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的若干法律问题.doc
《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的若干法律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的若干法律问题.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的若干法律问题绪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货物交易作为互联网普及之后被寄予厚望的商务模式,在实践中并没有如大家所希望的那样高速发展以取代传统的交易模式,尤其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与预期相去甚远。阻碍电子货物交易的发展有各方面的原因,如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传统观念的改变等等,但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法律方面的不完备。这里面既有立法方面的缺陷,更多的是在司法实践方面的问题。笔者关注互联网经济最近五、六年间的起起落落,以及阅读各种不同角度的得失分析文章之后,对于其中法律环境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抱有浓厚的兴趣。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的现状、法律环境、以及对涉及的法律问题加
2、以探讨,以期明确其中相关法律环节的问题所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货物交易随着技术和安全方案的日益完善,迫切要求在立法的前瞻性和司法判例资料库的充实和法律原则确立方面加以提高,以保障电子货物交易乃至互联网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参考了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许多专著,以及最新的一些专题论述,具体详见所附参考书目清单。第一章 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概述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的商业活动,而数据信息是指由电子的、光学的或其他类似方式所产生、传输并存储的信息。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商业交易电子化的行为。“电子商务”
3、(Electronic Commerce)这个词的历史很短,1995年,美国政府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可以看作是电子商务诞生之日。随后的1996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框架。与此同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正式决定将“电子数据交换(EDI)”改称“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于是,“电子商务”开始风靡全球。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基于两个与“全球化”有关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近年来,由于世界秩序的逐步稳定和经济发展,世界各国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得以迅猛发展,而随着跨国公司的管理地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张,世界经济逐步趋向全球化。同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动
4、了全球信息化进程,而全球信息化又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电子商务代表了未来21世纪的新经济。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发展报告显示,年世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货物交易额达到亿美元,比年增长;瑞士信贷银行发表的报告显示,年全球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贸易总额达到万亿美元。据CNNIC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达到了8700万人,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电子交易额在近三年内翻了两番,2002年底已达1809亿元,比2001年底增长66。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呈加速发展之势,如今已有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企业逐步认清信息化是当代市场竞争发展的大势所趋,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
5、战略就是抢占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制高点,开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投身全球市场竞争的入门证。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同程度地引入了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地管理软件系统,优化了内部管理,提升了企业地敏捷性和竞争力。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粮、中国五矿等大型企业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电子商务,有效地拓展了业务,普遍提高了商务活动效率,延伸了商务活动范围,降低了交易成本。中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站自2000年8月投入运营以来,累计节约采购资金7.4亿元,如今,网上交易规模已经超过300多亿元,呈现出勃勃生机。海尔集团把电子商务作为其实施国
6、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截至2002年,利用其网络采购平台产生的直接效益达15亿元之巨。目前,在全国各级政府及经贸等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正在大量开展和推广,各地方的网上招商博览会、跨国项目洽谈会、“不落幕”交易会等层出不穷,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之桥”、“信息港”等电子商贸网络体系纷纷建立。 “电子银行”、“电子税收”、“电子海关”等工程的长足进展,大大提高了“城市智商”。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模式下货物交易立法的基本情况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货物交易是建立在互联网、电脑和配套软件的基础上的,其降低商务成本,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也是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的原因所
7、在。但从古到今,任何一种与交易相关的技术以及模式的创新,最终必然需要在配套法律规范方面有所明确定义并做出对使用新模式的交易各方权利义务以及可能遇到的争议问题处理的相关法律条款。电子商务从提出这一概念的第一天起,其相关的立法进度就一直是各方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立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EDI立法。EDI(electronic data ex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这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传输和交换商业贸易单据的方式。自从60年代末开始采用EDI方式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逐步趋向完善。1990年,联合国正式推出UN/ED
8、IFACT标准,并且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为国际标准ISO9735,这套标准为电子商务的推广奠定基础。1990年,随着国际商会推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解释通则等修改版本,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电子提单规则等文件,电子商务活动规范逐步趋向成熟。进入90年代以来,INTERNET的迅速推广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传统意义的电子商务也迅速过渡到以INTERNET交易媒介。关于电子交易的立法,世界各组织和国家的主要立法情况如下: (一)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联合国探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可以上溯至80年代,当时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以下简称“贸法会”)在第十五届会议上正
9、式提出计算机记录的法律价值问题,在第十八届会议上提出了计算机记录的法律价值报告,建议各国政府确认如: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等计算机记录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地位。从此,贸法会就一直致力于扫清电子商务在签字、书面形式和认证等方面的法律障碍。1993年,贸法会在维也纳召开26届大会,全面审议世界上第一部EDI统一法草案电子数据交换及贸易数据通信手段有关法律方面的统一规则草案。1996年,贸法会正式决定将“电子数据交换(EDI)”改称“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同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贸法会起草的电子商业示范法(以下称“示范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有价值的关于电子
10、商务的法律文件。在这份法律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关于电子交易的流程,包括对数据电文的法律承认、书面形式、电子签名、原件、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力、数据电文的留存、电子合同的订立和有效性、数据电文的收讫和发出时间、地点等均作了详细规定。虽然示范法在性质上既非国际公约,也不是国际惯例,不具有任何强制性,因此,严格地说,它不能算是一个法律性文件,但正如示范法的颁布指南中所言,示范法的作用重点在于“示范”而不在于“强制”,其目的是要向各国立法提供一套国际公认的规则,说明怎样清除此类法律障碍,如何为所谓的“电子商务”创造一种比较可靠的法律环境。”示范法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世界各国研究电子交易立法提供了
11、一种简洁实用的立法技术“功能对等法”,它的含义是指对传统法律规范下的调整对象进行法律的目的和功能分析,然后将其与电子信息相比较,力图使符合比较结果的电子信息能够纳入传统法律规范调整的范围内,使之有法可循,例如:法律规定大多数的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而采取书面形式的目的和功能包括:能让人阅读;可长期保存;可复制;可通过鉴定签名对内容加以识别和确认;是司法机构可以普遍接受的形式等等。通过将电子交易合同的电子信息与传统书面要求的目的和功能进行比较,如果电子信息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则应视为符合传统法律规范的要求,例如示范法中对“书面形式”规定,“如果法律要求信息以书面形式提供,而该信息包含在为了以后参考
12、可以进入的数据信息当中,则该信息符合书面要求。”关于“签名”则规定,“法律规定需要签名的,如果数据信息符合以下条件,则符合签名要求:(1)使用了某种方法确定此人,并能说明此人已经同意该信息数据中的内容;(2)该方法是可信的,并且对生成或者传送该信息的目的是合适的。”自示范法颁布以后,世界各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参考了示范法的规定,对各国的电子商务立法活动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8年5月,WTO的132个成员国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规定至少1年内免征互联网上所有贸易活动关税。1998年9月,WTO总务理事会通过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工作方
13、案;1999年9月,通过了一项数字签名统一规则草案,就电子合同实施中的电子签名问题作了初步的规定。 (三)、美国1998年,美国因特网上交易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目前,美国在全球电子商务中占有85%的份额。在电子商务这场世纪风暴中,美国无疑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其制胜的武器在于机具前瞻性的法制规范建设。早在1991年9月1日,美国参议院就公布了高性能计算机法规网络案,用于敷设全美的信息网络,数年之后正是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为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1995年,美国犹他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子交易行为的法律犹他州数字签名法。1998 年8月,美国伊利诺伊州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电子商
14、务安全专门立法电子商务安全法。这些立法成果使美国在电子商务法律建设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7年7月,克林顿总统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宣布即将制定电子商务法。由于电子商务的跨州、甚至跨国性,为了避免各州之间的立法冲突,1999年7月,由全美300名法学教授、法官、律师等组成的“全美通用州立法委员会(NCCUSL)”草拟了计算机及信息交易统一法(UCITA, Uniform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Act),推荐给各州进行表决以决定是否在本州适用。这部法律实际上是一部网络商业合同法,其中许多规定是根据美国合同法和统一商法典制定。它的立法目的主
15、要有四个:1.支持和促进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交易;2.明确管辖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法律;3.通过商业惯例以及当事人的协议扩大商业惯例在计算机信息交易中的使用范围;4.使之成为不同管辖范围共同适用的统一法。这部法律将美国传统商业合同法原则和现代电子信息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了电子交易的发展。2000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426票对4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电子签名法,使得电子签名与书面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从而为电子交易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四)、加拿大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应用,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委员会,负责电子商务试点工作的开展、法律框架筹备制定、协调政府与研究机构、用户之间的关系等事务
16、。其国内电信网络建设的速度发展相当快,计算机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美国不相上下。加政府制定的关于电子交易的政策和法律包括:1、密码使用政策。1998年10月,联邦政府颁布电子商务加密政策,在维护法律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允许国内使用任何密码软件,不采取强制解密措施;2、保护消费者利益指导纲要。由工商部门负责起草,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在网上进行商务交易活动所享有的权益;3、保护隐私权法案。由联邦工业部提出编号为C54立法的提案,旨在保护消费者在网上的个人信息;4、电子签名法律纲要。正式认可数字化签名和电子文件的合法性。1999年3月,加拿大通过统一电子商务法
17、,该部法律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基本功能对等规则进行了规定,明确说明这些规则适用于人们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同意使用电子文件的任何交易。第二部分为“合同”,对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以及效力、电子文件收讫的承认以及发送和接收电子文件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做出规定。第三部分规定政府可以根据当时的规则,选择使用电子文件。第四部分对货物的运输做出特别规定,允许在许多需要特别文件形式的领域中使用电子文件。 (五)、欧洲联盟1998年,欧盟首次提出了关于电子商务的欧洲建议,此后又于1998年发表欧盟电子签名法律框架指南和欧盟隐私保护指令。1999年12月7日,欧盟通过统一数字签名规则(简称“统一法令“),明确规定了在
18、某一成员国签订的电子商务合同,其效力在其它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应被承认等重要问题。2000年3月,在里斯本举行的欧盟首脑特别会议上,欧盟又通过了2000年电子贸易的法律框架,决定于本年度正式通过统一的电子商务法。 (六)、英国在欧盟诸国中,英国对于电子商务的立法速度要快于其它大多数国家,1998年12月,英国政府提出了“到2002年在英国将形成世界上最适合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的目标,英国政府的构想是到了2002年,其电子商务的贸易总额将达到GDP4%的规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积极着手草拟相关法案。200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的电子通信法案生效,该法案中包括了加密服务提供商、便利化的电子商
19、务和数据存储、对被保护的电子数据的调查及附录等四章。该草案规定了自愿的许可登记制、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电子签名的证据力、取消其它法律中对以电子媒介替代纸张的限制等内容。 (七)、新加坡 在亚太国家中,新加坡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1999年,该国电子商务的收入比1998年增长了34%。据称, 新加坡95%的贸易已通过EDI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贸易中实现EDI全面管理的国家。早在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着手制定一整套详细的法律和技术框架。1998年,新加坡颁布了1998电子交易法令。这是一部内容比较全面和完善的专门立法,它采纳了绝大部分联合国贸法会示范法的绝大部分条文,但它远较示范法为复杂和
20、完备,因为它还规定了许多后者并未涉及的内容。法案包括12部分:前言、电子记录与签名概述、网络服务供应者的义务、电子合同、安全电子记录与签字、电子签字的效力、与电子签字有关的一般责任、证明机构的责任、签署者的责任、证明机构的管理、政府对电子记录与签字的应用、其他。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包括确认交易中所有买卖双方的身份,提供能够在网上签署的电子商务合同,核实电子商务文件的发出和收到时间并确认其完整性,收集纯粹电子记录的出处,允许通过网络提供公共领域的服务。 (八)、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亚洲乃至世界IT的典范。早在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设“信息走廊”的计划,该计划将耗资2000亿美元,建设信息产业
21、的基础设施;普及电脑教育,使公民都能使用电脑,从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1997年,马来西亚颁布电子签名法,可以说是亚洲最早的电子商务法。马来西亚政府还是东盟电子商务的积极倡导者,提出了有关东盟电子商务框架的构想。(九)、日本1996年,日本成立了“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ECOM)”。此后,在诸如电子授权认证、电子付款、ECOM等领域,该组织制订了一些规则和协议。1998年, 日本法务省拟订了数字签名法。(十)、韩国1998年5月26日,韩国工商能源部提出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原则,它涉及到数字化贸易环境中的关税、税收、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等内容。1999年,该部颁布“电子商务基本
22、法”和一项使数字签名合法化的法案,提出经认证的数字签名的所有数字式商务文档均与日常使用的硬拷贝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十一)、中国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政府对于电子商务的立法态度还是十分积极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加速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构想。1998年江泽民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电子商务问题发言,明确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我们不仅要重视私营以及工商企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
23、规环境。”从1994年起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电子交易方面的法律规范。关于网络支付方面,有1994年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变电子联行业务处理方式的通知;关于数据传输方面,有国家海关总署于1999年颁布的海关舱单电子数据传输管理办法;关于网络管理方面,有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以及1998年颁布的关于上述规定的实施办法、公安部1997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除此之外,福建、河南、上海等省市也颁布了关于网络管理方面的规定。最近两年,全国人大关于互联网法律频频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
24、管理办法等系列法律规范的颁布使中国互联网发展踏上新台阶。值得特别指出的,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合同法已经注意到了电子交易迅速发展对法律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合同法专门对数据电文做出了数条规定(如第11、16、26、33、34条等)。规定了实行电子交易所必须的数个重要问题,扩展了传统观念上的“书面形式”,将“数据电文”收编入内。在刑法方面,刑法285条、286条、287条对破坏作为网络交易基础设施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犯罪的行为做出了处罚规定。我国从2003年4月开始了电子签名法的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广泛听取了电子商务和法律方面的专家意见,还研究借鉴了联合国的电子商务示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商务 模式 货物 交易 若干 法律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