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doc
《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任 务 书学 校 名 称 广东药学院 (盖 章) 专 业 名 称 生物技术专业 建 设 内 容 B 负 责 人 黄树林 联 系 方 式 39352201 广东省教育厅 制二O一二年五月填 写 说 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封面及简表中的“建设内容”填写 “B”, 表示与“卓越工程师、医生、法律人才、农林人才”等相关专业。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简表专业名称生物技术建设内容B所在院系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修业年限
2、4学位授予门类理学本专业设置时间2003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576首届毕业生时间2007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512人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黄树林性 别男姓 名黄树林学 位硕士学 历研究生学 位硕士毕业院校武汉大学职 称教授毕业院校武汉大学所在学校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广东药学院生科院办公室电 话 办公:(020)39352199 手机:13650861746 电子信箱shulhuang邮政编码510006主要教学成果(1)2009.9,“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实践与探索”,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黄树林获广
3、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07.12;(3)黄树林获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2009.12;(4)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007.12;(负责人)(5)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2011.3; (负责人)(6)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生物技术专业”,2010.9;(负责人)(7)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2010.12;(主持人)(8)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生物制药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2009.12(负责人)(9)广东省高教本科教改项目,“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
4、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2008.10(主持人)二、主要参与人员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李浩明硕士教授主管教学管理邵红伟博士副教授主管科技、“创新班”、实验班李黄金博士教授生物制药专业负责人田素娟硕士教授生物医药方向负责人李青南博士教授负责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刘顺会博士副教授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负责人余雪松博士讲师生物技术安全评估方向负责人何崚硕士助研负责教学办公室教改工作吴凤麟博士讲师协助研究所科研促教学沈晗博士讲师负责科研管理及课外科技活动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承担工作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研究型企业“创新班”工作北京鑫诺美迪基因检测技术公司承担应用型企业“创新班”工作广东工业集团
5、承担教学改革及产学研工作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担教学改革及产学研工作四、建设目标一、建设创新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具体包括: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一支能适应社会的,生物技术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有能力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交叉融合的,起点高的创新应用型教学团队;健全团队运行机制及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积极性及主动性;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产学研结合、教师走进企业等途径培养应用型青年教师。二、创新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开放共享。以分子生物学省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具体包括:1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新专业,及
6、时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生物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分子生物学省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拓展完善“创新班”、新开设“实验班”,借助优势资源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继续国际交流(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及短期培训,开拓学生视野。三、以生物制药研究所为依托,以科研促教学,推动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教学促进科研的发展。具体包括:以科研促教学,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设设计性实验、科研课题设计、药物开发计划;学生从进校伊始就进入到研究所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组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思维;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参加“挑战杯”和创新实验项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7、四、强化实践教学,以省级特色专业为基础带动生物技术四个方向的跨课程综合性大实验。具体包括:生物技术专业四个综合性实验,分别是生物制药专业-基因工程(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已实施五届)、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药物安全评估方向)-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综合性实验(已实施两届)、生物技术专业(系统医药方向)-系统生物医药跨课程综合性大实验(将要实施)、生物技术专业(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能源环境与酶工程综合性大实验(正在实施第一届); 构建“五个层次”的生物技术类工程集训实践训练体系。五、整合资源,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具体包括:确立以师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为师生提供正常教学
8、、学习的良好后勤保障;专业垂直管理模式与跨专业教学团队横向管理模式相结合,保证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五、建设方案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简称生科院)是在生物制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其指导思想是以科研促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发展。我院注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中,以科研促教学为特色,开设多门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2007年,生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008年,承担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课题1项;2009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制药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2009年教改项目“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
9、验区的实践与探索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0年,承担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2011年,分子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当前,生科院承担5项国家级、省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项目。这些基础工作为接下来的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建设创新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1、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一支能适应社会的,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有能力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交叉融合的,起点高的创新应用型教学团队;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于2008年
10、建设培养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黄树林教授是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负责人;作为副主编、编委等参与全国“十一五”、“十二五”等教材的编写,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小企业项目评审的专家,并在SARS期间接受凤凰电视台吴小莉邀请参加“小莉看世界”的访谈节目,具有一定的影响。该团队经过4年的建设,目前团队中有4名教师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名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
11、象。该团队以校级生物学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致力于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的建设,结合广东省的区域特色,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团队发扬“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通过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面向广东经济发展需求,开设生物制药、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安全评估、系统生物学等板块,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锻炼出一支高水平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继续带动培养青年教师,对在课程建设、教书育人、教学竞赛、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
12、的教师给予重点培养,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2、健全团队运行机制及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积极性及主动性;(1)制定教学团队发展规划。教学团队制定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团队负责人将建设任务分解逐一落实到团队成员,学院对团队的建设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并根据建设任务对其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保证教学团队运行管理顺畅,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实现规划发展目标。(2)建立团队成员考核评价机制。确定团队成员的考核指标,每年进行一次评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情况、教研教改情况、教学论文和著作、教材编撰情况、团结协作及培养人才、科研情况等方面。要完善团队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业绩突出的,给予重点扶持优先支持培训
13、。团队成员考核不合格,要提出警告或劝其退出团队。(3)建立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机制。根须学校优秀中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相关制度、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等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梯队遴选方面,向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培育优秀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重点引进有国内外适合本专业经历的学术骨干。3、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产学研结合、教师进修等途径培养创新应用型教师。(1)参与和承担“创新班”、“实验班”的策划,教学从实战中获得创新思想,学习到新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2)培训老师尽早建立学术方向
14、,提高学术水平。在生科院生物学学科的大前提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纳入生科院的学科整体发展中。(3)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教育合作,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使我们教师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研发联合开发产品,如在北京、深圳企业中办创新班培养学生的同时,老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到相关企业、国内知名的研究院所或各级重点实验室参与实际的生产、研发或科研攻关,参加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培训课程或相关的学术会议。(二)创新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开放共享;以分子生物学省精品课程为基础,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1、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及
15、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新专业,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目标;生物技术专业原由生物制药方向、生物技术药物安全评估方向、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系统生物医药方向四个方向组成。为紧扣国家与广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于2010年向国家教育部申请在 “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专业生物制药”这一新专业,并获批准(教高20114号)。我们将继续培育生物技术其余专业方向,同时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我们还将计划申报生物工程专业(以基因工程为基础,利用发酵技术进行生物转化及酶工程应用为该专业目标)。(1)生物制药专业,专业定位:本专业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定位是培养生物制药及
16、相关行业,具有集成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始终以“市场需要”确定专业定位,并以“核心课程体系”培养核心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体系”将来源于生物制药研究所基因药物及蛋白药物的成熟科研成果应用于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将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整合,以基因药物的开发流程为主线设计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将本院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三门主干专业课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设了基因工程(跨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着重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在总结基因工程(跨课程)综合性实验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学科特点先后开设了单一课程的综合实验如: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17、课、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综合性实验、酶工程设计性实验、抗体工程设计性实验等,基本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系统实验技能培养体系。 (2)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药物安全评估方向),专业定位:以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为专业特色,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及其安全性评价相关技能,生物技术产品分析和检测技术(尤其生物药物毒理评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该专业以“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为中心,不断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的交叉融合。理论课教学中,根据专业课程的内部关联加强课程的模块化建设,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动物学、毒理学和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三门课程的实验进行整合,开设跨
18、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围绕特定生物药物毒性检测这一主题,充分发挥我院学科特色和科研促进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学院的专利成果TCR基因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引入到学生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和就业平台。 (3)生物技术专业(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专业定位: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定位于“培养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具有前瞻视野、专业娴熟、市场契合的应用型人才,重点致力于能源生产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生物技术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该专业通过开展特色实践教学,通过开设能源与环
19、境立体跨课程综合性大实验,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支撑平台:统筹生物能源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两门专业特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整合了生态学、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相关内容,即通过“环境废弃物(城市污泥、有机垃圾等)微生物、蚯蚓生物降解微藻培养生物柴油酶法生产”整个流程的方案设计、动手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方向核心理论知识的整合能力。(4)生物技术专业(系统生物医药方向)专业定位:根据珠三角地区医药行业特点,通过建设分子生物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实验设计能力的创新型系统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重点
20、突显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线、生物医药为特色的完整系统的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了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线、生物医药为特色的完整系统的课程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从分子、细胞、机体、发育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整个课程体系是将基因定位及基因功能与应用,学生所学的理论课融会贯通,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生物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以科研促教学为特色,根据学科特点,以系统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着力塑造学生的其创新意识与拓展能力,强调科研素质的塑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1)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
21、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实践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根据生物专业的特点,调整理论课的学时数,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同时增加专业实践课、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和实验课等学时数,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步提升。(2)科研能力的培养。用应用基础平科研课题带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实现向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我们采用不同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组织鼓励学生组成团队申报生科院“国家级创新人才实验区”的课题,撰写标书,获得资助项目的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项目;将
22、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所完成的实验课题形成实验报告,完成从基础、专业知识积累到专业实践训练的过渡。(3)创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选拔具有较高科研潜能,创新意识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创业性项目,通过参与创业的过程,学生不但能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发挥,而且完成了学以致用的过渡,也了解了学科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动向、科研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方法等。3、以分子生物学省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分子生物学(基因)作为标志性课程,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科类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承上的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启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学校 专业 综合 改革 试点 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