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可编辑).doc
《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可编辑).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聂 海 清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非常关键的十年。对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来说,今后的十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面临进?步提高研究质量的艰巨任务。也可以说,是我们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充满希望和困难的十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对高教研究工作者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压力。为了使九十年代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认为,对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思考,明确今后我
2、国高教科研的指导思想和一些方向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有益的。 一、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学者有系统地进行高等教育科研究,起步是比较晚的。不过,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学这门新兴学科,在国外也才有30多年的历史。直到本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高等学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等。高等教育这种大发展的形势,迫切要求开展对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等学校办学模式,高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以及高等学校的管理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于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等国家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如1956年受美国政府资助的“加利福利亚大学高等
3、教育研究中心”成立,1958年由卡内基公司拨款在密执安大学又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经过十多年高等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到70年代中期,作为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逐步形成一门新兴学科o1974年,美国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编著高等教育学,英国E?阿什比的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南斯拉夫纳伊曼所著世界高等教育的探索等著作相继出版。50年代,我国一些报刊上也发表过某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文章,个别学者开始运用教育原理来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特别是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对高等教育理论的系统研究,取得喜人的成果。80年代初,他先后应邀到十多个省市的一
4、些高等学校作过近百次的高教研究专题学术报告,在高教界产生很大影响。潘懋元教授早在50年代就提出在我国建立高等教育专门学科的建议。但是,一些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学者,认为教育理论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包括适用于高等教育,因而认为开展高教研究,在我国建立高等教育学科没有必要,加上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习惯于传统教育,而轻视高教自身规律的研究,因此,潘懋元教授的建议,当时未能引起重视。我国有较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高校教师参加高教研究、高教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学这门新兴学科,还是76年代后期以来10多年内的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很快,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也有
5、很大发展。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我认为可以把近10多年高教研究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奠基阶段1978年至1983年 这里提到的“奠基阶段”是相对我国高教研究的“发展阶段”而言的,是以50年代我国已经起步的高教问题的零散研究为基础的。 在这个阶段,有这样几件对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1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现在,全国著名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78年5月27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当时,该室只有5名研究人员,其中两名是兼职的,一名是已退休
6、教师。1984年经原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21983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1979年10月,由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高教局等八个单位提出的组建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倡议,得到全国各地高校的响应,1980年8月又在厦门召开了有35个单位参加的第二次筹备会。在此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于1983年5月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3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高等教育学正式列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这表明高等教育学这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并被国家所承认。
7、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84年_1990年 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仅经过10年多的时间,就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其发展速度与规模,都是十分可喜的。如果同历经40多年的我国普通教育科学研究相比较,无论是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机构的组建,还是学术刊物的出版,发表的科研成果,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都是比较突出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看到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巨大发展; 1从高教研究学术团体来看,1983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之后,各省高教学会纷纷成立。现在,中国高教学会有62个团体会员单位,其中省级高教学会27个、直属的全国性学科专业研究会22个、中央各部委
8、高教学会13个。这些学术团体都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讨活动。 2从高教研究的专门机构来看,1980年后,上海市、辽宁省、吉林省相继成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都有一支研究力量较强的专职科研队伍,并且省市高教学会都挂靠在所里,为省市高教所组织全省市高教科研力量开展协作研究,联合攻关,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全国1075所普通高校中有750余所学校成立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室,其中约有1/3的研究机构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研究人员,发挥了较好的咨询参谋作用。还有一种民间的、高教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学术活动的形式,如湖南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和华中理工大学联合召开的大学教育思想研 讨会,每两年召开
9、一次、三校轮流主办,得到全国高教界的学者、专家的大力支持,巳开过的三次研讨会,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由中央到省市和高等学校的高教研究网络系统,建设起一支几千名专职高教研究人员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并在我国高教研究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从高等教育学科的学术水平来看,在我国最能反映某个学科学术水平的是看它有多少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没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在我国有两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高教所,其中厦门大学高教所于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12月6日潘懋元教授的
10、两名博士生邬大光和王伟廉以其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的论文通过了答辩,成为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高等教育学博士。它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达到新的水平。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还于1989年经国家教委审核批准为全国教育学五个重点学科点之一。此外,目前还有七所高校被批准为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4从高等教育学科研究成果来看,在潘懋元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科专著高等教育学于1984年7月问世之后,相继又有华东师范大学郑启明、薛天祥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这两部专著为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有公开发行的高教理论研究的学术性刊物9种,内部
11、发行的高教研究刊物近300种。这些高教研究刊物,每年发表的高教科研成果数以万计。现在,每年公开出版的高教研究著作也有几十部。发表的这些著作和论文的水平也逐年提高。比如最近揭晓的中国高教学会第二次高教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经省市、部委高教学会和各学科专业研究会评审推荐上报的148篇论文和51部专著中,有90项成果获得一、二、三等奖,有76项获得成果奖。高教研究专家普遍认为,我国高教研究的水平不断捉高。近几年来,大家认为,我国高教理论研究,在一些重大问题如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高等教育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研究,高校职能研究,高校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研究以及高教结构等问题的研究,
12、都有较大进展。在高教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更为显著。如关于高教管理与高校管理的专著就有30余部,1980年以来,辽宁省高教所与省高教学会就出版了10余部有关高教管理与高校管理的专著。另一个高教应用研究的重点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出版了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初探、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简论、美国、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评估新探等著作。由陈漠开同志主编,1988年8月出版的高等教育评价概论获得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好评。 二、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面临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3、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有了可喜的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又迎来国家正在制定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和筹备召开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这对我们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完全有理由满怀信心地迎接九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又一个春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九十年代的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将是“希望与困难并存”,将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水平跟高教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认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有三个任务:一是为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二是用高教科研的成果指导高教改革实践,三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理沦的发展与丰富,为建立具有
14、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服务。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下面,仅就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水平跟高教改革与发展实践需求不相适应问题作一点粗浅分析。 “八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是“坚持方向,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我的理解,其中心是提高质量问题。坚持方向,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与改善条件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提高质量应包括捉高育人质量、科研质量和为社会直接服务的质量。当然,提高育人质量是最根本的。从总结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实践经验中,使我们感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做许多实际工作,可以说是一项高教改革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如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