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启示2.doc
《成渝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启示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渝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启示2.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渝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启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成渝两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引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分别被列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根究源,关键得益于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实施了以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的政治和经济两大领域体制改革创新,尤其是通过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地方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大力推动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并开始全面延伸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成渝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践成渝投融资改革创新都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
2、阶段。以市场化为导向、招商为主导、项目融资为载体的投融资。在这个时期,城市化建设在政府有限投入的条件下,学习和尝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城市建设发展的资金缺口,是这个时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市场化为导向,主要是确立企业自主投资的机制,如“贷款修路、收费偿还”的体制;采取国际通行的 BOT方式模式。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引资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流思路,以项目为依托的招商引资活动,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因此,在城市建设投融资发展模式上,也是沿袭这个思路,主要是围绕项目为载体,招商引资为主导的投融资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在城市建设领域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而且资本存量规模小,成都在城市建设领域
3、的这些活动,开始打破了政府主导的投资格局,但这个时期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改革活动,还是零星式的、探索性的。以资本为平台,拓展城市建设多元融资渠道,以产权为纽带,发展壮大公用事业。一是借助资本市场为平台,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90年代初,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起步发展,成都城市建设开始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来发展自己。二是以产权为纽带,组建大型公用事业集团。90年代初,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推动了国有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制度改革。这个时期成渝城市建设中的公用事业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企业集团。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公用事业的几大集团,成渝两市都分别
4、组建了能源集团、燃气集团、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等,从而迅速提高成都市公用事业领域的资本存量规模,提高公用服务的供给能力。 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目前,成渝两市顺应经济规律,运用市场规划,注重投融资平台搭建,积极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二、成渝投融资体制改革做法和经验整合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其积聚效应。一是“五大注入”充实资本金。通过整合注入国家、省、市财政性资金,注入路桥收费、养路费、城市建设维护费等规费资金,注入储备土地扣除出让金、征地动迁费、资金融通成本后的增值收益,
5、注入政府各领域的国有存量资产,以及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税收返还资金等方式,增强投融资平台资本实力和投资融资能力。二是“三不措施”构筑防火墙。财政决不为投资平台担保,可以想方设法注入资本金增加信用能力的手段达到融资目的,这既是爱护投融资公司,防范财政债务风险,也是保护银行金融机构。投融资公司互不担保,避免投融资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投融资公司之间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互相挪用,这也是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三是“三大平衡”防范经营风险。净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资产负债率基本控制在50%以下。投融资公司现金流平衡,确保现金供应和现金需求的动态平衡。投入与产出或投资与来源平衡,对经营性
6、、准经营性、经经营性项目投资都必须谋划好资金来源或未来的还款渠道。创新投融资平台融资手段,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成渝两市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除了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收入,还不断开展融资创新,积极利用外资、民营资本、证券、债券、信托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充分用足、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效地解决了统筹城乡发展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为加快推进“三个集中”,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过去,成都市工业布局较为分散,为了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强市,成都市政府将原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整合的
7、初期,他们推行了3种模式来破解建设资金短缺的制肘:一是以政府为主体,成立园区管委会,构筑投融资平台,成立政府性投资公司,吸引外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向园区集中。二是引入民间资本,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以民间资本为主体,进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自主招商引资,将政府从繁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中解脱出来。比如蛟龙工业港的建设就是这种模式的有益尝试。三是政企合力推进园区建设。成都郫县安德镇引进四川世创公司组建安德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重点镇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赢”。二是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成都市政府成
8、立了成都市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从2007年起市财政将安排资金6亿元,之后每年安排资金增幅不低于10%,并以此为平台向社会进行融资,已获得农发行省分行、市商业银行、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等共119亿元的贷款协议或授信支持。目前,已有31个现代农业项目获得该公司资金扶持,扶持资金总额近30亿元,范围涉及13个区(市)县。像邛崃羊安镇汤营村,以组建的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入股,并吸引邛崃市兴农公司投入100万元,开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大大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 三是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自2003年起,成都市发挥规
9、划和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县城和区域中心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意识地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解决集中居住区的建设资金问题,成都市政府成立了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从2007年起,从市级财政中安排小城镇建设资金4亿元,之后每年安排的资金增幅不低于10%,用于搭建小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通过3至5年努力,逐步将政府的投入资金放大到150亿元,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对农民集中居住的承载能力。 改革项目投融资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其资金效益。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机联系机制,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根本
10、要求。投建管三分离机制,即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主体和市场监管主体,政府依法授予政府性投资公司代政府履行投资主体职能;政府性投资公司运用招投标市场化手段选择项目建设主体;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主体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监督;项目建成后成立或聘请管理公司对建成项目进行经营管理。这个机制就是以市场化和高效率为取向,形成投资、建设、监管既相分离又相联系的一系列运行制度规定。由此建立起的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框架,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创造了制度条件,也为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开辟了道路。就拿总投资78亿元的成都地铁项目1号线一期工程来说,按照“投、建、管”三分离原
11、则,政府授予成都地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主体职能,地铁公司分段招标选择建设主体,建设主体按照工程要求开工建设,从而确保了地铁项目的顺利进行。这种投建管三分离的机制,打破了政府既是投资者、又是建设者、还是经营管理者的传统投资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政府投资成本,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成渝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启示一是明确我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按照顺庆区委四届八次全体会议确定的“向成渝看齐,在川东北领先,把顺庆建成经济实力强、服务功能优、环境形象美、和谐程度高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坚定不
12、移地实施项目推动战略,重点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资源,形成“借、用、还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努力探索和创新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解决好我区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构建新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框架。深化我区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规律,构建层次分明、便于运作的新型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框架。我区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框架可由三大块组成:即区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区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国有资产运作平台和企业化运作的公司。 三是完善决策和运行机制。新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框架形成后,还需要对其中各个组成部分运作方式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渝投 融资 体制 机制 改革 创新 经验 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