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易成本.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交易成本摘要:文章论述了交易成本的理论渊源及理论意义,其中着重介绍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并通过对交易成本的概念理解总结出交易成本的比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理论得出交易成本的主要内容。关键词:理论渊源;比较特征;决定因素理论一、交易成本的理论渊源和影响 交易成本理论最初是科斯于1937年提出的。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说明市场与厂商的行为,而后又解释人们在考虑不同成本下如何作选择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与权力集合如何分配的问题,这一观点除了推翻Pigou认为的社会成本与外部性应该由政府管制的概念。进一步强化了由相对性出发的经济分析方法。 1、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科斯所
2、说的交易成本是指由交易活动引起的成本,只有交易活动发生了才有交易成本,交易活动没有发生就没有交易成本。至于潜在的有利于社会的交易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而导致的资源配置偏离最优配置而造成的损失不是交易成本,至少科斯在每次说到交易成本的含义时没有涉及这一点。科斯所说的交易成本是指交易活动由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协调时产生的成本,并非所有交易活动引起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比如,科斯认为企业内部也有交易活动,但他没有称呼这些成本为交易成本,而是称之为组织成本或行政成本。因此,在科斯那里,交易成本有较窄但是比较明确的含义,就是特指价格价值协调市场交易需要的成本。 科斯定理的内容和价值: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强调
3、了“产权”在经济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科斯定理,这个定理是人们从他的文章归纳出来的,最根本也是最为人所重视的是明确产权对减少交易成本的决定性作用。它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是如何初始界定的(只要产权明晰),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而科斯研究的是一个交易成本为正的经济世界,提出了被人总结的所谓科斯第二定理,基本内容是在市场交易成本为正的前提下,合法的产权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科斯定理”的本质意义可理解为通过产权界定从而转让权利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第一、第二定理中得到结论:即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
4、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根据科斯理论,如果产权不明晰,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交易成本无穷大,任何交易都做不成;而产权明晰,即使存在交易成本,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不仅可以通过交易来解决各种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选择资源配置最有效的交易方式,使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交易成本最小化。 2、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是交易成本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对交易成本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从特定的分析对象和角度对交易成本的涵义进行了研究。他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方面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威廉姆森在经济组织研究方面的一个主要观点或主要贡献是认为不同治
5、理结构应该与不同的交易类型相匹配,匹配的目的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威廉姆森借助于交易成本工具深刻地研究了各类经济组织问题,特别是企业、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签订契约的问题。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进行的研究最全面、最具有综合性。他系统研究了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和企业替代市场,即纵向一体化的理由。他运用麦克内尔将交易分为古典型、新古典型和关系型三种类型的理论,认为只有在古典型交易中,交易成本是可以忽略的。 3、哈特对交易成本的定义 哈特对交易成本的内涵也作了新的发展。他认为剩余控制权的配置结构将影响交易双方在事前对这一交易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在一个存在交易成本和不完全合同的世界,事后剩余控制权将十分重要。因为它
6、们通过对资产用途的影响,影响交易关系中事后的谈判力量和事后盈余的分配。这一盈余分配又影响双方投资于这一关系的激励。如果因为剩余控制权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某些专用于该交易的事前投资没有得到实施,由此造成的损失也属于交易成本。与威廉姆森相反,哈特强调的是资产专用性引起的事前激励。哈特和威廉姆森对交易过程的分析都越过了在市场上进行物品或劳务交易这一活动本身的界线,而是已经延伸到生产交易物品所需的投资活动。一个向前延伸到专用投资的事前激励,一个向后延伸到已经进行的专用投资的利用问题。 4、代理理论对交易成本的定义 代理理论对劳动交易做了具体的分析。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分析了团队生产中的偷懒行为。詹森和麦克林
7、通过对雇主和雇员间代理合同的分析,说明了三种代理成本: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剩余损失是指资源的实际配置偏离最优配置而造成的损失。所有这些成本也被纳入了交易成本的范畴。 5、交易成本的研究意义研究交易成本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传播以后,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中心议题和新的领域。交易成本概念被频繁用于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并被逐渐吸收进主流学派的理论中。人们通过对这个理论的不断引申和发展,解释和指导了很多的市场活动。交易成本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最具理论基础意义的范畴和分析工具。交易成本论的影响日益增大。二、交易成本的概念和比较特
8、征1、交易成本的概念界定交易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简单地讲,交易成本就是人们完成一笔交易所付出的成本,包括付出的货币、时间、精力和体力等各种成本,宽泛一些是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完成而形成的成本。科斯在提出交易成本时,实际上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概念。他一方面对交易成本给出了一个描述性定义,指出交易成本是与发现交易对象、发现相对价格、讨价还价、订立契约和执行契约有关的费用,另一方面他还将交易成本看作是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1969年阿罗在研究保险市场逆向选择行为和市场机
9、制运行效率问题时,正式肯定和发展了科斯的后一种意见,明确指出交易成本就是市场机制的运行费用,甚至把交易成本进一步归结为利用经济制度的费用。这是对交易成本的最高概括,使得交易成本概念的外延迅速扩展。科斯的描述性定义和市场机制费用的定义无论在内涵或外延上都是不同的,前者的内涵宽而外延窄,后者的则相反。前者的外延只是包括直接交易过程所必须花费的各种费用,而后者则大大超过这一范围。也就是说在描述性定义的外延和运用市场机制费用定义的外延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与运用经济制度费用的定义之间,距离就更大了。事实上,如同定义不同层次的货币概念一样,只用少量的概念不能满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不同需要,客观上需要不同层
10、次的交易成本定义。也可以利用理解货币定义与不同层次货币定义的方式来理解交易成本的定义问题。一般而言,使用市场进行交易活动要经过五个步骤:去发现所交易的对象;告知对方希望交易及交易条件;谈判;撰写合约;检查合约是否被确实遵行。可以认为,为完成这五个步骤所导致的费用都应属于交易成本的范畴,应该纳入交易成本。2、交易成本的类型体系根据人们研究具体问题的不同,交易成本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很多。按照一桩交易由内部完成或由外部完成所产生成本的不同,可以把交易成本分为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研究认为:如果一桩交易的外部交易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则企业应该选择“以企业代替市场”的方式(如兼并、合资等)来节省资
11、源,使交易成本更低;相反,如果其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交易成本,则企业应该选择“用市场来代替企业”的方法(如外包等)来使交易成本更低。按照交易成本的构成内容可以把交易成本分为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等。威廉姆森(1975)认为,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类型的交易成本。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以下几项:搜寻成本,即商品资讯与交易对象资讯的搜集成本。资讯成本,即取得交易对象资讯和与交易对象进行资讯交换所需的成本。议价成本,即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决策成本,即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
12、的内部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即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违约成本,即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在1985年,威廉姆森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两大类型:事前交易成本,即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适应性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和约束成本。适应性成本指签约双方对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指两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指为解决双方的纠纷与解决而必须设置的相关成本。约束成本指为取信对方所需的成本。3、交易成本的比较特征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的比较特征两种成本的支出目的不同:交易成本的支出目的是为了完
13、成交易,而生产成本的支出目的是为了完成产品生产。两种成本反映的关系不同:交易成本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生产成本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是一对互为对称的概念。交易成本与代理成本的比较特征两种成本的支出目的不同:交易成本的支出目的是为了完成交易过程,而代理成本的支出目的是为了完成委托代理过程。两种成本的支出流向不同:一般说来,对交易成本而言,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是向第三方支出成本,相互之间的支出量较小(在买卖商品的交易中,买卖商品的价款不属于此处意义上的交易成本),而代理过程中的代理成本更多的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流动。两种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代理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委托人与
14、代理人之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交易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备。两种成本对应过程的时间不同:一般而言,代理成本对应的代理过程的时间往往很长,如经理人代理有时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交易成本对应的交易过程(如商品买卖交易)的时间有时仅需要几分钟。三、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1、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理论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因素;二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2、交易和治理结构的匹配理论企业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企业替代市场会降低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成本,但同时又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上升。所有的交易成本也都是组织成本。组织
15、的实质是不同的契约安排。如果以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企业并购的对象,通过股权与期权的激励,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内部化,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收益率。交易类型和治理结构的匹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类型和契约类型的对应关系;二是交易与治理结构的有效匹配;三是不确定性对治理结构的影响。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在进行资源投入时,必须对治理结构进行选择。不同治理结构应该与不同的交易类型相匹配,匹配的目的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当企业依赖外部服务商时,则把市场合约作为治理结构形式;当依赖内部员工时,则把组织等级制度作为治理结构的形式。当获得相同质量的产出结果时,企业将选择最小资源投入
16、的治理结构。它认为企业总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四、新视角下交易成本的作用:以交易成本为视角研究政府职能 政府的交易成本是指政府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产生的成本。根据科斯定理,政府的交易成本具体包括政府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过程中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 搜集有关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分布、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劳动投入、了解使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顾客们的行为和所处环境的费用;包括政府在生产、交换 分配及消费公共产品与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总的说来,它包括政府的信息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在内的系列成本。
17、政府的交易成本牵涉到政府运作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政府职能的明确,因此,以交易成本为视角通过对政府交易成本的运用,对政府职能的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以及对政府职能进行“瘦身”,集中精力来完善政府的运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政府履行任何职能都是要产生成本,或者说政府的运作是要花成本的,当政府职能增加或扩张时,政府组织运作的成本自然增加,因此政府职能的边界也就应该局限在某一个临界点。当政府的职能扩张到一定的范围和规模以至于政府再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这时政府的职能界限也就确定了,因此,在政府这一职能界限确定的过程中,以交易成本为参考的标尺,具有较好的界定作用。参考文献: 1 陈海军.交易成本理论探析.会计论坛.2005(11).2牛晓帆,安一民.交易成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与超越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曲振涛,胡译程.建立成本型政府的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4宋宪伟,童香英.交易成本的一个新定义.厦门大学.2011(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