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公司担保问题探析.doc
《word 公司担保问题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公司担保问题探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司担保问题探析蔓j叠口.:文?苏翠萍公司担保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修订前的公司法第六十条第三款就有”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规定,但学界和实务界对该规范的立法意旨是对董事,经理权限的限制抑或是对公司本身对外担保能力的限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可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种观点:禁止说,肯定说和限制说.2005年10月修订后的公司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这被学界认为是顺应世界立法潮流,尊重公司意思自治的重大立法进步.本文试对公司法规定的规范意旨,规定本身的完善等问题进行考察,以期裨益于司法实践一,修订后的公司法关于公司担保的规定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
2、取消了”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及其他个人提供担保”的禁止性规定,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同条第二款规定:”公司为公司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第三款规定:”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从以上规定可见.公司法对于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设置了相应的程序性规范措
3、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对外担保决定权主体的限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根据需要依法为他人提供担保.公司在对外担保的对象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既可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也可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担保.具体而言,公司法将决定公司对外担保事项的主体限制为:1.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以外的人提供担保,必须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2.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则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不能由董事会决议.3.公司法不允许公司在章程中授权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4、.公司对外担保数额的限制.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说与公司担保数额的多少成正比,担保数额越多,风险越大;担保数额越少,风险越小;不为他人提供担保,则没有担保风险.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对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总额或者单项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作出的担保决议,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担保事项表决时有表决权的利害关系人的回避.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可能利用自己的持股优势或其他控制优势,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就担保事项表决时操纵会议,通过滥用资本多数决的方式,使公司为自己提供担保,从而损害公司,中小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为了防止此弊端于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
5、”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该股东或者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对该项担保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这种表决权的回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公司对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时,保障担保决议的通过免受利害关系股东股份表决权的不利影响,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公司及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二,对公司法中公司担保规定的几点思考公司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公司担保的问题.肯定了公司对外担保的能力,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融资股东自身表决权的回避尚好处理,但要排除受到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行使表决权,司法实践的认定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需要
6、个案具体认定.jE重等的需求.但是,立法规定本身也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修订中加以完善.公司章程未就公司担保事项作出规定时,担保效力如何认定?公司为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之外的他人提供担保,公司章程对此有规定的按照章程规定办理自无疑问.然而.若公司章程对此未有规定,公司事实上却从事了对外担保行为,该项担保行为的效力如何认定?对于公司章程巾是否规定公司的对外担保能力.进而影响公司对外担保效力这一问题,存在两种立法例.一是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l6条第1款规定的”公司除依其他法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得为保证者外,不得为任何保证人”.该规定使得公司章程成为其他法律规定之外判断公司是否具备
7、对外担保能力的关键因素.即如果章程没有规定,则除非另有其他法律规定,否则公司不具备对外担保能力.二是美国示范公司法规定的”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每个公司都有权力像一个自然人一样去做一切经营公司业务和处理公司事务有必要和有利的事情,这包括下列不受限制的权力:对外担保之权能.”该规定同样使得章程成为决定公司对外担保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旨趣恰与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的规定相反,即只要章程没有作禁止性规定,则公司具备对外担保能力.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就公司担保能力的问题无论是采原则上否定或是原则上肯定的态度.依照公司章程的记载与否.都能对公司是否具备对外担保能力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司担保行为的效力
8、及法律责任问题.具体地讲,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在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公司得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公司的担保行为有效,担保合同的效力根据”民法典”中有关合同和担保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果公司章程没有就公司担保问题作出规定,亦无其他法律规定公司得为保证者.则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法律后果为”公司负责人应自负保证责任,如公司受有损害时.亦应负赔偿责任”.依照美国示范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章程若未就公司的担保能力问题作出排除规定,则公司从事的对外担保行为有效:如果公司章程明确公司不具备对外担保能力.则公司不得从事对外担保行为.目前,理论界就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章程在公司担保能力的判断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9、.分歧意见较大,有两种相反的观点:1.肯定说.该条对公司担保能力作了任意性的规定,实际上承认了公司的对外担保能力,至于本条规定中对决策机关的要求,并非是对公司对外担保能力的限制.即认为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更接近美国示范公司法的规定,即公司原则上具备对外担保能力,除非章程进行禁止或限制.否定说.该条规定表明的是.公司是否具备对外担保能力必须以公司章程的规定为前提条件.如果章程没有规定公司可以提供担保,则公司不能为他人提供担保.准确地讲,公司担保问题实质上属于公司的权力问题,我国公司法虽然对公司权力有所涉及(如转投资),但却没有对公司权力作出一般性规定.这使得公司章程未就公司担保问题作出规定但公司
10、实际从事担保行为时担保的效力判断发生障碍.笔者倾向采纳肯定说,即公司原则上具备对外担保能力.除非章程进行禁止或者限制.除了学者主张的公司越权原则的没落这一说法之外.还有以下两点理由:第一.公司法作为私法,意思自治是其核心理念.公司法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这类重要的民商事主体在意思自治原则支配下的营利目的.私法适用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法无明文禁止.即为自由,公司法未明文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公司可对外提供担保.第二,立法逻辑结构的分析.对公司法第十六条的3个条款作整体性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规范对外担保决策权主体以及担保事项表决时表决权的行使,该条款本身并未包含禁止公司
11、对外担保能力的意旨.公司对外担保的总额或单项担保的数额超过了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其效力如何认定?实践中,公司章程虽然可能就公司担保的总额或单项担保的数额作出了规定,但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标的额却超过公司章程的限定,此时担保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对此问题公司法没有直接的规定,理论界也尚未形SeeMBCA3.02”Unlessarticlesofincorporationsprovideotherwise,everycorporationhasperpetualdurationandsuccessioninitscorporationna/neandtheSalTlepowersasanindivid
12、ualtodoallthingsnecessaryorconvenienttocarryoutitsbusinessandaffairs,includingwithoutlimitationpower:(7)tomakecontractsandguarantees,美国示范公司法就公司担保能力条款的设计属于章程的”排除条款”(optoutprovision),即有关公司治理的此项规则自动适用,除非公司在其设立章程中以特别条款的形式选择废除或修正该规则.赵德勇,宋刚:”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问题”,载理论探索)2007年第2期.赵德勇,宋刚:”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问题”,载理论探索2007年第
13、2期._赣簟蔫羹羹塑团成统一意见,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公司章程因登记具备对抗的效力,超出章程的担保限额规定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发生纠纷时.超额的部分应归于无效,公司对于其超额的部分可以不承担责任.第二,比照民法上最相近规定作出处理.具体地讲,担保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21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20%的,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基于民法适用中法无明文规定,可参照立法最为相近的规定处理的原则,有学者提出以下见解:”公司对外担保的总额或单项担保的数额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时,担保合同并非无效
14、,只是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笔者不赞同上述两种观点,而认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以正确认定担保合同的效力.1.非上市公司的章程中限定公司对外担保的总额或单项担保的数额时,超出限定的担保效力如何认定?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可见,公司章程是设立公司的必备要件,同时,章程的对人效力体现为一种内部约束力,原则上讲,公司章程仅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为公司等内部人)产生拘束力,并无对抗公司之外的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公司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并不能导致公司行为无效,譬如,公司与第三人签
15、订合同,公司行为超越了公司章程规定的权力范围.但该合同仍然有效.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章程不属于法定应当公开的事项.所以,超出公司章程限定的担保总额或单项担保数额的担保行为应属有效,因为债权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设定债权的担保,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应受到公司章程这种内部治理规则的约束.而且,非上市公司对外提供过几笔担保,每笔担保的数额是多少,还款期限如何等,属于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涉及公司的商业秘密,公司之外的第三人是难以知悉的.如果不肯定超出章程担保总额或单项担保数额的担保对公司等内部人具有拘束力,则可能损害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认定超限额的担保行为对善意第三人有效.2.上市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 公司担保问题探析 公司 担保 问题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6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