)在基本加工中,如果判断的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相应的决策方案较多的情形下用决策树来描述,树的结构比较复杂,图中各项注释比较繁杂。决策表又称判断表,为描述这类加工逻辑提供了表达清晰、简洁的手段。决策表也是一种图形工具,呈表格形。决策表共分四大部分如表7-1所示。表7-1决策表的组成条件状态决策方案决策规则决策表的编制,首先要明确加工的功能与目标,然后要识别影响决策的各项因素(条件),列出这些因素可能出现的状态,并制定出决策的规则。为简便计,以以上工厂超产奖励处理功能的描述为例。这里只考虑产品A的超产奖。此功能
23、的目标是合理分配超产奖励以鼓励工人超产。对于产品A,根据奖励的目标和日常生产状况,超产的情况可分三个档次:超产数小于或等于50、大于50小于或等于100、大于100,这就是影响奖励的因素或条件。奖励方案有三种:每超产1件奖励1元、1.25元、1.5元。为此我们可画出相应的决策表(见表7-2)。表7-2 超产奖的决策表超产量1n=5050n100状态奖金方案1.0*n50+1.25*(n-50)112.5+1.5*(n-100)决策规则其中状态栏内把可能出现的状态组合标示出来,表示出现,表示不出现。由于右图中三种状态是不相容的,所以无组合项。决策规则是指在什么状态组合下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表示采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9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