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方法论思考.doc
《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方法论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方法论思考.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方法论思考 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 张建民(武汉市430062) 研究生 宁代兵 曹孟鸣研究领域:金融学张建民简介: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金融学与国际贸易学两个专业的硕士导师,长期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和区域经济与贸易两个方向,出版了两本专著和大量相关文章。联系方式:430062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大学商学院张建民,电子邮箱:zhangjianmin5050【内容提要】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启动以后,中国股市竟然象对待4年前的国有股强行上市的改革一样给予了冰冷的回应,股指迭创新低。理论上可行的方案在实践中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方案设计者强调股权分置问题必须解决有余,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则明显
2、不足,因而改革启动得十分仓促。笔者根据中国股市的特色和自己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只有真心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并且用系统论方法才能解决股权分置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改革方案 方法论A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Perfection of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SchemeProfessor Zhang Jianmin, Business school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Graduate student Ning Daiibing Cao M
3、engmingSynopsisStock right is it put after reform pilot scheme start to divide, Chinese stock market alike state-owned stock to treat one year offer ice-cold response the listing reform by force unexpectedly, the stock index changing and reaching the new low point. Feasible scheme in practice imprac
4、tical in theory, basic reason lie in scheme designer emphasize stock right is it put problem must be solved and had enough and to spare to divide, to what thinking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 therefore the reform is started very hurriedly. I think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a
5、nd oneself research result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 Chinese of stock market only wholehearted to maintain medium and small investor interests and could solve the stock right with the system in terms of the method Divide and put such a great question left over from history.Keyword system approach s
6、plit share structure solutions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方法论思考 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 张建民(武汉市430062) 研究生 宁代兵 曹孟鸣 【内容提要】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启动以后,中国股市竟然象对待4年前的国有股强行上市的改革一样给予了冰冷的回应,股指迭创新低。理论上可行的方案在实践中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方案设计者强调股权分置问题必须解决有余,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则明显不足,因而改革启动得十分仓促。笔者根据中国股市的特色和自己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只有真心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并且用系统论方法才能解决股权分置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改革方案
7、方法论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的头号理论问题。由于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可以稳坐钓鱼台因而可以随意上项目并且制定不断向流通股股东圈钱的分配方案,甚至掏空上市公司;可以不思进取、不对投资者负责,任由公司一天天烂下去;可以不顾自己在二级市场的形象,任由股价下跌。因此股权分置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应该说理论工作者和股市管理者历经十年的思考实验再思考再实验,终于拿出的承认流通股含权因而要给流通股股东补偿的解决方案是中国证券市场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利于清除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释放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水平,是中国股市发展的长期利好。然而新
8、的解决方案仍然遭到了市场的冷遇,必然引起人们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方法论的深层次思考。一、应该系统地总结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经验股权分置是设计者赋予中国股市的最大特色,也是阻碍中国股市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中国股市总规模不大,至2004年末上市公司虽已经达到1300余家,但其总市值仅为3.7万亿元人民币,比市值5000亿美元的微软公司的市值还要小,再加上非流通股比重高达60%以上,流通股的总市值不足1.2万亿元人民币,流通股投资者队伍则不断扩大,已经超过7000万户,投资需求相当旺盛。因此中国股市从开张以来一直具有高股价、高风险、高投机性特色,这样的特色长期困绕着中国股市。股市研究者很早就呼吁解决股权
9、分置问题,以促进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地发展。股市管理者因而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是由于各种方案皆简单地把股权分置改革等同于让国有股上市或曰实现“全流通”,缺乏系统性的改革安排而屡遭失败。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思考与借鉴。1991年3月深圳市副市长张鸿义最早提出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并且宣布将有3000万面值的国有股上市流通。由于没有考虑到股市的大扩容必然会引起股价的暴跌,必然伤害广大流通股股东利益,因而遭到股市的坚决抵制,“张鸿义方案”不得不搁浅。1993年7月申能股份在股价为20元之际其国有股按高于净资产的3.8元价格1比2地协议转让给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而言转让价系“超低价”,而且其余国有股继续不
10、流通,因而此方案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然而当时的股市管理者却认为国家吃了亏,有人甚至讥讽国有股向流通股让利的“雷锋精神”大可不必用在商品交换中,于是股市管理者对申能模式紧急叫停。之后,一些公司在再融资时国有股以“暂不流通”的前提条件将配股权有偿转让给流通股股东,因为配股的总成本比较低,又有券商包销,因此“转配股”模式能够在市场流行开来。但是一两年以后这些公司又继续融资,致使流通股股东的“转配股”遇到了 “转转配股”、“转转转配股”问题,而且配股价越来越高,流通股股东愤然放弃了“转配股”,承销券商被迫把大量资金压在了不能流通的“转配股”上,因而开始抵制包销“转配股”,“转配股”模式于1997年自然
11、终结了。1999年“519”行情以后,中国股市迎来了新一轮牛市的高潮,沪市股指创下了1600多点的历史新高。股市管理者不失时机地宣布用两年时间解决“转配股”流通问题。由于当时的流通股股价偏高,牛市中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更高,“转配股”总规模不大,又是分批解决问题,因此“转配股”上市对中国股市没有丝毫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转配股”大量掌握在作为市场主力的券商手中,“转配股”上市意味着券商资金紧张的难题得到了缓解,因此“转配股”上市不是对股市的“抽血”而是对股市的“输血”,对股市是一大利好,所以“转配股”问题提前解决了。不久,股市管理者片面总结经验,以为国有股上市已无大碍,急忙推出了以稍高于净资产的价
12、格大量配售国有股的试点改革方案,没想到因流通股股东的再次抵制而又一次流产了。殊不知即使在牛市中,如果让两倍于流通股数量的股票给股市扩容,却没有措施为股市吸收两倍的投资资金,牛市必然会转为熊市,股市大扩容的计划必然落空。2001年5月沪市股指涨到了2000点以上,作为国有股所有者的财政部乘机以“弥补保险资金不足”为由,不经过试点就强行宣布上市公司必须将配股计划的10%用以国有股上市,发新股时也要安排10%的额度给国有股上市。由于配股价接近市场价,新股则是高溢价发行,因此国有股的源源不断地上市必然给股市带来高速扩容的灭顶之灾。在证监会不得不出面宣布停止国有股上市以后,中国股市也没有能够恢复元气,一
13、股脑儿走进了持续4年跌跌不休的漫漫熊途。因为流通股股东看到了国有股股东的霸气和自己没有话语权的窝囊气以及中国股市特有的为国企改革筹资和为保险基金筹资的非正常功能,看不到投资股市有赚钱的希望,无奈地逐渐离开了股市。用系统论方法总结历次国有股上市不成功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目的不明确或有问题:没说明国有股流通的意义和变现资金的用途;2,原则错误: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与民争利;3、没有战略计划,随意性太强:强行实验,突然叫停;4,态度蛮横:不给流通股股东话语权;5,没有充分的舆论准备。申能模式成功的经验则是:上市时机选得好:股市行情处在上升期;国有股上市的总规模不太大;照顾流通股股东利益,通过
14、协商转让国有股,而不是直接上市。总之真心实意地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是股市一切改革的基石。二、首批试点企业推出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仍然存在明显的片面性首先,没有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舆论准备也不足。应该通过全面宣传让所有人特别是大股东们知道流通股含权因而必须给流通股股东以充分补偿才能换取非流通股的流通权。历史地看问题可以知道流通股含权主要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一是股票的高溢价发行,发起人是以1元多的帐面资产折股的,流通股股东则是以5元、8元甚至更高价认购新股的;二是许多公司向流通股股东高价配股,大股东却放弃配股权,高溢价发行新股和高价配股使公司每股净资产大幅提高,使大股东凭空获得了大量资产;三是二倍于流
15、通股数量的非流通股上市以后必然会使股票流通的价格下跌,给流通股股东带来损失。流通股含权意味着非流通股侵权,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计算流通股的损失并且比较自己的得利,拿出公平、公正的方案才能做到充分补偿流通股并且取得流通股股东的支持。显然股权分置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而且影响到将来,股权分置改革必须做好充分的舆论准备,让大小股东统一认识。但是国有股上市实验停止3年以后的2005年5月初,证监会在没有广泛宣传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重要意义和必须实施贯彻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原则的改革的基础上,匆忙宣布最新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由于股市仍然处于熊市,投资者对利空消息十分敏感,对利好消
16、息十分麻木,而且试点方案的确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致使投资者把股权分置改革视为利空,市场当然表现得十分消极。其次,试点方案形式单一并且都没有体现求“双赢”的指导思想。由于企业千差万别,上市的时间各有早晚,人们对不同上市公司今后的业绩预期也不一样,因此试点方案应该多元化,送股、缩股、权证等方案都可以试一试。但是参与首批试点的差别很大的四家上市公司却拿出了同样的改革方案,而且由大股东设计的这些方案皆使中小投资者有不同程度的抵制情绪。诚然,试点方案与过去的国有股上市实验在指导思想上有本质的不同,突出强调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即强调流通股含权,非流通股要取得流通权就必须对流通股给以补偿。问题在于怎样补偿,
17、是公正、合理地补偿还是仅“表示一下”。遗憾的是试点方案以“双赢”为借口,强调了大股东的控股地位不能动摇,把大股东的利益等同于上市公司的利益,因而大股东公然制定了仅拿出几个小钱“表示一下”的对价方案向流通股股东索取大量非流通股的上市权。三一重工董事长竟然提出了蔑视中小股东的“大小猪拱食论”(1),认为中小股东得了大股东的好处,只能感谢不能责怪。清华同方的大股东甚至玩起了“空手道”,一毛不拔,其方案是拿公积金给流通股股东10股送10股,股价还要除权,而且送股以后股票的市盈率要大幅提高,每股净资产额要由5.2元大幅下降为3.51元,殊不知该公司这么高的每股净资产额主要是由流通股股东用8.28元的高溢
18、价认购新股、用20元的奇高价认购配股和用46元的天价认购增发股的结果,而扣除历年分红得利,大股东的持股成本几乎为零。显然该方案等于让流通股股东用自己的钱安慰自己。据计算紫江企业的大股东经过多次分红不仅将当年投入的2亿多元全部收回,而且每股还赚了0.086元,大股东增加十倍地补偿流通股股东自己也不亏。因此首批试点方案是不公平的“双赢”方案。再次,试点方案确立的保留原大股东控股地位的原则存在片面性。四家公司的试点方案都是由大股东制定的,方案都突出了要继续保留原大股东的控股地位的“原则”并且以此“原则”作为不愿意更多地补偿流通股股东的理由。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阐明,即上市公司总是要有人控股的
19、,不是你就是他,谁有钱和有能力谁控股,而且越来越是相对控股,控股权的流动性越来越高。没有哪条理论和哪条政策规定我国的上市公司最初的大股东在改革以后也必须是公司的控股者。相反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股权的彻底流通性给控股股东一个压力:只能好好干,否则别人将会抓住公司股票因业绩差强人意而不断下跌之机,不花大本钱就能够收购你的控股权!你是否有能耐保住自己的控股地位,全由市场说了算。何况你今天丧失了控股权,明天你经过励精图治还会把控股权再夺回来。第四,试点方案形成的方式存在片面性。四家公司试点方案形成的过程都没有流通股股东的参与而且不透明,都回避历史,都不愿意说明试点方案条例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公
20、然剥夺了流通股股东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由于参与试点的公司名单公布以后这些公司的股价肯定会出现剧烈波动,引起市场的投机炒作,因此证监会要求这些公司对试点信息高度保密。这些公司大股东借机垄断试点方案的制定权并且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无视流通股股东的存在,除了三一重工的大股东狠心掏了腰包给流通股股东部分补偿之外,其余三家公司皆提出了以公积金作为大股东的礼物补偿流通股股东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方案,好象公积金从来没有一分钱是流通股股东的。第五,试点方案只承认流通股的投资价值而忽视其投机价值同样存在片面性。当中小投资者申诉自己在二级市场投资损失惨遭时,清华同方懂事长竟然说投资者的损失是市场投机行为造成的,大股东不能给
21、予补偿。他却缄口不提大股东正是借市场投机风日盛之际面向流通股股东推出了高价配股和高价增发的再融资方案。何况决定流通股票投机性的要素之一是流通规模的大小。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皆明白一个道理:同行业的同样业绩的两只股票流通规模大者价格低,流通规模小者价格高,清华同方给流通股成倍送股以后,即使大股东的股票暂时不上市,流通股的价格也会经过除权而被砍掉一半。显然,不考虑股票的投机价值的清华同方对价方案给流通股股东的仅仅是一个画饼。好在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三家公司给了流通股股东一点安慰:声言送股方案实施后不除权,言下之意就是保证送股以后投资者绝对可以获得30%的利润。然而是否除权由市场决定,请问:三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善 股权 改革方案 方法论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