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思考.doc
《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思考.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思考摘要:在西方,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目前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信用缺失的瓶颈”制约,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是其发展的突破口。但我国目前发展个人征信业却受到信用法规不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未建立等因素的制约。 个人征信业的发展必须从加速征信立法、建立管理机构和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个人银行业务;征信;征信管理局;信息不对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4)12002203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专门的以低收人的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
2、象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从“生产服务”转向“消费服务”,消费者已成为各国际性大银行的“座上宾”,在银行的利润来源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我国个人银行业务正面临着”信用缺失瓶颈“,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个人征信制度、推动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 一、国内外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比较与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需求主要以信用消费需求为主,它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以信用消费为核心的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却十分落后。 (一)国外个人银行业
3、务发展程度较高。在英美等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金融业在GDP增加值中的份额已超过6。这些国家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银行卡等个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效益源泉。如美国的花旗银行,个人信贷占贷款总额的60,英国的马克莱银行、汇丰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占其全部收益的60-90;银行资产50以上为住房按揭贷款。在银行卡业务方面,发达国家银行卡业务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资产收益率达3,是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3倍多。在美国,每年6000多万家庭用银行卡付款消费。 (二)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相对落后。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是在住房按揭、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及
4、信用卡领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银行转向发展以银行卡为重点的个人金融业务。到2003年末,全国银行卡发行量6.5亿张,但使用率较低。2003年全国使用银行卡消费金额是3380亿元,仅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2。 (三)中外个人银行业务差距明显。在银行卡种类方面,我国银行发行的大多是不可透支的借记卡,而贷记卡不足1,而国外可透支的贷记卡一般占银行卡的60以上;在银行卡使用方面,发达国家商品零售的结算手段主要是信用卡,其比重可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80-90,而我国通过银行卡进行的消费仅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在银行卡利润方面,国外银行卡来自于利息差额、手续费、透支利息的收入分别是1
5、0、70、20,而国内这三项的相应收入分别占70、20、10,主要收入来自利差的事实明显反映出我国银行卡业务盈利能力不足;在消费信贷方面,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比重大多在20-40间,有的甚至高达60,而我国2001年底的6990亿元消费信贷余额仅占信贷总额6,而且其中80以上是有抵押的住房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比重甚低。 二、个人征信业的欠发达:目前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制约 (一)个人信贷征信业的缺失导致“银行一居民”的信息不对称。当前,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几乎一片空白,同时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基本账户制度等配套制度尚未出台,造成居民个人的信用
6、记录普遍缺乏。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与居民之间必然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不对称。消费信贷申请者个人收入水平、财产数量、负债状况以及过去有无信用不良记录等个人信用信息,对银行决策很重要,但银行却不易全面获知;或通过专人调查研究能够获知,但是信息搜寻成本高昂,得不偿失。 (二)“信息不对称”制约着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那些寻找消费信贷最积极、最可能得到贷款的消费者,往往资信状况不佳,导致银行对信贷客户做出错误的选择,此为“逆向选择”;借款人得到消费贷款后,从银行角度看,可能从事风险非常大而不宜介入的活动而改变银行与借款者商定的借款用途,此为“道德风险”。 为了
7、规避坏账风险,银行在办理个人银行业务时制定了较严格的条款。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消费信贷等个人银行业务的供给。 (三)个人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我国目前社会信用基础十分薄弱,恶意申请购房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机恶意欠费等失信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用缺失导致个人信贷市场上形成“格雷欣法则”:信用不良者驱逐信用优良者。 (四)传统消费观念影响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受历史文化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量人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大多数人仍对个人信用贷款持谨慎态度,这在一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符合中
8、国国情的征信法律体系有待完善。19992000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等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更没有对更为关键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此外,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影响了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二)征信市场运作机制远未形成,个人征信缺乏“生存力”。一方面,专业化的个人征信市场主体少。我国目前专业从事个人征信的机构仅有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且它们都是在政府机构的强势推动下建立并垄断经营的,因而,根本谈不上征信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个人征信市场需求严
9、重不足。由于社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对个人征信服务的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尤其是银行等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和实施风险管理时并不要求由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进行评分,个人信用评估公司也就没有市场,无法商业化运作。 (三)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系统的收集记载,普通居民普遍缺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 由于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信用状况无档案可查,只好抬高放贷门槛,造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难有大的起色。 (四)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有待建立,个人征信缺乏“质检员”。 一方面,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办法自成体系,核心指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我国 个人 征信业 发展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