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乡村农家乐休闲中心项目投资建议书.doc
《大型乡村农家乐休闲中心项目投资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乡村农家乐休闲中心项目投资建议书.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湖南省大型乡村农家乐中心(暂名)1.2 项目建议选址:选址一:宁乡县夏铎铺镇凤凰国家森林公园选址二:宁乡县回龙铺白云水库旁选址三:宁乡县白马桥 1.3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定位于具有浓郁乡村农家休闲特色的集旅游接待、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我省大型农家乐中心,结合部分旅游商业地产开发,呼应湖南旅游市场特别是长株潭和湘西旅游开发发展,打造湖南乡村旅游的终极目的地、高端的旅游度假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有效整合周边环境资源,带动周边果蔬种植及其他农牧业的发展。1.4 项目建设与运营方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前期由政府引导做好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策划与
2、规划,后期通过招商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建设与运营。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2.1 自然地理背景项目范围内的地貌多为丘陵和岗地,地势较平缓,海拔处于40米200米之间。主要由林地、菜园地、池塘、水田、茶场、村庄组成。土壤多为水稻土、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区内处于较稳定的地质环境,受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小。本区属亚热带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9;一年中气温最低为1月分,平均气温为4.4;气温最高为7月,平均30。本区年平均日照数为1610.5小时,无霜期274天,适宜于动、植物繁殖
3、和生长。年降水约为137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达146天,56月份降水每月达200毫米以上,78月份每月100毫米以上。2.2 生态环境状况项目选址地范围内的植被保护较好。区域内的大气质量达到一级,空气细菌含量少、空气清洁;地表水质量均达到旅游用水要求,能为旅游开发利用;环境声学指标达标率均100,声学环境质量好,是旅游度假、休闲游憩的好地方;环境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低、安全;空气负离子浓度普遍超过1000个/立方厘米,有益于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适宜开发生态度假旅游项目,适合开展户外游憩和森林度假。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已成为生态旅游区和度假
4、疗养区建设的先决条件,成为评判生态度假地的试金石。该项目选址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生态度假和休闲旅游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 社会经济背景本项目紧邻国家新型经济特区长株潭城市群区,具有良好的旅游环境。2.3.1 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中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为4565.3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0
5、.9,区域GDP同比增长14.5。长株潭地区总人口1333.75万人,城镇化率55.04,城镇人口达733.5万人。总体人均GDP约5000美元(2008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85),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77元18282元。2.3.2 长沙市2008年末常住总人口658.56万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53.0、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5765元,同比增长14.0。2008年长沙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2元,增长13.2,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
6、性支出12960元,增长5.5,服务性消费支出3804元,增长3.9。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0.25辆。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2元,增长20.4;农民人均纯收入8003元,增长21.0。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12元,增长14.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61辆。2.3.3 宁乡县2007年宁乡县生产总值(GDP)达到282.4亿元。2004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3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5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6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0037元。三次产
7、业结构为26.538.634.9。近年来,宁乡县旅游产业持续稳步发展。旅游接待人数由2004年的220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380万人次,年均增长23.9;旅游收入由2004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07年7.5亿元,年均增长25。2007年,宁乡县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称号。2.4 旅游产业背景2.4.1 世界旅游业发展基本概况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旅游业呈持续增长势头,到了1997年,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贵族式旅游和大众旅游时代,目前已经进入的旅游业的新时期。进入新世纪,世界旅游组织发布了大量乐观的预计,认为21世纪是旅游业快速
8、健康发展的世纪。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2007年全球旅游收入已达8000亿美元,国际跨境旅游人数达到了9亿人次,增长6.2。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际出境旅游趋缓,但亚太地区国内旅游业却保持平衡发展。2.4.2 中国旅游业发展基本概况在中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从崛起到平衡发展的过程。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刺激公民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综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建国以来到199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地
9、位;1990年后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内旅游异军突起;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旅游市场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出境游组团社改革为标志,出境游进入了自由竞争时代。同时,中国的旅游业已成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增长一直处在较高水平,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内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实现了惊人的发展。近10年来旅游整体上呈现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减少的特点。200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
10、,增长5.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2万人次,增长9.6;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增长23.5;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200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增长24.7。可以预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国内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将持续增长,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将日益巩固。2008年我国旅游业继续良性发展,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入境旅游在下半年有所减缓,但国内旅游却更火爆。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50
11、9.3亿元,增长23.1。受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拉动,乡村生态旅游倍受关注。2.4.3 湖南旅游业发展基本概况从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湖南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红色旅游的高潮,到了1970年代又因为西汉古墓的发掘而引发入境旅游高潮。与全国的旅游业发展形式一样,从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生产力全面增长,旅游业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湖南正在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在“九五”和“十五”这10年中,湖南旅游业的发展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湖南旅游业的增长表现为各地级市旅游业发展的轮流飞速增长,出现了
12、交互增长态势,不少地级市连续出现增幅1000以上的情况。2005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旅游业正迅速成长为湖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带动全省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2006年农业旅游、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全面升温。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97.08万人次,增长34.9;旅游外汇收入5.03亿美元,增长28.8;接待国内旅游者9098万人次,增长28;国内旅游收入546.65亿元,增长29.8。旅游总收入588.39亿元,增长29.7。2007年湖南省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20.57万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入6.4
13、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19和27.54。接待国内旅游者1.0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81.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34和24.67。旅游产业作为湖南经济支柱产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和强化。随着旅游产业的壮大,旅游产品格局更趋合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游等专项产品的都在加快发展。2007年在专项旅游产品带动下,休闲度假旅游收入达到近200亿元,占到湖南省旅游总收入的近30。2008年,面对机遇与挑战,湖南省旅游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3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1.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552亿元,占全省GDP的5.02,已成为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为支撑全
14、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做出重大贡献。根据湖南省旅游局2009年旅游工作的总体安排,湖南力争接待入境旅游者124.34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45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51亿人民币,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亿人民币。2.4.4 长沙市旅游业发展概况长沙市作为湖南省会,具有客源市场优势与区位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旅游接待持续攀升,旅游收入占全省比重稳定发展。2008年长沙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97.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3;实现旅游总收入300.15亿元,同比增长15.93,占全省三分之一强,是长沙市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2008年,长沙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适
15、合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09年长沙市确立为“2009年长沙市旅游产业发展年”,将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旅游者37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4的目标。表3-1 近年来长沙市旅游接待量与旅游收入情况统计表年份接待人次(万人次)增长率()旅游收入(亿元)增长率()20042318.776.20138.09.520052514.558.44191.238.620062660.635.81222.616.420072911.509.43258.916.320083297.2213.25300.115.9320093723.0012.
16、91342.314.002.4.5 宁乡县旅游强势发展。宁乡是全国经济百强县、首批17个旅游强县之一,是长沙市最具潜力、最具发展空间的区域。宁乡是中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2008年排名全国第84位,居中部第7位。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282亿元;财政总收入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29.3%,2008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完成旅游业固定投入8.24亿元。宁乡近年来经济包括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县域品牌的显著提升,县域品牌的日益彰显吸引了更多地投资者、游客和居民,县域经济包括旅游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项目建
17、设运营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县域经济和产业环境。同时强县的经济实力能很好地支撑景区及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升。近年来,宁乡围绕密印禅寺万佛之奇、千佛溶洞造化之奇、四羊方尊国宝之奇、灰汤神水养生之奇、少奇故里伟人之奇等特色资源铸造了“温泉之乡”、“伟人故里”、“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国际佛文化中心”等旅游品牌,形成了红色旅游、佛教文化游、传统养生游、青铜文化游、溶洞游、现代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大型乡村农家乐项目能够推动本地乡土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大发展。2.5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2.5.1 国际旅游业已进入休闲度假时代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演进规律,一般认为已经经
18、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旅游活动是异地观光旅游;第二个阶段是本地休闲旅游活动;第三个阶段是度假旅游的发展。考察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已基本进入第二个阶段,旅游业发达地区正朝第三个阶段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度假在国外快速发展着,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在休闲时间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休闲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情况。在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国民一生的工作时间已由1856年的124000小时缩减至1985年的69000小时。一生中用来工作的时间所由50减少至20(Ausubel and Grubler,1994)。德国、法国和美国的情况也
19、是如此,Osberg(2003a)调查发现,德国国民休息日每年共有117天,工薪阶层法定带薪假期45天/年。从1980年到2000年,德国国民工作时间下降了170小时/年。200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975小时/年。目前法国实行39小时/周工作制,并且一年有5周带薪假期。因此,发达国家国民的休息时间早已超过工作时间。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在休闲旅游消费方面,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外出休闲旅游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创造了3万亿美元
20、的产值,其中在美国的税收就超过6千亿美元。如果把围绕旅游业相关的产业服务业集成,已成为美国前三项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每年6210亿美元,卫生保健业每年6040亿美元,教育业每年3310亿美元。美国休闲旅游业的雇员1000多万,共有近30万个公共服务职位,有200多万作家、艺术家、演艺界人士及职业运动员在其中工作,其消费总量已超过一万亿美元以上。这种由休闲旅游推动的经济模式,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美国人有1/3休闲时间,1/3的收入用于休闲,1/3土地面积用来发展休闲产业。由此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了休闲时代。2.5.2 中国旅游产业已初步进入休闲度假新阶段2.5.2.1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
21、进入休闲度假阶段的基础条件* 闲暇时间增加在闲暇时间方面,我国自1995年起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10月起又实施三个“黄金周”(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日制度,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西方国家花100余年的时间才拥有的休假权利,公民休闲时间的占有量明显增多。目前,我国公民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为114天,而有些群体假日更多,如学生、教师加上寒假、暑假全年约140160天。有些职业,如国家公务员、外资企业管理人员等逐步享有“带薪休假”制度,每年约10天,全年休假时间约124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约有半年的空闲时间;退休人员在相当多的企业退休年
22、龄已经提前,一般的在50岁左右,他们一般休闲在家;家庭现代化使得人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减少,人均寿命的延长,人的晚年休闲时间同时延长;未来5年,中国全面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成为可能。* 人均收入增长人均GDP水准是人们消费层级的基础。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超过1000美元,2006年已突破2000美元大关,达2042美元,2007年是2200美元,中国社科院2008年1月3日发布2008年社会蓝皮书,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3000美元。2000至5000美元之间是属于一个过渡时期,会出现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 休闲消费攀升在休闲旅游消费方面,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可达1.25
23、亿人次,增长3.9。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991万人次,增长6.6;外国人2221万人次,增长9.7。旅游外汇收入339.5亿美元,增长15.9。国内旅游人数13.9亿人次,增长15.0;国内旅游收入6230亿元,增长17.9。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增长16.3。全年出境旅游可达3452万人次,增长11.3。我国继续保持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如果把旅游相关的各种休闲产业如娱乐业、交通业、服务业等的收入统计在一起,目前我国旅游休闲业总收入已达到10000亿元以上。这充分说明旅游休闲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和新的支柱产
24、业经济。也标志着我国居民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们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标志着人们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模式转向全面发展自己的小康型消费模式。伴随着这种转变,一种休闲经济正在兴起。* 每个阶层都是一个大市场目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已经全面凸显。由于收入差距较大,中高收入阶层形成了相当大的群体,且中高收入中层次分化非常明显。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一个高收入的阶层,都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消费规模。他们对于旅游消费的市场需求,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产业必须面对的市场导向。即使是千分之一比例的顶级富豪,该阶层的购买力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必须看到,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型 乡村 农家乐 休闲 中心 项目 投资 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