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韩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oc
《·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韩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韩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韩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GAO Chuang1,Liu Chang-cheng2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P.R.China, 1100362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P.R.China, 110036摘要:本研究利用在2004年韩国证券交易所(KSE: Korea Stock Exchange)上市的454个企业来做实证分析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价值是随董
2、事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的正方向的关系。但是,独立董事比率对企业价值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样的结果显示,还没有证据表明自1998年2月以来韩国企业采用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关键词: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企业价值,相关分析,OLS回归 Abstract: This paper, by using 454 firms listed at KSE(Korea Stock Exchange) in the year of 2004,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ard size, the percentage of outside dire
3、ctors and firm value in Korea. As a result, this paper finds ou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value and the board siz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rcentage of outside directors h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firm value. This result can be accepted as a proof that outside director system has
4、not been completely rooted in listed firms in Korea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in February 1998. Keywords: Board Size, Outside Directors, Firm Value, Correlation Analysis, OLS Regression 1 导论Cho Dong-sung(2004)把“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定义为“为了企业的成长与价值创造,规定和管理在多样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之间的明示或默示契约关系的机制(M
5、echanism)”。由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相异的历史背景,所以各国的公司治理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日本与德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重视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兼顾经营者和雇员的利益,或者更重视后者,这种模式被称作“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Stakeholder Capitalism)”。相反,美国与英国的公司治理更加注重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并因此体现了“股东资本主义(Shareholder Capitalism)的特征。另一方面,韩国的公司治理到现在则发展形成了“所有者经营”的观点。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问题研究”(项目号07BJY016)。 Cho Dong-sung(
6、2004). p. 593. 这主要是由于过去的韩国政府在选择管理企业的手段上选择了“所有者经营”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却没有建立起来一个能够充分且有效地控制经营者利己行为以及保护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控制体系(Control System)。这样做的结果是,拥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企业领导者利用相当低的个人或家族的持股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和相互支付保证等方法来控制整个集团(Conglomerate)。比如,为了集团的继承一直维持不法股份赠与的行为、按集团会长的私人意图进行的大规模投资行为以及为了游说政客而积累秘密资金的行为等,以上都是无视绝大多数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充分暴露了韩国公司
7、治理的弊病。这样的弊病从代理人理论的观点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大企业经营的股东(创立公司的人或者其家族)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只注重自己的私人利益,而忽视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用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控制这样的代理问题,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是股份公司经营业务的代表性决策机构,同时又是具有监督经营者业务执行职能的常设机构。为了进一步改善韩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韩国政府在1998年2月推行了独立董事制度,以防止韩国在公司治理中出现的种种弊病。一些韩国研究者自从采用独立董事制度以后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从中发现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大部分的实证研究得出企
8、业价值与独立董事比率之间有显著的正方向关系的结果。但是,令人不解的是,Yoon, Pyung-sik(2005)和Park, Jong-il等(2006)的研究却得出了与“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关系”的理论预测不一致的结果。他们的研究结果与“独立董事制度会改善韩国企业董事会的垂直构造、赋予监督功能、增加企业价值”这样的理论上的解释相反,得出了两个变量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的结果。IMF在1998年2月10日指出,韩国大企业的董事会拥有太多的董事,这导致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低效率,所以该机构劝告韩国大企业把董事数额减少到10人以内,以此作为改革公司治理的一个内容 Kim
9、, Dal-hyun(2003). p.4. 。 此外,Jensen(1993)和Yermack(1996)等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新的数据,利用2004年的韩国上市公司的资料通过OLS回归方法重新考察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韩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状况,然后对研究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的韩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后参考这些文献的研究方法与假设,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显示所得出的结果。2 韩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问题简介韩国政府和企业自从1997年申请IM
10、F金融救济之后,为了响应IMF对韩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改善的要求采取了许多措施。 IMF金融危机以后在企业, 金融, 劳动以及公共部门各种改革开始了。企业部门的构造调整分为财务构造调整(Financial Restructuring), 事业构造调整(Business Restructuring), 公司治理构造调整(Governance Restructuring) 等三个方面。其中, 公司治理改革包含允许敌意接管, 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强化等外部制度整顿, 以及确保透明的意思决策体系的内部制度等。 其中,公司治理改革的重点就是董事会,而在1998年2月采用的独立董事制度又是董事会改革的重中之重。1
11、999年,韩国证券交易所(KSE: Korea Stock Exchange)的“有价证券上市规定”中首次引进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其内容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把选任至少1名以上,并且占董事总数1/4以上的独立董事作为一个义务。不选任独立董事或者独立董事人数没达到这个规定的法人将被KSE公布为“管理对象企业(Administrative Issue)”。2000年在修正“证券交易法”的时候,该法也引入了这样的规定,自此独立董事制度正式进入法律体系。同时,修正后的“证券交易法”还强调,总资产规模在2兆韩币以上的大型上市公司要选任占董事总数的1/2且至少3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并且,大型企业中的“独立
12、董事候补推荐委员会”的成员中必须要有1/2以上的独立董事,同时,该“独立董事候补推荐委员会”有义务推荐小股东推荐的独立董事。此外,在2001年3月修正的“证券交易法”规定,除总资产不到1,000亿韩币的投机公司(Venture Company)以外的KOSDAQ(Korea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KOSDAQ是在韩国1996年7月为了给不能在KSE(Korea Stock Exchange)上市的投机公司,中小企业提供直接金融的机会设立的第二证券交易所。 上市法人也要选任独立董事。 Kim, Moon-hyun, Baek, Je-se
13、ung(2005). p.212. 在2003年修正的“证券交易法”规定,总资产在2兆韩币以上的KOSDAQ上市企业也要选任占董事总数的1/2以上的独立董事。但是,与当初确保经营透明性与提高小股东权利的宗旨不同,韩国的独立董事被认为并没有起到当初所预期的重大作用。在韩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经营的透明性,但是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相关问题。首先,因为财阀的“所有经营者”选择与自己有友好的关系的人作为独立董事,因此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就受到限制。其次,独立董事不参加董事会,或者即使参加也没有提出建议,只起到表决机器的作用。 差的独立董事制度,世界日报,2006年1月27号。3 文献回顾3.1 董事会
14、规模与企业价值关于董事会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的相当多的研究集中到独立董事。比较少的研究把董事会规模作为影响企业价值的变量。Jensen(1993)主张如果构成董事会的董事成员超过7到8名,那么这个董事会就不具有有效性。他认为,大规模的董事会会使其协调、沟通(Communication)能力,以及决策速度降低,同时大规模的董事会也很容易被CEO控制。Yermack(1996)根据1984年到19991年的452个大型美国企业的资料,对Jensen的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发现了大规模的董事会与低水平的企业价值有正相关的结果。Eisenberg等(1998)以芬兰的中小规模企业为对象得到一样的结果
15、。Mak等(2002)以与美国董事会构造不一样的两个东南亚国家为对象,证明董事会规模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负的相关关系。根据1999年到2000年的271个马来西亚企业和279个新加坡企业所作的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Tobins q值在董事总数为5名的情况下达到最高,而在超过5名以上时呈减少的趋势。此外,Yoon, Pyung-sik(2005)分析了从1998年到2000年的韩国上市企业的panel资料,从中得出董事会规模越少,Tobins q值越高的实证分析结果。Kim, Dal-hyun(2003)利用Probit模型发现,韩国企业最佳的董事会规模为7-10名。Park, Jong-il等(
16、2006)的研究里面的不一样的模型得出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不一致的结果。即,董事会规模与同期的Tobins q值显示显著的负面的关系。但是,董事会规模对下一年的Tobins q值没有显著的影响。3.2 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关于独立董事活动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正面或者负面的见解都存在。怀疑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的研究,主要是从董事不能完全确保其独立性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说明独立董事所受到的限制。相反,更多的研究主张,独立董事能够确保其独立性、能够起到监督经营者的作用,并且能够给予董事会专业咨询,所以独立董事会给企业价值带来正面的影响。3.2.1 承认独立董事的正面作用的研究Fama等(1983)
17、主张,独立董事由于渴望得到专家名声,所以能起到监督作用。 Rosenstein等(1990,1997)发现,独立董事的任命会引起正(+)的股价反应的事实。他们的结果表明,信息公布的前后两天的平均收益率的正差额超过0.22%。Kaplan等(199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绩效优秀的企业的经营者会成为其他企业的独立董事的概率很高的结论。Park, Kyung Suh等(2003)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率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认为独立董事中独立性强的教授比重越高,企业价值也越大。Kim,Dal-hyun(2003)以1993年到2002年的10年当中的231个上市公司
18、为对象,分析了韩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造与独立董事现状,以及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的影响。其结果支持了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呈正(+)的关系的论断。Hwang, Lee-seok等(2005)根据“韩国企业公司治理改善支援中心”(这个组织是属于韩国证券交易所的一个非赢利团体)每年实行的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调查的内容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具有越好公司治理模式的企业样本的Tobins q值和股利越高。他们同时发现了与独立董事有关的变量,即董事会构造与Tobins q值之间的正(+)的相关关系。3.2.2 主张独立董事作用的限制性的研究Hermalin等(1991)通过对董事会构造与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研究了独立
19、董事比率、首席执行官激励性报酬(incentive)与Tobins q值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并没有显示出董事会的构造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他们认为内部董事相对于独立董事具有很多优势:内部董事持续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或者决策过程当中,每天把与公司经营有关的信息和忠告转告给首席执行官。此外,独立董事的存在在减少代理人费用方面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虽然被独立董事控制的董事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理人费用,但很难利用企业价值与董事会构造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其相关性。但是,他们的研究验证了首席执行官持股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的相关关系。Zahra(1996)在利用127个Fortune500企业的样本来进
20、行分析后发现,董事会内独立董事数与企业的企业家行为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但是,这样的负关系在独立董事持股的情况下会相应降低。这样的结果显示了给予独立董事股份的必要性。Lim, Sang-hyuk(2001)在以2000年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分析结果也表明,独立董事比率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并且,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价值也越高。Yoon, Pyung-sik(2005)分析了从1998年到2000年的韩国上市企业,并且得出了董事会规模越小,其Tobins q值越高的实证分析结果。但是,独立董事的比率跟企业价值并没有显著的关系。他认为,这种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该相关性分析所
21、选取样本的期间太短,或者韩国的独立董事在增加企业价值方面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Park, Jong-il等(2006)提出以前的一些研究没有考虑到独立董事比率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他们主张他们的研究也发现这些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他们发现除去企业规模变量之后,独立董事比率和Tobins q值之间存在过的显著的正关系消灭的现象。 4 假设设定与研究方法4.1 假设设定假设1:董事会规模对企业价值有负(-)方向的影响。第一个假设为了看董事会规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设定“董事会规模对企业价值有负(-)方向的影响”。这个假设反映跟在Jensen(1993),Yermack(1996)等的研究
22、可以看到一样多数研究的结果。假设2:独立董事比率对企业价值有正(+)方向的影响。第二个假设,虽然独立董事比率跟企业价值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存在负的影响的结果,但是,更多实证研究和理论显示因为独立董事监督经营者的独断以及增加董事会内的专业性,所以提高企业价值的结果。为了检验上面的两个假设,本研究选定下面的回归模型。企业价值=+1董事会规模+2超过法定比率的独立董事比率+3Ln总资产+4大股东持股率+5外国人持股率+6R&D比率+7杠杆率+8自有资本营业利益率+9企业设立年数+10产业虚拟(Dummy)+ (1)4.2 样本本研究以2004年12月31号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54个公司为对象。在韩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董事会 规模 独立 董事 企业 价值 韩国 上市公司 实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