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岭南模式研究 一个制度关联性博弈的理论视角——基于广东市场化改革三十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doc
《论文(设计)岭南模式研究 一个制度关联性博弈的理论视角——基于广东市场化改革三十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设计)岭南模式研究 一个制度关联性博弈的理论视角——基于广东市场化改革三十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岭南模式研究:一个制度关联性博弈的理论视角基于广东市场化改革三十年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 “岭南模式研究:一个制度关联博弈的理论视角基于广东市场化改革30年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珠江经济,2008年第9期,第4到27页何一鸣(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510642) 摘要 本论文以非正式经济制度创新与正式制度演化为逻辑主线,分别探讨民间网络在岭南商业精神作用下的诱致性制度演化活动和广东岭南地方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创新行为,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制度关联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运用博弈论数学模型把该地区的非正式经济制度与正式经济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关系抽象转化为民间网络制度演化策略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
2、动态一致性博弈问题,最后收集市场化经验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从而得到结论:岭南模式是民间网络自下而上形成的非正式经济制度演化与地方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正式经济制度创新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制度相互关联的稳定状态。关键词 制度变迁;岭南文化;地方政府;民间网络;关联博弈;改革开放在人类社会的大棋盘上,每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行为规律,和立法者试图施加的规则不是一回事。如果它们能够相互一致,按同一方向作用,人类社会的博弈就会如行云流水,结局圆满。但如果两者相互抵触,那博弈结果将苦不堪言,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会陷入高度的混乱之中。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3、Sentiment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591976, p234.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1759)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广东岭南地区走的是一条以市场化改革推动经济增长、以市场机制作为区域经济运行基础的经济转型发展模式。本文讨论的“岭南地区”是指广东省境内以岭南文化为主流文化形态的区域,因此,本文的“岭南模式”是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关联博弈的视角对该区域的制度变迁过程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之理论抽象与模型描述。但在解释广东改革成就与经验总结时,学者们更多地强调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功能何东霞. 广东经济体制模式评说 J.管理世界,1999,
4、(2):3643.王珺. 先行改革地区的政府制度创新行为与过程 J.学术研究,2004,(3):1318.,并以价格机制转换李克华. 开放区价格改革探索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2页.、经济体制变革王光振、张炳申. 珠江三角洲经济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470页.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张元元、韩兆洲. 构造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试验区珠江三角洲体制改革战略研究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0页.等正式经济制度变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或者以岭南商业文化的非正式制度获取研究广东市场经济的视角张艺. 商用价值的文化影响岭南文化商业性的价
5、值特点 J.岭南学刊,1999, (3):7477.,但同时对岭南地区非正式经济制度演化和正式经济制度创新及其关联博弈关系进行全面阐述和剖析的则相对较少。本文之主要任务乃填补该学术之空白也。事实上,该区域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活动(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顺利进行,是与当地民间网络的支持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让社会民众成为改革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才能减少因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社会振荡,并可能为后续的改革搭桥铺路。同时,任何一个区域的正式经济制度创新,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非正式经济制度的支持。可以说,地方政府主导的正式经济制的顺利实施,取决于与民间网络驱动的非正式经济制度的关联程度。因此
6、,地方政府与民间网络的关联博弈关系应当成为研究岭南模式的重要内容。显然,解释岭南模式的兴起及其演化过程,仅仅用区位和政策优势这些要素工具是不够的,而且用资本(外资)、劳动(外来农民工)和技术(学习模仿)这个新古典模型也是不够的,我们试图从岭南地区传统的商业文化及其根深蒂固的重商精神等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地方政府主导的正式制度关联博弈的研究视角出发,来思考岭南模式背后的内在机理与制度逻辑。为此,本文尝试对广东岭南地区三十年改革开放历史中出现的文化与制度变迁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制度分析与经济解释,并对社会文化演进与经济政治结构关系问题提出全新的理论解读,进而总结出岭南模式的制度性特征。除本节的引言部分外
7、,本文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从非正式安排的维度考察岭南文化历史背景及其在转轨时期的制度特征与功能,进而以民间网络与非正式经济制度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探讨岭南地区的社会结构从人格化交易模式向非人格化交易模式转换的制度演化过程;第四节探讨岭南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微观经济组织形式调整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两个层次上的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创新行为,并解释其内在的理论逻辑;第五节通过一个理论框架把转轨时期整个岭南模式理解为非正式经济制度与正式经济制度的关联性博弈问题,建立一个民间网络制度演化策略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动态一致的博弈论数学模型,并收集市场化经验数据,借助经济计量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实
8、证分析;最后是在前面研究基础上得出全文的结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启示。二、文献综述其实,关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联性问题,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在300多年前已经有所论述:“在人类社会的大棋盘上,每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行为规律,和立法者试图施加的规则不是一回事。如果它们能够相互一致,按同一方向作用,人类社会的博弈就会如行云流水,结局圆满。但如果两者相互抵触,那博弈结果将苦不堪言,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会陷入高度的混乱之中。”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591976, p23
9、4.到了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Web,1904/1987)通过对西方宗教改革的考察,发现新教伦理观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关键,尤其是加尔文改革后形成的禁欲主义天职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基础,使清教徒具有一种合乎理性的组织资本和劳动的人文精神。此外,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内在精神,前者是一个社会有效运行所要求的一套经济社会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而后者则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价值目标、奋斗目的等文化观念。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262页.因此,韦伯深信,社会制度的型构与演进虽取决于历史赋予的技术、法律和行政
10、管理制度等因素,但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渊缘关系。新韦伯主义经济学家碧力格(Billig,2000)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非正式制度融合到社会正式制度分析当中,并视非正式制度为正式制度的型构和变迁的土壤,认为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如同市场经济中所通行的自愿契约交易原则一样,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所必备的伦理原则和理性精神,它使市场参与者以“形式理性”的精确计算来使资本和劳动的组织合理化,并引导分工和专业化的演进,从而促使经济制度朝着符合人类伦理规范的方向发生变迁。Billig, M., Institutions and Culture: Neo-Weberian Economic An
11、thropology J.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2000,(34):771-788.与马克斯韦伯处于同一年代的凡勃伦、康芒斯和米锲尔等的美国旧制度经济学家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知识构建自己的制度经济学,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方面较早就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凡勃伦(Veblen,1899/1964)在其代表作有闲阶级论中指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由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过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制度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美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M
12、.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39页.康芒斯(Commons,1934)在凡勃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某个人的一致性称为习惯,它只限于个人的经验、情感和预期;而习俗不只是习惯,它是造成个人习惯的社会习惯,即习俗是许多个人习惯的相似点,它是由集体地同样行动的他人的经验、感受和预期而不断重复得以形成。美康芒斯. 制度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174189页.米锲尔(Mitchell,1910)沿着凡勃伦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制度环境迫使人类逐渐形成理性行为,而行为模式的理性化和一致性演化使各种文化和习惯等社会制度也跟着演变。Mitchell, W. C., The Ra
13、tionality of Economic Activit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10,(18):97-113.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奥地利经济学领袖哈耶克(Hayek,1988)强调社会秩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相互调适中生成并经由一个演进过程而扩展的,且规则自身就能组织一种“人之合作的扩展秩序”。Hayek, F. A. , 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p28-83.演化博弈论把哈耶克的制度演
14、化思想模型化,用数学模型证明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是有两个以上演化稳定策略的博弈中的一种博弈策略,而一个演化稳定策略必然来源于若干个纳什均衡,即它是若干个纳什均衡中的其中一个,但被最终选择的那个均衡是由博弈不对称决定的。Smith,M.J.& G.Price, 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 J.Nature, 1973,(246):15-18.进一步,扬(Young,1993)用随机稳定均衡替代演化稳定均衡,从而认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种非正式制度会被一些随机事件所引致的演化过程而发生出来的新惯例所取代,从而形成非正式制度的演化。Young, H.P. , The
15、 Evolution of Conventions J.Econometrica, 1993,(61): 57-84.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而诺斯(North,1981)的意识形态理论则认为,在个人改变其意识形态之前,必然有一个经验与意识形态不一致的积累过程。仅仅相关的一套价值标准的单独变化是不能改变个人的观点和决定,但违背个人合乎理义准则的持续变化或其福利的重大后果的变化,则会促使他改变意识形态。美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659页.格雷夫(A. Greif,1994)在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人们不同的文化信
16、念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形成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同时,在社会制度变迁中,不同的经济组织又通过吸纳新型博弈策略而改变所有的博弈信息,从而导致原来的博弈规则发生改变。Greif, A., 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102):912-950.青木昌彦(Masahiko Aok
17、i,2001)沿着格雷夫的历史制度分析方法(HIA),认为制度的变迁是一种博弈参与者在博弈中不断修改其信念的心智过程,且当该信念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时,一种“信念危机”就会在参与者当中逐步产生,博弈均衡就会被打破直到新的博弈均衡出现为止。日青木昌彦. 比较制度分析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1到12页.弗罗门(Vromen,2003)将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纳尔逊和温特的演化论、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思想整合在一个框架内,指出社会秩序的自发的文化演化,应当看成是互动的、独立的、学习的和遵循规则个体无意识的结果。荷杰克弗罗门. 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8、,2003年版,第1281页.此外,罗森鲍姆(Rosenbaum,2001)的模型也证明,制度的功能是在正式约束的隐性情景中扩充社会资本的存量,因为社会资本能够创造和维持自愿结缔行为,所以可通过非正式约束扩张社会关系网络以解释集体行动的问题,非正式约束因而依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这样,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交织一起并相互耦合共生共同缔造社会的整体制度结构系统。Rosenbaum, E., Culture, Cognitive Model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stitutions in Transformation Countries J.Journal
19、of Economic Issues, 2001,(35):889-910.罗兰德(Roland,2004)则从转轨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出发,把制度区分为“渐进式”(Slow-Moving)制度和“急进式”(Fast-Moving)制度,并认为文化作为“渐进式”制度的典型,包括价值、信念和社会规范在内,与技术和科学知识进步一样在理解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制度移植的困难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习惯和观念对新规制的认可和学习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政治体制可顷刻变更,但文化的演进却是缓慢而非人为可操控的。所以,要使转轨国家实现成功的制度变迁,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移植与当地传统冲突较小的制度
20、安排以减少制度摩擦成本,提高制度转型绩效。Roland,G.,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First-Moving and Slow-Moving Institutions J,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4,(38):109-131.除了理论研究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联性问题的实证研究近年也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斯通、利维和帕雷德斯(Stone、Levy and Paredes,1996/2003)通过对巴西和智利商业交易的法律和管制环境的比较分析,认为在变革时
21、期,现有的正式法律制度可能与非正式的规范协同作用,因为此时人们的信念变得不确定,可能求助于现有司法体系寻求稳定。美斯通、利维、帕雷德斯. 公共制度与私人交易:对巴西和智利商业交易的法律和管制环境的比较分析 A.载于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149页.又例如,恩斯明格(Ensminger,2003)对非洲土地所有制变革过程的考察显示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互补性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当正式制度强加给一个与之不适应的社会时,自我实施就会削弱,而且外部管理的刺激不会产生预期的结果。美恩斯明格. 变更产权:非洲正式和非正式土地产权的协调 A.载于新制度经济学前沿C.北
22、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234页.而经济史学家恩格曼(Engerman,2003)则通过对文化价值理论、意识形态倾向和劳动契约安排变迁三者互动关系的考察,认为劳动力的供给有不同的形式,有自由劳动力制度,有奴隶制度,还有其他形式的强制劳动力制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劳动力供给制度,产生该制度的条件反映了文化背景和思想信念的差异。美恩格曼. 文化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倾向和劳动制度变迁:对三者互动关系的诠释 A.载于新制度经济学前沿C.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148页.通过上述关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关联性的主要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制度变
23、迁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使我们能够在其中得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第一,人们之所以设计出正式制度,是为适应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而引致的对新制度需求所进行的滞后调整或实现外部性内部化,且由正式制度创新所形成的新收入流提供了利用政治资源来分割收益的激励,其变迁可能是由政治家、官僚、企业家及其他人指导的创新努力的结果;第二,非正式制度是为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制度的变迁是一种博弈参与者在博弈中不断修改其信念的心智过程,非正式经济制度的演化就是人们对博弈规则的共同信念发生变化的结果;第三,非正式制度不但对正式制度效力起着约束作用,而且还可以构成某种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
24、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无外界冲击的情况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显现了相互加强的锁定关系。因而制度变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形成关联性互补的关系。特别是,在对非正式制度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关联性关系的研究中,似乎更多的论据表明特定文化或非正式制度具有促进或制约经济制度变革的作用,至少忽略了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人们对制度转型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倘若以一种把非正式制度抽象掉的制度变革理论来指导现实的体制改革,将是极不恰当,甚至非常危险的,前苏联的失败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诚然,从社会科学的“解释”任务来看,经济学对于社会经济事实的解释有着独特的能力,这一能力来自于经济分析独特的假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设计岭南模式研究 一个制度关联性博弈的理论视角基于广东市场化改革三十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 论文 设计 岭南 模式 研究 一个 制度 关联性 博弈 理论 视角 基于 广东 市场化 改革 三十 历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