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其绩效研究.doc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其绩效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其绩效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1届 )题 目: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及其绩效研究 学 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专 业: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合作导师: 职称: 完成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成 绩: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 录摘要1英文摘要1前言2一、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内涵2(一)上市公司再融资2(二)再融资绩效3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4三、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分析5(一)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5(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6(三)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7四、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实证研究8(一)指标
2、的选择8(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8(三)实证结果及分析8五、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对策10(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10(二)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11(三)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监管12结论12参考文献13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其绩效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 指导老师:(副教授)摘要:自九十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后能否产生长期良好的业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2006年实施再融资的46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前后的业绩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2005年-2009
3、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对经营业绩存在消极的影响,再融资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明显的下降。本文还对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可能性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促使上市公司更合理化地进行再融资。关键词: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对策Study on Refinancing and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TU Wei-lin Director: JIN Shui-ying(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Financial Accounting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
4、iversity)Abstract:Since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untry securities market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 the placement has been important in the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impact listed companies placement behavior has on the perman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place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
5、n realit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06 refinancing of the 46 listed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refinancing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entire study period (2005 -2009),the re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existence of a negative impact results of
6、 operations, re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after the significant decline in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is is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decreased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encourage listed companies to refinance more reasonable manner.Key Wor
7、ds:listed company; refinancing; performance; countermeasure前言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需要筹集资金,没有资金企业难以生存,也你可能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从1993年的配股开始启动后,截至2006年,再融资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190亿元(李亮等,2008) 李亮等: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评价研究,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第7478页。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的统计,从1991年至2002年2月,我国A股市场共筹集资金5951.9亿元,其中配股和增发资金2056亿元,占总筹集金额的35%。配股、增发在我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再融
8、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由于通过再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比较容易,而且筹得的资金几乎是无代价使用的,所以再融资就成为上市公司扩展规模的最好途径。国内学者对再融资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后的业绩走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也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但在国外,已有大量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文献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实践也证明,再融资方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前后的绩效进行研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那些实行和将要实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考虑采
9、用再融资时切忌随大流,盲目融资,因为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绩效。一、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内涵(一)上市公司再融资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融资是资金融通的简称。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资金的融入,也包括资金的融出。狭义的融资仅指资金的融入,指企业为满足各种资金的需求,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筹集所需要的资金。上市公司再融资是指已发行上市的企
10、业,根据企业资金的需求,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在金融市场再一次筹集资金的行为。本文认为,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Right Issuing)、增发新股(Seasoned Equity Offering)和发行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所谓再融资中的“再”,就是已发行上市的股份公司通过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来进行融资。一方面,再融资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再融资能快速地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二)再融资绩效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绩效,不同的学者有不
11、同的看法。如,高有才(2002) 高有才: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与中国企业股权结构调整,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1118页。按经济学范畴将再融资绩效定义为企业再融资过程中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范围的大小。另一位学者卢福财(2001) 卢福才:论企业融资与法人治理机制,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8期,第3641页。将企业再融资绩效分为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微观绩效是指企业再融资对企业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宏观绩效是指企业再融资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力的大小。Jensen and Meckling(1976) Jensen,Meckling.w:Theory o
12、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m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年第3期,第3060页。认为,负债的增加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尽管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极低,但只要符合股权再融资的标准,也决不会放弃股权再融资机会。还有Ross(1977) Ross S.:The Dete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the Incentive Signaling Approach,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
13、年第8期,第2340页。信息激励模型和Myers、Majluf(1984) Myers S.C.and Majluf 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ccision-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年第13期,第187221页。的信息不对称及企业融资选择顺序理论等,都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由于绩效概念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国内外学者对绩效的定义有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中再融资绩效是指
14、我国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通过配股(Right Issuing)、增发新股(Seasoned Equity Offer-ing)和发行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募集资金后的经营绩效和市场长期股价两方面的表现。具体是指上市公司再融资后在资金营运能力、股东获利能力、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成长能力、公司获取现金能力、公司偿债能力以及股票市值的增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本文将从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同融资方式经营业绩的变化来考察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绩效,主要考察的是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指上市公司在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之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15、经济体制建立初期,企业的融资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有企业自身积累和来自银行的贷款。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企业的融资方式也逐步多样化,当再次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时,会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从整体上表现为资产负债率低,在融资方式上明显偏重于股权融资,几乎没有已上市的公司放弃利用股权进行再融资的机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只是持续筹资的工具而已,基本上不去协调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关系,以便于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近年来,以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总融资量占再融资总量比重很大,尤其是增发和配股。由此可见,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冲动心理
16、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一般来说资金的来源有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两个方面。外部资金的获得一般通过借债和发行新股(包含配股)两种方式来实现,内部融资是指盈余的保留。发行新股(包含配股)和保留盈余又通称为权益性融资。负债融资的成本要比权益性融资的成本低,但其风险也相对较高,权益性融资则刚好相反。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价值,合理的资本结构(即最佳资本结构)可以使企业的资本成本最低,同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融资实践,西方融资方式都遵循“啄食理论”的原则,即企业在融资的顺序上,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在需要外部融资的时候,优先选择债权融资,其次是优
17、先股融资,股权融资排在最后 Myers: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1984年第39期,第4659页。然而中国的企业在融资顺序上与西方融资理论和企业融资方式相悖。中国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虽然也把内源融资作为首选融资方式,但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需要外源融资时,都首选发行普通股,并且对股权融资有着偏好。但是,过度偏好股权再融资的行为会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由于中国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中国企业股权融资使大股东受益更多,再融资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问题。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再融资不仅为上市公司筹集到自身发展所
18、需要的资金,而且使上市公司能够从资本市场不断获得资金流,进而支持企业的不断成长,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与绩效低下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即股权再融资偏好的结果是绩效低下。从总体来看,实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实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不乐观。本文认为,导致再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主要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而丧失了其他好的融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无法产生高绩效的再融资;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正常有序地运转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选择来探讨对上市公司
19、再融资绩效的影响,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有效运转的对策,使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趋于理性化,提高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绩效。接下来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三、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分析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已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但从众多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所产生的绩效并不乐观,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纵观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中只要具备了配股条件的公司,他们一般都不会放弃股权融资的机会。如1997年有313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表示要申请进行配股,占上市公司
20、总数的42.15%;1998年计划进行配股的上市公司有328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8.52% 王小哈等: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偏好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3期,第4952页。此外,近期增发新股也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首选方式。我国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标准是上市公司过去的会计资料,而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再融资,可能会导致一些已处于稳定增长的上市公司,甚至有些业绩处于下降的上市公司也能达到配股条件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从而造成不需要自己的公司也盲目在证券市场“圈钱”,筹集到的资金又没有可投资的项目进行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那些真正有发展前景的处于成长初期,又需要资金的公司,
21、却因达不到配股或增发的标准而无权在证券市场进行配股或增发行为,使证券市场不能发挥资源的配置功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股权再融资方式偏爱有加。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同步增长,反而给公司绩效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公司的治理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下降等。偏好股权再融资行为造成了上市公司普遍经营业绩低下 郭正杰: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行为的再思考,财会通讯,2005年第1期,第8789页。(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经理层偏好股权再融资。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货币报酬与公司
22、经营业绩关联度较低。为此,经理层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追求在职消费,而在职消费的多少又取决于企业的自由现金。由于债权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是一种硬约束,需要定期还本付息,因而会减少管理者可支配的现金流量,可能使得自由现金枯竭。并且增加企业的破产风险,而一旦企业破产,经营者就无法享受在职消费的好处。在现实世界中,完全的契约是不存在的,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变得非常重要,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问题就是企业控制权在不同的证券持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很小,银行借款是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因此,作为内部人的经理人,在面对银行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选择时,自然会倾向于控制权损失更小的股权融资方式。内部人
23、控制会导致股权再融资绩效低下。“内部人控制”是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当出资者(股东或债权人)无法有效地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监控时,经理人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者小集团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全体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 王必领、胡超: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经济视角,2009年第12期,第3840页。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由此导致了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这一漏洞,进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达到转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所募集的资金的目的;或者在上市公司已处于亏损时,仍然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在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用股权再融资募集的资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会计 教育 专业 毕业设计 论文 我国 上市公司 融资 及其 绩效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