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10301.doc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103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10301.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戴学锋*戴学锋:男,北京人,经济学学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财贸所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规划。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迅猛,各地会展企业蜂起,出现了全国大办会展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会展业迅速向大城市聚集,地方政府对会展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会展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甚至是支柱产业,全国有上百个城市都开始建设高档次的会展中心。但会展业的软件建设明显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人才培养,会展发展战略规划等都跟不上,造成会展市场较乱,会展场馆总量明显过剩。因此,必须尽快完成全国
2、的会展发展战略规划,清理已经立项和在建场馆,增强会展协会的自律作用,提升会展业与城市的关联性,使会展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关键词:会展业、会展旅游、旅游业、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产业,会展业具有极强的综合带动作用,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会展业。很多国家和地区将其视为旅游业的重要方面,并专门成立了会展旅游管理部门,如香港为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专门组建了会议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会展业的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 任兴洲:会展经济发展的时机与条件,中国信息报(转自,大大高于我国经济总量的
3、增长。但是,我国会展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总量还比较小。目前,尽管我国专门研究会展业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但实际上由于会展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更没有纳入到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有价值可对比的资料非常匮乏,因此,对会展旅游的总体情况难以把握,对会展旅游的研究总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本文所用资料全部来自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和会展网站的统计资料。一会展业:一个新型的产业(一)迅速发展的会展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间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会展业对于国际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具有直接的意义,因此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甚至成为衡量一
4、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会展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年均增长10%左右。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 梁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展览业,中国会展2002年第1期。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 转自沈燕云、吕秋霞:国际会议规划与管理,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2004年全世界大型会展总数超过15万个,其中国际会议约7万多个,国际展览超过8万个,全球会展业直接经济收益高达28
5、00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25000亿美元。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际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 德国资料来源同注3。香港资料来自香港展览业带来巨大收益,中国会展2002年第8期。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自改革开放至今,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但其规模却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有各种规模的会展公司2000多家;会展总收入突破70亿元,带动的经济收入达7001000亿元,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亮点。(二)会展业的定义尽管当前会展业发展迅速,有
6、关部门对会展业十分重视,但是各界对会展业的认识是比较含混的,相应地,对会展业的用词也是非常多,会展业、展览业、会议产业、会议经济、会议旅游等等,这对会展研究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由于对会展业的认识非常含混,国家在制订会展政策的针对性上就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研究会展业前,有必要简单地厘清会展业的概念。1.当前对会展业的不同认识认为会展业就是展览业。有观点认为会展业即为展览业,会展中的“会”仅仅是依附在展览中举办的相关的会议。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贸促会和一些政府部门,如北京市政府研究室所做的北京会展业研究报告中几乎完全讲的是北京的展览业,重点是展览场馆,再如中国贸促会所做的中国会展经济报告,该年度
7、报告也以展览业为主。认为会展业是会议和展览业。过聚荣在会展导论中,刘松萍、梁文在会展市场营销中提出狭义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广义会展包括大型会议(世界贸易组织会议)、博览会(世博会)、展览展销活动(广交会)、体育竞技运动(奥运会)、集体性交易活动以及节日、纪念日庆典。持这种观点的以学者还有林翔、李菊霞(2001) 林翔、李菊霞:我国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前景及策略初探,人文地理2001年第3期。、刘德谦(2002) 刘德谦:关于会展旅游的再认识,旅游学刊2002年第4期。等。由过聚荣等专家共同编撰而成的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认为,会展业就是会议(Meetings)、大
8、会(Convention)和展览(Exhibition)。 过聚荣等: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认为会展业是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更多的学者持这种观点,王书翠在会展概论开篇就提出会展由M、I、C、E四部分组成即:会议(Meetings)、奖励旅游(Intensive)、大会(Convention)和展览(Exhibition),镇剑虹、吴信菊在会展策划与实务中写道“本书中,如无特殊说明,会展为MICE”。田一珊在会奖旅游:瞄准国际市场一文中将之名为“会奖旅游” 田一珊:会奖旅游:瞄准国际市场,中国工商2000年第7期。,戴学锋(2003)在我国会
9、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将上述四个方面和在一起称为会展旅游业。认为会展业是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事件管理。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商学院的Donald Getz教授把事件分成八种类型,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会展外延都在其包含之中,并增加了事件(Event),包括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和节庆(festival)等。认为会展业有广义狭义之分。由于研究领域对会展业的定义非常复杂,也有学者将会展业分为广义的会展业和狭义的会展业。刘大可、王起静在会展活动概论一书中这样定义:“本章从广义会展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作为会展活动主要内容的会议、展览和特殊活动的基本概念”,“相对于会议和特殊活动,展览更
10、具有代表性因而本书只是第一章分别介绍会议、展览与特殊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但在以后个别章节分析中,以展览为基础”。在这里将展览作为会展业的核心,其余则是“广义会展”的概念。2.会展业的范畴综上,对于会展的定义不过是对会议(Meetings)、奖励旅游(Intensive)、大会(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和事件活动(Event)的不同组合。当前我国的会展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般将会展业理解为会议(Meetings)、大会(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学界则倾向于认为会展业应更为广泛,大多数人认为会展业即“MICE”,包括会议(Meetings)
11、、奖励旅游(Intensive)、大会(Convention)和展览(Exhibition)。也有学者认为MICE中的“E”还应包含事件(Event)。3.本文所讲的会展业鉴于对会展业的认识非常不同,在理论上的各种探讨性定义非常多,而在一线的政府和会展企业都仅仅将会议和展览作为重点,认为是会展业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也仅仅有会议和展览的部分统计资料,关于奖励旅游,尽管北京市旅游局等政府部分曾经组织专门推进过,还曾派员加入国际奖励旅游协会,但国家旅游局和各地旅游局从来就没有列入专门的统计,至于“事件”则更难以捉摸,仅有部分节庆活动的个别资料,因此研究起来非常困难,而对实践工作的意义不大,且本文是
12、社科院的皮书系列中“财经蓝皮书”中的文章,重点应体现实践的意义,故本文将以会议和展览为重点。4.会展业与旅游业尽管对会展业的范畴认识非常模糊,但我们认为无论从什么角度认识,会展业应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等,旅游业内早就将其看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其他行业也没有疑义。但是对于展览和会议,由于其审批、举办等是从外经贸部、贸促会,或相关的职能部门等开始的。因此,很多人仅仅将参加会议和展览的人员的会后观光游览看成是旅游业的一部分,而不认为会展业总体就是都市旅游的组成部分 王保伦: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旅游学刊2003年第1期。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狭隘的。首先,从旅游者
13、统计口径上看,游客是“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取得报酬达到人。”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2P134。按照这一定义,参加会展人员绝大多数属于旅游者的范畴。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统计中,所有停留时间在12个月内的人员都在统计范围以内,而没有(也不可能)按照是否为取得报酬为口径,甚至在国家旅游局的统计中包括了“商务旅游”为取得报酬为目的的旅游,2000年以“商务活动”为目的
14、的旅游者占旅游者总数的27.5%。 见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2001P4。其次,从旅游收入的统计口径上看,“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就是国家(省、区、市)的旅游收入。” 同上注。 因此,参加会展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属于“旅游过程中”的支出。再次,从现实旅游企业的收入上看,无论是举办会议,还是展览,会议和展场的收入都属于旅游收入的范畴,比如饭店会议场所的收入、展览场馆的收入、交通民航的收入,以及为展会人员提供吃住游等服务企业的收入等(只不过1993年以后,国家旅游统计进行了改革,目前已经从收入法改为了支出法)。此外,负责联系会议的中介组织很多本身就是
15、旅行社,或同时从事旅行社业务的公司,其收入也可划入旅行社服务性收入的范畴(当然更准确地,应划入第三产业服务性收入)。因此,会展业的相当大部分是与旅游业重合的,是属于旅游业的范畴。在我国旅游业的龙头北京,旅游局将会展旅游看成是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长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发展北京会展业,2001年12月北京国际会展研讨会发言。,这是非常正确的。二国际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一)形成了规范的市场细分体系尽管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的业务有很多类似的方面,在很多教科书中也将这些收归一类,但实际上它们的业务差别很大,目前在国际上,对于会议和展览形成了很多国际组织,如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协会联盟(
16、UIA)、奖励旅行商协会(SITE)、国际会议专业人员联合会(MPI)、国际会议观光局协会(IACVB)、独立组展商学会(SISO)、亚洲会议暨游局协会(AACVB)、欧洲会展旅游城市联盟(EFCT)等等,这些组织在专业接待服务、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服务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组织有的是负责展览方面的,有的是负责会议方面的,并且在更细致的方面,如不同规模、不同内容、不同地区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工。国际会展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各相关国际组织对其概念及范围、统计口径等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国际会议协会(ICCA)对于国际会议的评定标准是:固定性会议,至少在3个国家轮流举行,与会人
17、数至少在50人以上。国际协会联盟(UIA)对于国际会议的评定:至少5个国家参加且轮流举行会议,与会人数300人以上,外国与会人士占全体与会人数的40%以上,会期3天以上。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对于国际会议的定义为:固定性会议,至少5个国家参加且在各国轮流举行,会期1天以上,与会人数至少在50人以上,外国与会人数占25%以上等等。(二)形成了专业化的接待服务分工体系目前国际会展业的招徕工作和接待服务工作越来越专业,会展业的核心是会展筹办组织者(PCO,即Professional Convention Organizer),PCO负责招徕和统筹安排会展。一些会展组织也有自己的专业认证体系,如
18、,成立于1928年的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从1975年起建立创造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和内容,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一个资格证书,称作注册展览管理人CEM(Certified in Exhibition Management)。一般取得这个证书要花35年的时间,而有了证书就表明在展览业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即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负责实施接待。从收入上看,PCO的收入要远远高于DMC,而很多
19、DMC还必须具有相当巨大的场馆设施做依托;从资金回报率上看,PCO远远高于DMC。因此,会展业真正创造效益的是智力(包括信息、组织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而不是资金,更不是建设场馆(三)会展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国际会展业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交通运输、同声传译、动画展示等方面都与现代技术结合,特别是近年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会展提供了更高的技术支持,甚至开始了虚拟网上会议、展览等。(四)形成了专业化的地区和城市国际会展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专业化经营会展的区域,如世界著名的米兰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巴黎博览会等久负盛名,也形成了米兰、来比锡、巴黎等国际展览中心,并带动了这些国家展览业的发展。
20、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是举办展览最多的国家,德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总面积250万平米,展览业人员10万人 梁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展览业,经济日报2002年7月17日。根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CEIR)统计,2000年德国展览会销售收入为45亿马克,拉动参展商和贸易观众直接消费170亿马克,创造社会综合价值410亿马克,为社会创造了23万个就业机会,经济带动的比例为19 孙钢:中国展览业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会展2002年第7期。1998年美国TTCDEIS、USDCTIO、TIAA(美国旅行协会)统计,全美会展业总收入为4202亿美元 转引自卞显红:会展旅游参与者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1、研究,2002年会展旅游研讨会论文。国际会议举办地形成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会议比较集中的国家,以及维也纳、哥本哈根、马德里、布达佩斯、悉尼、巴黎、伦敦、墨尔本等会议比较集中的城市。表1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的2006年度排名前10位的会议城市和国家排名城市会议数量排名国家会议数量1维也纳1471美国4142巴黎1302德国3343新加坡1273英国2794巴塞罗那1034法国2695柏林915西班牙2666布达佩斯866意大利2097首尔857巴西2078布拉格828奥地利2049哥本哈根699澳大利亚19010里斯本6910荷兰187资料来源:崔晓文国际会展业专业组织概览
22、(对国际会展业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会展业具有向专业化地区,特别是向国际化大都市集中的发展趋势。(五)会展业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脉络分析,会展业首先是依托城市功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且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与城市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会展地区,如米兰、巴黎、莱比锡等地的会展业在发展初期,都是依托大型城市发展的,在会展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展业在有些地区逐步成为城市的重要内容,如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等。会展业是内嵌在城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其本身非常类似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生态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因此城市相关功能的配套发展既是会展
23、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会展业的辐射功能的必要条件。国外成熟的会展业注意相关系统的配套,因此其会展业的营收结构就较为多样化,澳大利亚的商业会展统计对参会人员达到500人以上的大型会议情况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食品饮料收入占46.1,是场馆的主要收入,场租收入只占17。而北京的会展统计显示,场租是场馆的主要收入。 邬春仙、牛小慧:澳大利亚的商业会展统计,北京统计2004年第4期。三当前我国会展业的情况(一)会展业已经成为新世纪的新亮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承接的会展数量激增,20062007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2年展会增长率28.8、2003年增长率7.3、2004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会展 发展 实证 分析 政策 思路 1030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