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組織分析論農會經營轉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從組織分析論農會經營轉型.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從組織分析論農會經營轉型05/2002作者 邱湧忠一、前言我國農會在走過二十世紀漫長的歲月以後,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所經歷的種種改變,就如同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的威力。農會問題震驚了農會界,並且又引起關心農會發展人士的討論。首先,在二一年初,經過艱辛的過程完成的農會法修法,讓農會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純淨的經營環境,排除非正派人士參與農會事務,同時也修法允許農會出資投資重大事業,前者得以導正近年來頗受社會詬病的黑金問題,頗受社會好評,而後者則開創農會較寬廣的發展空間,亦獲農會界的支持,但是,如何防範經營者藉投資以掏空農會財產則受到社會人士重視。其次,在經歷激烈的改選結果,農會新屆次經營團隊
2、已經形成,農會經營團隊汰換比率提高,雖然代表農會注入新血,可望改善農會經營體質,但是,面對外部經營環境的丕變,不論,經營高手或新手上路,農會未來的競爭優勢如何能夠維繫,則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再者,二一年八月十日中央存保公司進駐二十七家經營不善之農會信用部,同年九月十四日銀行合併二十七家經營不善之農會信用部,使農會長久以來信用部應否獨立經營以及定位等根本問題再度浮現,引發產官學界更多的論辯,但是,卻始終無法獲致共識,必須加以解決。二、農會組織分析從組織分析的觀點,資源依賴理論及策略管理理論都同意環境並非一組無法掌握的外在限制因素,借用政治協商可以改變或塑造環境,以符合最高層管理的目標。由此一觀點可
3、知組織間協調的理論可以採用這二個理論為基礎,經由協商以避免與資源交換伙伴的糾結。但是,組織不能自行退讓自主權,過度依賴其他組織,因此,組織間的聯營、結盟及非正式協議等,都可視為多元動機混合的賽局,是組織獲取資源的一個方式。由於組織是建立在其所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必須藉此獲得存續所必要的資源,而社會文化環境對組織的接納或認可則為資源得以持續流入的要件,換言之,組織之所以存在並非僅依賴其正當性及適法性而已,更重要者為其機能,組織被社會文化環境接納,就是組織機能具體展現的結果,因此,農會的永續經營必須掌握此一原則。組織因為其機能、正當性及適法性被社會文化環境接納,然而,隨著總體環境條件的改變,都會使
4、這些正當性及適法性受到挑戰及質疑,因此,組織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必須要隨時面對改變。通常組織對應改變著重在內部資源及結構的調適,但是,未來很大部分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管理才是問題,並非技術。檢視組織及模塑組織改變,可從結構、權力、資源及遠見等四個組織元素加以討論,其中組織遠見及權力通常為一般人所忽視,所謂組織遠見包括目標、策略及形象,而權力則與組織達成目標的能力有關,組織上的權力來自層級及工作說明等權力架構,以及知識、信念、領袖特質及因果之權力來源,這也說明農會選聘任人員對農會經營的重要性。農會在農業發展條例的規範上被認定為農民團體,雖然漁會、農業合作社、農田水利會、同被認定為農民團體,但是,
5、在相關農民團體的特別法中,除漁會及農會被特許經營信用業務外,其他農民團體則未能經營該項業務。再從組織學的觀點來分析台灣的農民團體,其中農田水利會有很清晰及具體的目標,是以農田灌溉為目標,而漁會則具有某種程度的經濟生產取向為目標,較為單純及直接,而農會則目標極為廣泛且不具體。另外,從農民團體職員的隸屬特質分析,農會及漁會是聘僱人員的關係屬性,而合作農場及農業合作社則屬會員的關係屬性,前者的隸屬形式為僱用,而後者則屬於所有(ownership)。農會及漁會因為兼具經濟生產、政治、教育及社會的實質操作取向,因此,通常被引喻為具多功能的團體(group)。團體在組織學上的認知偏向非正式(informa
6、l),而組織(organization)則多屬具有正式網絡可與外界連結的單位,且本身具有法定地位。農會在法律上是屬於農民團體,而在許多文獻上,則農民組織與農民團體是交互使用的,兩者之間並無嚴謹的分界。組織與團體有二個共同特徵,其一為兩者都是個人所組成的集合體,其次,兩者都有一定的目標及功能,是人們經過深思熟慮下的產物。然而,兩者間最主要的區別則在於下列二個層面,其一為組織的成員歸屬是正式的被認可,而團體則不盡然。其次,組織為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及建立秩序,必須控制個別成員的一些活動,而團體則依賴個別成員的表現,換言之,組織比較重視身分的認定,以作為控制的手段。另外,組織強調成員的隸屬關係,組織的基
7、礎立基於個別成員的成文正式隸屬,最具體例子就是雇用,而團體則對成員的隸屬關係並太重視,團體內的互動並不只限定在受到認定的同一對象。依據前述比較分析,農會形式上是屬於組織的範疇,但是實質操作上則又屬團體的本質。以會員的隸屬而言,形式上及法律上都是組織的型態,但是實際操作上,都具有團體的本質。農會會員在法律上是組織的成員,與組織具有隸屬的關係,但是對於農會經營成敗則沒有連帶關係,反而與農會僅具聘僱關係的聘僱人員最關切組織的成敗,受聘者甚至與其執行的業務產生利益的關係,造成角色的混淆,這是農會定位的問題。三、農會問題的解決模式農會係依農會法所組成的農民團體,而農會會務及業務之運作則依其組織章程有明文
8、。依法,農會是一個典型的他律組織,而依組織章程則又具有自律的本質,因此,農會問題傳統上是介於二者間,由農會理、監事會或主管機關針對問題解決問題。農會問題之產生可依其問題的屬性區分為結構性與經營及操作性二種。在歷經百年的演化,農會扮演角色、肩負的任務與所發揮的功能亦隨著顯示出階段性的變化,農會組織結構如果無法隨著階段性變化而調整時,組織結構性問題因此產生。比如,個別農會規模太小,經營成本太高,導致競爭力低,因此,合併經營以產生經營綜效,就是屬於結構性的問題。至於在經營層次的問題,則包括降低經營成本、增進對會員的服務品質及服務項目等。對於技術層次問題的解決,主管機關及農會通常均透過計劃模式,針對問
9、題提出解決措施及工作項目,此種以計劃模式解決之問題在農會外部經營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通常可以有效解決問題,並且亦不易再衍生其他問題。但是,當農會外部經營環境變化相對劇烈時,則問題解決的模式有緩不濟急的缺憾,因此,必須提昇到策略的層次才能解決。比如,農會信用部人員素質的提昇本質上是農會內部經營的技術層次問題,只要持續及系統性的辦理教育訓練即可獲得改善,但是,當金融自由化以後,農會信用部經營與發展問題已屬於農業金融整體結構性而非技術層次問題。對於結構性問題的解決,主管機關向來扮演無應的角色(inactive role),最多則止於扮演象徵性的角色而已。在農會組織結構特質上,其內部管理行動,只能產
10、生短暫的效果,無法有效解釋變遷,組織調整內部型態以因應改變的能力,微乎其微。以群體生態論的觀點,一般人通常過於高估組織管理者彈性調整其結構的能力,更何況像臺灣農會組織這樣一個龐大而傳統的組織,具備抗拒變遷、歷史包袱沈重及政治因素介入太深的質素,更助長組織形成結構慣性(structural inertia)。群體生態論者雖然對於內部調適的觀點甚不以為然,這種體制內改革過去成功的案例不多。但是,面對台灣農會組織未來的命運,無論是體制內改革或體制外革命,似乎沒有理由臣服在自然淘汰的宿命論。因此,朝向自由意志的思維模式似乎是另一種選擇的方式,而策略選擇論事實上可以配合群體生態論,前者由巨視,而後者由微
11、視的觀點,為台灣農會組織分析注入一個素材。以策略選擇觀點,組織的建構、持續與發展係依據行為者對情境的界定來進行,對週遭世界或環境賦予主觀意義及詮釋,因此,在組織結構的設計上存在著選擇的空間,在此觀點下,策略選擇通常是具有決策影響階層的決策,他們扮演前應的角色(proactive role),具有自主的選擇權力。而對激盪的策略環境,具有決策影嚮階層的策略選擇極為重要,如果不具策略選擇能力且又不能為組織未來創發適合的發展環境,則只有等待被淘汰的命運。透過組織的創發過程不適合的組織經過篩選及淘汰結果,組織賡續的生機才能重現,以臺灣總體政治環境及整體農會組織環境而言,目前最欠缺的就是既具備策略選擇能力
12、,且又能為農會組織未來創發具有決策影響力的遠見及人才。四、農會經營轉型分析比較一九九年代以後,臺灣農會所面臨的策略環境可以說較過去任何一個發展階段不利,所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從二一年台灣全體農會經營之綜合盈餘為負一三億元,比較一九九七年之盈餘九五六億元(如附表),可知過去農會所賴以存活的適當利基也逐漸被環境所棄絕,以群體生態論的觀點,組織的盛衰榮枯完全取決於環境,環境的資源是以利基的型態構築而成,究竟自一九九年代以來臺灣農會所喪失的利基有那些,茲分述如下:(一) 政治環境方面政治民主化是臺灣進入一九九年代以來的最大成就,也是臺灣繼經濟奇蹟以後,受國際社會重視及肯定的成就。政治民主化對過去在保守
13、政治體制下,受到特權呵護的組織,注定要產生一定的影響,農會在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下,其威脅不僅來自體制外部組織,也來自農會組織內部的成員,特別是在二年總統大選以後,總體政冶環境丕變,對農會的影響將逐漸顯現並且深化,農會組織經營的利基將隨之轉移。(二) 經濟環境方面農會組織存活的利基一向是依附在農村、農業及農民三者,一九九年代以後,無論國內或國外,總體經濟環境產生劇變,無形的貿易如金融、匯兌取代有形的貿易,國際化及自由化成為臺灣經濟今後持續發展的依靠。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於農業保護的減讓,必定給農業、農村及農民產生衝擊,利基既然喪失,農會組織終必面臨何去何從的迷惘。所謂都市型農會找不到可以服務的
14、專業農民,但是信用部門的業務反而製造龐大的盈餘,而所謂鄉村型的農會則由於青年離農轉向其他產業,農業產銷事業不振,其經營及存活面臨威脅,農會組織間利基差異懸殊,造成組織成員及主管機關對農會內外環境認知的誤解及迷思。(三) 社會環境方面一九九年代以後社會逐漸開放,隨著經濟發展,鄉村都市化加速。持有農地之農民因為地目變更一夕致富,農地不再是農業生產的要素,反而成為投機炒作的生財工具。農村社會瀰漫著投機、金錢遊戲及泡沫經濟的虛假榮景,農會組織既然是地方資訊及資源的匯集所在,自然受到投機客、政客及黑道的青睞,致超貸及冒貸及逾期放款情況嚴重,甚至產生擠兌風潮,農村社會對農會的信心漸失。部分農會在許多信用業
15、務弊端產生以後,經由金融重建基金填補缺口,信用部由銀行承接,致使農會面對無信用部正常盈餘奧援,而面臨農會組織存活之問題。(四) 農會個別組織方面農會組織過去依賴農業保護政策,以及政府以政策性輔導,使農會組織經營事業,而可以達到農民及農會組織利益均霑的目標。自一九九年代社會、經濟及政治開放以後,反而使農會組織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因素,竟然是農業保護政策這一利基的式微。在臺灣光復以後,以農會組織保護自耕農權益之階段性任務已告完成,由於農業保護政策的式微,致使農會組織存在目的及理念盡失。農會組織過去揭示的地緣及服務至上,如今亦不得不轉變為利潤導向,過去經營事業是農會組織快速成長的動力,如今卻反而成為最大
16、的弱點(weakness)。事實上,以台灣農業就業人數與農會正會員數逐年遞減的趨勢,農會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已然受限,而會員對農會發展的關心反而不如農會員工,會員歸屬感淡化,農會體制及結構多年來在農會法的規範下,未能隨大環境改變而有所變革,是阻礙農會發展的關鍵。而從組織功能分析,農會的許多法定職能並非只有農會才能執行,其他更具職能的組織或團體取代農會,比如金融職能由地區信用合作社、郵局及銀行業取代;供銷功能在市場開放及自由化後,逐漸走向邊陲,而由自發性產銷組織、運銷合作社、各類消費性組織及農村社區自組合作社所取代;而農業推廣功能則在資訊普及與農業經營商品化自動化的結果,農會組織傳統推廣功能式微,而
17、由產業合作社、產業發展協會、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志工團體、財團法人基金會或政府專業委託計劃取代;保險功能亦朝向專業發展,農民保險可由勞健保局專案委託,全民健保及家畜保險亦可由農民自組產業合作組織或職業團體辦理。綜合前述有關臺灣農會之組織分析,可以瞭解農會全體組織面臨策略環境改變的極大挑戰,組織利基喪失,以及來自其他以農民權益為訴求之農民社團組織取代的威脅。面對組織結構及功能的頹廢,農會經營拋棄傳統的包袱,蛻變轉型成為一個新的組織,似乎是農會必要的一個選擇。五、農會經營的轉型策略面對改變的壓力以及總體社經環境與個體組織環境的新現實,改變終究是必然的,在農業已經面臨世界貿易組織挑戰的時刻,農會更沒有
18、理由在這一場攸關農業轉型及存續的戰役中缺席。透過新思維、新理念及新策略,農會組織的再活化所產生的乘數效果,必將倍於農業部門致力於產銷改進的效益。傳統上,解決農會問題大抵從合理化的觀點,將不合理及阻礙組織發展的因素排除,是一種溫和漸進的方法,但是,卻不易趕上快速變遷的環境,而導致頭痛醫頭及腳痛醫腳的責難。而在近代組織管理的理論應用上,可以借助組織發展的工具,從個別組織內部、組織外部以及組織與組織間,分析及解決組織的問題,在這一方面通常都以組織遠見、策略及方案的界定,然後轉換融入成為組織改進計畫及日常操作體系,使組織管理及操作階層對組織問題及解決方案形成一個共識,針對目標,為組織這一個生命共同體的
19、發展而努力。我國農會在歷經百年的起步、成長、發展及轉型的過程,如今所面對的最嚴酷考驗就是社會各界以及農會界內部對農會這樣一個組織的認同危機。農會今後何去何從,農會要如何蛻變,以及農會的角色及功能要如何重新界定等問題,都不能再依賴傳統解決問題的經驗法則,只在枝枝節節的作業層次來思考,而必須要把問題的解決提昇到策略的層次來思考。把農會問題置於開放及多元化的大環境下,思考農會在全球地方化及地方全球化的主流價值中,如何成為一個具有功能的第三團體,以及把農會問題置於關懷本土、生態保育及人文的大格局下,思考農會在民主化的主流價值中,如何走出經濟價值與私利的狹隘思維,而朝向公義、秩序及民主的社會價值大格局,
20、這才是農會經營轉型的遠見所在。將農會蛻變轉型成為有價值及有功能的第三團體是農會經營轉型的目標,為達成此一目標,可以採行下列三個策略,即第一,以宏觀修法為農會轉型定調。將農會置於關懷本土、生態及人文的大格局下,採取門戶開放以容納更多菁英參與農會事務,並修法提供農會間上下及水平整合及合併的誘因。第二,以整合農會通路提昇競爭優勢。個別農會是一個不具效能的通路,多年來業界紛紛投入第三產業發展,他們深信掌握通路即掌握市場。將農業生產與銷售公司化的步驟,是導入第三產業經營觀念而帶動第一產業發展中最具關鍵的要素,而以整合農會通路正可將市場的需求導入生產計畫,將銷售通路作完整掌握,以農會通路公司化的營運體系,
21、整合資源並且塑造農會通路品牌的優勢。第三,以服務打造農會新形象。農會要配合農業發展及轉型,調整農會傳統以非營利、重視信用、及生產運銷而輕農村社區公義及社區參與的作為,轉變為具有服務品質、重視社區參與及知識經濟的組織。農會多年來試圖以企業識別體系的建立塑造農會新形象已有具體成效,今後面對更具競爭的環境,有必要建立農會的服務品質保證制度,以提昇其競爭力及打造新形象。基於對農會經營轉型的認知、目標及策略,主管機關及農會界可據予研擬及落實各項重要計畫及工作,茲分述如下:(一) 以宏觀修法為定調策略農會修法應使農會在未來能夠跨越地緣性、門戶開放、直接民主、規模化及專業經營的方向發展,可採行下列措施:1.
22、 由主管機關邀集農會界、學術界及相關專家組成農會法修法小組,分別就農會法歷次修法重點及未來農會發展需求,確定農會法修法基調。2. 在農會法修法小組架構下,分別指定農會合併促成獎勵、農會定位、農會結構及農會功能等專案議題,分別進行深度討論,俾尋求其共識後,提送農會法修法小組。3. 舉辦公聽會,邀集民意代表、農會意見領袖及社會菁英參加。4. 提出完整修法草案,凝聚朝野共識,完成修法程序。(二) 以整合農會通路提昇競爭優勢策略經由修法或以主管機關的協助,農會間可以導入商業界應用連鎖加盟經營之方式,建立農會通路品牌,結合不具規模經濟之個別農會,成為有價值的通路,可採行下列措施:1. 選擇具競爭優勢之農
23、會核心資源比如以國產米為主軸之便當產業或休閒農業,整合成為農會通路品牌取代產品品牌。2. 由農業發展基金提撥農會轉型獎助及低利貸款,建立農會通路品牌。3. 密集加強農會品牌宣傳,加強社會大眾對農會通路品牌之優良印象。4. 促進農會參與區域性及全國性公益活動,扭轉社會對農會傳統的刻板印象。(三) 以服務打造農會新形象策略服務產業與傳統農會經營有極大的差異,前者以利用資訊及知識以創造倍數的效益,必須建立制度,從認知、創新及教育訓練切入,以提昇人力素質,可以採行下列措施:1. 配合修法,鼓勵農會轉型,主管機關提供農會人員瘦身精減之必要獎勵。2. 推動農會服務品質保證制度,將農會服務由企業識別提昇至服
24、務品質保證的層次。3. 加強農會人才培育,培育農會領導及經營菁英。4. 強化農會參與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活動,與國際社會分享台灣農會發展的經驗。(四) 農會經營轉型之配套措施1. 配合修正農會法,提供農會經營轉型及合併誘因,包括協助農會人員瘦身精簡、人員訓練、農業發展基金提撥低利貸款、獎助建立農會通路品牌及政府籌措經費支持信用部結束之農會其他業務發展。2. 配合修正金融機構合併法及農會投資新設銀行或以信用部作價投資新設銀行程序及設立標準,提供經營正常農會信用部作價投資銀行之誘因,包括交易稅賦減免、純益提撥部分提供推廣及供銷業務發展及承受農地擔保品免徵土地增值稅。3. 加速完成農業推廣條例立法,確立
25、由政府辦理或支助辦理農業推廣工作法源及經費編列依據。4. 由財金主管機關協調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及台灣銀行讓受政府持有股份由經營正常農會信用部作價投資,農會信用部可選擇走向郵儲化,貸款業務由銀行辦理,或選擇作為銀行之分支機構,或農會信用部結束。5. 配合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允許農會法人承購抵押之農地以農用為目的者,不必再提經營利用計畫書,另農會承受農地作休閒農業、農村照護安養事業及自然休養中心等社會福利支援性事業認定為農業使用。6. 繼續經營之正常農會信用部由財金主管機關加強金檢、監督及管理。7. 由財金主管機關協助經營績效良好之農會信用部轉型成立新銀行。六、農會經營轉型具體作法為農會經營轉型,農
26、會界應該把它當作一件大事來看待,農會界可以組成一個農會總體營造委員會,邀請學術界、企業界、政府相關部門及農會界共同組成,並在其下依農會經營轉型、農會功能及農會組織三個議題,分別組成小組深入討論以求建立共識(參閱附圖一)。以農會經營轉型而言,在農會信用部未能持續成為農會永續發展的可靠支柱時,農會必須思考走自己轉型經營的路,農會信用部及非信用部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可以依據既有相關法規營運,但是在面對外部經營環境劇變的衝擊下,信用部經營績效良好之大部份都市型農會可能投資成為新銀行,其他信用部則將面臨投資區域農業銀行、全國農業銀行、作價投資成為銀行之分支機構及在經營出現極大困難且淨值為負數成為被整理之
27、對象等的抉擇。至於非信用部之經營,在農會信用部被整理合併以後,在主管機關專案輔導下,希望能夠恢復到正常經營的情況,否則有可能要面臨合併的抉擇,而經營正常之農會非信用部則亦將在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下面臨轉型或被合併的抉擇問題,而合併經營則是經營轉型的可能選擇之一,包括組織內部及組織外部的通路整合,如附圖二。在農會信用部以外部門的經營轉型,必須跳多既有的組織架構的藩籬,以較寬廣的格局配合未來農會發展的理念及目標規畫,附圖三為農會經營轉型的參考模式,總幹事必須轉型成為類似企業體的經理人,將農會既有的部門重新組合成為投資事業部、教育推廣部及會務發展部,分別執掌投資、教育訓練及組織運作與社區活動等任務。就
28、農會經營轉型成立之投資事業部而言,其發展模式係以委託經營、合併經營及自創品牌發展農會新的及既有的事業體。就合併經營及自創品牌之發展模式,則可以採取品牌投資、資金投資及作價投資的方式辦理(參考附圖四)。另就教育推廣部而言,農會可利用既有的空間、閒置設施及配合農政機關擬議之農業教育訓練學院,成為農會教育訓練講堂,提供會員及社區民眾有關藝文、生態、休閒、資訊、健康、環保及農業學習服務(參考附圖五)。再就會務發展部而言,農會可以參與社區藝文發展、農健保福利、社區農業休閒服務、社區安養健康照護、社區公益及資訊服務等工作(參考附圖六)。七、結語農會的組織制度應該是基於實現謀取會員之最大權益而設,進而營運各
29、種功能、組織制度與功能間的關係密切。而在面對社會新多元主義的形成,社會上各種組織或機構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去完成其特定的機能,而具備特定機能的社會機構都應具備內部管理組織,並且在獲取成果的前提下,擁有大幅度的自治權及自治的能力。農會問題及其調適應該從這個層面去思考,換言之,在開放的社會體系中,社會機構的基礎不在權力,而在機能,因此,沒有機能的社會機構或組織,不是被其自己的會員所唾棄,就是會被社會摒除。年度8687888990盈餘單位267272255249210平均盈餘(萬元)40003000280022002000虧損單位915212742平均虧損(萬元)6100 3300 12000 13
30、000 10000 部門綜合盈虧(億元)95.677.1 44.6 20.2 -1.3 資料來源:台灣省農會,90年度台灣省各級農會盈虧餘絀統計表,2002年3月。附表 近五年來台灣農會信用部經營比較附圖一農會經營轉型推動架構農會總體營造委員會總召集人學 界企業界農會界行政界農會經營轉型小組農會組織小組農會功能小組委 員附圖三農會經營轉型組織投資事業部會務發展部教育推廣部秘書處(總幹事)會員大會理監事會職掌投資事業部:負責管理投資相關營業單位教育推廣部:負責執行相關農會教育訓練工作會務發展部:負責執行組織運作及相關組織運作及社區活動等附圖二農會經營轉型架構組織內合併經營重建基金補平缺口合併經營
31、正常經營合併列入專案輔導計畫非信用部重建基金補平缺口信用部結束通路整合合併經營正常經營農 會成為銀行分支機構信用部合併作價投資投資成立新銀行正常經營作價投資轉型合併合併經營合併轉型合併合併經營經營轉型合併附圖四投資事業部架構投資事業部(農 會)委託經營合併經營自創品牌資金投資作價投資品牌投資附圖五教育推廣架構農業教育訓練學院(農委會)農會教育推廣部(農 會)農會教育訓練講堂健康學習環保學習農業學習藝文學習生態學習休閒學習資訊學習附圖六會務發展架構會務發展部(農 會)社區安養健康照護社區公益活動資訊服務社區藝文發展農健保福利社區農業休閒服務參考文獻:江岷欽(一九九三),組織分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2、。邱湧忠(一九九八),從組織分析論農會法修法,基層金融研究訓練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會法及相關法規(二一)。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
33、、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
34、,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35、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
36、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
37、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