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论文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分析.doc
《计算机毕业论文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毕业论文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分析.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论文(设计)题目: 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分析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07030255 指导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分析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通信领域也正在从第二代技术向第三代技术跨越中。由此,移动通信中的安全技术也显得格外重要了。文章首先对移动通信的系统做了一个阐述,紧接着,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各种安全技术,这也是本文章的核心。当今社会,人们对各自的隐私看的是很重要的,所以,安全技术对移动通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后续部分是根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技术一些论述和分析。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论述和总结,得出了一些移动通
2、信安全技术的可行信。关键词:移动电话 通信系统频分 移动通信网 时分多址 2G/3G目 录第一章 概 述- 1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1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 -1.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2 -1.5 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 5 -第二章 移动通信系统- 7 -2.1 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7 -2.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7 -2.3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8 -1 、蜂窝系统- 8 -2 、集群系统- 8 -3 、卫星通信系统- 8 -4、AdHoc网络系统- 9 -5、无线通信网- 9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安全技术- 11
3、 -3.1 移动通信的安全基础- 11 -3.1.1 加密算法- 11 -3.1.2 密钥管理与协商- 13 -3.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技术- 14 -3.2.1 2G DCMCS中的安全技术- 14 -3.2.2 2G DCMCS AKA中的鉴权场合- 14 -3.2.3 2G DCMCS AKA规程及机制- 14 -3.2.4 标准鉴权方式- 15 -3.2.5 SSD更新的鉴权方式- 15 -3.2.6 2G DCMCS 中的无线链路数据加密- 16 -3.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技术- 16 -3.3.1 3G安全威胁- 16 -3.3.2 针对3G的攻击方法- 17 -3.3
4、.3 3G的安全策略- 18 -3.3.4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20 -第四章 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 22 -4.1 PDA-加密手机- 22 -4.2 安防移动- 22 -4.2.1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 22 -4.2.2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24 -4.2.3 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 24 -4.2.4 攻击风险类- 25 -4.2.5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技术- 25 -4.2.5.1 保密性安全技术服务- 25 -4.2.5.2 认证性安全技术业务- 26 -4.3 应用层安全技术业务- 26 -4.4 移动电话保护- 26 -第五章 移动通信安全技术总结-
5、28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 第一章 概 述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可以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过程,也就是说,至少有一方具有可移动性。可以是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是移动台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满足了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通信的愿望,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移动通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比固定通信而言,移动通信不仅要给用户提供与固定通信一样的通信业务,而且由于用户的移动性,其管理技术要比固定通信复杂得多。同时,由于移动通信网中依靠的是无线电波的传播,其传播环境要比固定网中有线媒质的传播特性复杂,因此,移动通信有着与固
6、定通信不同的特点。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移动体之间通信联系的传输手段只能依靠无线电通信;因此,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移动通信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微电子学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和专用集芯片等,为通信设备的数字化和小型通信服务的综合化奠定了基础。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1) 用户的移动性。要保持用户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因此,系统中要有完善的管理技术来对用户的位置进行登记、跟踪,使用户在移动时也能进行通信,不因为位置的改
7、变而中断。(2) 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移动台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如建筑群或障碍物等,因此电磁波在传播时不仅有直射信号,而且还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普勒效应等现象,从而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因此,必须充分研究电波的传播特性,使系统具有足够的抗衰落能力,才能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3) 噪声和干扰严重。移动台在移动时不仅受到城市环境中的各种工业噪声和天然电噪声的干扰,同时,由于系统内有多个用户,因此,移动用户之间还会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这就要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信道进行合理的划分和频率的再用。(4) 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
8、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固定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 (5) 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有线网中,可以依靠多铺设电缆或光缆来提高系统的带宽资源。而在无线网中,频率资源是有限的,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的规定。如何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体之间、移动体和固定用户之间,以及固定用户与移动体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包括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等,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无线收发信机、移动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1.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89
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元年。这一年,M.G.马可尼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通信试验,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历史的序幕。移动通信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无线电通信的更大自由和便捷。移动通信己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和通信手段。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第2阶段
10、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三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西德(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国家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移动移动通信网的容量较小。第3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 Improved
11、Mobile Telephone Service),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第4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7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的概念,现代移动通信开始发展起来。1978年,开发了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
12、信系统。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汽车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投入商用。西德于1984年完成C网,频段为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以后覆盖了全国,频段为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TS:Mobile Telephone System)。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移动通信网,并
13、投入使用,频段为450MHz。这些系统都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模拟制式系统,被称为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要求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之外,还有几方面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首先,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电台被不断地推出。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随着用户数量增加,大区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饱和,这就必须探索新体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试验室在70
14、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所谓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可以说,蜂窝概念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进展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第5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90年代后期。80年代中期,随着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推出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个数字蜂窝标准GSM (Global Standar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基于时分多址(TDMA)方式,于1992年由欧洲提出。美国提出了两个数字标准,
15、分别为基于TDMA的IS-54和基于窄带DS-CDMA的IS-95。日本第一个数字蜂窝系统是个人数字蜂窝(PDC)系统,于1994年投入运行。在这些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是采用TDMA技术的GSM系统和采用CDMA技术的IS-95系统。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6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20世纪90年代后期,移动通信业务和移动通信用户呈高速增长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展,在移动通信中多媒体业务和IP业务的比例高速增长,这使得第二代通信系统在系统容量和业务种类上逐渐趋于饱和,在未来很难满足个人通信的要求。为了适应用户对不同业务,如会议、
16、多媒体、数据接入、互联网等等的要求,移动通信需要更高到2Mbps的数据速率和更严格的服务质量(QoS)。另一方面,近十年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进步,CDMA多址方式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等,又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利构筑提供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是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阶段。1999年11月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 TG8/1第18次会议上最终确定了3类共5种技术标准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础,其中WCDMA、cdma2000和TD-SCDMA是3G的主流标准国际电信联盟在2000年5月批准了
17、针对3G网络的IMT-2000无线接口的5种技术标准。1.5 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 每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都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和新趋势集中展示的平台。于日前闭幕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把移动宽带作为下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并认为该领域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将大大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围绕移动宽带化、融合化、智能化和绿色节能正成为信息通信企业调整公司战略、区域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主基调。2月15日,为期4天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家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与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美梦成真”(VisioninAction)。尽管3G技术普及的
18、时间不长,但世界移动通信界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包括长期演进(LTE)技术在内的4G技术。让移动宽带拥有固定互联网的速度正从梦想走向现实。从移动互联网到移动宽带 作为功能强大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LTE的通信容量甚至超过当前多数有线网络,其下载峰值速率可达每秒100兆比特,上传峰值速率也可达每秒50兆比特。在大会会刊上,多名业界分析师都将LTE技术列为今年大会的焦点。而在15日开幕当天,全球移动通信协会专门宣布,中国电信、日本凯迪通信公司和美国韦里孙通信公司因为“致力推动LTE的商业化服务”而成为协会的新会员。会议期间,华为还推出了世界首款“三模式LTE调制解调器”,这种面向4G时代的设备还可以兼容
19、3G和2G标准的需求。随着移动带宽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是世界移动通信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具有电脑功能的智能手机正在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 据预测,到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将达17.8亿,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同时智能手机和其他能上网的手机数量将达到18.2亿部。沃达丰集团首席执行官维托里奥科劳在大会主旨报告中说,2009年一年该公司网络中的智能设备增加了40。智能化导致未来的手机功能将越来越多。它既可以是通信工具,也可以充当电子钥匙、电子钱包,还可以是指尖上的教室、银行、电视、影院、医院,甚至可以远程指挥家中的洗衣机和微波炉。 大会传递的另一个趋势是手机应用将取代手机技术成为移动
20、通信领域的主角,开发手机新用途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其中媒体功能将是未来手机的主要功能之一。据思科公司预测,到2013年,全球移动通信数据量中的64是视频信息。第二章 移动通信系统2.1 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在我国,根据现有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表,17002300 MHz用于移动业务、固定业务和空间业务。其中,19902010 MHz用于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20902120 MHz用于空间科学业务(气象辅助和地球探测业务,地对空方向)。在不干扰固定业务的情况下,20852120 MHz可用于无线电定位业务。1996年12月,国家无委会为了满足发展蜂窝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的需要,对2000 MHz的
21、部分地面无线电业务频率进行了重新规划,其分配方案如下:分配给无线用户环路(WLL)(FDD)的频率为18001900 MHz和19601980 MHz,该频率只用于公众通信网。分配给WLL(TDD)的频率为19001920 MHz。分配给公众蜂窝移动通信1(1800 MHz频段)的频率为17101755 MHz和18051850 MHz。分配给公众蜂窝移动通信2(1900 MHz频段)的频率为18651880 MHz和19451960 MHz。在已有的频段划分中,已分配给GSM1800的频率为17101755 MHz/18051850 MHz,共245 MHz。其中,已经将下端的210 MHz
22、分配给中国电信使用,即17101720 MHz和18051815 MHz。另外,还分配了无线接入(FDD)。为了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频谱需求,FDD无线接入的频率将在近年内逐步收回。2000年6月,信息产业部对34003600 MHz频段进行重新规划,规定FDD方式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工作频段为:终端站发射频段:34003430 MHz中心站发射频段:35003530 MHz收发频率间隔:100 MHz2.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通话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工作方式)分类:1、单工:收、发交替单频单工:收发用一个频率双频单工:收发各用一个频率2、半双工:一方双工,另一方单工 例如:调度车载台 调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毕业论文 移动 通信 安全技术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