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doc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 【摘要】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智慧城市”建设具体项目规划、实施进行评价?如何通过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并约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缺乏“智慧城市”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智慧南京”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对“智慧南京”基础设施、城市智慧产业、城市智慧服务、城市智慧人文四大领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总结出一套结合南京实际,兼顾“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南京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
2、外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以“物联网”概念为代表的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为应对这一新趋势,IBM、中科院、思科等纷纷提出了“智慧城市”、“感知中国”或“智能互联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方略。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理解为城市信息化理念的升华,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 当前,我国许多一、二线城市都将“智慧城市”作为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定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智慧城市”建设具体项目的规划、实施进行评价? 如何通过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并约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在缺乏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状
3、况下,许多城市的“智慧项目”建设比较盲目,“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决策层及相关机构能够很好地把握“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具体实施机构来说,也可以通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找出不足之处予以纠正,从而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健康地发展。 2 国外城市信息化水平评测方法管窥 对“智慧城市”的评价是以城市信息化测评为基础的,因此需要分析城市信息化测评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在此基础上研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近三四十年来,在信息化评测研究方面积累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归纳起来,可以
4、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一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的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以此来反映社会信息化水平,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波拉特等人;二是从衡量社会信息的信息流量和信息能力等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主要依据某些综合的社会统计数字来构造测度模型,其典型的代表是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标。 信息化评测两个方向的理论,派生出两种对信息化评测的方法。 21信息产业测评法 以“波拉特法”为例。“波拉特法”是在宏观层面分析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评价方法中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它以信息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侧重信息经济的测评,将信息行业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逐一识别出来。利用两个数据库:即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产业一
5、职业结构矩形”数据库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产业一资本流通矩形”数据库,计算出三项指标,即: (1)信息劳动者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 (2)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3)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通过以上三项指标,评估出信息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信息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但是数据整理比较复杂,测算时需要与之相应的统计体系与口径,应用具有一定难度。 22信息社会测度法 用于评价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代表方法是日本在1965年建立的“指数测评法”。1该方法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选出与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系数有关的11项指标,组成一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评
6、价体系。 与波拉特法相比,日本的指数测评法具有统计数据容易获得、操作过程简便易行、测评结果直观清晰的特点。但是,在指标设立上对信息产业的作用强调不够,有些指标如“人均发函件数”影响较小,也较为陈旧。 3 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评测指标方案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信息化的评测研究。2002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城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方案(试行),作为试点城市进行信息化水平测评的依据,是一套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标准。2 不过,该方案过于粗糙,强调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评价。没有反映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人才储备情况、信息化政策环境等,没有真正反映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
7、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 4 评价“智慧城市”应遵循的原则 “智慧城市”建设正方兴未艾,而对于智慧城市评价方法的研究尚未见公开成果。仅见于IBM城市智慧程度评估白皮书3,该报告指出,在“智慧城市”战略规划制定阶段,评估城市的核心系统和活动是最根本的内容。理想情况下,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量身订制:以支持实现城市特定愿景和战略,推动可持续繁荣。 (2)统一:涵盖构成城市的所有系统。 (3)全面:了解引入新的、“智慧的”解决方案带来的绩效变化。 (4)具有可比性:允许根据其他同类城市的情况评测城市的表现。 5 “智慧南京”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通过上面对于几种评价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
8、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几项原则: (1)指标体系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当前数据的采集是容易和科学的; (2)指标体系具有可加性,可按区域划分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 (3)指标体系具有认知性,数据来源具有可靠的依据,指标体系衡量结果能得到认可。根据这三项建立原则,考虑到“智慧城市”的特征、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推进模式,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四大部分。“智慧城市”网络互联领域包括5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包括7个指标项;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包括4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包括7个指标项,总共23个评价指标,并以南京市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
9、“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析。 指标解读: (1)无线网络覆盖率。无线网络覆盖率是反映一个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以Wifi为例,2008年南京主城地区Wifi接入点有8000个,无线接入覆盖300km2,2009年覆盖600km2。即,两年发展速度增长了100。按照这个速度,根据300(1+100)“=6598km2计算,n=469。至2014年,南京市无线网络接入可达100覆盖率。借助高质量的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三大特征的物联网建设就有了可靠的基础条件。 (2)光纤接入覆盖率。光纤接入覆盖率同样是反映
10、了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无线网络覆盖率”指标相同,该项指标也成为城市未来建设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慧城市”的重要参考指标。根据此项指标,南京的光纤接入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3)户均网络带宽。一般把户均网络带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保持经济繁荣的基础。韩国根据一项最新的计划,将在2012年之前使韩国全国网络带宽有10倍的提升。预计到2012年,韩国互联网络将迎来1Gbps的新时代。南京市在“城市光网”初具规模的基础条件下,参照韩国到2012年的发展计划,其“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在2015年实现户均网络带宽1024Mbps的水平。 (4)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一个城市的
11、数量和学科分布领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总体科技水平。南京市截止2009年已有1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时间间隔上看,在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验收通过的最长时间间隔为8年。近几年来,验收通过的重点实验室时间间隔都在5年以下。因此,至2015年,南京新增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可能的。(5)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智能电网是当前全球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引领了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和绩效。因此,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指标可以成为反映城市智慧程度的评价指标。 指标解读: 根据智慧产业的特点,对其评价主
12、要从产业投入和产业产出两个方面进行。任一产业要想得到产出,就必须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智慧产业是高端技术和智力成果集中的行业。智慧产业投入指标就是要反映产业投入要素的资本和知识密集程度。智慧产业产出指标反映了智慧产业生产的成果及其对于所在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影响。 (1)智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智慧产业应包括:服务业内的电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和调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业;制造业内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据统计,南京市2010年14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城市 评价 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