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租房建设采用BOT模式引入民间资本盘活闲置土地的政策建议.doc
《重庆公租房建设采用BOT模式引入民间资本盘活闲置土地的政策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公租房建设采用BOT模式引入民间资本盘活闲置土地的政策建议.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公租房建设采用BOT模式引入民间资本盘活闲置土地的政策建议摘要:公租房是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许多地区都在探索引入民间资本。本文探讨了重庆公租房建设采用BOT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由于回报较低,民间资本参与公租房建设积极性不高,政府应设计相应激励机制。以期通过BOT模式引入民间资本,使公租房的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市场化,提高开发效率和经营水平,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欣逢重庆直辖15周年,市委、市政府开展“金点子”征集大赛,鼓励单位和个人为促进重庆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改善建言献策。笔者关注重庆公租房建设多年,本着对第二故乡重庆城市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提出几
2、点不成熟的建议,抛砖引玉,供决策者思考。一、引言2010年6月12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 2010 87号))正式对外发布,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作为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夹心层”)住房困难的过渡性公共产品,正式浮出水面。在全国的公租房建设中,重庆独树一帜,计划三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满足200万人居住。不仅规模大,进度快,品质高,而且重庆坚持以国有投资平台为建设主体的独特融资模式也有力的支撑了公租房建设的快速推进,其运作手法也受到海内外各界的极大关注。但是,随着民心佳园、康庄美地等楼盘大规模投入使用,公租房交通不便
3、、生活配套不足、物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逐渐显现;同时,随着后续上千万平方米公租房的陆续开工,新开工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和已建成项目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也成为政府投资平台的巨大压力。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总结重庆公租房建设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以利于重庆公租房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国有投资平台为支撑,坚持产权姓“公”是重庆公租房建设的一大特点。公租房的本质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公共产品,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系统性的思考重庆公租房建设运营
4、模式。坚持以有利于短期内解决公租房建设资金困难,有利于公租房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公租房使用和管理的健康运行为判断标准。不管投资主体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论这种模式姓“公”还是姓“私”,只要最终实现了公租房公共产品功能,满足了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需求就应该积极引入。如采取BOT等等更加客观务实、灵活有效的融资模式,更加积极的引入社会投资主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既解决目前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平台筹措资金的难题,又盘活开发商手中闲置的存量土地资源,多渠道共同推进公租房建设。 二、重庆公租房建设的现状及问题1、重庆公租房的规划目标2010年02月20日,重庆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决定:未来10年
5、,重庆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全社会30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提供200万人居住。其中,主城区公租房布局在一、二环线之间规划的21个聚居区中,计划分前三年、后七年各新建1000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2000万平方米;此外,远郊区县根据城市化进程,也将考虑建设公租房2000万平方米。重庆的公租房计划推行半年后,因其依靠地产集团等大型政府投资平台融资的商业模式得到有效验证,计划目标很快提升为3年建成4000万平方米。2、重庆公租房建设的模式及现状2010年2月,重庆首个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开工。2010年7月,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挂牌成立。2011年3月,公租房首次摇号配租。2011年4月,
6、首个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签约入住。随着前期建设的公租房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2012年全市计划完工10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35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既定目标。舍弃“土地财政”,划拨方式供地是重庆公租房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色。主城2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需要建设用地多达3万亩,按照目前市场上一般的土地出让金200万/亩计算,相当于重庆财政收入拿出了600亿元。由于公租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减免土地出让金,客观上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大大减少,却降低了公租房的投资成本,加上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免征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可减少近一半的资金投入。同时,重庆构建以国有企
7、业为主体的融资平台,依赖国有资本发挥“第三财政”的作用,为公租房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重庆的公租房建设主体是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产权由国有的集团公司和区县政府性投资公司持有。在财政性投入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国有集团等操作主体以国有资本托盘,确保了公租房的公共保障属性。投资建设主体拥有所建租赁房的完全产权,享有升值收益,但没有房屋的定价权和转让权。3、重庆公租房的使用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租房分配量达到了11万套,惠及群众近30万人。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新进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而且对促进重庆形成多层次综合性房地产市场体系,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遏制”为目标的房地产调控政
8、策,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而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民心佳园、康庄美地等楼盘大规模建成交付使用,公租房交通不便、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由于公租房小区一般距离主城区遥远,大量人员在郊区居家,在主城工作,上下班交通拥堵。公租房周边教育、医疗、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居民生活不便,给公租房的良性运行和有序管理带来较大隐患。4、重庆公租房的融资模式在全国保障房建设中,融资难已成最大的挑战,这亦是许多地方政府对公租房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那么重庆如此巨量的公租房规模,钱从哪里来呢? 重庆市相关部门给出了答案: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初步匡算需要资金1000多亿元。重庆采取了“1
9、+3”的模式筹措资金,“1”即是由财政出资300亿元,“3”是指除财政外的约800亿元融资,有三种融资还款来源:出售400万平方米为公租房配套的商业用房,可回笼资金约400亿元;承租5年后,出售约三分之一的公租房的有限产权,可回收约400亿元(此方案虽然简单有效,但是否违悖了公租房的租赁宗旨,房子卖了以后,新进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又如何解决?值得深究);而每年收取的公租房租金刚好可以平衡贷款本息。 重庆主城区建设的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主要由地产集团和城投集团承担。除银行贷款外,市地产集团于2012年4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行企业债券50亿元,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九龙坡区华岩组团等
10、3个公共租赁住房和配建廉租住房项目的建设。这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支用于公租房建设的债券。但是,区县承担的2000平方米公租房,由于没有地产集团这样的大型政府投融资平台支撑,主要通过市、区(县)两级财政自筹资金解决,使各相关区县财政感到压力沉重。据路透社2012年5月2日关于重庆的专题报道:仅2010、2011两年间,重庆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就超过1.45万亿元。而同期,重庆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补助不到8000亿元。重庆市审计局2010年的审计报告显示,重庆市所辖40个区县2010年末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159亿元,其中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占83%;举债主体中,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达1581亿
11、,占比73%。有11个区县的债务率高於100%,偿债率高於20%,偿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较高。央行重庆营管部最近公布数据,截止2012年2月,重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为4225亿元,不良率0.2%,处于相对较好水平。但如果继续采取融资平台举债的方式推进大规模公租房建设,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随着还款期今明两年集中到来,资金来源单一、贷款规模偏大的风险将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后续资金如何解决,是否考虑引入民间资金,将成为重庆市政府进一步考虑的题目。而重庆市能不能像当初操作八大集团一样,创新性地解决公租房资金渠道问题,也将受到公众关注。三、其他地区公租房建设模式公租房的投资模式很多,各地
12、都在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了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北京模式北京保障房投资中心注册金100亿元,由市财政以货币形式出资, 且每年将增资,在此基础上,争取银行信贷、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多元化融资已经成为北京市保障房融资建设的主题。据内部人士透露,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试点发行REITs,近期准备向证监会提交方案。2、上海模式上海市更倾向于政府引导,主要由社会投资,鼓励单位租赁房、集体用地上建公租房。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上海将通过一批专业运营机构,以市场机制运营,向包括非沪籍人口的上海常住居民提供公租房,要求价格将略低于商品房租赁的市场水平。截至
13、目前,包括上海市普陀、徐汇、闵行、虹口、浦东等区都在谋划成立专职公司来运营公租房项目。3、青岛模式2011年3 月30日,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当时全国最大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两家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加入到建设团队中。此次青岛能够成功吸引民营企业“入主”公租房建设,是因为企业对项目回报有较好的预期:辛安项目地处青岛开发区,周边企业众多,住房需求量大,可获得稳定的租金回报;另一方面,该项目作为保障性住房,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本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公租房项目附带近4万平方米配套商业网点的经营,可以回收较多现金,也能够弥补沉淀在公租房中的资金。住建部副部长
14、齐骥在项目奠基仪式上表示:这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租房建设的运作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和项目借鉴。目前,各地皆花主要精力去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公租房开工指标,但后期运营的难度更大于前期建设。北京市财政资金是基础,未来租金现金流不容乐观 ,能否支撑财政赤字,能否偿还地方债,能否偿还平台贷,这些都是未知数,况且市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有可能重现1998年房改之前的低效问题。上海市希望公租房租金略低于市场水平即可,重在提高社会机构参与投资和运营的积极性,更多的利用市场机制,或许更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香港的公租房市场化运作模式值得借鉴:由政府免费提供土地,并注资成立自负盈亏的机构房委会,由房委会进行公屋建设
15、和运营。公屋低价出租,租金只占住户收人的10% (美国也规定公共住房租金水平不能高于低收入家庭收人的 25%-30% ),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 。房委会通过两种途径补贴公屋:一是,按市值出租公屋附属的商业设施和非住宅设施,如商场、铺位及停车场;二是,通过各种自置居所计划向公屋住户以折扣价出售房屋,获得盈利。此外,房委会还通过以商场及停车场为核心物业的领汇房地产基金,从股市筹措大量资金。四、采用BOT模式建设公租房的设想从上述地区的经验可以看出,仅仅靠政府挥动指挥棒来要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捆绑打包”的方式来建设公租房,其实质是用普通商品房的利润来填补公租房的微利或亏损,并未给公租房
16、找到一种能够实现自我循环、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而以民营房地产开发商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但却很少投资公租房。最大的问题是公租房的租金低廉,项目回报周期长,民营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住建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各地区在加大政府对公共租赁住房投入的同时, 要切实采取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和经营公租房的积极性。综合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借鉴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BOT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公租房建设的可行性。1、公租房BOT模式设想BOT是英文单词BuildO
17、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翻译为“建设经营移交”。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BOT模式是政府给某些公司新项目建设的特许权,私营合伙人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期满后移交给政府部门的一种建设模式。具体到公租房建设,为了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应首先确定建设标准,政府承诺未来租金水平和保底出租率。可通过招标形式,选择公租房特许经营主体,由民间资本自主投资。在特许经营主体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在公租房规划布点区域拥有闲置土地的民营开发商。以收回闲置土地为条件,换取公租房开发资格。土地收回重新规划整理后,再以划拨的方式用于公租房建设。项目建成后,产权为投资人所有,并由投
18、资人经营管理。但入住资格由政府指定的公租房管理部门审核,并统一收取租金。无论租赁户实际支付租金和出租率高低,投资人的租金收益都按协议约定支付,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补贴的形式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租赁券(投资人可用于税费冲抵),在公租房系统内循环,避免扰乱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超出保底出租率部分的租金,由政府和投资人分成。由此可以激励投资人提高公租房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低收入人群入住,通过提高出租率来获取更高收益。而出租率作为重要的指标,还可以用于指导政府确定合理的公租房建设规模。如整体出租率不高,则说明公租房已经饱和,应控制建设规模。2、参考案例2004年2008年,重庆市某开发区在人和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租房 建设 采用 BOT 模式 引入 民间 资本 盘活 闲置 土地 政策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