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doc
《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王 位 作者简介:王位(1983),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综合处工作,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相关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北京,100120)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大学国际化逐渐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成为我国大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选取目前国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评价方式、评价类型、指标构成及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未来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若干启示,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关键词:大学;国际化;评价;评估;指标
2、体系;国际比较Comparative Study on Six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Wang Wei(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120)Abstract:In a global economy,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3、trend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is a major concern for the three orientations (i.e., making education geared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zes six typical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
4、ion in terms of assessment approaches, types, criteria composition and features. Based on this comparison, some enlightenment is resulted and some innovative opinions are initiated for the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Chines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Kew Words: University; Internati
5、onalization; Assess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并逐渐成为高校发展和提升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中外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学生流动、教师进修及培训、合作研究、合作办学等项目方兴未艾。但在总体上,我国的大学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立对大学国际化的科学评价体系,是引导其向着健康有益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和风险预测等活动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已有很多国际组织、学术团体、专业评估机构和高等院校推出了各自的大学国际化
6、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六种国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从评价方式、类型、指标构成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寻找出其中值得借鉴的共通点和对我国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建议。二、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介绍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指的是广义的指标体系,文字表述上可能是评价标准(Standard)、指标(Criteria/Indicators)、观测点体系(Viewpoints System)、指针(Guideline)、大纲(Outline)、工具(Instrument/Toolkit)、模型(Model)等。
7、大致可分为四类: 由国际组织牵头研制,作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可用于指导全球范围内大学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质量的指针性工具(如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国际教育者联合会、欧洲高等教育联合会等); 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团体或高校联合会牵头研制,作为帮助其所在国家/地区的大学提高国际化水平、进而争取国际化发展所需经费支持的建议性文件(如美国教育理事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等); 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专业质量保障/评估机构牵头研制,作为对其权限区域内大学国际化水平进行外部评价的标准依据(如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等); 由
8、高校根据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研制而成,用于自身国际化水平的自我评价(如大阪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分校等)。以下,分别对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Higher Education,简称IMHE/OECD)、美国教育理事会国际化与全球参与中心(ACE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 Engagement,简称ACE-CIGE)、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简称JSPS)、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
9、(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简称NIAD-UE)、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Australian University Quality Agency/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简称AUQA/TEQSA)、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Taiwa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ssociation,简称TWAEA)等6家机构出台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介绍。1. OECD/IMHE
10、的“国际化质量评审”指标体系1995年,经合组织(OECD)下设的“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IMHE)与“学术合作协会”(ACA)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国际化质量评审程序”(International Quality Review Process,简称IQRP)的项目,围绕两个主题进行研究:一是大学国际化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二是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和活动对整体高等教育质量产生的影响和贡献。该项目由两位高等教育国际化权威专家多伦多大学的简奈特(Jane Knight)与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主持进行。第一阶段(1995-1997年),初步研制出一套评价大纲(Assessm
11、ent Outline),并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波士顿本特利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3所高校进行了试点评审(Review),采取SWOT SWOT分析法:从能力(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方面进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阶段(1997-1998年),对评价工具进行了完善修正,并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选取了墨西哥国立大学、波兰华沙经济学院、爱沙尼亚塔图大学、肯尼亚莫伊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进行试点评审。在两轮试点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套包含7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
12、,87个引导性问题的指针性标准 Knight, J & H.D. Wit etc.,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 IMHE/OECD Publications, 1999: 246-254。一、二级指标详见表1。表1 OECD/IMHE的“国际化质量评审”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 背景概况1.1 所在国/地区高等教育体系概述1.2 院校基本情况概述1.3 院校开展国际化的国家/国际背景2. 国际化政策与战略2.1 国际化政策与战略3. 组织与支持结构3.1 组织与结构3.2 计划与评估3.3
13、 财政支持与资源分配3.4 支持服务与设施4. 学术项目/课程/专业与学生4.1 课程的国际化4.2 本国学生4.3 外国学生4.4 海外学习及学生交换项目5. 研究与学术合作5.1 研究与学术合作6. 人力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管理7. 协议合同与服务7.1 合作伙伴与网络联盟7.2 海外教育项目7.3 发展援助7.4 对外服务与项目2. ACE-CIGE的“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及“全面国际化模型”指标体系美国教育理事会(ACE)于2001年启动了“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简称MIUSC)项目,调查范
14、围覆盖卡内基分类体系中的各类院校。ACE制定了校园国际化:用户指南,用于帮助高校加强国际化建设,并先后于2001年(755所)、2006年(1074所)和2011年(1041所)对全美高等院校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ACE先后于2003年、2008年和2012年出版了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报告。第一轮调查结束后,ACE发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高校发展国际化的途径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第二轮开始采取了分类调查的方式,分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四类调查并分别发布评测报告(Measuring Report)。在ACE发布的报告中,不会对各类高校的国际化
15、程度进行排名,但会根据每一维度中的具体要求,分别列出有多少百分比的高校达到了要求,并对高校做出“高度积极”或“不太积极”的分类,高校可据此来判断自身在全美高校中所处的位置。此外,2011年ACE还成立了“国际化与全球参与中心”(CIGE),专门负责大学国际化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同时明确提出了“全面国际化模型(或称工具盒)”(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l/ Toolkit),共包括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都对具体要求有详细说明 CIGE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16、 2011 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CIGE-Model-for-Comprehensive-Internationalization.aspx, 。一、二级指标详见表2。表2 ACE-CIGE的“全面国际化模型”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 明确表述的国际化承诺1.1 战略规划1.2 国际化委员会1.3 学校利益相关者1.4 评估2. 组织结构及职员2.1 高层管理者2.2 国际办公室(处、部)3. 课程、联合课程及学习成果3.1 总体教育要求3.2 各学科中国际化的课程3.3 联合课程3.4 学生的学习成果3.
17、5 技术4. 教师政策及实践措施4.1 终身教授制及晋升政策4.2 教师聘用指导方针4.3 教师流动4.4 校内职业/专业发展5. 学生流动5.1 学分转换政策5.2 财政资助及经费5.3 迎新介绍会及入学指导活动5.4 针对国际学生的持续性支持及相关项目6. 合作及合作伙伴关系6.1 战略计划6.2 合作伙伴的选择6.3 正式协议6.4 评估6.5 合作伙伴协议执行情况的追踪3. JSPS的“大学国际化战略本部强化事业”评审指标体系2005至2010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受日本文部省(MEXT)委托,联合日本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中心(JISTEC)成立“大学国际化战略委员会”,共同开展了
18、“大学国际化战略本部强化事业”(Strategic Fund for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in Universities,简称SiH)评审项目。项目采取指导学校自评并组织外部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的形式对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20所日本国内的高水平大学 20所高校(排名不分先后):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一桥大学、新泻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大学、鸟取大学、广岛大学、长崎大学、九州大学、会津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东海大学、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类似我国的中科院大学)。进行了评
19、审。另外还对234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在此基础上,JSPS先后于2007年和2010年发布了题为推动日本大学国际化的创新模式的中期报告和题为全球背景下日本大学国际化发展建议的终期报告,对各大学的国际化“优秀实践”(Good Practices)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提高大学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指导性建议。JSPS采用的指标体系被称之为检查清单(Checklist),在制定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大阪大学的国际化评估指标(Indicators)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于2006年颁布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被认为是日本国内比较权威、科学的一套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
20、级指标:大学的使命、目标与计划;结构和职员;预算和实施;研究活动的国际化维度;支持系统、信息提供和基础设施;多层次多种类的国际化联盟;大学课程的国际化;与国境外机构的联合项目(学术交流、实习实训及其他)。共包括9项主题(Theme)亦即一级指标,每个主题下均有对该主题内涵的详细说明 Interim Report for SiH Program, 2007 EB/OL, http:/www.jsps.go.jp/english/e-bilat/e-u-kokusen/program_org/interimreport.html ,详见表3。表3 JSPS的“大学国际化战略本部强化事业”指标体系中
21、的指标(只有一级)一级指标1. 组织体制与管理2. 目标设定、行动计划与评价体制3. 有关国际教育及科研的外部资金获得4. 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及校际联合体5. 在具体跨国研究项目基础上的国际活动拓展6. 管理人员的培养与队伍稳定7. 不断改善对国外研究者的服务与支持8. 不断扩增本国青年研究者赴海外学习和研究的机会9. 海外基地的建立与运作4. NIAD-UE的“院校可选式评估: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NIAD-UE)按照日本学校教育法第109条第2款中的规定,对高校进行“鉴定式评估与认证”(Certified evaluation and accreditation);
22、此外还开展“大学职能可选式评估”(Institutional Optional Evaluation on the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重点考察大学某些特定方面的职能水平。为了以评估手段促使日本大学加强国际化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响应文部省倡导的SiH项目,NIAD-UE于2012年6月新出台了“院校可选式评估C:教育国际化”(Optional Evaluation C: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Education)方案和指标,年内在若干所高校中试点,并将自2013年起正式启动此项评估。目前在试点阶段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被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国际化 评价 指标体系 比较 启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