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评估及配套安防系统需求探讨1. 引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故障树(FTA)分析法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分析法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评估体系的构建及指标评分表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标准本章小结4. 大型社会活动安防系统体系需求评估安防系统基本需求基于安全风险评估分级下的安防系统整体需求评估 各安防子系统在不同风险评估分级下的需求评估 本章小结5 结论附录致谢参考文献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近年来大型社会活动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与国际联系紧密,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型社会活动中人员密集度高,人群
2、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高,较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为我国大型社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3论文主要内容 2大型社会活动的定义及安全状况特征 2.1 大型社会活动的定义大型社会活动在我国尚未被准确定义,但根据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条例的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活动),是指承办者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场所、场地,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人才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青
3、岛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规定将露天场所10000人、室内3000人以上的活动列为大型活动。由于大型社会活动参与人员具有人员密集性高,人员流动性小,疏散困难,大型社会活动所在场所具有安全隐患较多,事故频率较高等特点。因此,从以下两个方面界定大型社会活动并加以分类:(1)参与活动的人数, (2)活动所在场所的密集程度。(1) 参与活动的人数鉴于我国人口高度密集的现状和现阶段大型社会活动的举行情况,(2) 活动地方所在场所的密集程度2003年,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对“
4、人员密集场”加以定义并对人数加以限定,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容纳50人以上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综上所述,2.2 大型社会活动的分类及特点按照活动中人员和设施情况,大型社会活动可分为:(1)公共设施或举办方设施较少、人员较密集的活动,如体育比赛、在广场等开阔场所举行的演出、演讲等活动。(2)公共设施或举办方设施较多,人员密集适中的活动,如
5、展销、游园会等活动。(3)公共设施或举办方设施数量及活动参与人员密集度均较高的活动,如庙会、展销、灯会等活动。按照活动参与人员的组成,大型社会活动可分为:(1)活动参与人员个体之间均较为陌生,个体差异较大的大型社会活动,如不限定人群的比赛、演出、庙会、灯会、游园会等活动。(2)活动参与人员个体之间有一定关系,个体差异不大的大型社会活动,如限定人群的演出、某一单位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等。按照所在场所的不同,大型社会活动可分为:(1)在封闭场所下进行的大型活动,如在体育场、会堂、剧院等举行的活动。(2)在开放场所下进行的大型活动,如在广场、街道等举行的活动。由于大型社会活动有以上各种分类,因此也具有
6、以下显著特点:(1)参与人员数量大、人员高度密集、疏散困难由于大型社会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性,其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媒体,有显著的传播效果,会吸引大量人群参与活动,而且由于所在场所空间一般较为狭窄,难以满足举行活动的需要,参与人员又往往对场所的结构、构造不够熟悉,无法快速有效疏散人群,造成活动中人员高度密集、疏散困难的情况。(2)安全隐患多,事故频率高由于大型活动往往在大型建筑物内举行,因此该建筑物本身的安全防范水平、消防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而且大多数建筑物并不是单一的用途,往往集商场、办公、等数种功能于一体。为了追求良好的室内效果和视觉效果,在很多大型建筑物内,往往经过豪华的装修
7、,如果在装修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装修材料,各类电线管道排线分布不科学,用电设备超载,那么无疑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增加其火灾发生的频率。一般来讲,装修越精美,电线布线越复杂,火灾发生频率越高。同时,由于活动场所内人员大量密集,疏散较为困难,还极易发生踩踏、骚乱等突发事件。由于疏散通道设臵的不合理,受困群众不熟悉疏散通道的位臵,相关组织者和管理人员未对人流密度进行及时监控,未对拥堵人群进行疏导或采取有效措施等原因引发的大型社会活动事故也不在少数。(3)大型社会活动事故的复杂性和突然性大型社会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伴随有其他事故反应。如在封闭场所内举行的大型活动由于人群密度过大,一旦
8、发生火灾,由于人员疏散不及时、建筑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诱发建筑物坍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等次生灾害,使事故的空间影响相应扩大。大型社会活动的事故特点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群发性、层次性和严重性的特征。统计表明,在群众聚集场所中火灾、人群拥挤踩踏事故、以及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发生,占总共所发生事故的80%,因此更要提高警惕。2.3 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现状根据国家公布的大型社会活动安全事故资料,仅场地设计和搭建物的质量这两项硬件指标就有半数以上的大型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消防门、消防栓等设施被遮挡占20%;活动现场安全通道宽度不符合要求,安全出口标识不清占40%;活动前未进行电检,灯具、电器线路安装不合规范
9、占25%;其他问题,如现场特装未进行安全评估、场地舞台高度超过规定占15%。另外,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欠缺、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以及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都增加了现阶段我国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隐患。据统计,1983年至2004年间,我国在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共发生伤亡事故37起,686人死亡,1376人受伤,其中建筑设施坍塌事故6起,占16.21%;疏散通道、灯光照明等不符合要求事故8起,占21,62%;天气因素、人员摔倒等造成的事故2起,占5.4%;观众数量失控、组织工作疏忽等造成拥挤踩踏性事故18起,占48.64%;体育赛事发生骚乱3起,占8.1%,如此教训可谓惨痛。如下图: 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威
10、胁在本论文中包括火灾、人群拥挤踩踏、触电、建筑物坍塌、有毒气体、骚乱等,其中建筑物的坍塌事故不包括因突然性不可抗力所导致的建筑物坍塌事故以及由于举行大型社会活动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如H5N 1、SARS等传染性疾病)不在2.4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中的人员因素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密集度、人员的流动、人员的特点及心理特征、人员的安全意识。(1)人员密度在举行大型社会活动时发生火灾、骚乱、拥挤踩踏等造成严重火锅的事故,主要原因之一是场所内整体或部分的人员高度密集。大型社会活动场所中人员容易高度密集的位臵有:位臵规划或建筑结构设计上的瓶颈位臵。如,连接大面积封闭区域之间的走廊
11、、楼梯、转弯点、进出口等。信息点。如,公共场所地图前,信息查询,公告牌点。人群排队的地方。如售票点、检票点、公交点、售货点等。用餐时间或方便人群休息的位臵。如餐厅、公共卫生间等。特别受欢迎的位臵或区域。如,舞台、名画、免费发放赠品处的位臵前。(2)人员的流动将人群作为整体,分析其流动特征对事故的影响:异向流动:不同方向的人群相遇时产生的群集现象。不同方向的人群,拥挤 在道路、桥梁、楼梯的交叉口、出入口等处,由于人群受到阻塞从而会造成拥挤混乱。人流速度:通道开启,人员密集场所人群聚集因素结束,如活动结束等,在这种快速流动过程中易发生碰撞及由于惯性的作用,易引发踩踏事故。Nelson and Ma
12、clennan计算人群密度在0.543.8人/平方米。0.54人/平方米或以下个人能够相对自由移动,而3.8人/平方米或以上,可能形成严重拥塞或不能移动。对人流的管理,要注意监视人流的中断现象、交叉流现象、及一些关键点。(3)人员的特点及心理特征参加大型社会活动的人群特点各不相同,一些活动中人群很混合,如庙会、灯会由家庭、情侣、年轻人、老年人等组成,而一些活动到场的人群也则较为单一,如商人,某一类专业人才。由于大型社会活动中的事故一般发生在人群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由于过于惊恐而易暂时丧失理智,出现恐慌心理、从众心理以及绝望心理,导致灾害现场更为混乱,直至引发事故。虽然人群特点众多,但应事
13、先根据人群种类情况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及准备,以备不测发生。根据人员心理状态可以将踩踏事故分为“逃避灾害”型及“争抢”型。逃避灾害型事故的起因是突发灾害,由于其发生过程一般都极为短促,人群毫无思想准备,人群由于过于惊恐而易暂时丧失理智,出现恐慌心里,从众心里及绝望心理,使灾害现场更为混乱,直至引发事故。“争抢”型事故中,人们最初的思维状态使完全清醒的,人的行为是完全有目地的。但正因如此人们才更加拥挤,从而也就更容易发生危险。在有火灾、人群踩踏事故发生时,在恐慌状态下,个人的行为有以下一些特点。个人的行为较少受法规与道德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行为。个人的情绪变得十分紧张,从而产生一些盲目行
14、为,如盲目跟随人群而不进行自己的判断。个人都试图以大大高于一般状态的速度行进。人群中个人之间的物理作用和身体接触大大增加。在有两个以上疏散出口时,惊慌的人群往往聚集在一个出口处。而别的出口则很少被人使用甚至被完全忽略。(4)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正确估计和判断,它可以使人们尽量远离危险;安全技能,就是当人们面对危险时,能够了解危险的性质和等级,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目前,公众的安全素质低不仅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损失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安安全意识、技能薄弱时人群不安全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自救能力的欠缺则是影响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安全意识淡
15、薄也是酿成众多惨剧的根源之一。2.5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中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公共聚集场所建筑物内的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天气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例如,公共场所聚集人群在躲避突如其来的冰雹、雷雨、飓风等可能引发踩踏。雨雪还可造成路面湿滑,易引起人员的摔倒;地质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以及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发生踩踏。1988年3月12日,尼泊尔加德满都体育场突降冰雹,引起了球迷恐慌,体育场出口被人流封堵,造成10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1995年6月3日,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市西郊伦皮拉体育场遭受雷击起火,看台建筑及体育设施大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型 社会活动 安全 风险 主要 影响 因素 分析 系统 需求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