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经济问题.doc
《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经济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经济问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12日在此间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的规模大、速度快、不平衡和“未富先老”等特点,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或者说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
2、,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
3、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李本公说,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
4、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则凸显和加重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以下问题。1、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减缓,人口压力越来越小,人口总量在2030年前后停止增长,然后将缓慢下降,这是件好事。2、我国政府已经面临社会养老问题。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我国政府用于养老保险的费用很大,加重政府的负担。3、子女赡养多位老人将普遍存在,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加重。4、将会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5、
5、不会造成我国劳动力的紧张。因为我国青年、少年、儿童的总量还是很大的。一个地区的人口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如何生育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人口性别比、人口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社会、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区老龄人口增速加快,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而凸现,成为我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为此,区人口委按照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与区老龄办合作,组织力量,以我区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述如下。 一、 调查对象、方法(一)对象和内容1、对象:选择我区人口最为集中的岳阳街道和人口较多的四个镇
6、为调查点,即北片的新桥镇、佘山镇,南片的叶榭镇和泖港镇。2、内容:了解掌握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及独居老人数;了解、掌握全区老龄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老龄化工作新路子。(二)方法1、听取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老龄办有关情况介绍;2、查看各镇、街道2-3个基层老人活动室和相关资料;3、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 我区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我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按国际分类标准:65岁以上人口达到7%,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于1999年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上海则早在1979年就进入人口老
7、龄化城市的行列,我区从1990年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形态。从我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6200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67%,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统计上升了1.73个百分点。又据相关资料统计,至2000年底,全区户籍人口中60-70岁人口为43940人,70-80岁人口为28913人,80岁以上人口为8653人,合计60岁以上人口为81506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6.4%;至2003年6月底,我区户籍人口总数506795人,而60岁以上的人口为8946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65%,大大超过了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标准的7.56%。预测到203
8、0年,老龄人口将高达36%,到时社会上每10个人中就有近4个老人,家庭中一对夫妇照顾3-4个老年人的状况将相当普遍。 又据区老龄办统计至2004年7月30日,全区户籍人口为506815人,全区老龄人口为91328人,占户籍人口的18.02%。其中纯老年家庭达到13372户,20735人;80岁以上老人2280人,占纯老年人比例10.99%;单身独居老人4673人,占纯老年人比例22.53%。老龄人口、纯老年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增加,无论从社会角度和家庭角度看,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二)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我区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城镇老年人以领取退休金为主,农村老年人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9、为主。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机制主要有两块:一是来自于单位资金来源的退休金、养老金等保障,是现行的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它排除农村人口,只覆盖城镇单位的退休人员;二是独立于单位之外的基本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体系。据我区第五次人口普查10%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是全区办理离退休或退职手续、依靠退休(职)金生活的老年人不足三成,尚有七成多老年人大多为农业户口。他们中很多没有明显的经济收入来源,或有部分养老金可以领取,但远远不足于他们的生活之需,依靠家庭成员或亲属供养的占了很大比例。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强化农村老人社会保障工作,斥巨资在农村地区开展镇
10、保工作,使农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口获得每月350余元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发展,改善了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与全区人均收入以及老年生活实际需要相比,镇保仅能维持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年人依靠自身积累来维持晚年生活的观念较为淡薄,因而依靠其他手段取得经济收入来维持晚年生活的老年人为数极少。同时,由于养老保险等在我区开展的时间不长,现进入老年人行列的大多数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实践,因而依靠商业保险金作为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三是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险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也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随着农村城镇
11、化的发展,使大批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目前,对小城镇承载老年人口的能力和养老保险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尚显不足。由此可见,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是老龄化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三)老年人权益保障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老年法出台后,通过区、镇、村三级的维权组织及各种途径的宣传,老年维权力度逐年加强;另一方面,涉及老年人纠纷侵权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由住房原因引起的涉老纠纷急趋增加,由动拆迁而引发的家庭侵权行为更为突出。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这类纠纷占全区涉老纠纷总数的40%,干扰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秩序,给社会安定也带来不利的消极因素。(四)老年人活动场所标准和功能发挥不平衡从调查的
12、情况看,一是我区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村(居)委都建有老年人活动场所,部分场所达到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标准要求,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年活动场所矮小、简陋、活动设施缺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活动之需。老年活动室的活动设施,大部分停留在喝茶、打牌、麻将等层面上,对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健身等方面考虑较少。相对而言,经济发展快、实力雄厚的基层老年活动场所建造较为规范,设施较全,功能发挥较好,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基层老年活动场所则显得名不符实;二是在公建配套房建设中,不能足量拨付和个别挪用老年人活动场所的问题。近年来,作为新城建设中统一规划的社会公益用房配套设施,对丰富老年人的业余和精神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行之
13、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交付的老年人场所的实际面积不足,或改变用途挪作他用等;三是按“老有所学”的要求,老年人再教育场所明显不足。(五)老龄工作经费和人员投入尚显不足据调查,老龄工作经费是多年悬而未决的老问题。目前对老龄工作的经费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据本地区的老龄工作实际予以投入,投入比例大小视经济情况而定。作为上级部门的市老龄委,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由于没有对老龄工作明文规定的经济投入作为保障和支撑。必然使老龄工作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部分地区虽有好的思路和举措,但受经济所限而无法实施,真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使老龄工作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的层面。同时,老
14、龄机构工作人员不足也是困绕基层的一个大问题,从全区18个镇级老龄工作机构来看,老龄办主任均由民政助理兼任,下设工作人员一名。部分老龄办人员没有编制,相关待遇偏低。面对老龄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和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老龄机构缺编少人、待遇偏低的矛盾愈发突出。(六)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受到严重挑战首先,居家养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从社会发展眼光看,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近20多年我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绝大多数家庭只生一个子女,其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逐步进入老年人口行列,其家庭年轻人口的比例减少,城镇和农村中“四二一”家庭赡养结构占绝对比例,而且逐年增加。即一对年轻夫妇将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龄化 社会 带来 经济问题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9261.html